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1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2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4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了解东、南、西、北的特点,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 1、游戏:转一转 学生按老师的口令转方向,边转边说“面向”一直向右转,你发现了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4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 2、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难点:能根据平面图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过程: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7、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建筑的名称。 2、练习一第3题 (1)独立看图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2)在这幅平面图中,你还知道什么?3、练习一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7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完成练习二第3题。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练习二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才能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四课时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8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各在哪里?3、解决小平和文文提出的问题: (1)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引导学生观察:小平在哪个景点?熊猫馆在它的什么方向?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平从狮子馆出发,向西北走到熊猫馆。 (2)文文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 教学方法同上。4、同桌互提,尝试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它们各住在森林的什么位置?2、独立思考,完成小熊的送货路线,并在小组内交流。3、指明反馈,集体订正。四、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口算除法包括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2、笔算除法。笔算除法包括一位数除二、三、四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 11课时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一)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11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新旧知识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3、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口算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提问: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割3个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60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问:如何计算60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可能有一下两种想法,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6沓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因此632,60320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3)想一想6003?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算理: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4)追问:60003?反馈时,多让学生说算理。(5)引导学生概括小结: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一第1题。3、完成练习一第2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出算示后,再口算出结果,同桌交流。(3)指名汇报,全班订正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运用除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二课时 口算除法(二)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12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会口算一位数除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除法。 2、通过学习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一位数除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弄清一位数除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 80004 402 903 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120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2)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与上节课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一下两种算法:把12沓纸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得4沓。即1234,120340;把120看做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也就是40。(4)追问12003?引导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口答。全班反馈时应道学生明确:把1200看做12个百,12个百除以3是4个百,也就是400。(5)小结算法。2、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和问题。(2)启发学生思考663怎样算?(3)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4)比较例2和例3的异同。三、巩固拓展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学生在口算3005,30005时容易算错,教师要及时进行辨析,让错的学生说清楚算理,提高口算的正确率。3、完成练习三第7、8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列示解答,同桌交流。(3)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三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15、16例1、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3、感受数学的直观、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及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没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结合在一起继续除得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84 2804 363 指名口答并说说2804,363自己是怎样算的。2、笔算84,165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笔算除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15也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2、教学例1(1)口算422时,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摆小棒,理解算理。(2)这道题用竖式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集体交流汇报(3)组织学生讨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那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字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概括小结:笔算除法要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并对齐。(4)反馈练习。第16页做一做前3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笔算过程。3、教学例2(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2)竖式应该怎么写?(3)讨论:说一说计算例2类题型的题目应该注意些什么?4、小结算法。说一说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5、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1)提问:平均每班种26棵,2个班种的是不是52棵呢?应该怎样验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集体反馈。(2)归纳小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想成的方法要验证。三、巩固拓展1、完成做一做后3小题2、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17、18例3、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笔算过程,理解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3、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笔算564,847,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2、订正时,指名说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应该怎样验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P17情境图)你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列示?(板书算式:256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2)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学生尝试计算,师指名板演。师生交流算法,着重引导学生理解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3)教学验算。(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前两题并验算。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1)完成做一做后两题(2)比较这两题与前两题,有什么异同?(3)如何验算?学生独立尝试,再同桌交流。指名汇报交流。(4)小结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5)思考: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3、教学例4(1)出示例4,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削水果列出算式:2566。(2)尝试笔算(3)汇报交流(4)验算(5)小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的百位不够除时又该怎么计算?三、巩固拓展1、完成P18“做一做”。2、完成P20练习四第7题。3、完成P20练习四第9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儿歌记忆: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五课时 练习课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19、20、21、22练习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当百位不够商1,该怎么办?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四)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P19第5题,P20第10题。组织学生练习,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汇报时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完成P21第12题先让学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判断商是几位数,在独立计算。3、完成P22第16题要求独立思考,指名口答。4、完成P21第11题要求独立完成后同桌检查。5、完成P20、21第8、13、14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6、完成P21第15题(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求买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7、完成P22第17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列式解答,同桌相互检查。8、完成P22第18题(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第(1)题先集体讨论:要判断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和文具应该怎么想?再列式回答。(3)第(2)题先引导学生说说“这些钱”指哪些钱,再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9、完成P22第19题10、完成P22第20题(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口答,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除以3没有余数的数有什么特征?除以5没有余数的数有什么特征?(4)小结特征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六课时 商中间有0的除法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23、24例5、6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0在商中间的占位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0 200 420 015 053 750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与0有关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提问:05等于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哪个数和0相乘得0?0除以5得几?