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_第1页
稻飞虱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_第2页
稻飞虱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_第3页
稻飞虱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1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 1 1 褐飞虱的抗性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 对以前使用 的如拟除虫菊酯类 氯化烃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 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 然而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 杀虫剂能够完全避免害虫抗性的产生 刘泽文等 2 0 0 2 年 首次报道安庆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 低水平抗性 5 抗性倍数 R R 1 0 6 随后多地褐 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且暴发成灾 农业部 农技推广中心首次向全国发文暂停使用吡虫啉防 治褐飞虱 而推荐使用噻虫嗪 烯啶虫胺等药剂 农 技植保函 2 0 0 5 2 7 0 号 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 后 抗性倍数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李文红在室内 利用吡虫啉对褐飞虱筛选了 2 2 代 R R从最初 2 0 8 倍上升至 1 2 1 5 倍 7 2 0 1 0 2 0 1 5 年田间监测结果表 明 褐飞虱对吡虫啉仍处于高抗状态且 R R呈逐年 表1 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基本概况 代表药剂开发商上市时间药效环 第 1 代 氯代烟碱类 吡虫啉德国拜耳1 9 9 1 年硝基胍类 烯啶虫胺日本武田1 9 9 5 年硝基烯胺 第 2 代 噻烟碱类 噻虫嗪瑞士先正达1 9 9 8 年硝基胍类 第 3 代 呋喃烟碱类 呋虫胺日本三井2 0 0 2 年硝基胍类 注 本表根据文献 1 4 5 整理 收稿日期 2 0 1 7 0 1 1 9 作者简介 邢玉平 1 9 8 9 男 硕士 主要从事病虫测报及防治工 作 E m a i l 1 0 4 7 0 6 0 3 4 9 q q c o m 通讯作者 陈孝仁 1 9 7 8 男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真菌病害 研究 E m a i l 3 1 3 2 2 9 2 6 q q c o m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3 4 3 3 7 4 0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d m k x c b p t c n k i n e t d o i 1 0 1 4 0 6 9 j c n k i 3 2 1 7 6 9 s 2 0 1 7 0 3 0 0 9 稻飞虱对 4 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邢玉平 1 姚琴 1 朱兆香 1 郭树林 1 胡广斌 1 陈孝仁 2 1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弶港分公司 江苏 东台 2 2 4 2 0 0 2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摘要 稻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稻飞 虱防控药剂 但近年来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且日益严重 因此本文对稻飞虱 4 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 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 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用药 合理复配延缓抗性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增效等治理稻飞虱抗 药性的策略 关键词 稻飞虱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性 治理 中图分类号 S 4 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 6 7 3 6 4 8 6 2 0 1 7 0 3 0 4 稻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是我国水 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一类害虫 主要靠刺吸式口器 吸取水稻汁液为生 与此同时还能够传播病毒 造 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1 新烟碱类杀虫剂高效 广谱 环境相容性好 在稻飞虱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3 新烟碱类化合物结构由非环结构 带有桥链基 团的杂环和药效环 3 部分组成 根据杂环结构不 同 通常将其分为第 1 2 3 代 表 1 该分类方法仅 仅与其结构有关 与杀虫活性并无关系 4 当前 吡 虫啉的大量应用使得褐飞虱抗性问题十分严重 与 其作用机理相似的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也存在很 大的抗性风险 