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收稿日期 2 0 1 7 0 2 1 5 作者简介 刘光辉 1 9 6 6 男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小麦粉生产 技术研究工作 E m a i l 2 9 0 5 2 7 9 8 9 4 q q c o m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3 4 3 5 1 5 7 6 2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d m k x c b p t c n k i n e t d o i 1 0 1 4 0 6 9 j c n k i 3 2 1 7 6 9 s 2 0 1 7 0 3 0 1 3 民国制造 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制粉技术探析 刘光辉 现代面粉工业杂志社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摘要 为让今天的面粉加工人员了解 1 9 4 9 年前后中国面粉加工技术情况 对原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的制粉工艺进行整理并分 析 挖掘其仍具有参考使用价值的工艺流程 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 加强工艺与装备研究 不断创新制粉技术 变中国制粉大国 为制粉强国 关键词 福新第五面粉厂 制粉工艺 解放初期 面粉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 3 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3 6 4 8 6 2 0 1 7 0 3 1 7 1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历史概况 明清时代 汉口就因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而成 为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 河南南部等地粮食的中 转集散地 但其面粉加工业却并不发达 截至 1 9 1 8 年 当地仅有 3 家小面粉厂 总日产量 5 4 0 0 包 致 使每年集聚于此的大量小麦 只得运往长江下游 供应无锡 上海等地的面粉厂 1 直到汉口福新第五 面粉厂建成投产 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1 9 1 8 1 9 2 2 年 由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 伯父荣宗敬等投 资 在工程师出身的李国伟的主持下 在汉口城区 西郊的宗关地区先后建成 2 栋面粉车间 并配套建 设了发电厂 此处南临汉水 东面有铁路直达京汉 铁路 交通十分方便 福新第五面粉厂均采用了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 整个厂区建筑高大 雄伟 美观 成为附近的地标建筑群 福新第五面粉厂投产当 年 日产量就达到 6 0 0 0 包 成为当时汉口最大的机 制面粉厂 1 9 2 5 年 扩建的福新第五面粉厂实现日 产面粉 1 1 2 0 0 包 产能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福新第五面粉厂诞生在旧中国面粉工业发展 的黄金时代 其所创的 牡丹牌 商标 依面粉品 质高低 分为绿牡丹 红牡丹等不同档次 因为品质 精良 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路 甚至还远销海外 1 据 1 9 2 9 年 茂新 福新 申新总公司三十周年纪念 册 记载 由洋商购运牡丹牌粉数十万包 前往英 荷等国接济 销路益形畅旺 牡丹牌 面粉一时成 为了中国优质面粉的代名词 该厂也成为 2 0 世纪 2 0 年代远东著名的面粉生产商 1 9 3 8 年日寇进犯 武汉前夕 福新第五面粉厂被迫全部迁往重庆 宝 鸡等地 在抗战中 内迁的福新第五面粉厂成为 抗战后方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其分布在西南 西北 各地的工厂为大后方的军民生活保障作出了重大 贡献 抗战胜利后 福新第五面粉厂又迁回武汉 并 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集团 2 0 