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琇弹劾明珠.doc_第1页
浅析郭琇弹劾明珠.doc_第2页
浅析郭琇弹劾明珠.doc_第3页
浅析郭琇弹劾明珠.doc_第4页
浅析郭琇弹劾明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 目:浅析郭琇弹劾明珠学 生:孟凡彬指导老师:张 丽 副教授年 级:2010级专 业:历史学学 院: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4月 论 文 提 要 康熙朝的朝廷上发生了一次政治地震,这就是左佥都御史郭琇弹劾当朝大学士、权相明珠。明珠的落马是康熙朝中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本文以郭琇弹劾明珠为线索,对郭琇弹劾明珠的经过、方式、成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郭琇弹劾明珠对康熙朝有重要的影响,它避免了权臣专权,有利于皇权加强,沉重的打击了吏治腐败的问题。浅析郭琇弹劾明珠孟凡彬摘 要:清代康熙朝,有两位权相,同朝秉政。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国丈”索额图,另一个就是才华横溢的明珠。二人同朝为官,利用职权相互倾轧,更甚者介入皇储之争。从而导致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加深,康熙帝才对明珠、索额图二人痛下罢黜决心。事出有因,此事应从“郭琇三疏”而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弹劾当朝大学士明珠的奏疏。关键词:弹劾 大学士 明珠 索额图 郭琇三疏一、 郭琇弹劾明珠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左都御使郭琇一纸奏疏递到康熙帝面前,满朝哗然。奏疏陈述大学士明珠八大罪状,其大致内容如下:“利用职权,擅自行事;市恩立威,宣露上意;结党营私,专权独断;贪赃枉法,以奉私门;取士舞弊,败坏士风;牵制言官,为己所用;怀柔示人,意毒谋险。”康熙闻知此事赫然大怒,革除明珠大学士等职务。这场政治地震只是康熙打击明珠的借口,明珠虽有所收敛,自此不再被重用。二、 明珠坎坷官宦路明珠与索额图相比出身卑贱,明珠,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攻灭叶赫部时,其父尼雅哈投降于努尔哈赤,其部族实为战俘。又因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部族溯有家仇国恨。所以明珠虽出身满洲正黄旗,但其地位在旗内并不高,然而明珠天生聪颖,做事有条不紊,有胆有识。如“康熙十二年,上幸南苑,阅八旗甲兵于晾鹰台。明珠先布条教使练习之,即期,军容整肃,上嘉其能,因著为令。” 从此,康熙帝对明珠大加赞赏,然而明珠在平三藩之乱时才得到重用,平藩之前“上召诸大臣询方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主撤,明珠和之。”明珠力主撤藩,得到康熙帝重用。及三藩平定后,康熙曾对大臣说:“以前议撤藩,惟明珠等称旨,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 自此明珠在朝中得到康熙重用。从康熙十四年到十六年,明珠从吏部尚书升至武英殿大学士,“屡充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诸书总裁,累加太子太师。” 明珠擅权秉政后,市恩立威,结党营私,余国柱、佛伦为其死党。随着明珠入阁,从而开启了明珠、索额图二相同朝秉政的时代。从康熙十九年明珠入阁到康熙二十三年索额图革去职务,两相同朝秉政共四年之久。二人因撤藩主张不同, 早有夙怨。四年间,明珠与索额图同柄朝政, 因而相互倾轧, 各结党羽。“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于朝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待皇太子者皆斥去。荐汤斌傅皇太子,即以倾斌。”索额图、明珠二人不仅立敌树党,而且把太子胤礽也牵扯到党争之中。然而,事以此始,必以此终。此时太子尚且年幼,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皇权遇到了危机,因此康熙帝痛下决心开始打击权相势力。“康熙二十三年三月,以心裕(索额图弟)等懒惰骄纵,责索额图弗能教,夺内大臣、议政王大臣、太子太傅,担任佐领。”康熙相当以“莫须有”的罪名罢黜了的职务。这时,朝中明珠独大,且明珠不善皇太子,势必对太子构成威胁。从而康熙利用郭琇弹劾明珠之机,罢去明珠大学士职务,授内大臣酌用。虽权势尚存,为内大臣二十余年,从此明珠没再得到康熙帝重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命其监督西路军饷,因而有功恢复原级。此后,明珠为人谨小慎微,做事兢兢业业,于康熙四十七年善终。乾隆皇帝曾对明珠党有过评价, 应当说较为公允。他说: “明珠在康熙年间身为大学士, 柄用有年,乃竟不克自终, 渐 至植党营私, 市恩通赂, 势焰熏灼,物议沸腾而确核明珠罪案, 只在循利太深, 结交太广, 不能恪守官箴, 要不至如明代之严嵩、温体仁辈窃弄威福, 竟敢阴排异己, 陷害忠良, 举朝侧目而莫可谁何也。”可见明珠实际有过而无罪, 这也是康熙对他只是降职不再重用, 而并未严惩的原因。以上足以说明, 明珠结党, 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三、 郭琇弹劾明珠成功的原因明珠秉政时期,党羽林立,朝中各部及监察机构,多有明珠爪牙。郭琇弹劾明珠的奏疏,如若级级上报到康熙帝之处可能性不大。然而,事情进展这么顺利实有内在隐情。究其原因,本人大致概括如下。(一) 郭琇运用方式得当“瑞卿名琇,当明珠柄政时,行至专邸,踵门投刺。明珠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专讨见赐乎?郭曰: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半,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其效果显而易见。此事清鉴亦有云:“相传郭琇之弹明珠也,值其寿日,庶僚咸集。琇直造其第,袖出弹章,当众读之”。并非国史、实录所载。但有其可信之处。因为,当时正值明珠秉政,朝廷言路多为明珠所控。郭琇如若弹劾明珠,必先造出舆论,使诸王公大臣得知此事。这样舆论一出,朝臣口耳相传,此事必会为康熙帝所知。因此,弹劾明珠的奏疏无人再敢拦截。