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院无线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doc_第1页
东软医院无线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doc_第2页
东软医院无线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doc_第3页
东软医院无线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doc_第4页
东软医院无线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1.1.1 立项依据新医改方案确定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对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的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医院高效规范运转的保障之一。传统医院信息系统采用有线局域网络及固定终端的IT技术,实现了基于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控制流有机整合的医院人财物、医教研综合管理,为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医药卫生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的矛盾逐步体现,“看病难、看病贵”日益成本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医院,面临着医疗服务量不断扩大、医护人员工作量负担过重、医疗质量问题凸显、医院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传统的医疗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信息采集及处理不及时、业务流转效率不高已经影响了医院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具体分析,传统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着如下的局限性:(1) 不能适应临床医疗移动工作的特点。在住院医生查房时仍采用纸质病史,病史、检查结果查询、阅片方式原始、不方便,手工记录病情、医嘱,医嘱下达与执行不及时,系统记录的信息无法在服务的过程中使用,也无法在服务的过程中直接录入信息。(2) 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床边检验血样采集等移动工作的特点。在住院护士巡房、体征检测、输液、发药等护理工作时仍采用手工方式完成护理记录,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差,输液时的质量控制采用人工询问的方式,人为因素影响大,细化的护理工作量数据难以采集。在检验科或护士床边采血时的质量控制仍采用手工方式完成,血样条码识别也在事后进行,人为因素影响大。(3) 不利于实现随时随地的临床危急事件以及临床路径计划协作任务的警示与处理及临床医疗协作。大多数医护人员不可能时刻监视电脑,对于突发的临床危急事件以及需要及时处理的工作,如检验危机值、会诊请求、危重病人、药品分级使用管理、检查预约等,无法及时处理,请求及响应医疗协作,避免医疗差错、延误诊疗时机、及临床计划的执行。(4) 不利于实现随时随地的医疗业务状态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缺乏过程监管的手段。管理者无法及时获得医疗业务量、费用、质量等实时信息,无法预测异常情况的发生并随时随地作出决策,如当前门诊就诊及候诊人次、药比、均次费用、病史质量的监测等。(5) 无法实现对重点保护的住院病人、医院重要医疗设备、关键药品及器材、关键区域的跟踪与监视。国际上对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及安全的医院管理目标的理念已经有了广泛的共识,如医院评估的JCI体系,近些年国内医院也在重视这一问题,保护病人安全成为医院的主要责任之一,尤其对于需要重点监护的病人,如新生儿、孕产妇、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等。此外,对重要医疗设备、关键药品及器材、关键区域的跟踪与监视也无法实现。由于对先进技术应用不够,上述的这些需求未能成为传统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传统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这些局限性,正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适合应用的领域。目前,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并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及个人。归纳起来,无线网络、移动终端技术具有如下的应用特点:(6) 随时随地:采用无线网络、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采集信息,随时随地与其它人员沟通、协同工作,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处理适合的业务,完全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移动工作特点。(7) 触手可及:智能移动终端便于携带、轻便,续电时间长,使用方便,大屏幕、高分辨率,具有多种操作系统,多种应用软件。(8) 技术融合:智能移动信息终端集3G网络、语音、短信、彩信、视频、GPS多种技术于一体,3G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移动终端应用的观念,手机信息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个人信息终端的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必将成为个人信息终端的主流。由此可见,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对医院采用先进IT技术支持现代医院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具有如下意义:n 是医院信息化满足各方需求的需要。(1) 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无线数字医疗有利于优化医疗业务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支持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方便获取诊疗信息及医疗知识。(2) 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无线数字医疗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一手的业务量、质量、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医院管理过程信息及医院资源信息,监测医院业务状况,监管医院业务过程,辅助医院管理决策。