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知识.doc_第1页
肿瘤相关知识.doc_第2页
肿瘤相关知识.doc_第3页
肿瘤相关知识.doc_第4页
肿瘤相关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蒂清胶囊其相类似的进口药中文名称为泰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简称为胶母细胞瘤,按Kernohan分类属星形细胞瘤34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胶质瘤之一,占胶质瘤的25%以上,也是最恶性的一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1。大多发生于成人,特别是3050岁间。胶质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病程迅速进展,手术切除后常很快复发。这提供了脑瘤治疗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病理 胶质母细胞瘤多起源于脑白质,浸润范围较广。绝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额叶最多,次为颞叶,再次为顶叶,少数见于枕叶、基底节、丘脑、侧脑室、第三脑室及后颅窝。 (2)临床表现 胶质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50%60%在3个月内,70%80%在半年以内。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偶然也有病程较长者,这可能肿瘤以较良性的类型开始,后来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并有广泛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都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视力减退。约33%病人有癫痫发作。20%病人有精神症状,表现为淡漠、迟钝、智力减退或痴呆。肿瘤浸润破坏脑组织,局灶症状也明显,约有一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儿童的胶质母细胞瘤常发生在脑干,早期表现为颅神经麻痹及对侧锥体束损害表现,后期因导水管阻塞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在检查上如脑脊液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脑血管造影、CT扫描及MRI均表现其特有的体征。 (3)治疗及预后 手术治疗原则同星形细胞瘤,但无法做到全部切除,在尽量切除肿瘤后同时作内减压或外减压术。术后进行放射、化学及免疫治疗。因肿瘤恶性度高,术后很易复发,复发时间大多不超过8个月,生存时间大约为1年。近年,手术后及时作加速器放射治疗,放疗后每隔2月进行化疗一次,同时给予淋巴结注射免疫核糖酸或口服芸芝多糖肽等综合治疗,部分病例可获较长时间缓解。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发表时间:2010-12-09 发表者:江涛 (访问人次:1111)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简化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江涛前言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其中以恶性者(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III,IV级)多见。虽然CNS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和诊治措施,但是,一般III级者生存23年,IV级(如胶质母细胞瘤)1年左右。近来,欧美等国先后制订了有关胶质瘤处理的指南或推荐,对规范和提高CNS胶质瘤的诊治很有助益。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偱证医学五级分类,随机对照研究“CONSORT”,以及指南“AGREE”程序,多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磋商,评估文献的证据质量,达成推荐级别。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CNS恶性胶质瘤的诊治,更好地为广大病人及其家属服务。1.概述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级,、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近30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一般认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依靠MRI和CT影像学诊断,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而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该目的的实现。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替莫唑胺(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标准方案。2. 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影像学诊断方面强烈推荐MRI平扫加增强为主,CT为辅。MRI的表现是:平扫通常为混杂信号病灶,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伴有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常沿白质纤维束扩散。增强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CT平扫示密度不均匀,常见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均较明显。增强为显著不均匀强化,不规则或环状强化。推荐MRI特殊功能检查(MRS、PWI、DWI、DTI)、PET和SPECT检查等,主用于鉴别诊断、术前评估和疗效评价。3.恶性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及生物学标记强烈推荐严格按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恶性胶质瘤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为配合胶质瘤病人的治疗、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强烈推荐各级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选择性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如GFAP, Olig2, EMA, p53, MGMT, Ki67和1p/19q LOH。