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知行为理论家长小组之反思.doc_第1页
对认知行为理论家长小组之反思.doc_第2页
对认知行为理论家长小组之反思.doc_第3页
对认知行为理论家长小组之反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對認知行為理論家長小組之反思游達裕 朱志強 以認知行為理論應用在家長小組上,過往很多文獻及研究已指出其成效,這裏不再贅述。本文會先分享在家長小組裏的一些觀察,包括認知行為理論的家長小組之要求及設計,如何配合家長的一些特性和關注,繼而進一步檢視這些家長小組的一些局限,並嘗試提出相應的對策。最後探討在現今香港社會推行時的一些考慮及反省。對於何謂本地化的認知行為理論家長小組,也作出初步的探討。首先,將簡單界定認知行為理論的家長小組,是結合小組工作及認知行為理論,作為一種介入手法,一方面幫助家長掌握及運用有效管教技巧,另一方面改變他們在管教時的一些極端、負面的想法。家長小組的設計,背後是以工作員 家長 孩子為改變過程的模式,換言之,是工作員通過小組訓練,使家長之管技巧有所改善及改變他們的一些想法,從而影響小孩子的行為,並促進親關係。 掌握有效管教方法、改變負面想法等工作員家長減少小孩子行為問題) / 促進親子關係小組工作 + 認知行為理論從以往的經驗裏,發現家長們的一些共通點,可令他們容易掌握這些管教技巧的原則,及促使他們積極運用於日常管教子女上。這些共通點包括中國人的父母在管教時著重實際成效、關注於管教子女的行為問題,以及他們傳統賞罰分明的管教原則等。這些都和認知行為理論所引申的管教原則及技巧相符 有時,小組的功能只在於導促他們將這些已經認識及掌握的管教原則,更有系統及準確地應用出來。故此,在策劃小組活動時,如能夠由家長這些心態和特點出發,對活動的成效定能大有幫助。但傳統認知行為小組是以問題導向為出發,對於這個取向頗有保留。以問題導向來設計小組內容,會先引導家長對孩子的問題行為作出分析、評估及量度,往往在過程中,會集中於小孩子一些不服從及不尊重長輩等類別的行為問題。雖然它能夠幫助家長迅速有效處理這些問題,但其局限仍在於處理父母眼前受到困擾的子女不當行為。面對此情況,建議以正面導向為考慮,主要先強調幫助家長積極發掘孩子的恰當行為,並給與適當的關注、讚賞及獎勵。以正面導向指引設計小組內容,雖然介入重點是以鼓勵子女的恰當行為,但他們的不當行為也會很快地減少,也符合家長參加小組時的期望,並且有以下優勝之處:1. 由欣賞子女的恰當行為開始,很快便可改變了家長對子女的觀感,從而促進彼此的感情,並且對子女不當行為也有較大容忍及接納; 2. 可擴闊家長對子女對欣賞的角度,往往通過小組討論及讚賞技巧的練習,家長開始留意子女很多不同類型的好行為,如關心及體諒別人、樂於與人分享、幫助他人、勇於嘗試、敢於面對錯失及有責任感的行為等,而背後亦涉及很多正面的價值觀。認知行為理論的家長小組之另一限制,是在當處理子女行為問題時,所引申的管教方法,往往背後涉及父母與子女權力不均的現象,即以獎賞和懲罰來改變或調節子女的行為。一般來說,這類家長小組適用於小學生之父母,在這時期,子女和父母關係仍然較為親密;更重要的是,父母大多能掌握影響子女行為的獎賞和懲罰機制。而小組的一個重點,正幫助父母有系統及策略性運用這些獎賞、懲罰,從而有效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但當子女進入中學階段時,他們會要求更多自由和獨立,而父母以往所掌握的獎賞和懲罰,對子女的行為問題所產生之影響也會大大減少。如果父母仍以獎賞、懲罰來處理子女的行為,並嘗試繼續維持這權力不均的局面,肯定會引來親子關係更多的磨擦。面對這一局限,建議小組應包括及加強溝通技巧的訓練。雖然在傳統的認知行為家長小組裏,這技巧往往彼忽視,因為這類小組是以問題導向,而溝通技巧,並未能幫助父母即時有效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這裏所指的溝通技巧是與父母效能訓練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 積極耹聽(Active Listening) 很相近,但父母效能訓練背後涉及的以人為本(Person-Centered) 之哲學觀,與認知行為理論並不十分相符。