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操作.doc_第1页
医学影像操作.doc_第2页
医学影像操作.doc_第3页
医学影像操作.doc_第4页
医学影像操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医学技能操作一、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附录一: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一、X线诊断报告二、CT或MRI诊断报告附录二:影像片质量评价标准一、X线片平片质量评价标准二、CT或 MR质量评价标准心肺复苏(单人)【准备】1.呼吸和循环骤停的判断 (1)意识完全丧失;(2)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3)呼吸停止: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体溢出)。三步骤完成,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2.求助 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3.锤击复律 确认心脏骤停后,可试做锤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锤击1-2次。若患者能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锤击。已证实室速者不应锤击,以防锤击后转为心室颤动。【操作】1.打开和清理呼吸道 (1)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2)取下活动义齿。如果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3)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尽量提高颏部,使下颏尖耳垂连线基本与平地垂直。2.口对口人工呼吸(1)术者以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孔;(2)口对口用力吹气,确保胸廓能看到抬起即可,送气时间为1秒以上,呼气时松开。3.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2)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3)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cm,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4)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5)按压频率:100次/分;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注意事项】1.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超过1秒,潮气量以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为准。2.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3.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4.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5.因抢救需要(如必要时的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一、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一)一般资料(表格式、逐项填写)检查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影像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检查日期(急诊记录到分钟)、报告日期(急诊记录到分钟)。(二)检查名称、方法或技术1. 检查名称:平片如胸部后前位、立位腹平片、颈椎正侧位等,胸部CT平扫、上腹部CT平扫与强化、脑血管CTA等,颅脑MRI平扫与增强、颅脑MRI平扫+MRA等2. 检查方法或技术:主要是CT和MRI包括定位方式、扫描范围、扫描参数和序列、对比剂名称与剂量、注射速率、扫描方式和期限等(三)医学影像学表现(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进行较全面的描述(见附录一、附录二),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一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成像的伪影的表现;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般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四)医学影像学诊断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包括符合诊断的一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的假象,要说明。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等等。(五)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他或她可在“书写报告”项下签名,而另有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审核报告医师”项下签名。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准备】1.造影前10小时禁食水,检查前最后一餐食物易消化,24小时前停服铋剂或动力性药物。2.胸腹部透视:了解有无消化道梗阻、肠穿孔等急腹症,如有上述急腹症禁忌做造影或改服水溶性造影剂。3.造影剂:专用对比剂硫酸钡200250g加水80120ml,配成浓度为200%250%钡液。4.产气剂:【操作】1.用1015ml温开水快速冲服产气剂,矮、胖体型者2g,瘦、高体型者3g,产气约200300ml。2. 口含钡液1520ml,听口令一次咽下,同时曝光。3.检查体位及观察部位:(1)检查咽、食道站立右前斜位:观察咽、食道上段、中下段、贲门;站立左前斜位:观察食道全程;站立正位:重点观察咽部。(2)检查胃、十二指肠站立正位:观察胃之形态、钡剂进入胃内及胃内潴留情况;仰卧水平位:观察胃体后壁、大小弯等;仰卧右前斜位:观察胃窦、胃体、大小弯、胃底部(充盈像)十二指肠球部(充气像);仰卧左前斜位:观察胃体上部、贲门、胃底部(充气像);俯卧正位:观察胃体前壁、大小弯、胃底部等;俯卧左后斜位(至右侧位) :观察胃底(充气像)、大小弯、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各部充盈与通过情况(充盈像);俯卧右后斜位:观察胃底部(充盈像)、大小弯、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站立前后、右前斜、左前斜位:观察胃体、胃窦、幽门通过情况,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像及十二指肠环形态,胃、十二指肠蠕动、张力,并加压观察。【注意事项】1.食道、胃气钡双对比像要清晰、对比度良好,管腔扩张良好。2.双对比像需达造影脏器表面的2/3或以上,腔壁线1mm厚。3.采集的图像应完整的包括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各部,重点检查的脏器应有不同状态、不同体位、不同方向(位)的图像。4.被检查的部位要没有或尽可能少的重叠,双对比区钡剂涂布均匀、不过多凝聚、结块,钡液随体位可自由流动。5.在观察与图像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管腔的蠕动或收缩、扩张及造影剂通过等功能性改变,重点或特殊部位分别要有充盈及充气图像。注:(1)以上内容和路径,只是原则性内容,其技能操作考试不出此范畴。(2)现场抢答题已准备题库,其成绩作为计分范畴。附录一: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一、X线诊断报告【胸部X线报告】1.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2.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3.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4.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宽及有无肿块发现等。5.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6.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7.附该片的质量评价【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1.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2.胸廓:纵隔与横膈形态有无异常。3.