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doc_第1页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doc_第2页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doc_第3页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doc_第4页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最新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并在空间上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北京的总部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另一类是以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为代表的国内总部资源,其中国内总部资源又包括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企业总部和从外埠迁入北京的企业总部。 1.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 目前,在北京市落户的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到35家。其中,截至2005年底,经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16家,经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29家,经两者同时认定的有10家。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数量达到了146家,占全国投资性公司总数得5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 北京以其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有189家。据统计局最新统计,到2005年底,北京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239家。 在京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公司名单 序号 公司名称 (所在国家) 备注 1、 ABB(中国)有限公司 (瑞士) 2、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瑞典) 3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4 、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 5、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6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韩国) 7 、松下电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日本) 8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德国) 10 、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日本) 11、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日本) 12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英国) 13、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14、 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美国) 15、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16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日本) 17、 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法国) 18、 阿海珐(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法国) 19、 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 20 、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 (加拿大) 21 、东陶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22、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 (日本) 23、 得利满有限公司北京联络处 (法国) 24、 IBM(中国)有限公司 (美国) 25 、卡特比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 26 、康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 27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 28、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美国) 29、 乐金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韩国) 30、 曼内斯曼(中国)有限公司 (德国) 31、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芬兰) 32 、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丹麦) 33、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 (瑞士) 34、 施奈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法国) 35 、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泰国) (注:经商务部认定 经北京市认定) 2.以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为代表的国内总部资源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截至2004年底,在京的大型企业集团有266家,其中北京市属大企业集团有146家。在市属企业集团中,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的有23家,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2004年,市属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7762.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3877.63亿元,共实现利润总额185.7亿元。 2004年市属企业集团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中,以第一产业为主营的集团仅有1家,份额不足1%;以第二产业为主营的集团有69家,占总数的47.3%;以第三产业为主营的集团数量最多,有76家,比重为52.1%,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北京市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北京的大企业集团中既有成长于北京的中央及市属企业和民营企业,如联想、方正、用友等;也有从国内其它城市迁到北京的外埠企业集团,如蓝星集团、远大空调、经纬纺机、三星石化、建龙钢铁集团等。这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在京聚集,推动了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使得北京在国内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角逐中取得了先发优势。 北京总部经济空间布局情况 1.三大总部聚集区 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主要总部聚集区是北京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总部聚集区,企业总部的聚集已初具规模,同时拥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优势,在北京总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将成为推动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商务中心区CBD依托朝阳区丰富的涉外资源和浓厚的国际化氛围,CBD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已初步形成综合性企业总部聚集区。截至2006年5月,入驻CBD区域的各类法人单位共计3897家。其中外资企业有800多家,外国驻京代表机构570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150多家,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近200家。在来京的1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入驻CBD及周边地区达130余家。CBD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余家,外商投资性公司88家。CBD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从产业结构看,金融、地产、咨询、会计服务业企业数量约占入住CBD全部企业的2/3,以国际金融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金融街金融街是我国金融资产最为密集的区域,已初步形成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区域内已聚集了金融、电信及各类企业、监管机构等598家,包括人民银行总行等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总部、纽约银行北京代表处等跨国金融机构、中国再保险集团等大型保险公司总部、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清算中心。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6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总部位于金融街。金融街是我国金融资产最密集的地区,金融资产总额已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左右,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海淀园拥有极为丰富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已初步形成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及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区。截至2005年10月,中关村科技园区已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设立了113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42家,包括微软、Intel、AMD、甲骨文、宝洁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都在海淀园设立了研发中心。此外,海淀园还有国内大企业设立的R&D机构69家,以及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从产业角度看,IT产业企业众多,实力雄厚,已经成为海淀园的主导产业。其中包括在中关村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国内民营科技企业,如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软件等;也包括从外埠进驻园区的国内知名企业,如大唐电信、港湾网络等。 2.其他总部聚集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目前,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8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5家,三资企业140家,国家级电子科研院所4家。近年来,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ABB、强生、西门子、爱立信、三星等纷纷在电子城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0家。2005年,电子城科技园高科技企业总收入41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占90%以上,出口创汇8.4亿美元,上缴税费19亿元。电子城科技园应继续确立新一代移动通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为园区发展重点,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总部,形成电子信息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区,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通信产业研发基地。 亦庄新城总部聚集区。亦庄新城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北京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截至2004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入区企业1051家,诺基亚、GE、康宁、SMC、松下电工、中芯国际等8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都已入驻开发区,其中包括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开发区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产业基础雄厚,一些企业依托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在该区域设立了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等。 顺义临空经济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包括空港工业区、林河工业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和拟规划的“国门商务区”。目前已有国际跨国公司64家。其中,空港工业区已入驻了国航货运、国航股份(客运)、中航油、中航材四大航空总部,以及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企业总部;空港物流基地已吸引首都机场集团公司、TNT国际快递、住友、中外运、日本近铁、宅急送等入区企业129家,投资总额达153亿元,2004年创造税收2.75亿元。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目前该园区以总部基地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科技总部新区。至2004年底,区内聚集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建龙钢铁、中牧股份等总部型企业264家,经营领域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科技行业。2004年丰台园总部型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上缴税费9.5亿元,年末从业人员人数达到4.5万人。 东二环交通商务区。该区域总部经济聚集特征逐步显现,目前已聚集了中海油、中石化、中青旅、人保、中国电信、北京移动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将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带来巨大、持久的活力,未来的几年东二环商务区将成为大型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3.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 总部经济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总部的聚集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企业总部具有占地小、产出大的特点,总部聚集区内企业密度一般都比较大,CBD、金融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企业个数达到600800个,总部聚集区内单位面积产生的GDP和税收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发展总部经济规避了北京土地、水等常规资源短缺的劣势,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北京的经济实力。比如,从北京市平均水平看,2005年北京市平原地区每平方公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0664万元,税收约1311万元。而金融街占地面积仅1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三级税收320亿元,占西城区税收的44%;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9%。CBD占地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2006年16月,CBD区域入库区地税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0%,占朝阳区地税收入的20%。 第二,总部的聚集带动了高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区制造业外迁后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总部的聚集能够带动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崛起,使得所在区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大提升,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企业总部在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海淀园等区域的聚集,不仅充分释放了城区密集的科技、信息、人才资源优势,而且避免了由于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和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的城区衰落,使北京中心城区在保持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了产业接续和替代。目前,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等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市主要总部聚集区的主导产业。比如,金融街598家企业中有559家从事第三产业,占区域单位总数的95%,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都占到区域总额的99%以上;CBD区域中,金融、地产、咨询、会计服务业企业数量约占入驻CBD全部企业的2/3,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CBD的主导产业。 第三,国内外研发总部的聚集促进了北京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北京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密集的科技资源、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北京吸引国内外企业研发总部的重要优势,截至2005年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达到了239家。同时,大量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