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doc_第1页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doc_第2页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doc_第3页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doc_第4页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结局探讨作者:张劲松,勾显跃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巨大儿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分析,探讨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和合理的产科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我院收住的922例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符合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巨大儿的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符合率仅63.23%;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增高,顺产率明显降低;巨大儿组的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软产道损伤、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死亡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加强孕期保健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努力提高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水平;要根据巨大儿危险因素适当放宽巨大儿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母婴损伤,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关键词】 巨大儿;产前诊断;分娩结局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22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和合理的产科处理方式, 确保母婴安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 年12月在本院共分娩11638例。孕妇平均年龄(24.33.6)岁,最小19岁,最大44岁;初产妇占63.20%,经产妇占36.80%。孕周<37周1606例(13.80%),3740周8506例(73.09%),42 周1526例(13.11%);出生巨大儿922例,占7.92%;正常体重儿10355例,占88.98%;低体重儿(<2500g)361例,占3.1%。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分娩巨大儿的母婴922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的单胎、新生儿体重在25003999g的母婴10248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道损伤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等。1.3 产前诊断标准 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巨大儿的可能1:(1)足月妊娠宫高>35cm或腹围加宫高值140cm,排除羊水过多者;(2)足月妊娠时B 超探测胎儿双顶径(BPD)>10cm、股骨长(FL)8cm,胎儿腹围>33cm者。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 结果2.1 一般情况 922例巨大儿均为单胎妊娠,其中头位863例,臀位59例;孕周:<37周18例(1.95%),3740周783例(84.92%),42 周121例(13.12%);孕妇平均年龄(25.83.2)岁,最小 21 岁, 最大43岁;初产妇477例,占51.74%, 经产妇445例, 占48.26%。2.2 巨大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2004-2009年在我院巨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巨大儿出生率是2004年的1.44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2004-2009年巨大儿发生率比较2.3 产前诊断符合率 922例中,产前诊断与分娩后相符合的只有583例,产前诊断符合率63.23%。2.4 分娩方式 巨大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增高,顺产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784例剖宫产巨大儿中,有213例是先经阴道试产,出现产程异常、先露下降异常或检查发现胎儿巨大而改行剖宫产。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表 例(%)2.5 分娩结局 两组的分娩结局见表3。巨大儿组的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软产道损伤、新生儿损伤(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死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例)3 讨论本研究表明,2004-2009年在我院巨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9年巨大儿出生率是2004年的1.44倍。我院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孕期营养的加强、劳动强度减弱,导致孕妇营养过剩,肥胖、体重增加;(2)近年来经产妇增加,有资料报道胎儿体重随分娩次数增加而增加1;(3)由于加强了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妊娠分娩的管理,由乡镇卫生院转入的例数增加。本研究表明,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明显增高,顺产率明显降低;巨大儿组的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软产道损伤、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死亡差异无显著性,与有关报道一致24。由于胎儿巨大,容易引起孕妇子宫过度膨胀,引发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导致产后出血;胎儿头大且硬不易变形,不能衔接,因而入盆困难,头盆不称的发生率高;巨大儿的肩难产的发生率升高,根据文献报道,若胸径>双顶径1.4cm,胸围>头围 1.6cm,或肩围>头围4.8cm者,肩难产率明显增高;体重>4000g 时肩难产发生率为3%12%,体重>4500g 时肩难产发生率为8.4%22.6%5。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由于胎儿大、胎方位旋转困难、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增加。故巨大儿的发生率上升, 势必导致剖宫产率的上升。笔者认为,对估计胎儿体重4000g 者应高度重视,要根据巨大儿危险因素适当放宽巨大儿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对于胎儿体重估计超过4500g的,为防肩难产应行剖宫产;在产前未诊断出巨大儿、考虑胎儿较大进行试产时,一旦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出现产程延长或延长倾向、产程停滞、继发性宫缩无力、胎头下降缓慢等,应当机立断行剖宫产,不可盲目试产勉强阴道分娩,以免给母儿带来不良结局。由于巨大儿的分娩并发症多,对母儿的危害较大,因此在孕期进行胎儿筛查、较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已成为产科医生很重视的问题。本资料中,由于主要依赖宫高、腹围、B超等常规方法,产前诊断巨大儿与产后的符合率仅为63.23%。笔者认为应将立体三维超声显像列为常规的胎儿体重预测评价方法,采用宫高、腹围孕妇体重增长指数以及立体三维超声显像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双肩径、头围及软组织厚度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胎儿体重。在以下三项指标中具备其中两项者,应考虑有巨大儿可能3:(1)临产前或产时子宫的高度35cm或子宫的高度与腹围之和140cm;(2)彩超探测胎儿双顶径9.5cm;(3)探测胎儿股骨长径7.5cm。当胎儿胸径>双顶径1.5cm,胸围大于头围1.6cm 或肩围>头围4.8cm 时,应考虑为巨大儿并有肩难产可能5。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围产期质量,预防和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是很必要的,必须加强孕期保健指导,指导孕妇合理饮食科学营养,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防治过期妊娠,积极治疗孕期糖尿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2 王海波,邢玲.肩难产的临床处理及预测.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