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 剂 本文对吡虫啉 烯啶虫胺 噻虫嗪及呋虫胺这 4 种稻飞虱防治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 交互 抗性及治理策略进行梳理 为延缓新烟碱类杀虫剂 的抗性 提高药效及节本增产提供参考 邢玉平 姚琴 朱兆香 郭树林 胡广斌 陈孝仁 稻飞虱对 4 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J O L 大麦与谷类科学 2 0 1 7 3 4 3 3 7 4 0 2 0 1 7 0 4 2 0 h t t p w w w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3 2 1 7 6 9 S 2 0 1 7 0 4 2 0 1 8 1 0 0 0 5 h t m l 3 7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性的报道 张帅 2 0 1 5 年 首次报道褐飞虱对烯啶虫 胺出现低水平抗性 表 2 1 1 李燕芳等利用烯啶虫胺 对广州市钟落潭田间褐飞虱种群 R R为 1 0 6 连续 进行 1 0 代 2 0 代和 3 0 代抗性筛选后发现 R R分别 为 1 3 1 1 9 8和 3 1 7 0 第 3 0代达到中等水平抗 性 1 4 上述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烯啶虫胺近期有极大 的可能出现抗性 应密切关注其抗性变化 合理用 药 避免烯啶虫胺出现急剧抗性的现象 呋虫胺在 2 0 1 5 年首次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入监测对 象 呈现中等水平的抗性 表 2 8 1 1 先前研究显示褐 飞虱对呋虫胺敏感 1 3 1 5 故呋虫胺抗性是新近出现 的 应该停止或者限制呋虫胺的使用次数以延缓褐 飞虱对其抗性 1 2 白背飞虱及灰飞虱的抗性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鲜 有报道 王彦华等研究了白背飞虱对 5 类 1 6 种药 剂的敏感性 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 吡虫啉 烯啶虫 胺对白背飞虱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 可交替轮换用 药防治白背飞虱 1 2 何月平等分别测定了 2 0 0 8 年与 2 0 1 0 年杭州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于吡虫啉和烯啶 表22010 2015年各地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倍数 RR 变化情况 飞虱种类药剂监测方法2 0 1 0 年2 0 1 3 年2 0 1 4 年2 0 1 5 年 褐飞虱 吡虫啉稻茎浸渍法 高抗 1 0 6 5 6 9 高抗 1 7 0 1 2 8 7 高抗 1 3 2 2 4 6 2 高抗 均在 1 0 0 0 以上 噻虫嗪稻茎浸渍法 敏感至中等水平 抗性 4 2 5 中等水平抗性 1 2 1 6 8 中等水平抗性 2 8 9 1 高抗 均在 2 0 0 以上 烯啶虫胺稻茎浸渍法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至低水平抗性 1 6 8 0 呋虫胺稻茎浸渍法未测定未测定未测定 中等水平抗性 1 1 4 8 白背飞虱 吡虫啉稻茎浸渍法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噻虫嗪稻茎浸渍法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灰飞虱 噻虫嗪稻苗浸渍法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烯啶虫胺稻苗浸渍法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敏感 5 0 注 表格根据文献 8 1 1 整理 按抗性倍数 R R 的高低进行抗性水平分级 敏感 R R 5 0 低水平抗性 5 0 R R 1 0 0 中等水平抗性 1 0 0 R R 1 0 0 0 高水平抗性 R R 1 0 0 0 上升趋势 表 2 8 1 1 推测存在 3 种可能 一是吡虫啉 被用于白背飞虱的防治 对褐飞虱起到进一步筛选 作用 二是我国褐飞虱虫源地东南亚地区仍使用吡 虫啉防治褐飞虱 三是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明显抗 性后 停止用药难恢复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敏感性 1 2 关于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 最早于 2 0 0 7 年 王彦华等报道金华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产生 了低水平抗性 R R 9 9 1 3 国家农技推广中心监测 表明 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处于急剧上升状态且 在 2 0 1 5 年达到高抗 建议暂停使用噻虫嗪防治褐 飞虱 表 2 8 1 1 李燕芳等利用噻虫嗪对广州市钟落 潭田间褐飞虱种群 R R为 2 6 7 连续进行 1 0 代 2 0 代和 3 0 代抗性筛选后发现 R R分别为 1 2 5 6 3 8 5 0 和 6 6 0 5 1 4 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噻虫嗪 常 规剂量 防治褐飞虱防效下降 药后 1 0 d 防治效果 分别为 8 0 2 0 1 3 年 5 0 7 0 2 0 1 4 年 与 4 0 6 0 2 0 1 5 年 8 1 1 稻飞虱对于噻虫嗪抗性迅速出现 并加剧是用药不合理导致 可能存在 2 个原因 一 是吡虫啉等药剂的停用使得噻虫嗪的使用次数增 加 二是随着噻虫嗪防效下降导致用药量增加 加 大了选择压力 迄今为止 未见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出现显著抗 3 