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论语练习(一).doc_第1页
2010高三论语练习(一).doc_第2页
2010高三论语练习(一).doc_第3页
2010高三论语练习(一).doc_第4页
2010高三论语练习(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选读练习(一) 班级 姓名 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 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 为什么?(4分) 2. 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1)(2)题。(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2)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 3.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1)(2)两题。(4分)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孔子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请简要评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 教学方法。(2分) 4.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这种精神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请另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2)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 6.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一)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三)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四)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衍文: 产生原因: (2)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4分) 7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1)(2)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 (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2分) 8.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1)(2)问题。(6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分) 9.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回答(1)(2)问题。(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2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2分) 10. 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1)(2)问题。(4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分) 忠: 恕: (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3分) 11.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1)(2)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3分) 1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2)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高三选读练习(一)【参考答案】1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即可。(4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3分)2.(1) 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2)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3.(1)不矛盾;前者说的是教学方法,后者说的 是教学态度。(2分,各1分)(2)赞同:这是一种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促使受教学者自主寻找规律,活用知识。不赞同:教学者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施教,要诲人不倦。(2分,言之成理即可)4. 中庸思想;标准是“义”。(“道义”“仁义”均得分)(共1分,错1个即不得分) 理解(参考):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1分)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并非无原则的调和。(能结合其他篇章理解,且能扣住“中庸的原则是义”这一核心,得2分;只谈“中庸”得1分)(3分)5. (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写出2点即给1分)内容上重视诗与礼教。(1分)(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6.(1)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2)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7(1)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2)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8.(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9(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2)言之成理即可。10.(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2)要点: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3分,如与上述观点不同,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1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歌手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想和相应的。(第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