4.恶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强烈推荐对于局限于脑叶的原发性高级别(WHO IIIIV级)或低级别(WHO II级)胶质瘤应争取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基于胶质瘤膨胀性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及血供特点,推荐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脑沟、脑回为边界,沿肿瘤边缘白质纤维束走向作解剖性切除,以最小程度的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获得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并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1)优势半球弥漫浸润性生长、(2)病灶侵及双侧半球、(3)老年患者(65岁)、(4)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KPS70)、(5)脑内深部或脑干部位的恶性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病,推荐酌情采用肿瘤部分切除术、开颅活检术或立体定向(或导航下)穿刺活检。肿瘤部分切除术具有比单纯活检术更高的生存优势。活检主要适用于邻近功能区皮质或位置深在而临床无法手术切除的病灶。活检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和开颅手术活检。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适用于位置更加深在的病灶,而开颅活检适用于位置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灶。 强烈推荐于手术后早期(72小时)复查MRI,以手术前和手术后影像学检查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估胶质瘤切除范围。高级别胶质瘤的MRI的T1WI增强扫描是目前公认的影像学诊断“金标准”;低级别胶质瘤宜采用MRI的T2WI或FAIR序列影像。在不具备复查MRI条件的单位,推荐于术后早期(72小时)复查CT。为了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推荐采用以下影像导引外科新技术如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functional neuronavigation)、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例如,皮层功能定位和皮层下刺激神经传导束定位)、术中MRI实时影像(intraoperative imaging)神经导航。可推荐:荧光引导显微手术、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5.恶性胶质瘤(WHO III-IV)放射治疗原则建议术后2-4周左右尽快开始放疗。强烈推荐常规分割(1.8-2.0Gy/次,5次/周)6-10MV X线的外照射,标准放疗总剂量为54-60Gy,分割30-33次(I级证据)。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增加肿瘤照射剂量并不能获益。近距离放疗增加剂量以及分割方式的改变对生存率无影响。分割立体定向放射疗法(FS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适用于常规外照射后的推量或作为复发肿瘤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此治疗对体积较小的肿瘤有优势。不推荐X-刀或Y-刀作为恶性胶质瘤术后首选的治疗方式。虽然GBM可能广泛播散,但仍推荐局部放疗。目前的影像技术无法确定肿瘤的真正边界,因此在确定放疗靶区时应综合所有影像学上显示的肿瘤及相关水肿,并外扩足够的边界。推荐对于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最初的临床靶体积(CTV)为强化的肿瘤加上FLAIR像或T2像上异常显示并外扩约2cm,缩野推量时,仅包括强化肿瘤外2cm。推荐应用3D计划设计的多野照射。与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可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GBM强烈推荐TMZ 75 mg/m2化疗并同步放疗,接6个周期的TMZ辅助化疗。 在放疗中和放疗后应用替莫唑胺,显著延长了病人的生存,这一治疗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病人中最明显(参见化疗章节)。I/II期试验初步显示了TMZ在治疗 WHO III 级肿瘤的作用,但还没有针对级肿瘤的相关试验。因此,可推荐TMZ 75 mg/m2化疗并同步放疗。假性进展指放疗或放化疗后,影像学出现酷似肿瘤进展的表现,它与与放疗剂量有关,与肿瘤进展无关。多见于治疗结束后2个月内,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和传统概念的放射性坏死相比,即使不予治疗也可缩小或保持稳定。MGMT低表达者假性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表达者。TMZ同步放/化疗后假性进展的发生率增加,出现假性进展的时间提前。如仅影像学表现,患者无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当短期内增强病灶增大,经影像学检查(MRS, PET/CT)无法鉴别时,应活检或手术。6.新诊断恶性胶质瘤的化疗 对于新诊断的GBM, 强烈推荐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方案:放疗的整个疗程应同步化疗,口服TMZ 75 mg/m2,疗程42天。放疗结束后4周,辅助TMZ治疗,150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一个疗程 ,若耐受良好,则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量至200mg/m2,推荐辅助TMZ化疗6个疗程。TMZ用于恶性胶质瘤病人有以下益处:1)延长生存时间;2)延长肿瘤无进展期;3)对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4)较低的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条件用TMZ的GBM者对GBM建议ACNU(或其它烷化类药物BCNU、CCNU)90mg/m2,D1,VM-26 60mg/m2,D1-3,4-6周1周期,4-6个疗程。