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4.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腹部平片X线诊断报告】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立位片腹平片】1.膈肌位置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2.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3.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报告】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关节病变X线诊断报告】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4.附该片的质量评价【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报告】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软组织变化情况。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线情况。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脊柱病变X线诊断报告】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椎间隙改变情况。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上胃肠道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2.食道有无异常。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二、CT或MRI诊断报告【颅脑与五官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2)脑沟、脑池情况。(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2)眶裂与视神经管。(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4)视神经情况。(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情况。(7)眶周副鼻窦与颅内情况。(8)附该片的质量评价。3.耳与颞骨:(1)外耳道情况。(2)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5)附该片的质量评价。5.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3)咽后间隙情况。(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6.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3)声门下区情况。(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7)附该片的质量评价。【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1.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4)附该片的质量评价。2.涎腺:(1)腮腺大小。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2)颌下腺大小、形态、位置、深度或信号有无异常,增强后情况。有无占位灶。(3)附该片的质量评价。【胸部CT诊断报告】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况。2.肺门:肺门结构,血管与淋巴管情况。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况,发现病灶应重点描述。4.胸膜:壁侧与纵隔胸膜及叶间胸膜情况。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巴结情况。6.胸壁:骨骼骨质结构与软组织情况。7.横膈情况。8.附该片的质量评价。【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2.心内膜情况。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况5.心瓣膜情况。6.心包情况。7.肺动脉主干与肺静脉主干情况8.冠状动脉情况。9.心脏内血流情况。10.附该片的质量评价。【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1.肝脏、胆囊:(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失调。(2)肝门结构、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况。(3)肝内动静脉(包括门脉 )主干与分支情况。(4)肝脏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增强后各期扫描包括延时扫描其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7)附该片的质量评价。2.胰腺:(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3)胰腺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4)胰周有无异常情况。(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巴结情况。(6)周围脏器情况。(7)附该片的质量评价。3.脾脏:(1)脾脏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均匀度如何等情况。(2)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3)脾门与脾周围结构情况。(4)附该片的质量评价。4.肾脏与肾上腺:(1)肾上腺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2)肾脏外形、大小、肾皮质与髓质结构情况。(3)增强前后肾上腺与肾脏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4)肾盂、肾盏与输尿管上段情况。(5)肾周间隙、肾筋膜、肾周血管与淋巴组织以及肾周各脏器情况。(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盆腔CT或MRI诊断报告】1.男性盆腔:(1)膀胱:包括大小、形态、位置、膀胱壁厚度等情况。(2)精囊情况。(3)前列腺情况。(4)直肠情况。(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况。(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8)附该片的质量评价。2.女性盆腔:(1)膀胱情况。(2)子宫、阔韧带、附件等脏器情况。(3)宫颈、阴道情况。(4)直肠情况。(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况。(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8)附该片的质量评价。【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报告】l.各椎体包括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棘突各部骨质结构、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2.各椎间盘结构、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3.椎管形态、结构情况、有无占位灶。4.脊膜情况。5.脊髓外形、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6.椎管内如有占位灶,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7.附该片的质量评价。【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报告】1.骨皮质、骨膜、骨髓腔、骨质结构情况。2.关节面、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情况。3.关节腔情况。4.关节滑膜、滑膜囊情况5.软组织情况。6.附该片的质量评价。附录二:影像片质量评价标准一、X线片平片质量评价标准1.位置正确,左右对称,胶片尺寸选用合适,被投照部位解剖结构包括全面。2.对比度、清晰度良好,细节结构显示清楚,组织结构层次对比清晰明了,无划痕,可制版。3.铅号码、日期贴置规整,无错号,与被投照体无重叠。4.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和形态。5.以上其中一项不具备者为乙级片,两项不符合要求者为丙级片,由于技术原因造成曝光不足为废片。6.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甲片率大于等于40%,废片率小于或等于2%。7.射线防护措施规范有效。8.照片条件选择科学,鼓励低剂量成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