(3)追问:02,0,8,014各等于几?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4)讨论00?通过讨论交流明确: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0得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小结: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5)反馈练习:P24“做一做”第1题。2、教学例6(1)(出示例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提出第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82学生尝试计算2082,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得出笔算方法。巩固算理,完成P24“做一做”第2题的前两题。(3)提出第二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162 学生尝试计算2162,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得出笔算方法。巩固算理,完成P24“做一做”第2题的后两题。(4)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除法与以前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三、巩固拓展1、完成P24“做一做”第3题。2、完成P26练习五第1、2两题。3、完成P26练习五第3、4两题。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七课时 商末尾有0的除法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25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商末尾有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观察明确信息:每根短绳5元,每根长绳8元。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在长短绳中吟唱着哪些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问题(1)问:该如何列示?(1)指名口答,列出算式:6505。(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明确: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了。2、反馈练习完成P25“做一做”前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讲评。3、出示问题(2)问:该如何列示?(1)指名口答,列出算式:2458。(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被除数的十位已除尽,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怎么办?明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无需再除,只需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此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4)验算4、反馈练习完成P25“做一做”后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反馈时追问: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指名回答,强化知识点。5、观察比较,归纳总结 提问: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前面学的笔算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学生汇报,引出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三、巩固拓展1、完成P27练习五第5题。2、完成P27练习五第6两题。3、完成P27练习五第8两题。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八课时 练习课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27、28练习五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逐步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计算商中间或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商中间或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完成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五)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书本P28练习五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板演竖式,全班订正。(2)全班点评时,师强调:在验算有有余数的除法时,不要忘记还要加上余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余数)2、完成书本P27练习五第7题(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3)全班交流时,弄清算理。3、完成书本P27练习五第9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列式后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想一想,怎样检查算得对不对?(4)验算4、完成书本P28练习五第1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几盆?5、完成书本P28练习五第12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通过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2)汇报买票方案,比一比哪种解答既合理又方便?(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合算?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6、完成书本P28练习五第13题(1)读题,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2)提问:求的是什么?该怎样求?(3)先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反馈。7、完成书本P28练习五第14题 先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观察,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根据已给的数字及竖式的特点逐步推到出结果。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交流小结后介绍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儿歌:我是0,本领大,除法运算显神通。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别人想要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九课时 除法估算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29例8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的进行估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的进行估算。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得出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明确星系及要解决的问题。2、提问:“大约”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大约”就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求“大约多少钱”可以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3、揭示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除法估算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法估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1)引导学生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间的熟练关系: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天数(2)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673(3)分析与解答列示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267元接近300元,2673100(元)267元接近270元,267390(元)(4)分析比较:他们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小结: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且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只不过270比300更接近267,因此第二种估算方法更精确。(5)追问: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少?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把267元估成了270元,估值比原值多,所以估出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多,因此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少。 再问:比80元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因为803240(元),240元267元,所以每天的住宿费比80元多。2、教学例9(1)出示例9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追问:“够装”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估算?(3)汇报交流。(4)回顾反思提问: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先学生独立思考列示解答,再汇报交流。三、巩固拓展1、完成P31练习六第1题2、完成P31练习六第2题3、完成P31练习六第4题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十课时 练习课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31、32练习六教学目标:1、巩固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会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除法估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练习六)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P3练习六第5题(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提问:怎么比较哪位老师打字打得快?指名口答,让学生明白:要先求出每位老师每分钟打几个字?应该怎样列示计算呢?(3)学生独立列示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4)展示算法,全班交流。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2、完成P32练习六第6题(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指名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获得哪些信息。(2)根据问题学生独立列示解答,教师巡视。(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完成P32练习六第7题(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列示计算,集体反馈。4、完成P32练习六第8题(1)要求学生读题,弄清题意。(2)讨论:一位数除三位数时什么情况下商0? 全班交流后明确:在求出商的最高一位后,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如果被除数百位正好整除,十位是0时,商的十位也要写0。(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填在课本上。指名汇报说说是怎么想的。(4)讨论:什么情况下上的末尾有0? 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正好除尽,且个位是0或比除数小时,商0。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33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形成完整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重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1204 802 03 7707 3006 483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174 4262 87695343 6056 3984二、师生互动,整理知识1、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然后要求学生对展示的作品予以评价。2、教师讲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图像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的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1)口算除法的方法。(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方法。(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4)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5)除法的估算3、提问:对以上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验可以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4、完成P33整理和复习第(1)(3)题。(1)引导学生得力完成这3题。(2)组织交流:这3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三、巩固迁移1、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2、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3、完成P34“练习七”第57题四、全课小结这个单元你学到了什么?你对本单元的哪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教材分析: 复式统计表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6、37页及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共案主备人: 周立红 授课日期 星期 内容第一课时 复式统计表共 案个案教学内容:课本P36、37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设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二、尝试探究,点拨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三、反馈展示,归纳提升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