(3) 满足政府的需求无线数字医疗有助于规范及优化医院业务流程,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阻力政府对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运行监管。(4) 满足病人的需求无线数字医疗病人获得方便、廉价、安全的医疗服务,及时获取诊疗信息,实现对诊疗信息、服务过程的知情权。n 是医院建设整体数字化医院的需要数字医疗(e-Health)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而移动医疗则是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医疗的新的技术体现形式,及无处不在的数字医疗(u-Health),它解决了传统数字医疗无法解决的很多关键问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以经济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并部分完成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前的系统也部分地实现了从HIS系统扩展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医院出色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使得医院列入卫生部数字化医院的试点医院。但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仍然无法解决很多医疗质量、安全、协同医疗、过程监管的问题。建立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是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补充、完善和提升,是医院建设整体数字化医院的需要。鉴于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技术的这些优势,医院在考察和分析了国内外医院在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教训,结合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和现状,以及医院在医疗服务业务、管理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项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科研立项支持,特向国内在无线移动数字医疗领域,在产品、技术及服务方面具有优势的开发商及电信运营商,以及参加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开发商,咨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方案。1.1.2 XX优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IT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XX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个人健康服务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到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XX在医疗卫生领域有5000多加客户,其中被推荐为卫生部数字化医院试点的医院6家。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提供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为重点的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包括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面向个人健康服务、远程监护的熙康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以及远程会诊等;面向各级医院卫生行政管理及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区域卫生平台、医保、新农合、药品供应等解决方案;是国内具有服务医药卫生体系信息化最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XX集团的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开发团队在无线移动数字医疗领域具有近5年的开发经验,主要客户包括中国医科大盛京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产品涉及无线查房、护理、临床危急事件提醒以及临床业务协作、医疗业务状态及管理过程信息监测、移动床边检查、无线远程监护等。XX集团具有信息系统数据与业务应用集成的能力。医院信息系统由多家开发商的产品组成:HIS、电子病历、LIS、RIS/PACS,对于本项目,信息的整合很重要,而要建立一个架构灵活、适应变化的集成系统,技术架构及整合方案至关重要,XX具有符合流行标准、采用先进技术架构(SOA、Webservice等)的集成与协同平台产品,尤其适合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项目。1.2 建设目标1.2.1 总体目标通过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项目,建立基于统一集成平台,整合医院各个应用系统的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系统,包含无线移动查房、护理记录、检验采血等临床无线移动业务应用,危机值警示及处理、检查预约及提醒等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协作应用,医疗业务状态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应用,重要医疗设备、关键药品及器材、关键区域的跟踪与监视应用等四个方面,改善医院传统的基于有线网络和固定终端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扩展和延伸原有系统的功能,实现随时随地、适时适地、触手可及的医疗业务、服务与管理,使得用户操作更加便利、快捷,优化诊疗业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满足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业务需求,满足医疗卫生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1.2.2 建设目的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项目的实施要达到如下目的:n 优化医疗业务流程;随时随地,完成诊疗信息查询、影像调阅,下达医嘱、申请并处理会诊,录入体征检测、输液记录、护理记录、发药记录护理工作的核对及记录、床边采血记录,及时请求及获得检查预约信息,及时请求及响应医疗及护理协同工作,优化医疗护理业务流程;n 提高医疗服务工作效率;随时随地,计划、安排、执行任务,获取任务提醒,避免任务遗漏、提高执行效率。