8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虫胺的敏感性 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1 6 农技推广中心 数据显示 2 0 1 0 2 0 1 5 年间白背飞虱对吡虫啉和噻 虫嗪均处于敏感状 敏感性未出现变化 表 2 8 1 1 熊 战之等报道苏北地区对吡虫啉处于低水平抗性 敏 感性下降 敏感的白背飞虱分别占 5 0 2 0 和 3 0 所监测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敏 感 1 7 李淑勇等用吡虫啉对白背飞虱筛选了 1 8 代 抗性上升倍数为 1 8 2 倍 白背飞虱对吡虫啉有一定 的抗性风险 1 8 综上所述 白背飞虱尚未对新烟碱类 杀虫剂产生严重抗性 应密切监测白背飞虱对吡虫 啉的敏感性变化 合理用药预防抗性 何月平等调查发现 相对 2 0 0 7 年 2 0 1 1 年长兴 地区灰飞虱对噻虫嗪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 了 1 6 和 2 3 倍 而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没有明显 变化 1 6 王彦华等报道灰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 平至高水平抗性 R R为 2 6 1 0 8 对噻虫嗪敏感 1 9 张帅等报道灰飞虱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均处于敏 感状态 表 2 8 1 1 综上所述 灰飞虱对吡虫啉存在一 定抗性风险 而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敏感 2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昆虫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有 2 个途径 除了上 述的药剂直接作用于昆虫种群产生抗性外 第 2 种 途径是与其他使用过的药剂产生交互抗性 1 4 杀虫 剂交互抗性是由于害虫对杀虫剂具有相同的抗性 机制引起的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独特 对 以前使用的如拟除虫菊酯类 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 酯类等杀虫剂很少或无交互抗性 2 关于稻飞虱对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研究很少 王彦华等采 用稻茎浸渍法对一个室内褐飞虱种群进行了连续 2 3 代筛选 发现该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由 2 0 0 1 倍 上升为 1 2 9 8 5 倍 抗性上升 5 5 倍 而对呋虫胺 噻 虫嗪和烯啶虫胺的抗性分别上升 4 0 1 0 和 1 0 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 2 0 2 1 无交互抗性的药剂轮换 使用能够延缓害虫对药剂的抗性 因此深入研究新 烟碱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3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治理策略 3 1 因地制宜合理用药 长期不合理用药使害虫处于持续选择压力是 引发抗性的根本原因 2 1 抗性治理关键在于防范于 未然 控制用药次数和剂量 使用不同抗性机制的 药剂进行轮换用药 减轻飞虱群体产生抗性的选择 压力 即要保留一部分敏感性个体 控制抗性个体 的发展 各稻区加强稻飞虱抗性检测 监测和抗性 风险评估 包括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变化及抗性发展情况 不同年份 不同地区稻飞虱 抗性存在较大差异 应结合监测结果因地制宜调整 用药方针 3 2 合理复配延缓抗性 前人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与不同类型药剂的复 配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凌炎等报道烯啶虫胺与醚菊 酯按 1 1 2 和 1 2 7 比例复配后对褐飞虱 3 龄若 虫的增效作用显著 共毒系数分别为 2 4 9 8 9和 1 3 8 1 5 共毒系数 1 2 0 为具有增效作用 共毒系 数 2 0 0 为增效作用显著 2 2 王昱莎等将烯啶虫胺 与噻嗪酮 3 0 7 0 烯啶虫胺与速灭威 5 9 5 复配后 对褐飞虱 3 龄若虫的毒力进行测定 共毒系数分别达 到 2 4 6 与 2 1 4 增效作用明显 2 3 倪珏萍等将呋虫胺 与烯啶虫胺分别按 1 1 2 1 3 1 4 1 和 5 1 进行配比 对褐飞虱 3 龄若虫毒力的共毒系数分别 为 2 8 7 1 3 3 3 6 3 2 6 7 和 3 0 9 均具有增效作用 2 4 李 淑勇测定吡虫啉与有机磷类毒死蜱 混合比例 5 1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噻嗪酮 混合比例分别为 1 5 1 3 以及烯啶虫胺与噻嗪酮 混合比例分别为 1 1 3 1 在不同配比下对白背飞虱 3 龄若虫的毒 力 共毒系数为 1 2 6 1 3 0 6 8 1 6 7 8 1 3 8 0 和 1 2 7 7 增效作用显著 2 5 上述数据表明 新烟碱类杀虫剂与 其他类型的农药进行复配能够有效增强防治效果 减少用药剂量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延缓抗性出 现 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农药活性成分的分散性 吸附性及渗透性 提高药效 节约成本并延缓抗 性 2 3 王昱莎等报道助剂有机硅与氮酮能够显著提 高烯啶虫胺的药效 增效比分别为 2 8 5 与 2 7 9 增 效比 1 有增效作用 增效作用显著 2 3 综上所述 将新烟碱类杀虫剂进行复配或者与其他类型药剂 进行复配以及加入增效剂 对于延缓其抗性具有重 