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460-2023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_第1页
TCECS 1460-2023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_第2页
TCECS 1460-2023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_第3页
TCECS 1460-2023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_第4页
TCECS 1460-2023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ECS1460—2023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zerocarbon

buildingandcommunit专用y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zerocarbon

buildingandcommunity

T/CECS1460—2023

主编单位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专用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244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3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专用

T/CECS1460—2023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4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人人文库1/321.7543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2431202431

印数册

1—600

统一书号

:155182·1302

定价元

:35.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767号

关于发布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的公告

《》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二批协

《〈2020

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

、〉》(〔2020〕23),

由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

程经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

》,,,

号为自年月专用日起施行

T/CECS1460—2023,20244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人人文库

前言

零碳建筑及社区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根据中国工程

《》()

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

《〈2020、

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编制组经

〉》(〔2020〕23)。

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

,,,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

本规程共分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

62,:、、

规定技术指标技术措施评价等

、、、。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

专用,

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

会归口管理由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黄庄路号邮编邮箱

(:9,:100013,:ibe-

estudio@163.com)。

主编单位: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人人文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1·

青岛市建筑节能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

江森自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专用

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孙德宇徐伟高雨识卢笛姜凌菲

张广秋丁洪涛徐宏庆李丛笑马欣伯

徐新华董建锴代红才张宁黄锦

凌薇燕达范宏武徐斌张彼得

殷帅窦春伦刘昕炜田慧峰钟鸣

人人文库

聂建卫陶静李红霞尹奎仲家骅

车卫彤何国栋孟凡东翟晓莹李骥

刘洋吴剑林孙宗宇薛世伟尹宝泉

主要审查人:郝军刘幼农卢求于天赤郝翠彩

朱惠英张颖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基本规定

3…………………(4)

技术指标

4…………………(6)

零碳建筑

4.1………………(6)

零碳社区

4.2………………(6)

技术措施

5…………………(8)

一般规定

5.1………………专用(8)

建筑减碳技术

5.2……………(8)

市政减碳技术

5.3……………(11)

交通减碳技术

5.4……………(11)

绿色电力交易与碳排放交易

5.5……………(12)

评价

6…………………(13)

附录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A………………(14)

附录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

B……………(17)

用词说明人人文库

………(18)

引用标准名录

…………………(19)

附条文说明

:…………………(21)

·1·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2

()

3Basicrequirements………4

……………(6)

4Technicalperformanceindex

4.1Zerocarbonbuildin……(6)

g

()

4.2Zerocarboncommunity…………………6

………(8)

5Technicalmeasures

5.1Generalreuirements……(8)

q专用

5.2Buildincarbonreductiontechnicalaroach……………(8)

gpp

5.3Municipalinfrastructurecarbonreductiontechnical

aroach………………(11)

pp

5.4Transortationcarbonreductiontechnicalaroach………(11)

ppp

5.5Greenelectricitytradingandcarbontrading………………(12)

()

6Evaluation…………………13

()

AppendixAMainenergycarbonemissionfactors………14

AppendixBGreenhouse人人文库gasemissioncalculation

()

method………17

()

Explanationofwording……18

()

Listofquotedstandards……19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1)

·2·

1总则

1.0.1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降低用能需求提高

、,,

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建筑及社区实现零

,,

碳排放制定本规程

,。

1.0.2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领域零碳建筑及社区的设计施

工运行与评价

、。

1.0.3零碳建筑及社区的设计施工运行与评价除应符合本规

、、

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

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

。专用

人人文库

·1·

2术语

2.0.1零碳建筑

zerocarbon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通

,,

过优化建筑设计和运行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

,,

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采用蓄能方式并结合碳交易和

,,,

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机制以年为周期核算运行碳排放量小于

,,

或等于零的建筑

2.0.2全生命期零碳建筑

zerowhole-life-carbonbuilding

在实现零碳建筑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低碳建材低碳结构形式

,专用、

和材料减量化结合碳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机制使建材

,,

生产和运输建筑建造及运行的总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建筑

、。

2.0.3气候中性建筑

climateneutralbuilding

在实现全生命期零碳建筑的基础上建筑完全或接近完全消

除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长期捕获温室气体措施抵消剩余排放使

,,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建筑

2.0.4社区

community

以居住办公教学商业酒店等功能为主温室气体排放主

、人人文库、、、,

要来自建筑用能且具有清晰物理及管理边界的区域

,。

2.0.5零碳社区

zerocarboncommunity

适应气候特征和区域条件在满足社区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通

,,

过排放源减碳措施大幅度降低社区内建筑市政交通等能源使用

、、

需求提高建筑及基础设施能源使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利

,,,

用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减碳并结合碳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

消机制以年为周期核算运行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社区

,,。

2.0.6全生命期零碳社区

zerowhole-life-carboncommunity

·2·

在实现零碳社区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区域内可再生能源结合

,,

碳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机制对社区内建筑及基础设施

建造运行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建材隐含碳排放进行补偿使

、,

全生命期总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社区

2.0.7气候中性社区

climateneutralcommunity

在满足全生命期零碳社区的基础上对社区内人类活动产生

的全类别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并补偿使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小

于或等于零的社区

2.0.8社区总运行碳排放量

totaloperationalcarbonemis-

sionofcommunity

社区运行阶段因能源使用产生的年碳排放量与年碳减排和抵

消量的差值其中包含三部分内容建筑市政交通等各领域因能

,:、、

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区域内可再生能源碳减排量碳交易和绿

;专用;

