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物的从猿到人.doc_第1页
经济动物的从猿到人.doc_第2页
经济动物的从猿到人.doc_第3页
经济动物的从猿到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經濟動物的從猿到人 經濟學面臨證偽主義的挑戰 陶在樸1997經濟動物的從猿到人用行為及本能解釋經濟活動,向來是傳統經濟學的一個部分,人是經濟動物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命題。然而是那一種經濟動物?在確立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時代,環境問題自外於經濟系統,人作為經濟動物存活於經濟成長的叢林中,那不過是猿而已。近百年來因為環境退化只有離開經濟成長的叢林,方可回到亞當斯密國富(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的大地,經濟動物受到的挑戰是如何從猿到人,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一國財富真正的來源,是那個頑固不化以鈔票計量的GNP嗎?是那個鴉片中毒的G NP成長癮嗎?一、經濟成長並非清泉而是涇渭不分的濁流所謂經濟成長是指當期GDP與前一期GDP之比較,都希望它能淵源流長,然而GDP的測量並非實物形態的產品(physical product)或產物數量(physical throughput),而是所有產品(包括貨物與勞務)的貨幣價值,它是一股清濁不分的紊流,清者是指與人類財富真正相關的成份(或謂質量型成長),濁者是指與人類財富負相關的成份(或謂數量膨脹型成長),諸如污染,環境?h化等。二、經濟成長並不能測度國民之福利除非經濟成長與平均就業水準,平均收入和收入分配公正性三者存在正的線性關係,否則經濟成長不代表福利增加,實際上經濟成長與國民福利間只存在複雜的非線性關係。例如當財富兩極化,有錢人獨佔收入時,儘管經濟成長促使經濟規模膨脹,全社會的真實福利卻下降,再如表面上看似就業水準提高,而許多人尤其是女、弱卻被迫放棄居家安逸的生活加入勞動大軍的行列,這時真實福利也是下降的。1930年B.Russel提出休閒成長快於商品成長的政策,他以休閒分配的觀點看失業率,他的口號叫做表彰懶惰。三、經濟成長製造環境稀缺,環境稀缺使經濟成長分支演變。隨著經濟成長,一種不可逆現象已經發生,有形資源的迅速損秏、污染急劇增加、自然和物種破壞以及城市農村的舒適感(amenity)消失。這是傳統經濟成長論忽略的成長系統的實際演變。成長經濟學的生產要素通常指:勞力(L)資本(K)和物料(R) ,而物料(或資源)又可化約為資本,新古典經濟增長論的生產函數表達了經濟成長投入和產出的非線性關係:Y=F(K,L)=AKL (1)其中、稱作資本和勞動的彈性,經濟的規模報酬由的值決定(三種可能:1,1,1)。實際上長期以來K、L 的投入以犧牲環境作為條件,當到達某個臨界狀態後環境稀缺決定了經濟規模係數(),此時,動態方程tt=t=SCt-1(1-Ct-1) (2)其中Ct-1為t-1期之環境容量係數,S為技術、文化之綜合系數。當S滿足Feigenbaum常數時t便是一個chaotic system(渾沌系統),可見1 經濟規模報酬率在一定歷史時期雖然取決於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而根本上卻取決於技術文化和環境容量。如果K和L投入量增加倍,由式(1)得到A(K)(L)=+Y (3)將(2)式代入(3),則Yt=SCt-1(1-Ct-1)Yt-1 (4) 2由(4)(式可知,規模報酬具有週期性。3 環境稀缺嚴重時,規模報酬是一個chaotic process(渾沌過程)綜合以上三點可以結論,新古典成長論所規範的經濟成長率實際上因環境稀缺而形成分支(Bifurcation). Figure here!環境問題所引起的成長率折扣和放水現象已非新古典學派所能解釋。正是因此在經濟學中,強調自然財或自然資資本(Natural Capital) 的思潮方興未艾,自然資資本不同一般的資本,因利率而再生財,更不可能因利率而使財源指數成長,相反自然資本的成本只會加大,除非自然資源的再生速度與它的使用量同步。這種經濟學思想以美國的Herman E.Daly為代表,儘管學界並沒有對Daly的思想冠以任何名目,為與新古典論相區別,叫它做成長保守派其實是合宜的。經濟學面臨證偽主義(Falsificationism)的挑戰經濟學向來標榜實證主義(Positivism)並用實證的手段歸納出經濟學原理和定律,諸如邊際遞減律、菲利浦曲線(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替代律)。這在經濟活動相對獨立的年代不算是不對,可是時至今日經濟活動已不能脫離環境和資源而言對錯之時,經濟學面臨著證偽主義的挑戰。奧地利裔的英藉哲學家波普(Karl Popper,1902-)是證偽主義的開山鼻祖,他有一句名言:一個證實只能實證一個經驗事實,而一個證偽卻可能證明整個原理的虛偽。因為證實的方法是一種依靠過去推未來的歸納法,而過去的經驗並不能保證未來必定會重覆。過去歐洲人只看到天鵝是白的,後來才知道澳洲有黑天鵝。如果有一個命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吾人並不能因見到過大量的白天鵝而對上開命題徹底肯定,吾人卻可以只要見過一隻黑天鵝而可以徹底否定上開之命題。