世 纪 5 0 年代 福五系统在各地的工厂实行公私合营 并交给了国家 在其后数十年的武汉经济发展中继 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牡丹牌 面粉曾畅销全国 成 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佼佼者 福新第五面粉厂先进的 制粉工艺 是当时荣氏家族近 2 0 个面粉厂的代表 更是建国初期中国面粉加工技术的典型 因此对其 制粉技术的剖析 可为今日制粉技术的创新提供 借鉴 2福新第五面粉厂生产规模 据 1 9 5 7年 9月 2 6日的测定资料 2 该公司日 处理小麦 3 4 0 t 磨粉机 3 8 对 总接触长度 4 5 0 0 c m 1 皮磨粉机流量 1 1 3 3 3 k g c m 2 4 h 磨辊长度整 体平均流量 7 5 7 3 k g c m 容重 7 6 0 g L 入磨小麦水 分 1 4 1 5 时总粉麸比出粉率 8 2 7 2 累计面粉灰 刘光辉 民国制造 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制粉技术探析 J O L 大麦与谷类科学 2 0 1 7 3 4 3 5 1 5 7 6 2 2 0 1 7 0 4 2 0 h t t p w w w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3 2 1 7 6 9 s 2 0 1 7 0 4 2 0 1 8 0 1 0 0 4 h t m l 5 1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表1磨粉机配备及技术参数 名称 接触长度 c m 占本过程 占总 齿数牙 c m 角度 度 排列 方式 斜度 速比 1 皮3 0 01 2 5 06 6 71 02 0 7 0钝 钝82 6 3 1 2 皮4 5 01 8 7 51 0 0 01 23 0 6 0锋 锋82 6 3 1 3 皮4 5 01 8 7 51 0 0 01 44 0 7 0锋 锋82 6 3 1 特殊皮1 0 04 1 72 2 22 03 5 6 5锋 锋81 5 0 1 4 皮3 0 01 2 5 06 6 71 84 0 7 0锋 锋1 02 6 3 1 5 皮粗1 5 06 2 53 3 31 84 0 7 0锋 锋1 01 5 0 1 5 皮细1 2 55 2 12 7 82 44 0 7 0锋 锋1 02 6 3 1 6 皮粗1 5 06 2 53 3 32 04 0 7 0锋 锋1 01 5 0 1 6 皮细1 2 55 2 12 7 82 64 0 7 0锋 锋1 02 6 3 1 7 皮粗1 2 55 2 12 7 82 64 0 7 0锋 锋1 01 5 0 1 7 皮细1 2 55 2 12 7 82 84 0 7 0锋 锋1 0 小计2 4 0 05 3 3 3锋 锋 1 渣1 0 01 6 6 72 2 22 44 0 7 0锋 锋81 5 0 1 2 渣1 0 01 6 6 72 2 22 44 0 7 0锋 锋81 5 0 1 3 渣2 0 03 3 3 34 4 4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4 渣1 0 01 6 6 72 2 22 44 0 7 0锋 锋1 02 6 3 1 5 渣1 0 01 6 6 72 2 22 44 0 7 0锋 锋1 01 5 0 1 小计6 0 01 3 3 3锋 锋 1 心3 0 02 0 0 06 6 7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2 心3 0 02 0 0 06 6 7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3 心2 0 01 3 3 34 4 4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4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5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6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7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1 01 5 0 1 8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1 01 5 0 1 9 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1 01 5 0 1 尾心1 0 06 6 72 