如上所诉,郭琇成功弹劾明珠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所运用的方法得当。(二) 康熙帝默许康熙帝罢黜索额图之后,明珠党派独揽大权,势力不断扩张。“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待皇太子者皆斥去。荐汤斌傅皇太子,即以倾斌。” 加之,明珠蔑视皇太子并打压太子师长,这是专制皇权社会所不容的。因此,康熙帝出于保护尚且年幼皇太子的意图,决心根除明珠党羽。在郭琇弹劾明珠后,康熙帝的举措印证了这一点,“二月壬子,大学士勒德洪、明珠、余国柱有罪免,李之芳罢御史,郭琇具疏论列也。尚书科尔昆、佛伦、熊一潇俱罢。” 当时朝中有七位大学士,一次罢去三位,他们为勒德洪、明珠、余国柱。而后,又罢免四位尚书,其中多为明珠党羽。康熙帝通过打击明珠来平衡朝中势力,来保护皇太子地位,进而维护皇权独揽。同时,借此机会警告朝中官员,有结党营私者如明珠、索额图同罪。不难看出,康熙帝对罢黜明珠是意料之中的,从而假托郭琇奏疏,以此为由罢明珠,保护太子、维护皇权,岂不一举两得?“上曰:何无人劾奏?士奇对曰:人孰不畏死。帝曰:若辈重于四辅臣乎?欲去则去之矣,有何惧?未几,郭琇疏上,明珠、国柱遂罢相。” 由此可见,康熙的主观意愿,是郭琇弹劾明珠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之所在。(三) 当时的政治形势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得以巩固。此时,政府已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中俄雅克萨之战也接近尾声,准噶尔部还未最终叛乱,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因此,在祖国大一统的形势下,是时候,也有必要清理朝纲,稳定中央机构。再之,“康熙二十六,十二月已巳,太皇太后崩。上哭踊视襝,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庐次。”太皇太后孝庄的死,对皇室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孝庄文皇后历经四朝,并扶持顺治帝、康熙帝临朝听政。可以说孝庄文皇后的存在有稳定朝廷的作用,而朝中满洲贵族多为其家奴,对其听之任之。这样一来,康熙帝为巩固皇权、加强专制。所以,当朝最有权势的党羽明珠党,成为康熙帝维护皇权的政治牺牲品。由此可以看出,当朝时局的变化是郭琇成功弹劾明珠的第三大原因。总之,郭琇在弹劾明珠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胆识与智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有清以来,“郭琇三疏”是家喻户晓的佳话。它对清康熙中期的吏治、内政有深远的影响。同时,郭琇弹劾明珠也树立了自己清廉的形象。“郭琇抨击权相,有直臣之风,震霆一鸣,佥认解体。盖由圣祖已悟其奸,而琇遂得其志得君如圣祖,犹不克善全,直道难行,不其然哉?”可见,后人对郭琇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一语道出官场中的难言之隐,郭琇的仕途完全认证了这一点。因弹劾明珠有功,康熙帝对其加以保护,才留得“寻祀乡贤,并祀吴江名宦。”清代康熙朝,虽有党争,但未有党祸,实则君主专制达到巅峰所致。然而,康熙朝明珠党派较汉、唐、明的宦官之祸,外戚专权的影响相比,其势力甚微,所形成的的危害并不大。“虽被弹事罢相,圣祖犹念其赞撤藩,力全之,以视索额图,岂不幸哉?”且康熙帝念其撤藩有功,并没有过重处罚。康熙帝执两用中,根据朝中不同派别的势力,采用适合的办法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运筹帷幄的目的。郭琇弹劾明珠、靳辅等就充分显示了康熙用人的策略。郭琇为官刚直不阿、善察上意且善于谋略,实则康熙盛世之贤良忠臣,为后世监察机构之下的官员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注释:(1)郭琇: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后任吴江知县,后升任江南道御史。 后疏劾靳辅有功升至左都御史。(2)东华录蔣良麒,中华书局1980版。卷十四,二二九页。(3)(4)(5)(6)清史稿明珠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六十九,列五十九九九二页。(7)清史稿明珠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九九九三页。(8)清史稿索额图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九九九页。(9)论康熙朋党对当时政治的影响郑传斌,河南大学校报2004年第二期。(10)请稗类抄郭琇弹劾明珠徐珂,中华书局1984版。第四册,一四八页。(11)清鉴印鸾章,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版。卷五,二四七页。(12)清史稿郭琇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九九九三页。(13)清史稿圣祖本纪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七,二三四页。(14)清史稿高士奇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六,一一四页。(15)清史稿圣祖本纪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七,二二三页。(16) (17)清史稿郭琇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七十,列传五十六,一六页。(18)清史稿明珠传赵尔巽,中华书局1977版。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九九六页。参考文献:(1)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2) 印鸾章:清鉴,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3) 蔣良麒: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 (4) 徐 珂:清稗类抄,中华书局198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