《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doc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doc_第2页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doc_第3页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doc_第4页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文献综述柳州市鹿寨县鹿寨镇二中杨文庆覃丽娜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的特征及产生原因,以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展开对学困生教育方法的研究,并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为解决农村理化学困生教育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选题意义:为揭示理化学困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意义:1、能够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标准下,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供平台。2、探索一条适应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的教育途径,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的素质提供理论指导。3、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农村初中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4、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5、为农村初中理化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6、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性突破。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和界定,国内外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 1、学困生界定。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至于学困生的定义,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登上教育大舞台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吴增强教授指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界定,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另一个叫学业不良。其中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得儿童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学业不良系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具体又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类(1)。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2、学困生分类。常见的有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等。而我们比较倾向于吴增强教授的分类方法,即运用Q聚类分析,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将学业不良学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其中后三个类型均属稳定性学习困难,与暂时性学习困难相对应。 3、学困生成因及基本对策(1) 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其学习潜能与现实学业水平差距甚大。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据调查,其中较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参加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人,没有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就很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有些学生因一时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内容造成阶段性的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则因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早恋、与同学关系紧张等等)而情绪受到严重干扰,学习分心等等。针对暂时性困难学生多种起因,教师还需作进一步的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2) 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仅为57,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力型困难学生。这是占比例最多的一类,达57.8。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这类学生有的小学成绩还不错,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加、难度增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惧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我校课堂观察上看,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厌学行为方面,尤其是普通班学生,他们课堂纪律涣散、没有尊敬老师和同学的习惯。上课随意讲小话、搞小动作,对老师的讲课不闻不问,一些学生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对老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置之度外的行为。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4)整体型困难学生,他们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初一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如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推理能力不足,使这类学生无法解答包括单位换算、公式推导及计算等物理计算题以及化学的推理分析题目。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约为112,但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关于学困生成因,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生存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三、学困生评估方法吴增强教授在谈到学习困难学生评估分析时,主要讲了如何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鉴别、以及评估方法和分析思路1、学困生鉴别。鉴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智力标准;(二)学业不良标准;(三)临床标准。老师可以从学业不良标准开始鉴别。如统考成绩排名、智力测验、学业成就测验、课堂观察等。其中课堂观察内容有学习反应迟缓、记忆效果差、注意力涣散、解题或回答问题思路混乱、言语障碍、行为问题等。2、评估办法主要强调收集学习困难学生相关资料,包括背景资料(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教养方式等)、历史资料(出生史、生长史、学习史等)、现状资料(包括开口说话、爬行等行为情况)、静态资料(学业状况、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态度、社会技能、兴趣特长等)、动态资料(内心思想、社会交往圈、重大生活事件等)。3、评估思路(1)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分析(压力源、内心冲突、应付方式)(2)评估原则(分析成因、洞察本质、抓住主干)(3)评估标准(依据权威、公认的诊断工具)四、学困生干预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动机激发策略、行为矫正和综合干预。1、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成功教育9个字-低起点、小步子、快循环,分层递进策略-分层作业、分层施教、分层评价,薄弱班教学策略-把全年级(8个班)各班里倒数8名的学生抽出来组合成新的班级-薄弱班,这样便于教学统一。2、动机激发策略。包括(一)提高自我效能(自信)。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效能感水平可以准确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美国学者Jinks和Morgan(1996)曾对城市、郊区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过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二)克服习得性无能(挫折);(三)不同动机障碍。3、行为矫正。包括(一)确定预期行为国;(二)建立基准线;(三)强化干预;(四)评价反馈。4、综合干预。五、结语关于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学困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及教育措施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涉及的课题。这些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尚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农村初中学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学生这一群体。 2、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城乡结合部学困生形成的外在环境因素。 3、现有研究较少具有系统性。我校虽然是一所城镇初级中学,但由于学校处于城区边缘,生源主要是农民工子弟和户口在农村的学生,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管教;有的父母本身没文化,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他们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因受到县城花花世界的影响,已经不再像农村学生那样具有单纯的头脑,却又因为在农村读小学时没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使得学习基础较差,学习风气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困生的科学素养,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我校虽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正式形成课题,有组织的研究还是首次,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我校,也能普遍适合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路子,为改变农村理化学困生学习习惯、学习风气、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作出努力。六、主要参考文献1、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实务。2、新洲区第三中学。农村高中学困生个性心理及辅导策略研究方案。2008.03。/ktyj/ktxx/79043.shtml3、阿尔伯特班杜拉(ABandula),林颖、王小明、胡谊、庞维国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912155524、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blog/attachments/month_0801/x200811112630.doc5.宣州区狸桥中心初中徐顺桃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与转化对策浅谈宣州教育2008年网络版/ArticleBoard.asp?ArticleID=16526网友家住江边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的研究及对策发表于 2008-3-18 /user2/11060/65602.html7苍溪县三川镇初级中学校张斌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web/mb3/info_show.asp?info_id=2787&web_id=99&mb_id=38狸桥镇卫东初中陶小妹浅析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ArticleBoard.asp?ArticleID=16069克井一中化学组如何转化“学困生”“培优补差”小结发表于 2007-6-17/blog/u/lhsjyz12/archives/2007/7197.html10福州张淼赏识点燃学困生的希望发表于2008-4-28 /oblog4/user1/zhangmiao/archives/2008/1791.html11四川双流棠湖中学江卫东素质教育中学困生转化探究 /gr/jiangweidong/suzhijiaoyu.htm12狸桥镇南湖初中张迎军“学困生”产生根源浅析及对策发表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