2 22 84 5 7 5锋 锋81 5 0 1 小计1 5 0 06 6 73 3 3 3锋 锋 合计4 5 0 06 6 71 0 0 0 0锋 锋 分 0 8 8 其中累计灰分 0 6 4 面粉粉麸比出粉率 达到 7 1 4 7 累计灰分 0 5 1 面粉粉麸比出粉率达 到 3 8 粉间吨粉电耗 4 3 3 2 k w h 生产时 1 号粉 粉麸比出粉率为 4 0 灰分 0 6 4 左右 2 号粉粉麸 比出粉率 4 2 灰分 1 1 0 左右 麸皮灰分 6 9 6 1 号粉粗细度通过 8 x x 筛网超过 9 7 留存在 6 x x 筛 网上低于 0 5 2号粉粗细度全通 8 x x 筛网超过 9 1 留存在 6 x x 筛网上低于 1 5 3福新第五面粉厂制粉技术 3 1 磨粉机配备及磨辊技术参数 制粉采用 7 皮 5 渣 9 心 1 尾工艺技术 总磨辊 接触长度 4 5 0 0 c m 其中皮磨系统 2 4 0 0 c m 占总接 触长度的 5 3 3 3 渣磨系统 6 0 0 c m 占总接触长度 的 1 3 3 3 心磨系统 1 5 0 0c m 占总接触长度的 3 3 3 3 磨辊技术参数除 1 皮采用钝 钝排列外 其它均采用锋 锋排列 5 2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名称 平筛仓数 仓 圆筛台数 部 筛理面积 c m 2 占本过程 占总的 打麸机 台 刷麸机 台 1 皮32 0 8 88 7 34 4 3 2 皮42 7 8 41 1 6 45 9 1 3 皮32 0 8 88 7 34 4 3 特殊皮16 9 62 9 11 4 8 4 皮32 0 8 88 7 34 4 3 4 皮刷麸2 4 皮刷麸圆筛14 5 01 8 80 9 5 5 皮32 2 1 19 2 54 6 9 5 皮复筛圆筛14 5 01 8 80 9 5 5 皮打麸0 0 01 6 皮32 2 1 19 2 54 6 9 6 皮打麸1 6 皮打麸圆筛14 5 01 8 80 9 5 7 皮111 1 8 74 9 62 5 2 7 皮打麸1 7 皮打麸圆筛4 5 01 8 80 9 5 7 皮复筛16 9 62 9 11 4 8 1 分级17 3 73 0 81 5 6 2 分级32 2 1 19 2 54 6 9 3 分级32 2 1 19 2 54 6 9 4 分级29 0 03 7 61 9 1 小计2 3 9 0 85 0 7 2 1 渣17 3 71 4 2 91 5 6 2 渣21 4 7 46 5 2 53 1 3 3 渣21 4 7 46 5 2 53 1 3 4 渣17 3 74 8 9 41 5 6 5 渣17 3 74 8 9 41 5 6 小计75 1 5 91 0 9 5 1 心32 2 5 92 0 5 04 7 9 2 心32 2 5 92 0 5 04 7 9 3 心21 5 0 61 3 6 73 2 0 4 心21 5 0 61 3 6 73 2 0 5 心17 3 76 6 91 5 6 6 心14 5 04 0 80 9 5 7 心17 0 06 3 51 4 9 8 心17 0 06 3 51 4 9 9 心14 5 04 0 80 9 5 尾心14 5 04 0 80 9 5 小计1 151 1 0 1 72 3 3 7 1 号粉检查筛32 1 9 93 1 1 94 6 7 2 号粉检查筛514 1 1 55 8 3 68 7 3 17 3 71 0 4 51 5 6 小计917 0 5 11 4 9 6 合计4 7 1 3 51 0 0 0 0 表2筛理系统技术配备表 3 2 筛理系统技术配备 筛理系统分配见表 2 总筛理面积 4 7 1 3 5 c m 2 其 中皮磨系统 2 3 9 0 8 c m 2 占总筛理面积的 5 0 7 2 渣磨系统 5 1 5 9 c m 2 占总筛理面积 1 0 9 5 心磨系 统 1 1 0 1 7 c m 2 占总筛理面积的 2 3 3 7 5 3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3 3 各系统面粉数量与质量情况 各系统取粉部位的面粉数量及质量情况见表 3 低于灰分 0 5 的面粉是 2 分级和 1 心 累计平均 灰分低于 0 5 的面粉数量达到 2 8 4 4 累计平均 灰分低于 0 5 5 的面粉达到 5 6 2 面粉出率达到 7 6 时累计灰分低于 0 7 达到了今天国家标准特 一粉灰分指标要求 系统数量 灰分 累计数量 累计平均灰分 2 分级1 0 9 20 4 71 0 9 20 4 7 1 心1 3 2 50 4 82 4 1 70 4 8 3 渣4 2 70 5 62 8 4 40 4 9 3 分级9 0 80 5 83 7 5 20 5 1 2 渣1 6 40 5 83 9 1 60 5 1 2 心8 9 50 6 44 8 1 10 5 4 3 心6 6 10 6 45 4 7 20 