新诊断的间变性胶质瘤(WHO 级):推荐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应用亚硝脲类化疗药物:(1)PCV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8周为一个疗程,不超过6个疗程。口服洛莫司汀(CCNU)110mg/ m2,D1;每日口服甲基苄肼(PCB)60mg/m2,D8-21;静脉给药长春新碱(VCR)1.4mg/ m2(最大剂量为2mg),D8,D29。(2)ACNU方案(见上)。局部瘤腔植入的含卡莫司汀(BCNU)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Gliadel Wafer, 美国Guilford公司)在一项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新诊断的恶性胶质瘤病人的生存益处(级证据)。由于该移植片尚未在我国上市,故还没有其对国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报道。由于尚无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并且费用高,技术要求也高,目前不建议推广动脉化疗和辅助自体骨髓移植。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尽快开展MGMT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或MGM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PCR检查,以便更好地开展恶性胶质瘤的个体化化疗。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若有染色体1p 19q的联合缺失,不但对化疗敏感,而且生存期也明显延长。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目前正在研究中。7.恶性胶质瘤的随访和复发的治疗强烈推荐以MRI检查为主的定期随访。放疗后2-6周行MRI检查,以后2-3年内每2-4个月MRI检查一次,三年后每3-6个月一次。对复发患者,应该根据复发部位、肿瘤大小、颅内压情况以及患者基本情况综合考虑。局部复发推荐再手术;不适合再手术的患者,可推荐放射治疗和/或化疗;如果以前接受过放疗不适合再放疗者,推荐化疗;化疗失败者,推荐改变化疗方案和/或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性治疗。弥漫或多灶复发者,推荐化疗和/或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性治疗。晚期患者,推荐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乌骨藤百科名片乌骨藤,中药名。为番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入药。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乌骨藤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乌骨藤毒副反应很小。此外,有萝藦科同名药物,亦具有抗癌等功效。目录基本信息 中药药性 1. 性味归经 2. 功效主治 3. 各家论述 4. 用法用量药方选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材来源 1. 品种考证 2. 药材基源 3. 产地溯源药材鉴定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化学鉴定其它相关基本信息 中药药性 1. 性味归经 2. 功效主治 3. 各家论述 4. 用法用量药方选录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药材来源 1. 品种考证 2. 药材基源 3. 产地溯源药材鉴定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化学鉴定其它相关展开 原植物及药材(图1)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中药名 乌骨藤 别名 确络风、牛耳风、火索藤、大叶酒饼藤。 英文名 Root of Glaucescent Fissistigma 拉丁药名 Radix Fissistigmae Glaucescentis 原植物 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入药。 功效分类 温经药;通络药。1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白叶瓜馥木 乌骨藤编辑本段中药药性性味归经味微辛、涩,性温。归肝经。1 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1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除风湿。”1 全国中草药汇编:“通经活血,止血。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亦可酒泡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1 编辑本段药方选录治痨伤,风湿:乌骨藤21g,见血飞、铁筷子、五香血藤各15g。泡酒500g,日服三次,每次15g。(贵州明间药物)1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根皮含白叶瓜馥木碱(fissicesine),白叶瓜馥木碱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鹅掌楸碱(liriodenine),芒籽宁(atherosperminine),芒籽宁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宁(oxocrebanine),库夫明(kuafumine)。茎皮含离生木瓣树胺(discretamine),巴婆碱(asimilobine),克列班宁(creba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羟基木番荔枝碱(norannuradhapurine)。茎木含离生木瓣树胺,克列班宁,氧代克列班宁,鹅掌楸碱,芒籽宁,N-去甲基芒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宁阳离子,羟基木番荔枝碱。1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乌骨藤对大鼠和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乌骨藤注射液20g(生药)/kg静脉注射对大鼠瓦克肉瘤(W256)抑制率为61.6%;对小鼠肉瘤(S180)、子宫颈癌(U14)、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的抑制率分别为59.74%,65.98%,43.6%,56.67%。