n 提高医疗质量、病人安全;随时随地,获取危机值、危重病人等医疗警示信息,及时处理紧急医疗事务,控制药品分级使用,避免医疗差错及延误诊疗时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n 满足医院管理与行业监管的量化决策支持的需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随时随地,查询医疗业务实时动态信息,辅助医院管理决策,提高过程监管水平。n 管理重要医疗设备、关键药品及器材、重要区域连续跟踪、识别、监测重要医疗设备、关键药品及器材的位置,及时为医疗护理、药品及设备物资库房管理提供位置信息以及非法移动报警,医院重要区域的监测及非法进入报警。1.2.3 系统目标(1) 建立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主要包括医疗协同平台、数据集成接口以及协同事务监测、管理,以及集成平台及无线移动系统的运维管理。(2) 建立临床无线移动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医疗应用、移动护理应用、床边采血、检查预约等。(3) 建立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系统,通过3D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实现实现危机值管理、药品分级管理、会诊管理、计划任务管理。(4) 建立医疗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系统,通过3D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实现业务信息查询、KPI指标查询、药品信息查询、排班信息查询、传染病等报告信息。(5) 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采用蓝牙通信技术实现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跟踪与监测。1.3 建设原则l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本次项目建设应在当前可行需求基础上,依据无线数字医疗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体规划建设标准、目标、内容、阶段,明确医院无线数字医疗建设的现实需求,规划长远需求。l 标准规范、功能全面本次项目建设应遵循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的数据、接口、及无线数字技术等国际、国内标准,以便实现医院内部各个系统的整合,保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是保障标准规范实施的技术手段,今后的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均应通过平台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机应用协同。为保证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的可用性,在建设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时,应注重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及配套系统的建设,原有固网系统的适应性改造,以保证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的应用效率和效果。l 开放互联、信息共享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的建设是医院内各种业务应用的综合建设,其建设内容可能需要与多家公司提供的原有产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目标。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为了能构建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智慧型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平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对不同厂商的产品进行充分的集成,因此所有系统接口的数据及技术规范必须首先制定并在系统今后的扩展中严格执行。系统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满足与申康医联工程等系统互联互通的相关要求,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是保障标准规范实施的技术手段,今后的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均应通过平台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机应用协同。l 先进可靠、经济实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系统设计时采用当代先进技术和主流技术,既考虑应用平台和工具的先进,同时更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应用设计的先进性,以适应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设需求。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开发可以采用的先进技术包括集无线局域网络、3G网络、语音、短信、彩信、视频、GPS、蓝牙、RFID、红外条码等识别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智能移动信息终端,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采用先进技术架构(SOA、Webservice等)的符合流行标准的架构灵活、适应变化的集成与协同平台。第二章 项目需求2.1 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整合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建立在多家开发商开发的系统之上,包括HIS、CIS、LIS、RIS/PACS等,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必须整合各个系统的数据并实现业务应用的协同,可以整合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3G网络上运行的所有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系统,要求建立一个结构灵活、接口标准、适应变化的集成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1) 实现医疗业务移动应用的流程整合;(2) 通过平台整合医院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的数据,并能够满足申康医联平台RIS/PACS信息采集的要求;(3) 协同事务监测、管理,以及集成平台及无线移动系统的部署、监视、运维管理。