5 5 1 分级1 9 10 6 65 6 6 30 5 5 1 渣2 0 50 6 75 8 6 80 5 6 吸料5 5 20 8 46 4 2 00 5 8 4 皮刷麸机1 0 01 0 56 5 2 00 5 9 4 分级3 1 71 1 36 8 3 70 6 1 4 心2 3 21 2 37 0 6 90 6 3 尾心0 7 41 2 57 1 4 30 6 4 4 渣0 8 31 4 77 2 2 60 6 5 5 渣2 3 01 4 87 4 5 60 6 8 5 心1 9 31 7 47 6 4 90 7 0 5 皮1 5 52 3 07 8 0 40 7 3 6 心0 3 12 3 97 8 3 50 7 4 5 皮复筛0 3 92 6 77 8 7 40 7 5 5 6 皮打粉机0 8 82 8 17 9 6 20 7 7 8 心0 4 63 4 18 0 0 80 7 9 6 皮0 9 23 4 98 1 0 00 8 2 7 心0 6 03 5 48 1 6 00 8 4 7 皮打麸机0 2 73 5 88 1 8 70 8 5 9 心0 1 93 9 68 2 0 60 8 6 7 皮复筛0 1 24 4 08 2 1 80 8 6 7 皮0 5 44 6 18 2 7 20 8 8 表3各系统面粉流量及灰分情况 5 4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3 4 制粉工艺技术流程 1 9 5 7 年 1 月 福新第五面粉厂在前苏联粮食 产品部专家技术科学硕士 A C丹尼林的指导下 对 磨研系统进行局部调整 更换部分粉筛筛网 以适 合等级粉生产 其磨制二种等级粉粉路见图 1 1 皮 2 1 5 0 0 m m 3 仓 3 8 W 1 4 W 1 5 W 1 6 W 3 3 0 W 2 3 2 W 2 2 2 W 1 清1 分级 2 皮 特殊皮 1 渣 2 皮 3 1 5 0 0 m m 4 仓 3 1 0 W 1 5 W 1 6 W 1 8 W 3 3 4 W 2 3 4 W 2 2 2 W 2 清2 分级 3 皮 特殊皮 1 渣 3 皮 3 1 5 0 0 m m 3 仓 3 1 4 W 2 2 W 2 2 W 2 4 W 3 3 4 W 2 3 6 W 2 2 6 W 3 清3 分级 4 皮 4 皮 4 渣 特殊皮 1 1 0 0 0 m m 1 仓 3 2 0 W 2 2 W 2 4 W 2 4 W 3 3 2 W 3 3 4 W 2 2 8 W 6 清3 分级 4 皮 4 皮 4 渣 4 皮 2 1 5 0 0 m m 3 仓 3 2 2 W 3 2 8 W 3 3 8 W 2 4 0 W 2 4 2 W 5 号圆粉筛 4 皮刷麸 4 皮刷麸 5 皮细 5 皮粗 细 1 1 5 0 0 m m 1 1 2 5 0 m m 3 仓 2 2 8 W 2 3 0 W 2 3 0 W 6 x x x 2 5 0 G G 5 皮打麸 6 皮粗 细 1 1 5 0 0 m m 1 1 2 5 0 m m 3 仓 2 3 2 W 2 3 4 W 2 3 6 W 6 x x x 2 x x 6 皮打麸 7 皮粗 细 1 1 2 5 0 m m 1 1 2 5 0 m m 1 仓 2 3 4 W 4 3 6 W 4 x x x 3 x x 7 皮打麸 7 皮打麸 7 皮细 2 号圆粉筛2 号粉2 号粉 4 皮刷麸机 2 台 3 0 2 号粉 5 皮粗 5 皮打麸机 3 号圆筛 6 皮 6 皮打麸机 3 号圆筛 7 皮 7 皮打麸机 4 号圆筛 麸皮 1 号圆筛 x x x 2 号粉 5 皮 2 号圆筛 x x x x 2 号粉 7 心 3 号圆筛 x x x x 2 号粉 7 皮细 4 号圆筛 x x x x 2 号粉 麸粉筛 1 渣 1 1 0 0 0 m m 1 仓 2 2 6 W 2 3 0 W 4 x x 4 x x x 2 4 8 W 1 号粉 1 心 4 皮 7 清 2 渣 1 1 0 0 0 m m 1 仓 2 3 0 W 2 3 2 W 8 x x x 2 4 4 W 2 3 2 W 2 3 4 W 8 x x x 2 4 4 W 2 2 4 W 2 2 6 W 2 x x x 2 x x 2 5 0 W 3 渣 1 1 0 0 0 m m 1 仓 4 渣 1 1 0 0 0 m m 1 仓 3 渣4 渣 9 清5 渣 5 皮细 5 渣 1 号粉 1 心1 号粉 1 心2 号粉 4 心 5 5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1 分级 1 仓 2 3 4 W 2 3 6 W 4 x x 4 x x x 2 4 8 W 2 号粉 3 心 2 清 7 清 2 分级 1 2 仓 2 x x x 2 x x x 8 x x x 2 4 4 W 1 号粉 1 心 2 分级 2 1 仓 2 3 4 W 2 3 6 W 8 x x x 2 4 4 W 1 号粉 1 心 