色电力交易抵消量单位

2

。:tCO/a。

2.0.9社区净运行碳排放量

netoperationalcarbonemission

ofcommunity

社区总运行碳排放量中除碳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抵消量外

的其他部分单位

2

。:tCO/a。

2.0.10基准社区

referencecommunity

计算零碳社区净运行碳排放量下降比例时用于计算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要求的社区净运行碳排放量的社区

人人文库。

·3·

3基本规定

3.0.1零碳建筑全生命期零碳建筑和气候中性建筑均应为有清

晰物理边界且能够独立进行用能计量的建筑

3.0.2零碳社区全生命期零碳社区和气候中性社区均应为以建

筑为用能主体的社区

3.0.3能源碳排放因子应符合本规程附录的规定建材生

A。

产运输及建筑建造过程碳排放因子等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碳

、《

排放计算标准执行或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GB/T51366,

门委员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等确定

(IPCC)专用。

3.0.4零碳建筑和社区碳排放计算周期应为年全生命期零碳

1;

建筑和社区及气候中性建筑和社区碳排放计算采用的建筑设计寿

命应与设计文件一致

3.0.5预评价阶段零碳建筑碳排放计算应采用动态能耗碳排

,、

放模拟软件进行计算社区碳排放计算应按建筑市政交通园

。、、、

林绿化可再生能源等系统分项分能源类型进行计算且应量化不

、,

同减碳措施的贡献

3.0.6建筑碳排放计算和核算应根据需求按阶段确定并应满足

人人文库,

下列要求

1零碳建筑应计算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2全生命期零碳建筑应计算建筑运行建造建材生产及运

、、

输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3气候中性建筑应计算建筑全生命期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

和抵消量

4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

的有关规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

GB/T51366;B。

·4·

3.0.7零碳社区碳排放计算和核算范围应包含下列内容

1社区内建筑市政交通等系统因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

、、

碳排放量

2社区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3社区运营单位或社区参与主体购买的经国家或相关部门

核证的碳减排量绿色电力等碳抵消量

、。

3.0.8全生命期零碳社区碳排放计算和核算范围应在零碳社区

所含范围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内建筑市政及其他设施建造过程中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建材的隐含碳排放量

3.0.9气候中性社区碳排放计算和核算范围应在全生命期零碳

社区所含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

1社区内产生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量

;专用

2社区内园林绿地碳汇及园林绿地养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

放量

3社区内因制冷剂泄漏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3.0.10气候中性建筑和社区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和核算中所涵盖

的温室气体种类宜符合表的规定

3.0.10。

表3.0.10各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种类

领域名称温室气体种类

二氧化碳

人人文库(CO2)

氢氟碳化物

建筑()

甲烷HFCs

(CH4)

氧化亚氮

(N2O)

交通二氧化碳

(CO2)

二氧化碳

(CO2)

市政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二氧化碳

园林绿化(CO2)

氧化亚氮

(N2O)

·5·

4技术指标

4.1零碳建筑

4.1.1零碳建筑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4.1.1。

表4.1.1零碳建筑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指标要求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

≤0kgCO2/(m·a)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

建筑能效指标标准中近零能耗建筑能效

》GB/T51350

指标的规定

单位建筑面积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专用2

≥10(kW·h)/(m·a)

4.1.2全生命期零碳建筑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运行阶段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的规定

4.1.1;

2建筑全生命期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小于或等于

0tCO2;

3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建造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应在建

、,

筑竣工后五年内补偿完毕

4.1.3气候中性建筑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运行阶段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人人文库的规定

4.1.1;

2建筑全生命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小于或等于

0tCO2e;

3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建造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应在建筑竣工后五年内补偿完毕

4.2零碳社区

4.2.1零碳社区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总运行碳排放量应小于或等于

0tCO2/a;

2社区净运行碳排放量应较基准社区下降以上

50%。

·6·

4.2.2全生命期零碳社区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运行阶段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规定

4.2.1;

2社区全生命期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小于或等于

0tCO2;

3社区建造建材生产及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应在竣

、,

工后年内补偿完毕

10。

4.2.3气候中性社区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社区运行阶段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规定

4.2.1;

2社区全生命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小于或等于

0tCO2e;

3社区建造建材生产及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应在竣工后年内补偿完毕

10。

专用

人人文库

·7·

5技术措施

5.1一般规定

5.1.1零碳建筑和社区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

应采取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环境资源等措施

、。

5.1.2零碳建筑和社区应充分开发利用项目本体和社区内的可

再生能源

5.2建筑减碳技术

设计阶段

Ⅰ专用

5.2.1零碳建筑设计应采用简洁的造型应通过窗墙比和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权衡围护结构传热冬季太阳辐射得热夏

,、、

季遮阳和天然采光等对建筑能效的影响

5.2.2当建筑周边资源条件允许时供暖空调冷热源宜采用太阳

能浅层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可供利用的废热和工业余

、、;

热的区域宜采用废热和工业余热

,。

5.2.3建筑通风系统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消除建筑余热余湿和

进行室内污染物浓度控制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

人人文库。,

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结合的方式在技术经济合理

,。

的条件下建筑宜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

,。

5.2.4除有其他用蒸汽要求外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源不应采用

燃气燃油燃煤锅炉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空气源热泵水源热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