2.2 移动临床业务应用为了能够将固网临床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扩展和延伸到医护人员移动的工作环境,本项目要求在现有固网临床业务应用系统基础上,开发临床无线移动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通过医生无线移动查房工作站,实现诊疗信息查询、医学影像调阅、下达医嘱、会诊请求,以及及时查询、获取检查预约结果信息提示等应用;(2) 通过护士无线移动护理记录终端,实现床边体征检测记录、输液核对及记录、发药核对及记录、其它护理工作记录,支持医护人员的点对点呼叫、集群呼叫、医护人员之间的语音对讲、移动处理病人的床边呼叫;(3) 通过护士及检验科人员的无线移动终端,实现床边的检验血样采集,通过条码核对血样,并与LIS流程协同;(4) 通过护士工作站及无线移动护理终端,能够预约检查,并及时查询、获取检查预约结果信息提示,为配合检查预约系统,原RIS系统做相应的改造。2.3 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业务协同应用为了能够将医疗危急事件信息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跟踪、管理,同时实现在医护人员在离开服务对象或临床工作环境的移动条件下,医护人员之间的业务协同,本项目要求在现有固网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系统,通过3G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在无线智能终端上实现医院现有系统功能的扩展,主要包括如下主要功能:(1) 检验危机值、检查危机报告的警示与处理流程管理;(2) 危重病人的警示与处理流程管理;(3) 会诊管理的请求、通知、处理流程管理;(4) 药品分级使用审核与监控流程管理;(5) 通过无线终端,实现临床及管理业务的计划、任务、处理、检查的闭环控制流程。2.4 医疗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为了能够让医院管理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移动工作环境下,及时查询监测医院的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以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辅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及时处理医院的紧急事务,本项目要求在现有固网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医疗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应用系统,通过3G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在无线智能终端上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实时查询门急诊、住院人次、费用、当前门急诊就诊及候诊人次;(2) 实时监测药比、均次费用、医保额度及当前指标、病史质量等信息;(3) 查询药品进销存及财务信息;(4) 查询专家专科门诊、全院排班信息查询、当前在岗医生、护士;(5) 查询传染病、肿瘤等报告、院内感染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重要信息查询。2.5 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为了加强医院对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管理和及时调用,本项目要求建立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系统,采用蓝牙通信技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蓝牙跟踪;(2) 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监测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2.6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要求(1) 技术先进、符合流行趋势、适应不同场合的移动智能终端n 医生移动查房设备,要求携带方便,支持无线局域网络(WLAN) 、蓝牙通信,网络带宽满足医学影像调阅需求,较大屏幕尺寸,操作方便,符合电子病历操作习惯;n 护士移动护理设备,要求携带方便,支持无线局域网络(WLAN)、蓝牙通信,具有红外1、2维条码扫描功能,较大屏幕和较高分辨率,触摸屏操作,手写输入,可通过移动管理软件部署及管理,支持医护人员的点对点呼叫、集群呼叫、医护人员之间的语音对讲、移动处理病人的床边呼叫,IP 语音通信功能(VoIP),较长电池续电时间,防水密封设计,可医疗消毒清洁;n 院外远程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要求携带方便,同时支持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WLAN),较大屏幕和较高分辨率,触摸屏操作,手写输入,可通过移动管理软件部署及管理,支持多种应用软件,语音、短信、彩信、视频、GPS功能,较长电池续电时间。(2) 各个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n 移动应用与各个固网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要求采用流行的集成技术,可跨平台互操作;n 对移动应用终端的部署、监视、管理,平台操作的事务监测管理;n 平台数据库管理功能,支持移动应用的数据管理。(3) 移动应用软件技术n 移动应用软件技术架构及接口标准能够适应移动应用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平台的要求;n 采用多层架构设计,适应应用逻辑及需求的变化;n 移动应用客户端能够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及厂商终端上,实现多产品适配。(4) 物品跟踪与监测技术n 要求采用成本较低、较容易部署的技术。(5) 信息安全n 无线网络安全: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医院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有网络层安全、数据层安全、服务器层安全、客户端层安全,要能够防治非法侵入、病毒侵入;n 移动应用软件安全: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身份、手机及手机号绑定功能,软件权限控制功能,保证授权的客户、授权的手机、手机号对授权的系统的访问。n 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安全: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应有日志审计、漏洞检测、防病毒等功能。 第三章 总体方案3.1 建设内容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3.1.1 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建立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可以整合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3G网络上运行的所有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系统,平台功能主要包括:(1) 医疗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医疗业务移动应用的流程整合;(2) 数据集成接口:通过平台整合医院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的数据,并能够满足申康医联平台RIS/PACS信息采集的要求;(3) 平台管理:协同事务监测、管理,以及集成平台及无线移动系统的部署、监视、运维管理。