故此,這溝通技巧的主要目的,在於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並且幫助父母對子女有更多的了解。對家長來說,發現在溝通 的過程中,能有效加強父母對子女的諒解,明白他們的需要和想法。這些體諒當然有助促進親子關係,而其影響是深遠和全面的。更重要的是,父母會願意逐漸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與子女較平等相處、交流,而權力不均的局面竟可慢慢拉近。並且深信,溝通技巧的深遠影響,正可補足認知行為理論家長小組這方面不足之處。最後,在現今香港社會運用認知行為理論的家長小組,以下三點可值得和同工們一起反思:1. 過往小組經驗裏,發現大部份參加者為母親。從觀察中,很多母親皆以作為稱職母親角色,對構成一良好自我形象有決定性的影響。 換言之,如果管教子女不理想,會直接損害自我形象、打擊自尊心等。小組過程中,往往過份強調母親管教的重要角色,可能會不自覺地強化她們這方面的想法,並妨礙她們健康的成長。在社會公義及道德倫理考慮上,絕不希望見到家長小組,進一步淪為壓逼這些母親的工具。故此,應小心策劃小組活動內容,避免此情況發生,並可考慮如何協助這些母親怎樣接納自我,而非單以稱職母親的角色決定自我價值。在協助她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而毋須過份倚賴母親角色,並在學習有效管教技巧的過程裏,正要摸索如何在這兩方面取得恰當的平衡;2. 認知重建介入手法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的重要性,在於處理家長一些負面、破壞性等想法,及其所引致的極端情緒反應。反自省到西方的認知重建理論,著重理性思維、邏輯辯証方法去辨別理性、非理性想法,其背後涉及之理想人格,著重個人發展及完滿自我 (Self Actualization),而中國人的觀念則將個人定位於人際關係之內,以人際網絡裏取得和諧關係至為重要。雖然仍未掌握這兩者是否互相排斥,抑或能互為包容,但介入過程中,會尊重家長對人際關係、和諧家庭氣氛的重視,所以在摸索應用這介入手法時,應靈活地運用小組動力,以提供一個對話空間,幫助家長重新檢視自己本身一些基本的管教哲學及想法,並由他們決定應如何改變一些想法,而仍切合他們固有的世界觀。從以往經驗裏,這些反思過程,可以使家長對管教問題和觀念上有更根本的改變;3. 對於工作員之專家及權威角色的反省: 表面看來,尊重工作員的權威會加強對小組的認同及技巧學習的成效,但這觀點有其商榷之處。首先,能夠幫助家長明白孩子的行為問題,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比即時掌握有效解決方法更為重要。舉例來說,家長會在小組裏分享受困擾的子女行為問題,其他長往往熱衷於分析其原因,及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工作員當然可以採納專家的角色,對孩子行為問題及處理方法,作最後威權性的定論。但當運用權威角色的時候,只會加強家長們的無知和無能感。更可取的方向,是幫助家長接納可以從多個不同角度及可能性 (工作員的理解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去了解子女的行為問題及其成因,這種態度及醒覺,可以帶來更深遠的影響。更基本的是,從哲理上反思,認知行為理論背後涉及的行為、認知、情感三分法的人格觀,並對何為問題、行為成因之界定,與中國人對整全人格的了解是有不同的。當強自運用專家和權威的角色去界定問題及解決方法時,只反映了工作員認同其背後人格觀的優越性,這個結論缺乏哲理上的基礎。反之,可採納較平等的對話,彼此尊重交流,最後幫助家長決定應如何糅合兩者不同之處。總結以往經驗,對於本地化的家長小,組,有以下之理解:工作員家長認知行為理論孩子本地文化及傳統觀念這種理解,首先指出工作員不單受到認知行為理論的世界觀所影響,同時,也和家長一樣接受了本地文化及傳統觀念的洗禮。小組過程不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