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林玲 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研究 J 现代农药 2 0 1 4 1 3 3 5 1 0 3 9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I n s e c t i c i d e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F o u r T y p e s o f N e o n i c o t i n o i d s i n R i c e P l a n t h o p p e r s a n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a n a g e m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XING Yu ping1 YAO Qin1 ZHU Zhao xiang1 GUO Shu lin1 HU Guang bin1 CHEN Xiao ren2 1 JianggangBranch of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Corporation Dongtai224200 China 2 College ofHorticulture and PlantProtection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Rice planthoppers comprising brown planthopper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 and small brown rice planthopper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nsect pests of cultivated rice in China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s However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gainst neonicotinoids in rice planthoppers has significant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rice planthoppers against neonicotinoids and the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Some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management of th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which include proper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secticides and incorporation of surfactant agents into insecticides Key words Rice planthopper Neonicotinoids Resistance Management 2 唐振华 陶黎明 李忠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及其治理策略 J 农药学学报 2 0 0 6 8 3 1 9 5 2 0 2 3 韩晓莉 潘文亮 高占林 等 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 研究进展 J 华北农学报 2 0 0 7 2 2 增刊 2 8 3 2 4 左伯军 李磊 石隆平 新烟碱类杀虫剂发展历程浅说 J 农药研究 2 0 1 1 4 2 3 2 8 5 须志平 新烟碱类杀虫剂在作物保护方面的应用 J 世界农 药 2 0 0 9 3 1 1 1 8 2 1 6 刘泽文 董钊 王荫长 等 安庆地区褐飞虱 白背飞虱抗 药性监测 J 安徽农业科学 2 0 0 2 3 0 4 4 8 8 4 8 9 7 李文红 褐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对吡虫啉的抗 性研究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 0 0 7 8 张帅 李永平 邵振润 2 0 1 0 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 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 J 中国植保导刊 2 0 1 1 3 1 4 4 0 4 2 9 张帅 邵振润 李永平 2 0 1 3 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 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 J 中国植保导刊 2 0 1 4 3 4 3 5 5 5 8 1 0 张帅 2 0 1 4 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 学用药建议 J 中国植保导刊 2 0 1 5 3 5 3 6 5 6 9 1 1 张帅 2 0 1 5 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 学用药建议 J 中国植保导刊 2 0 1 6 3 6 3 6 1 6 5 1 2 王彦华 苍涛 赵学平 等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 虫剂的敏感性 J 昆虫学报 2 0 0 9 5 2 1 0 3 4 4 0 1 3 王彦华 王强 沈晋良 等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J 昆 虫知识 2 0 0 9 4 6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