3.1.2 移动临床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临床无线移动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医疗应用:通过医生无线移动查房工作站,实现诊疗信息查询、医学影像调阅、下达医嘱、会诊请求,以及及时查询、获取检查预约结果信息提示等应用;(2) 护理应用:通过护士无线移动护理记录终端,实现床边体征检测记录、输液核对及记录、发药核对及记录、其它护理工作记录,支持医护人员的点对点呼叫、集群呼叫、医护人员之间的语音对讲,移动处理病人的床边呼叫;(3) 床边采血:通过护士及检验科人员的无线移动终端,实现床边的检验血样采集,通过条码核对血样,并与LIS流程协同;(4) 检查预约:通过护士工作站及无线移动护理终端,能够预约检查,并及时查询、获取检查预约结果信息提示,为配合检查预约系统,原RIS系统做相应的改造。3.1.3 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建立医疗危急事件以及医疗业务协同应用系统,通过3G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危机值管理:通过无线终端,实现检验危机值、检查危机报告的警示与处理流程管理;(2) 危重病人管理:通过无线终端,实现危重病人的警示与处理流程管理;(3) 药品分级管理:通过无线终端,实现药品分级使用审核与监控流程管理;(4) 会诊管理:通过无线终端,实现会诊的请求、通知、处理流程管理;(5) 计划任务管理:通过无线终端,实现临床及管理业务的计划、任务、处理、检查的闭环控制流程。3.1.4 医疗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系统建立医疗业务及管理过程信息的监测应用系统,通过3G网络及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两种模式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业务信息查询:实时查询门急诊、住院人次、费用、当前门急诊就诊及候诊人次;(2) KPI指标查询:实时监测药比、均次费用、医保额度及当前指标、病史质量等信息;(3) 药品信息查询:查询药品进销存及财务信息;(4) 排班信息查询:查询专家专科门诊、全院排班信息查询、当前在岗医生、护士;(5) 报告信息查询:查询传染病、肿瘤等报告、院内感染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重要信息查询。3.1.5 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系统建立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系统,采用蓝牙通信技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 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蓝牙跟踪;(2) 通过医院内部的无线网络,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监测重要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3.2 设计依据及标准(1) 本项目在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上,遵循国家、行业的政策、法规,如:n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XX;n 国务院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20XX年;n 国务院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n 国家卫生部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XX年;n 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20XX;n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SHAS-20XX版),20XX;n 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JCI(第二版),20XX。(2) 本项目在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上,遵循相关的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n 国家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20XX;n 国家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20XX;n 国家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20XX;n 国家卫生部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1.0 版(20XX年版);n 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分类标准(20XX年版);n 国家卫生部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1.0 版,20XX;n 上海市卫生局医生工作站软件功能规范;n 上海市卫生局医学影像管理软件功能规范;n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医院信息系统评测验收标准;n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策略。(3) 本项目在医疗信息系统国际标准上,参考相关标准规范n 医疗信息系统消息交换标准(HL7Health Level Seven) ;n 临床文档资料体系结构(CDA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n 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标准(DIDigital Imaging and munications in Medicine);n 集成卫生保健系统(IHEIntegrating Healthcare Environment) 规范;n 医疗卫生专业编码标准包括国际疾病编码ICD10、临床术语集SNOMED、临床检验编码标准LOINC、统一医学语言标准UMLS等。