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生物单元检测2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生物单元检测2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生物单元检测2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生物单元检测2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生物单元检测2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后三章(变异、育种、基因工程、进化)测试题2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C2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答案:A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示意图,图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的生物变异分别属于()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a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b为基因重组D图a和图b均为基因重组答案:B4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ABC D答案:C5如图表示人体某正常基因片段及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顺序。AD表示4种基因突变的位点。A处丢失T/A,B处T/A变成C/G,C处T/A变为G/C,D处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不同时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突变会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变化BB处突变对结果无影响CC处突变会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数量变化DD处突变会导致肽链的延长停止答案:C6.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aBb BABCab DAAaaBBbb答案:A7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XY型生物体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现象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库并改变基因频率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答案:D8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分化D过程的实旋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答案:C9(2012江西南昌调研)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会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有所差别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一个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不断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答案:A10如果在一个鸟类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6 B1/9C1/8 D1/4答案:B11(2012阜阳模拟)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答案:A12(2012厦门质检)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D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答案:B13(2012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二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分辨C二者都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D血细胞形态可用于区分二者答案:D1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B15.右图为雄果蝇染色体图,据图能得到的结论是()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是X、或Y、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有5种不同形态该生物进行基因测序应选择5条染色体ABC D答案:C16(2012济南模拟)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物种不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17(2012贵阳市期末)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若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A BC D答案:B18将某种植物、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B由过程形成的植株属于新物种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的过程会发生突变和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19.(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B20如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D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答案:C21在试验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米,设想利用该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抗盐水稻品种,用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应有()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转基因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A BC D答案:B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一定越强B若某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的基因频率为90%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答案:B23下图是患甲病和乙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1与6不携带乙病基因)。对该家系描述错误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C2与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8D1与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16答案:C24(2012郑州质量预测)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8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2传来D9和8婚配,后代中女孩的发病概率为1/18答案:D二、非选择题1. (2012潍坊模拟)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导,来自美国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马克基廷及其同事发现了一种名为“SCN5A”的生物变异。他们在检查一名心律不齐的非洲裔女患者时,发现SCN5A基因中有一个碱基被替换,导致该基因指导合成的SCN5A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SCN5A”的生物变异属于_,判断的理由是_ _。(2)该基因指导合成的SCN5A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 _。(3)如图为某家族患该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1与2所生孩子含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4)各种生物都有基因突变的可能,已知金鱼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金鱼(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金鱼,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金鱼(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为探究胰岛素在小金鱼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应答案:(1)基因突变SCN5A基因中有一个碱基被替换(2)SCN5A基因中有一个碱基被替换,从而改变了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4(4)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2.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基因用A、a表示)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请回答:(1)乙病(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方式为_。(2)2个体的基因型是_。如果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2与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_。(3)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aaBb5/8(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绿草丛区A和_区B。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_。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蜢绿色蚱蜢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 _。(5)分析与评论: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a实验步骤:_。b结果与分析:_。答案:(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2)干草丛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3)如图(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5)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a.选择F1的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b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4下面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Hbs代表致病基因,HbA代表正常的等位基因),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图中过程发生的时间是_。过程表示_。(2)链碱基组成为_,链碱基组成为_。(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于_性遗传病。(4)8基因型是_,6和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要保证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5)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改变?_。为什么?_。答案:(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或有丝分裂间期DNA转录(2)CATGUA(3)常隐(4)HbAHbA或HbAHbs1/8HbAHbA(5)不会因为翻译形成的氨基酸没变5.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1)若过程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2)过程,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约有_株。(3)过程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技术。(4)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答案:(1)7/16(2)2nDDRRM/4(3)植物组织培养(4)基因突变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6.某家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19%,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如图是该家庭的系谱图,其中5号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