1 清 5 清 3 分级 1 2 仓 2 x x x 2 x x x 8 x x x 2 4 4 W 1 号粉 2 心 8 清 4 清 5 渣 1 1 0 0 0 m m 1 仓 2 4 0 W 2 4 0 W 4 x x x 4 x x 2 5 0 W 2 号粉 5 心 5 皮细 5 皮细 麸粉筛 1 仓 6 x x x 4 x x x 2 x x 2 4 8 W 6 x x x 4 x x x 2 x x 2 4 8 W 1 心 3 1 0 0 0 m m 3 仓 2 心 3 1 0 0 0 m m 3 仓 麸皮 麸皮尾心 2 号粉1 号粉 2 心1 号粉 3 心 麸皮 尾心 3 3 6 W 3 4 0 W 3 x x x 2 x x x 2 x x 3 心 2 1 0 0 0 m m 2 仓 2 号粉 4 心 4 心 1 1 0 0 0 m m 2 仓 6 x x x 4 x x 2 x x 2 x 2 3 4 W 2 3 6 W 8 x x x 2 4 4 W 5 心 1 1 0 0 0 m m 1 仓 3 分级 2 1 仓 6 心8 清 1 号粉 5 心1 号粉 5 心1 号粉 2 心 尾心尾心 6 清 6 x x 4 x x x 2 x x x 2 5 0 W 6 x x x 4 x x x 2 x x 2 4 8 W 6 心圆筛 1 1 0 0 0 m m x x x x x 2 号粉 7 心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 7 心圆筛 1 1 0 0 0 m m 8 心圆筛 1 1 0 0 0 m m 9 心圆筛 1 1 0 0 0 m m 2 号粉2 号粉2 号粉 8 心9 心7 皮打麸 1 号清粉机 32W 32W 30W 30W 28W 28W 26W 26W 2 渣 1 渣 2 号清粉机 1 渣 x x x x x 3 号清粉机 1 渣 4 号清粉机 1 渣 32W 32W 30W 30W 28W 28W 26W 26W 32W 32W 30W 30W 28W 28W 26W 26W 32W 32W 30W 30W 28W 28W 24W 24W 2 渣2 渣2 渣 7 号清粉机 42W 42W 38W 38W 34W 34W 30W 30W 3 渣 4 渣 8 号清粉机 4 渣 9 号清粉机 4 渣 1 0 号清粉机 4 渣 3 渣3 渣3 渣 42W 42W 38W 38W 34W 34W 30W 30W 42W 42W 38W 38W 34W 34W 30W 30W 42W 42W 38W 38W 34W 34W 30W 30W 续上图 5 6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2 3 4 W 2 3 6 W 4 x x 4 x x 2 5 2 W 4福新第五面粉厂制粉技术分析 4 1 强化皮磨系统造渣作用 由于采用较长皮磨系统 1 皮剥刮率只有 1 0 通过 8 x x 筛网的面粉只有 3 0 真正做到了轻研 少出粉 2 皮相对剥刮率控制在 5 0 左右 3 皮相对 剥刮率达到 6 0 左右 多造渣 加强分级 为多出低 灰分面粉打下基础 增加后路皮磨系统的道数及该 系统的长度可以保证物料流层不过厚 从而不严重 破碎麸皮 提高出粉率又不影响面粉质量 由于皮 磨较长较宽 也减少了磨辊磨损 磨辊更换周期每 月仅 5 对左右 4 2 强化渣磨系统精选优质粗粉的作用 采用较多的渣磨 处理含麸渣粒 避免直接进 入心磨受到较紧的研磨 防止麸皮破碎 影响面粉 质量 4 3 大量使用清粉机分级提纯 将来自于皮磨和渣磨物料进行清粉 是对物料 进一步分级提纯 让优质麦心进入心磨取粉 让含 有麸皮的渣粒进入渣磨处理可以更好的防止麸皮 破碎 目的是多提得到低灰分面粉 4 4 适合的磨辊技术特性选择 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粮食紧 张 为了达到在整个制粉过程中 既要大量提取质 量优良的面粉 同时又能相对减少麸皮含粉量 节 约粮食的目的 所以多数磨辊采用锋对锋排列 心 磨系统没有使用喷砂光辊 仍然采用齿辊 采用此 工艺 可使食用面粉出粉率达到 8 3 以上 而且电 耗很低 4 5 较长的粉路技术 采用 7 皮 9 心 5 渣 1 尾工艺技术 整体粉路不 仅长 道数多 而且也较宽 如 2 皮与 3 皮接触长度 均为 4 5 0 c m 相对当前同规模的 3 7 5 c m要宽得多 料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 有效防止物料挤压 麸皮 破碎成粉 采用较长的渣磨 可以更好地处理颗粒 料 多造纯净的麦心 下转第6 2页 注 W 表示钢丝布筛网的型号 如 6 4 W表示 1 英寸 6 4 目 2 2 6 W表示 2 格 2 6 目钢丝筛网 x x x x x 表示粉筛网的型号 二者编织方法不 同 如 6 x x 表示 6 号粉筛网 4 