(4) 本项目在技术规范上,遵循如下与本项目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n 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工作流标准工作流XML(Wf-XML)和XML过程定义语言(XPDL),IBM,Microsoft为等企业联合提交并发布的BPEL工作流规范;n Microsoft的.Net Framework 3.5技术规范,如WCF通讯框架、WWF工作流框架、WPF表示框架;n 支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 Web Service规范,如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即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 以及TCP/IP协议、语言、XML语言等;n 支持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多层架构;n IEEE 802.11a/b/g/n(11-54M)WiFi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n PAN蓝牙2.1;n 3G网络W-CDMA、CDMA2000、TD-SCDMA。3.3 设计原则(1) 技术先进性及可行性原则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体系结构,保证在使用期间体系结构不会落后。另外,本系统与其他软、硬件产品或第三方产品的选择上,要能支持主流的成熟产品,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支持手机、PDA等智能移动终端、移动红外1/2维条码扫描、3G、无线局域网络(WLAN) 、蓝牙通信、短信、彩信、视频、GPS、IP 语音通信功能(VoIP),保证院内院外的远程移动应用;采用蓝牙通信识别设备器材位置。采用支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 Web Service规范、BPEL工作流规范的无线移动数字医疗集成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的移动应用软件技术架构及接口标准能够适应移动应用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平台的要求,适应应用逻辑及需求的变化。移动应用客户端能够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及厂商终端上,实现多产品适配,支持Windows Phone7或Android2.1操作系统,支持联通W-CDMA或中国电信CDMA2000或中国移动TD-SCDMA。(2) 系统安全性原则运营数据信息是医院最为关键的数据信息之一,系统能采取全方位防范措施,以保证数据安全。在各个环节上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系统访问控制、数据通信加密、系统日志纪录、数据备份与恢复等。考虑到医院将来的发展,系统设计在技术上应保证本系统平台能够在远程运行基础上的安全与稳定。新系统需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不能影响医院现有系统的使用,必须保证现有系统的数据安全。新系统与医院HIS应有明确的系统边界,基础字典(如科室、人员、价表等)由HIS提供。系统应采用数据库级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级运行权限的双重控制机制,提供统一的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手段,通过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安全机制,使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系统无线网络安全要求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医院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有网络层安全、数据层安全、服务器层安全、客户端层安全,要能够防治非法侵入、病毒侵入;移动应用软件安全要求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身份、手机及手机号绑定功能,软件权限控制功能,保证授权的客户、授权的手机、手机号对授权的系统的访问。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安全要求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应有日志审计、漏洞检测、防病毒等功能。(3) 系统开放性原则系统要采用标准的平台、技术和结构,使其易于与其它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有定义规范的数据接口,以实现系统与其它系统互连互通以及互操作。新系统须符合申康医联系统相关接口规范。(4) 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原则无线应用作为医院信息化系统中的关键应用系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关系到整个医院医疗日常工作,因此系统必须支持在高并发大数据量情况下的运行效率和和稳定性。(5) 系统易用性原则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易学易用。还在功能、业务流程上具有易操作性。系统提供操作手册、在线帮助,功能键的安排较符合使用人员习惯,数据能够以清单、表格、图形等形式显示、打印。(6) 可维护性、可升级性原则系统采用结构化、层次化设计结构,使系统易于维护和升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保证各版本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不会因为系统中某些模块的改变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软件尽可能做到“零”维护,同时实现简便易操作的远程维护。有系统基础上扩充子系统,并实现各子之间的无缝集成,以满足医院未来发展的要求;(7) 规范化原则系统支持医院临床过程的规范化管理。(8) 平台化与自主开发功能原则系统采用平台化开发模式或者支持其他自主开发,可以由医院在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并方便的挂接到移动应用集成平台。(9) 系统融合性原则可实现相关医院信息化系统融合,实现无缝连接。(10) 系统适用性原则系统按功能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各部分又按照医院的规模及功能要求采用不同级别模块组合,每种组合都可以解决医院信息管理中一类问题。各个部分既可以单独运行也可相互配合使用,不但使得系统能适应医院的不同要求,而且可使医院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减轻医院的投资压力。(11) 系统智能化原则系统不仅能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医院总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分析、决策,而且为管理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12) 系统共享性原则系统通过移动医疗集成平台,实现医院各个系统与移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13) 系统实用性原则XX移动医疗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无线移动数字技术,结合医院的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开发的,由于与医院传统的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有机整合,融合应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3.4 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1) 技术先进、符合流行趋势、适应不同场合的移动智能终端n 医生移动查房设备,要求携带方便,支持无线局域网络(WLAN) 、蓝牙通信,网络带宽满足医学影像调阅需求,较大屏幕尺寸,操作方便,符合电子病历操作习惯;解决方案: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笔记本电脑,直接运行电子病历软件。