用公式說明則 (CtP)pt式中t表示普遍命題,p表示單稱命題,表示否定。上式也可解讀為:如果從t可得出p,而p是假的,那麼t必定是假的。整個地球上的人,在二次大戰後信奉一個宗教,這就是工業教,狂熱於一個活動,這就是經濟,崇拜於一個符號,這就是增長,原因何在?因為他們從西方國家戰後的經濟成長中歸納出成長越快越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群美國經濟學家數年前提出一項質疑:美國人平GDP戰後提高數倍,為甚麼美國人的生活品質今不如昔?證偽主義可以大派用場:經濟成長越快越好(t),某國的經濟成長越快越好(p),突然發現某國的經濟成長並非越快越好(p),於是經濟成長越快越好的命題是偽(t)。成長的極限在那?即使是一顆麥粒如果倍增(doubling)64次後整個地球再也沒有空間容納非麥之物,兩百年來我們人類的經濟文明建築在這個可怕的指數成長規則(The Law of expoential growth)上。既然如此,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否足以供給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達到今天美國人的物質生活水準呢?早期的答案在1987年布朗特蘭德委員會(Brundland Commission)的報告中可以找到,這報告稱,要使全球人人達到美國人的平均水準,全球經濟規模需要擴大5-10倍,但是按照全球光合作用的淨基本產量(NPP-Net Primary Product of Photosynthesis)核算,大概只能允許它擴展4倍(Vitousex et al. 1986, pp386-373)。歷史的經驗已經說明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生態破壞使全球光合作用減弱而非增強,因此經濟成長與NPP可視為負相關。總體經濟學的大師們從來也沒有回答過總體經濟的最適規模(Optimal Scale of the Aggregate Economy),尤其是考慮到生態系統的最適規模。所謂最適經濟規模只是微觀經濟學家的話題,他們致力於微觀層次上的邊際成本和得益的平衡研究,在根本上卻忽略了一個前提,如果所有微觀層次的廠商最適規模之總和並非整體經濟之最適規模,那個微觀層上的最適規模還站住腳嗎?絕大多數人的腦子裏經濟增長和福利增加是同義之語,他們說只有經濟成長才能富裕起來以清洗貧窮,在給定經濟規模(人口數乘每人平均的資源使用量)下,每個人的資源消量是不同的,很可能大部分人消費不多而且不增加,只有少數人隨經濟成長而消費增加,請問貧窮如何消除。BOX 1 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可以實現永續成長(sustainable growth嗎?綠色是一個再時髦不過的顏色經濟,可是它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才能實現沒有盡頭的經濟成長呢?1所有的物質產品100的再生循環。2污染量為零3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4所有生物物種的消失量為零除這四條充分條件外,其必要條件為:全球人口零增長。假定滿足這些必要而充分的條件,經過一定的時間差(Delay)後,也許溫室效應終結,也許其他環境問題解決。可是這個delay所形成的非線性,使我們始終得不到綠色無限成長的解。人類的一切需求說到底只有兩大類:*物質需求:諸如食物、飲水、起居、保暖、廢物排棄*非物質性的心理需求:諸如愛、自尊、激勵,等等甚麼樣的經濟成長才能真正體現這兩種需求的被滿足呢?1當工作時間不減少,由於商品和勞務的品質改善而使每個人平均的生產力提高時,2當工作時間不減少由於商品和勞務的單位數量增加而使每個人平均的生產力提高時,3因為工作時間增加(因更多的人工作,或因就業者總數不變而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延長)而使每人平均生產力提高時。顯然,長程而論加長工作時間並不能促進經濟成長,因為就業總數或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有上限。問題難在,我們怎樣區別商品數量和質量不同的增長內涵,怎樣了解人類身心兩方面的滿足度以及相應的資源消秏,我們只能籠統的說:1如果技術發展能夠減少資源的消秏強度(resource intensity),那麼提高商品和勞務的數量基本符合綠色概念2由於商品和勞務品質改善所形成的服務價值(service value)以及它所促進的經濟成長,這樣才是真正符合綠色經濟的基本內容。BOX 2 永續發展的基本公理及定律A. Boulding(Kenneth Ewert Boulding)兩大定理1憂鬱定理如果人口成長由資窮標準作檢驗,那麼人口一直成長到足夠的貧窮程度才最終停止。2絕對憂鬱定理如果長期貧困僅能以人口解釋,那麼技術進步只能短暫減輕貧困。在這種意義下,技術進步使人口更增加,有更多的人比以前更貧困,技術進步的最終結果只是使貧困人口總數的平衡量提高而已。B.其他定律1人口成長和資源消費的成長不可能持續a.永續社會的必要條是人口成長率小於或等於零以及資源消費率逐漸下降。b.永續成長(sustainable growth)是一個粉飾太平的修辭。c.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