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论文.doc_第1页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论文.doc_第2页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论文.doc_第3页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论文.doc_第4页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南 农 业 大 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新市民的影响Chongqing census register system reform to the new city public impact 学生姓名:学 号:年级专业及班级:指导老师及职称:学 院: 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 年 月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新市民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 段诚指导老师:王肖静摘 要: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幅员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235万。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2009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重庆也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如果探索出一条城乡统筹的发展新路,对推进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一次国内几十年来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笔者通过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城市新市民的研究,分析该制度对新市民的影响。重庆市民能够了解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重庆农民工能够了解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对其的作用。农民工进城转变户籍制度,将直接改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民工享受同工同权、同等市民待遇,体现公平正义。新市民将逐步改变生活习惯,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农转城使人均耕地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提高。并且延迟城市老龄化,带来人口红利,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乡要素资源流动,使农村资源增值。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城市新市民;影响;作用Abstract: Chongqing is Chinas only municipalit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covers 82400 square kilometers, population 32350000. Sinc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2009 GDP of average per capita exceeds $4000, has been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But Chongqing is also a microcosm of China, big city, big country, big area,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ethnic coexistence of two yua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is contradictory and outstanding, if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advancing western regi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hongqing census register system reform is a domestic Decades Reform of census register system, supporting system design of the largest scale, most complete and most influential one practice. The author passes pair of Chongqing city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and the new public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n the effect of new citizens. The citizens of Chongqing to understand how to refor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ongqing rough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Chongqing migrant workers can learn to Chongqing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n its function. Migrant workers to chang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ill directly improve th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work of the city s living environment. Migrant workers enjoy the same right, equal citizen treatment technology, embodimen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new city will gradually change habits, can enlarge consumption,pull move inside nedd. Farming turn city makes farmland of average per capita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City and delay aging, bring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city.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flow, make rural resource value.Key words: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City of new citizens; Influence; effect一、绪论由于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与融通,制约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一个重大的制度上的障碍。而户籍问题正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进而打破户籍的束缚,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而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开始实行的。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使有意向的农民进行户籍转变,转为城市户籍,成为城市的新市民。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将农民的户籍转变,而是使新市民们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个方面的福利上能够享有城市市民同样的待遇。但是同样的,政府也会收回新市民在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福利,从而转型为纯粹的城市市民。(一)理论依据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回顾和跟踪新中国50多年来户籍管理变革的轨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1958年以前,属于自由迁徙时期,户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2)1958年至1984年,属严格控制时期,户籍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短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资源的配给而进行的户口管制;(3)1985年以后,属户籍管理逐渐松动,继而走向半开放、开放的演进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各地将户口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户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目前大致也有三种意见:(1)放宽农转非限制,取消“农”与“非农”的户口界限;(2)淡化户口观念,以身份证取代户口簿;(3)取消户口迁移的限制,形成居民户口簿和公民身份证共同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我国现在实行的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的突出特点是将公民划定在城与乡的不同空间范围内,可以说是限制了公民的迁徙和居住的自由。一方面来说城市在户籍管理制度的维护下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来保障市民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城市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机能逐渐弱化,导致了市政建设及城市管理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发面来说农村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农民被牢牢的栓在了数量有限的土地上,为了扩展生产的空间,劈山填湖造田,毁林毁草造田,以致使生态资源、水力资源、气候资源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户口就像横亘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沟壑和峰峦,它不但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阻碍了现代文明和科技发展向农村的传播和扩散。(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严格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形成和完备。时至今日,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已经被公认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毫无疑问,现行户籍制度必须进行改革(邓维立,2003)。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二元户籍制度的固有缺陷逐渐凸现出来,其侵害了人们迁徙自由的权利,很多方面的规定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论是中央还是各地政府,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冯巧立,200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现行户籍制度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甚至成为了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针对户籍制度改革出台了不少新政策和新措施,但是也出现了与户籍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郑艺,2008)。考察了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户籍制度是最近才启动实质性改革。但现有改革不能对城市化产生预期的推动,仅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对其它领域某些改革的确认(王红扬,2000)。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戴维(Delia Davin)在当代中国的国内移民中追溯了中国户籍制度的产生,分析了由此而造成的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束缚。阐述了1978年后河人口迁移有关的人口政策调整。并且认为面对大规模的移民潮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户籍制度,或去简单的压制人口的迁徙,而是在制度政策的调整中,一方面让移民在城市工作,另外一方面却不给予他们城市人享有的公民权和其利益。这样的户籍制度是存在非常大的缺陷的。(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查阅户籍制度改革,城市新市民,户籍制度改革对新市民的影响等方面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的依据。