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烧烫伤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1、先用凉水把伤处洗干净(不带压的水),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2、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3、发生小面积烫伤时,立刻涂点牙膏,不仅止痛,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不易感染。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4、烫伤的部位可侵泡在水中,但不能把小孩浸入冷水中,这样会导致体温过低。5、一在冷却伤口的同时,在伤口肿起来前,把伤口周围的衣服移开,如果有必要,就把衣服剪掉。不要除去粘在在伤口上的任何东西,不要触摸或弄破水疱。6、沿着受伤部位覆盖一层粘贴的薄膜(因为伤口会肿胀,所以不要对肢体进行包扎),或者把脚或手放进塑料袋里。如果两样都没有,就用一个干净、无绒毛的敷料(比如枕套)盖住伤口,使其免受感染7、不要用冰,冰会加重组织的损伤。8、如果伤在脸上,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敷脸,或用冷水冲洗脸颊。也不要在伤处抹油、油膏或粉末。9、用温水清洗被烫伤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吸干,水流能出去细菌和死去的皮肤组织。如果伤处位于会弯曲的地方,例如手掌或手指的关节,每天至少拉伸10次,每次一分钟,来防止缩短变形。10、不要让伤口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面部伤口。在痊愈的头6个月,避免阳光直射伤口,否则结痂处的皮肤会比周围的皮肤黑,使疤痕更加明显。11、烧烫伤病人容易有口渴症状,不要给病人喝白开水、矿泉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可让病人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通常是指高温液体、固体或火焰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热液引起称为烫伤,热固体引起称为灼伤,火焰引起称为烧伤,医学上将高温液体、固体、火焰、蒸汽、电流、放射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原因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生活中轻度烧伤最为常见。 小面积表浅烧伤,除了烧伤局部有红、肿、热、痛外,全身可以没有变化,如不感染,一般数天内痊愈。大面积深度烧伤,可以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如休克、肝肾功能异常,局部与全身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乃至死亡。大面积深度烧伤不仅仅是有皮肤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全身多系统损伤,故有人称其是“烧伤病”。有人采用年龄烧伤面积的值来粗略估计死亡风险,以加深对病情的认识。 烧伤根据其严重程度判断病情。烧伤严重程度是按烧伤深度和面积估计的,一般分为三度,可按三度四分法进行分类,即烧伤深度分为度、浅度、深度和度,烧伤面积以烧伤范围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轻度烧伤:总面积小于10体表面积的度烧伤,无度烧伤;中度烧伤:总面积大于10而小于30体表面积或度烧伤小于9体表面积;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30而小于50体表面积或度烧伤大于9而小于19体表面积,或病人出现休克、合并复合伤和吸入性损伤;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大于50体表面积或度烧伤面积大于19体表面积。烧伤休克表现为:烦渴,烦躁不安,尿少,脉快而细,血压即将下降,四肢厥冷、发绀、苍白、呼吸增快等。 烧伤治疗有几大原则: (1)早期液体复苏,预防休克; (2)维持全身状况稳定,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 (3)正确创面处理,早期促进愈合和消灭创面; (4)早期抗生素应用,预防局部和全身感染; (5)准确呼吸道处理,保持呼吸通常; (6)早期胃肠道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7)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瘢痕增生,促进功能康复。 烧伤如何急救? 迅速脱离现场,用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创面,减轻致伤源(如火焰、蒸汽、热液、化学物质和电源等)对创面的进一步损伤,保持创面相对清洁,维持呼吸道畅通,尽快到附近烧伤专科医院就诊。 剪开并脱掉受伤处的饰物,急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冷疗法”。所谓“冷疗法”,就是用温度较低的物品持续地用于受伤的皮肤上,最好用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30分钟到60分钟,再就近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该法可以减轻烫伤深度,减轻患者痛苦和保持创面清洁。最好不要涂抹任何药物或用擦碱、抹酱油等“土办法”治疗。 一度烧烫伤可涂上外用烧烫伤膏药,一般3-7日治愈。 二度烧烫伤,表面水泡不要刺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油脂或药膏,应用洁净的敷料或就便器材,如方巾、床单等覆盖患处,保护创面。 严重口渴者,可少服淡盐水或淡盐茶,加微量小苏打效果更好。