n 护士移动护理设备,要求携带方便,支持无线局域网络(WLAN)、蓝牙通信,具有红外1、2维条码扫描功能,较大屏幕和较高分辨率,触摸屏操作,手写输入,可通过移动管理软件部署及管理,支持医护人员的点对点呼叫、集群呼叫、医护人员之间的语音对讲、移动处理病人的床边呼叫,IP 语音通信功能(VoIP),较长电池续电时间,防水密封设计,可医疗消毒清洁;解决方案: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PDA,摩托罗拉MC50或同等功能配置的PDA。n 院外远程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要求携带方便,同时支持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WLAN),较大屏幕和较高分辨率,触摸屏操作,手写输入,可通过移动管理软件部署及管理,支持多种应用软件,语音、短信、彩信、视频、GPS功能,较长电池续电时间。解决方案: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高档智能3G手机,支持Windows Phone7或Android2.1操作系统,支持联通W-CDMA或中国电信CDMA2000或中国移动TD-SCDMA。(2) 各个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n 移动应用与各个固网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要求采用流行的集成技术,可跨平台互操作;n 对移动应用终端的部署、监视、管理,平台操作的事务监测管理;n 平台数据库管理功能,支持移动应用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采用XX无线移动数字医疗集成平台,XX无线移动数字医疗集成服务器NeuSoft MM-IS V1.0(MobiMedi Integration Server)。(3) 移动应用软件技术n 移动应用软件技术架构及接口标准能够适应移动应用数据整合及业务协同平台的要求;n 采用多层架构设计,适应应用逻辑及需求的变化;n 移动应用客户端能够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及厂商终端上,实现多产品适配。(4) 物品跟踪与监测技术n 要求采用成本较低、较容易部署的技术。解决方案:采用符合上述要求的蓝牙技术,实现物品跟踪与监测应用软件与被跟踪物品之间的PAN(个人区域网)。(5) 信息安全n 无线网络安全: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医院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有网络层安全、数据层安全、服务器层安全、客户端层安全,要能够防治非法侵入、病毒侵入;n 移动应用软件安全: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身份、手机及手机号绑定功能,软件权限控制功能,保证授权的客户、授权的手机、手机号对授权的系统的访问。n 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安全: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应有日志审计、漏洞检测、防病毒等功能。解决方案:采用3G网络及无线局域网络接入运营商的安全解决方案,如:网络层:中国电信的网络层安全采用3G CDMA VPDN安全接入,利用L2TP隧道技术构建与公众互联网隔离的虚拟专用网络,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或PC通过VPDN网络安全地访问客户网络或应用系统;通过WiFi访问WLAN及ChinaNET采用双SSID+SSID隐藏+固定IP+WLAN访问控制器(AC);数据传输层:无线应用平台在手机终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中采用了运用DES32位非对称算法的加密算法,作为安全性非常高且国际认可的一种算法,不易被破解,大大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服务器层:黑/白名单记录了终端登陆用户的信息,白名单的用户可正常使用无线应用平台,黑名单的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无线应用平台。客户端层:无线应用平台可以把用户账号、手机号和手机设备编号(ESN号)进行绑定,以确保特定的人员使用特定的设备通过特定的手机账号来访问医疗系统。手机与电脑的操作系统不同,手机即使感染病毒也几乎不可能感染无线应用服务器并引发进一步病毒扩散。移动应用软件安全:在移动应用软件系统中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身份、手机及手机号绑定功能,软件权限控制功能,保证授权的客户、授权的手机、手机号对授权的系统的访问。移动应用平台系统安全:在XX的移动应用平台系统中具有日志审计、漏洞检测、防病毒等功能,第四章 技术方案4.1 标准及规范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项目项目的建设除必须遵循或参照本方案3.2节列举的外,本项目还必须提供如下的设计规范:4.1.1 数据集标准规范数据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一类数据的总称。基础数据元集定义了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描述的元素的基本集合。基础数据元集的确定是制定数据交换格式标准、文档交换格式标准以及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基础。要定义基础数据元集,首先要制定数据元的命名标准、标识标准和一致性标准。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基础数据元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n 病人;n 医护人员;n 管理人员;n 科室、部门;n 用户注册及权限;n 门诊病史;n 住院病史;n 药品;n 医嘱;n 处方;n 申请单;n 检验报告;n 检查报告;n 医学影像;n 会诊请求;n 会诊报告;n 病人体征;n 护理记录n 输液记录n 采血记录n 发药记录;n 检查预约及预约结果;n 检查设备预约状况;n 危机值消息及处置;n 危重病人消息及处置;n 药品分级审核;n 计划任务;n 门急诊人次;n 候诊人次;n 入院人次;n 出院人次;n 门急诊费用;n 住院费用;n KPI指标;n 药品库存;n 药品入库;n 药品出库;n 排班;n 在岗医生、护士;n 传染病报告;n 肿瘤等报告;n 院内感染报告;n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n 医疗设备、器材的位置;等。