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345678910ADDDCDBACA11121314151617181920BCBAAADADB1、 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A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D采用公元纪年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B制定了临时宪法C确立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D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3、 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B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4、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改的地方是A江西 B 湖南 C河南 D西藏5、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策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民族互助6、亚非会议圆满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这是一次没有殖民地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C各国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分歧D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7、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与苏联的建交问题A B C D8、我国在“一五”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教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邮电运输业C农轻重三者均衡发展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9、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场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1、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表述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胜利,打败美帝国主义 D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2、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13、人们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 ) 他们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是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 战斗中,他们英勇顽强,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 A B C D1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那么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A“一五”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可以采用的有(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轧钢厂武汉长江大桥三峡工程 A B C D1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7、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作主人 C新中国的成立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8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土改 解放军进入拉萨 毛泽东视察海军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A巩固新生政权B走向社会主义C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D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19、“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两幅图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两次重大外交活动,它们能够说明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广泛友好的交往 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不断加强 中国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合作AB CD二、融入情景,探究问题。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同学们发现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二到图三,从图三到2008年,经历了三个30年,每个30年都具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图一 五四运动 图二:新中国成立 图三:十一届三中全会(1) 从图一到图二,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为完成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答案: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从图二到图三,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30年的探索和建设”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前提和条件?答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前提;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完成,奠定工业化基础。科技基础:国防科技、农业科技和航天科技取得一定成就。外交局面的打开,创立了有利的外部环境。(3)从图三至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狐疑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学以致用,探究问题。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勇于探索的一个里程碑。(1)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辗转来到日本,看到一则标题为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抵日的新闻,令他心潮澎湃。孙中山对同行的人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于人一语,日人称我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此后孙中山的哪些活动是“顺乎天而应于人”的革命活动? 答案:(1)创建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洪流;颁布一系列法令,破除旧习俗,弘扬文明风尚。(2)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写的文章中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请问孙中山“没有完成”和毛泽东“完成”民主革命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两位伟人革命目标的一致性体现在哪里?答案:孙中山“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分)毛泽东“完成”民主革命的根本原因: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 革命目标: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1分)(3)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2010年的两会提案上,建议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请你结合当今形势,谈谈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何重大的意义。答案:纪念辛亥革命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或缅怀革命先驱;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心)。四、学以致用,探究问题。自18世纪以来的300年中,经济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奋斗的目标,我们既要从中国近现代经济的曲折发展进程中汲取教训,又要从世界经济现代化潮流中借鉴经验。表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工厂数1737375033342923表二: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年产量情况100万吨以上10万99万吨1万9万吨1万吨以下外商企业100%88.5%41.1%0华商企业011.5%59.9%100% 表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陕西黑龙江甘肃广西其他各省1554233312133110(1)结合表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趋势: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1分) 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潮流,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3分)(2)表二和表三体现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存在哪些不足?(3分)答:民族工业规模小,整体水平落后;行业上,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区域上,集中于沿海地区,内地非常薄弱。(3分)(3)为改变近代民族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