如果没有盐,可以让伤者少量饮用煮沸的动物血液。有条件的可服用烧伤饮料。 呼吸困难者可行人工呼吸;伴有外伤大出血者应迅速止血;骨折者应做临时骨折固定。迅速组织转送医院治疗。 强酸、碱伤害 化学物品强酸强碱对人体组织的伤害与酸、碱类的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量有关。强酸对组织的局部损害为强烈的刺激性腐蚀,不仅伤面被烧,而且会向深层侵蚀。但由于局部组织细胞蛋白的被凝结,从而能够阻止烧伤的继续发展,碱性物质更能渗透到组织深层,日后形成的瘢痕较深。 常见的强酸是指硫酸、盐酸、硝酸等,强碱是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钾、碳酸钾等。 (一)症状 硫酸烧伤的伤口呈棕褐色,盐酸、石碳酸烧伤的伤口呈白色或灰黄色,硝酸烧伤的伤口呈黄色。 烧伤局部疼痛剧烈,皮肤组织溃烂;如果酸、碱类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则口腔、食道、胃黏膜造成腐蚀、糜烂、溃疡出血,黏膜水肿,甚至发生食道壁穿孔和胃壁穿孔。严重烧伤病人可引起休克。 (二)现场救护 1.脱离现场,被少量强酸、碱烧伤,立即用纸巾、棉毛巾等蘸吸,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烧伤部,冲洗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 2.大量强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烧伤部,冲洗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冲洗时要将伤患被污染的衣物剪开脱去。 3.如口服烧伤的患者,则可服用蛋清、牛奶、面糊、稠米汤或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保护口腔、食道、胃黏膜。 4.如眼部被化学药品烧伤,在送医院途中仍要为伤患冲洗受伤的眼部。 5.打电话获得专业急救。 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未经稀释,高浓度使用可对组织造成损伤,处理原则同上,应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 烧伤创面如何处理? 烧伤治疗,除抢救生命外,重要的是早期正确处理创面,加速创面愈合,以减少瘢痕发生,恢复机体美观和功能。研究表明创面愈合速度与疤痕发生密切相关,烧伤后10天以内愈合的创面基本不留疤痕,而14天以上愈合者疤痕增生几率超过75。因此,加速创面愈合是防治烧伤疤痕增生的中心环节。 对于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目前主张“变烧伤为创伤”的治疗理念,即在休克期,可对浅度烧伤创面进行清创(磨痂)术和生物敷料(异种皮或异体皮等)覆盖,一期完成创面愈合;而深度烧伤,可行切痂或削痂术,术后真皮替代物自体超薄皮肤复合移植覆盖。 什么是用整形美容方法治疗烧伤? 大面积烧伤后自体皮源严重不足,是制约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植皮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烧伤治疗效果,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用整形美容方法治疗烧伤”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1)磨痂术生物敷料覆盖,加速浅度创面愈合;(2)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自体皮肤,减轻供皮区损伤;(3)关节功能部位移植自体大张(网状)中厚皮肤,或采用异体(或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4)按整形外科要求设计切口、移植皮片的厚度和连接方向,避免创面(皮片)收缩和直线瘢痕产生;(5)加强移植皮肤护理、疤痕防治和功能锻炼。 烧伤创面愈合后怎样防治瘢痕增生? 瘢痕增生是创伤修复反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称考试要点解析与预测题
- 202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试卷及答案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化学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化工原理面试专题氟化工艺应用篇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期刊编辑岗位竞聘面试预测题及应对策略
- 2025年篮球裁判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审计师考试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权威发布
- 2025年行走安全知识测试题集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影像科品管圈QCC成果报告 缩短影像报告等待时间护理课件
- 结构施工图审图要点
- 电影赞助招商方案
-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基本情况登记表(模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议(模板)
- 一种新型离心擒纵式速度稳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 世界和中国芍药栽培区的分布及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
- 口腔科车针分类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GB/T 21709.8-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