肌内注射对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S180 53.45%,HSC34%,EAC70.8%。连续皮下注射10d,对腹水癌的抑制率分别为EAC45.45%,网状细胞肉瘤腹水型(RAS)56.06%,淋巴瘤1号(L1)52.1%,肝癌腹水型54.55%,S18048.89%。 乌骨藤抗肿瘤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实验研究表明其纯生物碱抗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并不明显,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乌骨藤毒副反应很小。1 编辑本段药材来源品种考证出自贵州民间药物。1 原植物-白叶瓜馥木(图2)2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的根。1 产地溯源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和台湾等地。1 编辑本段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浅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灰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微苦、辣。1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厚;韧皮纤维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呈喇叭状,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径向相连。该品溥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1 化学鉴定(1)取该品粗粉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滤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1 (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显鲜红色。(检查黄酮类)1 编辑本段其它相关中药名:通光散 别名:乌骨藤、奶浆藤、通关散等。 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藤、根或叶。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湿通乳;抗癌。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参考资料 1 中华本草3(7),7:8 2 乌骨藤 /userfilemodule/download.do?action=reference&id=2582354&bokeeName=x9721156 3 中华本草6(17),372 开放分类: 医学,中药,中医,中草药 我来完善 “乌骨藤”相关词条: 蜀羊泉藤梨根蜀羊泉 藤梨根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109本词条对我有帮助药名乌骨藤别名奶浆藤、乌骨藤、黄木香、下奶藤、大苦藤、地甘草、扁藤、癞藤子、白暗消、通关散、野泡通汉语拼音tongguangsan英文名TenaciousCondorvineStem,TenaciousCondorvine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sdeniatenacissima(Roxb.)WightetArn.AschepiastenacissimaRoxb归经肺;肝经药理作用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豚鼠腹腔注射从乌骨藤茎中分离出的苦味国体酯甙(总甙,简称通光散甙)100mg/kg,有一定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家兔静脉注射60mg/kg,能对抗组织胶1倍致死量,但在豚鼠则不能对抗组织胺的致死量。离体豚鼠支气管灌流试验表明,能使组织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松弛,亦能减弱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收缩。本品并无镇咳(小鼠氨水引咳法)及祛痰(麻醉犬)作用。2.其他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通光散甙有短暂、轻度的降压作用,无快速耐受现象,其降压似与中枢无关,离体兔耳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能直接扩张血管。离体兔心灌流试验表明无冠脉扩张作用。家兔静脉注射后,从心电图观察对心肌无损害。1%通光散甙在试管内抗菌作用较差,除对绿脓杆菌有一定作用外,对其他许多致病菌皆无效。小鼠灌胃,用至1500mg/kg,未见中毒和死亡。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4728.61mg/kg。苦味甾体酯甙100-150mg/kg腹腔注射,能预防因喷雾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对其有一定平喘作用;离体豚鼠支气管灌流,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解痉作用;离体兔耳血管灌注有直接血管扩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74mg/kg。中药化学成分茎含数种孕烷酯类成分:11-O-巴豆酰-12-O-乙酰通关藤甙元(11-O-tigloyl-12-O-acetyltenacigenin)B,11-O-苯甲酰-12-O-乙酰通着藤甙元(11-O-benzoyl-12-Oacetyltd-nacigenin)B,11-O-2-甲基丁酰通关藤甙元(11-O-2methylbutyryl-12-O-acetyltenacigenin)B,11-O-2-甲基丁酰-12-O-巴豆酰通关藤甙元(11-O-2-methylbutyryl-12-O-tigloyl-tenacigenin)B,11-O-2-甲基丁酰-12-O-苯甲酰通关藤甙元(11-O-2-methybutyry-12-O-benaoyltenacigenin)B和11,12-O,O-二巴豆酰-17-通关藤甙元(11,12-O,O-ditigloyl-17-tenaci-genin)B1,通关肛门甙(tenacissoside)A、B、C、D、E2,通病关藤甙元甲、乙、丙(tenacigeninA、B、C),通关素(tenacissigenin)3,4。