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重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新市民进行总量50份的调查,从而调查户籍制度改革对新市民的实际影响。(四)资料来源1、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并回收问卷100份。 2、深入访谈,进行5次个案访谈。2、 现状调查与分析1.思想认识不统一大多数地方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地方县、乡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看不到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也有的地方县、乡对户籍制度改革有为难和观望的情绪,想等待中央有明确的有利的政策出台以后,或者等到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着手进行改革;还有的地方县、乡在工作中,有简单冒进的倾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试点实践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加快速度进行推进,对户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2. 立法滞后至今我国户籍制度的法律依据认识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而这一条例在很多方面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已经相差甚远。事实上,这一条例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障碍,急需废止并重新立法。3.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各项社会管理政策太多,是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所在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之下,人民在教育,医疗,计生,土地占用等诸多方面享有的福利待遇都简单的以户籍性质为依据进行差别性的分配。比如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户籍性质不同的受害人得到赔偿数额都有极大的差别。这不但人为制造了城乡居民之间法律地位和社会待遇的不平等,而且也是户籍制度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不少地方反映,在户口迁移条件放松之后,城镇户籍人口逐渐增多,使得原本有些的城镇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更趋紧张,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居民在土地,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福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城镇居民,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办理了“农转非”户口手续的居民,现在有希望重新获得农村户口,享受农村福利待遇,这也给地方政府带来新的压力。3.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合力 户籍制度改革牵涉城乡居民多方面的利益,与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都有相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绝不是仅仅从名义上取消城乡居民户口的差别,而是还要逐渐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面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由公安部门推进,在公安部门采取取消城乡二元户口,放宽户口迁移条件等改革错失的同时,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却没有同步进行配套的改革,不仅造成了各项政策之间的不衔接,而且使得户籍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无法收到实质性的成效,广大人民难以实际享受到户籍制度改革的好处。4.户籍登记及管理手段落后 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各地普遍存在着一部分居民无户口,重复户口,空挂户口,人户分离等现象。居民更改姓名和出生日期的管理不够严格,流动人口和婴儿出生的登记和管理不够规范。在信息统计方面,各职能部门掌握着一部分人口统计数据,但各部门之间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且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各项数据之间出现不一致。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口信息的准确性,既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不利于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资料和依据。二. 三、户籍改革的面向对象 首批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310万农村人口,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农民工。据重庆官方统计,重庆累计7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其中400多万在沿海,300多万在本地。这300 多万农民工中,约有l20万人,进城已达十年之久,加上家属,共计180 万人。第二部分是农村籍中专学生,全市共计有近70万。第三部分是40多万农转非人员。 这三部分拟在2012年前全部实现市民化。而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1000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 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表示,先在一两年里把300万转掉,以后每年中专毕业生有20万,10年就有200万,这样一共就是500万,然后农民工再转化500万,总数量就是1000万。 “300万人进城,能直接拉动城市数百亿的消费,形成真正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黄奇帆称,“同时,新增300万城市人口,农村就减少300万农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就会增多,农民收入也会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但方案在设计上仍有一定门槛。据了解,户籍准入按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对进入重庆主城区,是进行适度放宽;对进入其他31个区县城市,采取进一步放开落户条件;而对于进入乡镇,是全面放开的。对于准入的标准,初步考虑从就业年限、社保缴费年限、住房情况等方面进行设计。 促使农村劳动力进城生根,是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显著特征的重庆长期的思考。2007年,重庆市社科院曾对农村的劳动力转移进行调研,全市富余农村劳动力在900万左右。但受制于现行户籍制度,大部分劳动力难以真正实现转移。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统计,2009年城市常住人口为重庆总人口的51%,但户籍城市化率仅从1997年的25%增加到了28%。西南大学教授邱道持认为,12年来新增的几百万城市人口,事实上依然保持着农民的身份,而原有的耕种土地闲置,宅基地废弃,致使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四、 户籍改革的相应影响当前,现行的户籍制度已不适应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惠及民生。户籍差异影响了社会公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实现同工同权,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市城镇户籍人口比重较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城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户籍,影响在城市的消费积极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居民进城后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不畅,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交流障碍,有利于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等资源流动,提升城乡资源要素价值。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转户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伴随着户籍改革的进行,农民工摇身变为城市人,大学生转眼也成为城市人,而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大家的就业。 农村人进城是蜂拥而至,户籍改革也是全面启动,但是城市建设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速度差之间,大家都会很难过。而且对政府来讲,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农村人口急剧减少,不管是对于人才流动、物流运输、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哪一方面都是很难调和的。这就好比整个重庆是一个人,城市所在地喻为脑袋异常发达,而农村所在地喻为四肢急剧萎缩,社会不仅达不到和谐的初衷,反而会滋生很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到时可能会出现大学生与农民工争工作的场景,以个人观点来讲,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与农民工同时进城,会让我们的城市超出预设的负荷,我们应该徐徐渐进,欲速则不达。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资源配置,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二是推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只有以真正吸纳农民并使之向市民转变为目标,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三是扩大了内需。农民工转户在城镇安家落户,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创造出巨大的内需;四是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工转户,在城市安居乐业,造就了一支稳定熟练的工人队伍,造就了产业大军;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户改改变着农民工“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给农民工摘掉农民的帽子,做到权利平等,对促进城市社会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五、 调查结论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农转非”的条件。农村户籍居民只要在重庆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或购买了成套住房,就可以将农村户口转变为重庆市民户口。这个门槛不算高,也符合重庆的实际,而更重要的是,设置这样的条件基本符合人口登记管理的本质要求。户籍制度不过是一个人口登记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只因为我们过去在福利制度安排上刻意分割了城乡两个世界,才使这个制度包含了歧视性的内容。改革户籍制度,就是要简化它的规则,恢复它的本来功能。最终,居民户籍登记资料只是给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一个基础信息,而不再作为权利歧视的依据。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处理进城农民的土地问题上,对旧的规定有所突破。按现行法律,农民在城市落户,且获得城市的社会保障待遇,应该放弃农村的承包地,交还集体,对宅基地则未作清楚规定。我人为这个法律规定不是很好。而重庆市新的规定有明显进步。农民进城落户后,最长3年过渡期内可以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此后政府有偿收回。这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而我个人觉得在土地方面还有着深化改革的空间。个人认为农民进城落户以后,其原来拥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使用权应该永久保留,除非政府为重大公共利益要使用这些土地。而即使为了重大公共利益要使用该土地,也应按市场价给农民补偿。如果政府要通过“增减挂钩”的方式利用该土地,或者将该土地规划为商业用地,则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土地开发机制,政府来出规划,允许农民及其农民组织保留开发权、受益权,而政府则可以用税收办法对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我认为这样的改革更为彻底,更符合有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重庆应该对既定做法的突破力度更大一些。六、 结束语笔者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还只是整个户籍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