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着火方式1 自燃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 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 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2 引燃 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 炽热体等高温热源的强烈加热而着火 燃烧 然后燃烧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 简言之 火焰的局部引发及其相继的传播 一 着火可燃体系因某种原因引起自动升温 反应自动加速 最后出现火焰的过程 第一节谢苗诺夫自燃理论 一 热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体系能否着火取决于化学反应放热因素与体系向环境散热因素的相对大小 如果反应放热占优势 体系就会出现热量积累 温度升高 反应加速 出现自燃 反之 不能自燃 二 谢苗诺夫自燃理论谢苗诺夫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自然体系的着火成功与否取决于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的相互关系 放热因素 散热因素 放热因素 散热因素 热量积累 热量积累 能 不能 二 热自燃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模型 研究对象 内部充满预混可燃气体的容器 容器外环境温度为T0简化假设 1 设容器体积为V 表面积为A 2 壁温与混气温度始终相同 开始时二者均为T0 随着反应进行二者温度上升为T 3 容器中各点的温度 浓度相同 4 容器中既无自然对流 也无强迫对流 5 环境与容器之间有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系数为h 它不随温度变化 6 着火前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放热速率 单位时间体系中的混气由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用Q1表示 散热速率 单位时间体系中的混气平均向外界环境散发的热量 用Q2表示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一 放热速率与散热速率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能量守恒 数形结合法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 T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 P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 T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 P 变 变 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h P一定 T0变 T a b c T03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02 T01 T a b c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h P一定 T0变 a点 稳定点 体系只能稳定在交点处作低温 缓慢的氧化反应 反应无法加速 体系不能着火 b点 非稳定点 但是热力学非自发状态 c点 临界点 标志着体系处于由维持低温 稳定氧化反应状态到不能维持这种状态 即到加速反应状态 的过渡状态 体现了体系热自燃着火条件 Tc出现火焰的最低临界温度 为该条件下的自燃点 Tc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03 T02 T01 T a b c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h P一定 T0变 T03 相交 不能自燃 相切 发生自燃的临界条件 相离 放热 散热 热量积累温度升高 一定能自燃 Tc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02 T01 T a b c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h P一定 T0变 T0 Tc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02 T01 3 自燃重要的准则 壁温T02是个临界值 超过这个温度 反应就会不断加速直至着火 该温度称为临界环境温度 用Ta cr表示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 P 变 变 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P一定 h变 T T0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P一定 h变 T T0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a点 b点 c点 相交 相切 相离 a b c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P一定 h变 T T0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a b c 自燃重要的准则 斜率h02是个临界值 超过这个对流换热系数 反应就会不断加速直至着火 该斜率称为临界对流换热系数 用Ha cr表示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 P 变 变 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T T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一定 P变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T T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一定 P变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a点 b点 c点 相交 相切 相离 a b c T T0 决定曲线位置关系的因素 T0 h一定 P变 放热速率 散热速率 a b c 自燃重要的准则 反应压力P02是个临界值 体系超过这个压力 反应就会不断加速直至着火 该压力称为临界反应压力 用Pa cr表示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放热量越大 越容易自燃 放热量越小 越不容易自燃 放热量的增大 临界点C的位置左移 说明自燃点随放热量的增大而减小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速度提高 放热量增大 易发生自燃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催化物降低反应活化能 加快反应速度 少量水分可以起到催化剂的效果 自燃点较高的物质含有少量的低自燃点物质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在散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比表面积越大 越容易自燃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影响新煤 新制备的金属粉末 旧硝化棉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二 放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压力越大 反应物密度越大 单位体积产生的热量越多 易发生自燃 1 发热量2 温度3 催化物质4 比表面积5 新旧程度6 压力 三 热自燃理论的着火条件 三 散热速率的影响因素 1 导热作用导热系数越小 越易蓄热 易自燃 2 对流换热作用对流换热作用差的 容易自燃 如 通风不良角落处的浸油纱团或棉布 3 堆积方式大量堆积的粉末或叠加的薄片物体 如 桐油布雨伞 雨衣 注意 评价堆积方式的参数是表面积 体积比 此比值越大 散热能力越强 自燃点越高 四 热自燃理论中的着火感应期 直观定义 可燃体系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到着火燃烧的一段时间 热着火理论中的定义 可燃体系在已满足热着火条件的情况下 由初始状态到温度开始骤然上升瞬间所需要的时间 着火感应期的存在原因 可燃体系在着火前由低温化学反应到高温燃烧反应 需要有个热量逐渐积累 温度逐渐上升过程 反应才能自动加速 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T a b c T0 Tc T Tc t 一 T t曲线图 四 热自燃理论中的着火感应期 一 理论分析1 基本出发点 F K理论 谢氏理论 第二节弗兰克 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Frank Kamenetski 自热体系能否着火取决于其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热体系能否着火 取决于体系能否得到稳态的温度分布 稳态温度分布 非稳态温度分布 T T 不随时间变化 着火 不着火 临界状态 形式简单 有解 无解 不着火 着火 自热体系温度分布示意图 a 谢苗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工类专升本数学试卷
- 雷州市小学数学试卷
- 2025年铜矿采矿权质保融资合同示例
- 2025年度汽车展览会场地租用与全媒体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年评茶员(高级)考试试卷:茶叶茶艺表演与茶艺文化交流活动评估报告撰写
- 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试卷(数学教学资源开发)
- 2025年高品质不锈钢栏杆迅速施工与五年跟踪服务合同
- 黔东南小升初数学试卷
- 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滨州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电磁继电器核心综合练(原卷版)
- 矿山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 DB1402T36-2024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 中国发电企业碳中和数字转型白皮书-埃森哲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绝对值》教学课件
- Unit 6 Work quietl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高考英语考纲词汇3500词(珍藏版)
-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方案提升生产效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