x x x 表示 4 号粉筛网 x x x x x 前不写数字只表示是粉筛网 型号不定 3 7 8 号清粉机 42W 42W 38W 38W 34W 34W 30W 30W 3 渣 4 渣 1 号粉检查筛 3 仓 6 6 4 W 2 6 4 W 4 x x 2 x x 1 号粉 5 心 7 清 4 5 8 W 4 6 2 W 4 x 2 x 2 号粉 2 号粉 4 皮 5 皮细 5 心 2 号粉检查筛 3 仓 吸风粉 1 仓 尾心圆筛 1 1 0 0 0 m m x x x x x 2 号粉 5 渣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 2 号粉 7 皮打麸2 号粉2 号粉 尾心磨 麸皮6 号圆筛5 皮细x x x x x 5 皮细圆筛5 皮细圆筛5 皮细圆筛 图1磨制二种等级粉粉路图 续上图 5 7 大麦与谷类科学2 0 1 7 年第 3 4 卷第 3 期 5福新第五面粉厂制粉技术启示 从现今的技术角度来看 那时制粉装备的确有 些落后 不论是制造质量 还是自动化水平都很低 但制粉工艺流程技术与如今的相比 不能说就一定 落后 当时的制粉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即使现在 可能还有些面粉厂工艺技术没有 福新第五面粉厂技术先进 灰分 0 5 以下的面粉出 粉率还达不到 4 0 基于此 本文对福新第五面粉 厂制粉技术重新进行探析 以鞭策我们不能裹足不 前 面粉企业员工要继续发扬工匠精神 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 加强工艺与装备研究 不断创新制粉技 术 变中国制粉大国为制粉强国 参考文献 1 刘文祥 红牡丹 牌面粉 走向世界的民国制造 J 中国中 小企业 2 0 1 5 1 1 6 6 7 1 2 康培心 章学澄 第一部分 总论 粮食加工技术资料 中华 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工业管理局 1 9 5 7 5 7 3 康培心 章学澄 第二部分 改进制粉生产工艺过程设计 图 粮食加工技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工业管理 局 1 9 5 7 9 2 9 3 B r e e d i n g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t h e N e wH u l l e s s B a r l e y V a r i e t y Z a n g q i n g 2 7 w i t h H i g h Y i e l d s o f G r a i n a n d S t r a w JIN Yu long Zhou Zhu yang BAI Ting QIANG Xiao lin Research Institute ofAgriculture Tibet AcademyofAgriculture and AnimalHusbandrySciences Lh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 Breeding new hulless barley varieties with a high yield in both grain and straw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for ensuring the security of hulless barley production and meeting the demand of Tibetan peasants for high rations and forage The new hulless barley variety Zangqing 27 was generated by crossing Zangqing 320 as the maternal parent with an American barley variety as the paternal parent Zangqing 320 is a medium late maturing variety with a high yielding ability high straws and a large number of grains and the American barley variety has large panicl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grains The breeding of Zangqing 27 started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