基础字典及编码;n 科室;n 员工;n 用户;n 权限;n 岗位;n 性别;n 职务;n 职称;n 专业;n 病人类型;n 诊疗类型;n 诊断;n 体征指标;n 药品;n 医嘱;n 收费项目;n 费用类型;n 检验项目、指标;n 检查项目;n 设备;等。本次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以这些要素建立基础数据元标准,规范这些个要素的命名标准、标识标准和一致性标准。4.1.2 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具体内容包括:n 数据交换代码格式规范;n 服务请求标准;n 服务请求应答格式规范;n 会话协议标准。4.2 系统架构设计4.2.1 设计思想医院无线移动数字医疗系统的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无线移动终端、无线网络、无线移动数字医疗应用软件、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及应用集成平台、基础支撑平台、原有固网应用系统资源适配、原有固网应用系统七个层次,以及无线移动数字医疗数据标准、无线移动数字医疗信息安全两个支撑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分层开发、平台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开放架构设计理念,以求实现各个移动应用系统、原有固网系统的独立开发、独立接入、有机融合、组合应用、随需应变、无限扩展。系统架构设计保证了平台与应用的无关性,应用与技术的无关性,平台可连接今后的扩展系统,各无线移动应用系统也可以应用到不同平台的无线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中。4.2.2 技术路线 SOA分析与设计方法针对系统的特点和政策决策的业务目标,采用面向服务技术架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分析与设计方法、遵循统一性、抽象性、符合性及业务驱动、可迭代的设计原则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基于SOA的分析构架技术思路如图所示。图 四1基于SOA分析构架总体技术线路示意图分析方法与步骤如下:(1) 确定业务目标和系统建设目标。(2) 了解业务及相关角色。(3) 了解实现业务功能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根据信息技术要求,提出基于现有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重构思想优化业务流程。(4) 确定符合业务目标和系统建设目标的业务需求以获得业务功能。(5) 将功能实现分解为服务构件,并整合各业务的构件,形成公关服务构件和专用服务构件。(6) 进行系统的构架设计。(7) 提出或确定系统硬件环境和平台。 .NET 技术框架当前的软件体系开发方式已不能适应程序员和用户的要求。大家都翘首以待一个全新平台的出现,这个平台应该具有:(1) 跨平台、跨语言、跨设备的特性。即不论用什么操作系统( Unix, Windows 还是Linux, OS/2),不论用什么程序设计语言(C#, C+, Java, VB),不论用什么设备(PDA, PC, etc),所有的软件一次书写,到处适用。顺便提一点,跨平台和跨设备,95年的Java就已经实现,没什么新鲜的。跨语言,即多种语言运用于同一段程序中。(2) 易用的、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异构系统整合规范,为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一个优秀的开发平台。使得分布式应用能够安全、高效、有组织的运行。.NET is a revolutionary new platform, built on open Internet protocols and standards, with tools and services that meld puting and munications in new ways。即:。NET = 新平台 + 标准协议 + 统一开发工具.NET作为新一代互联软件和服务战略,将使微软现有的软件在网络时代不仅适用于传统的个人计算机,而且能够满足呈现强劲增长的新设备的需要。到底什么是。NET呢?微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ve Ballmer把它定义为:。NET代表一个集合,一个环境,一个可以作为平台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结构。.NET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及利用任何设备都能访问所需的信息、文件和程序。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些文件放在什么地方,只需要发出请求,然后只管接收就可以了。而所有后台的复杂性是完全屏蔽起来的。整个Microsoft .NET体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n .NET框架,包括公用语言运行库(mon Language Runtime)、系统类库(Class Libraries)、ASP.NET。n Web Services。n .NET企业服务,包括Biz Talk Server 2000、Exchange 2000 Server、Host Integration Server 2000、Application Center 2000、SQL Server 2000等等。User Interface Web Service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NET基础类库公用语言运行库mon Language RuntimeNET框架结构其中,.NET框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其结构见上图),Web Service是.NET环境下分布式应用的支撑基础。.NET企业服务,主要提供一些诸如数据库、通信机制的平台支持。.Net的目标是彻底地把计算模式从单机、客户机/服务器和Web网站的方式转向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puting)。我们知道,当前已经存在诸如CORBA、+、Java RMI等组件对象计算模型。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各有缺点,+目前还局限于Windows系统,CORBA等标准都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这种先天的不足使它们很难整合,只能在小的范围内实限分布式的计算(即所谓局部计算性)。.NET中的Web Service就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把利剑。”网络服务”把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有效地通过编程手段整合在特定的应用界面中。Web Service 是.NET中的核心概念,是.NET赖以改变未来计算模式的法宝,它在.NET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在不久的将来,Web Service将在网上无处不在,我们访问通过Web Serv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