种子含西索甙元(cissogenin)5,通关甙元(tenasogenin)6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湿通乳;搞癌考证出自云南中草药科属分类萝藦科拉丁文名CaulisMarsdeniaeTenacissimae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喘;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疮疖;癌肿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咳,平喘,抗癌。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癌症,风湿,跌打,骨折,眼底疾患,胃病。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咽喉炎,胃肠积热,肺炎,扁桃体炎,膀胱炎。3.贵州药植目录:活血生肌,催乳,止咳。治咳漱,跌打,筋断骨折,乳少。采收和储藏茎秋、冬采集。刮去栓皮,切片晒干。根、叶全年可采。资源分布分布云南、贵州等地。选方治喉头炎,口腔溃烂:大苦藤泡水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肠胃炎,胃痛,黄疸型肝炎:扁藤根茎一两。水煎服。(红河中草药)治疔疮肿毒:通光散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云南经济植物)治各种癌症:通光散一两至一两五钱,白胡椒十粒。煎服。(云南中草药选)动植物形态坚韧木质藤本,长达6m。全株具乳汁;茎下部圆柱形,上部扁圆简形,绿色;枝密被黄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6cm;叶片心形或宽卵形,长8-18cm,宽5-10cm,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茸毛。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长5-15cm;花萼5裂,裂片长圆形,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黄紫色,裂片5,向右覆盖,外面被疏柔毛,内面中部以下具5行纵列柔毛;副花冠裂片5,短于花药,基部有距;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直立,着粉腺三角形;柱头圆锥状。蓇葖果长披针形,长达8cm,直径约1cm,外果皮密被柔毛。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6月,果期11月。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生药材鉴定显微鉴别幼茎横切面:木栓细胞15-30列,皮层外侧散有黄色石细胞群和黄白色纤维束,两者相间断续排列近环状,内侧石细胞群断续成环。维管束双韧型。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直径可达300m以上,初生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皮层,髓部有类圆形乳管散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粉末特征:淡黄色1石细胞单个或成群,黄色,我边形、类四方形类圆形、椭圆形,直径40-100m,壁厚5-35m,胞腔较窄,孔沟明显。2皮层纤维单个或成束,直径12-24m,壁较厚,胞腔较窄,断头参差不齐。3木纤维淡黄色,单个或成束,直径12-35m,壁木化,纹孔明显。4乳法管直径40-60m,内含淡黄色乳法块。5草酸钙簇晶直径12-35m。6淀粉粒单粒类圆形、卵圆形、盔帽形,直径2-8m,脐点点状、裂缝状;复粒由2-6个分组成。7个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30-300m,此外有木栓细胞。性味味苦;性微寒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通关藤的藤、根或叶。临床运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通光散1-3两加水500ml,煎至100-150ml,每日分3次服;或制成浸膏片,每片O.5g,每日3次,每次2-3片。治疗260例,经一疗程(10天)的观察,临床治愈75例(28.8%),显效80例(30.8%),好转85例(32.7%),总有效率为92.3%。其中用片剂治疗喘息型慢性气管炎67例,观察30天,有效率达86%,临床控制率为32%,显效率为31%。初步认为本品有较好的平喘及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较差。多数在用药7-10天后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程中无明显副作用,仅部分病人服药后有口干、头晕、上腹部不适、恶心,极个别发生药物痊,一般不需处理。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鲜叶适量,捣敷出处中华本草花卉植物裂冠牛奶菜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8日小 中 大 种类:花卉植物 撰文:陶国达 摄影:陶国达 中文名:裂冠牛奶菜 别名: 拉丁学名:Marsdenia incisa P.T.Li et V.H.Li 科名: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属名:牛奶菜属 Marsdemia R.Br. 主要形态特征:藤本,有乳汁,绿色,有绒毛。叶对生,稍肉质。长1020厘米。腋生花序,有花多朵,花黄绿色。蓇葖果长圆形,具尾状尖,被绒毛,长510厘米。花期34月,果期67月。 分布:产云南南部。生海拔600800米的热带雨林之中。 主要用途:观赏。来源: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通关藤萝藦科,落叶攀援藤本,长26米。根粗壮,木质,圆柱形,长而少分枝,外皮灰褐色。藤茎粗而长,下部圆柱形,淡黄褐色;上部绿色,扁圆柱形,有明显对生的两条纵沟;各部折断后均有白色乳浆;嫩枝密生淡黄色柔毛。叶对生;心脏形,长814厘米,宽510厘米,先端尖或淅尖,全缘或波状,下面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46厘米。多花组成腋生的伞房花序;花小,花瓣红黄色。蓇葖果纺锤形,成对生长,长59厘米,密被灰黄色绒毛。种子有丝光毛。花期夏季。 生于向阳山坡杂木林中或攀援于岩壁上。分布云南。 通关藤化学成分茎含数种孕烷酯类成分:11-O-巴豆酰-12-O-乙酰通关藤甙元(11-O-tigloyl-12-O-acetyltenacigenin)B,11-O-苯甲酰-12-O-乙酰通着藤甙元(11-O-benzoyl-12-Oacetyltd-nacigenin)B,11-O-2- 甲基丁酰通关藤甙元(11-O-2methylbutyryl-12-O-acety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