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doc_第1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doc_第2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doc_第3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doc_第4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1.B2.A (2008江苏高考)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3题。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解析: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大本营在珠峰的山麓地带,珠峰上的冰川沿冰川谷不断下滑,在山麓地带融化,冰川中所携带的大量碎屑在此堆积形成碎屑堆积物。雁荡山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山高坡陡,河流水量大、水流急,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陡崖峡谷。答案:B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5.图中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 B.岩层断裂C.侵蚀作用 D.水平挤压解析: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图中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答案:4.A5.D (2010泰州模拟)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67题。6.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根据材料“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答案:C7.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C.冲积扇 D.风蚀洼地解析: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D8.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县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答案:A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 B.C. D.解析: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答案:B10.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解析:并不是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它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11题。径流带名称降水量(mm)径流深度(mm)蒸发量(mm)径流系数(%)A2001020016009007006011.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A.A风力作用 B.D流水作用C.A冰川作用 D.D海洋作用解析:表中A径流带位于干旱区、D径流带位于湿润区,干旱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湿润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答案:AB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该地区的地貌有 ()A.新月形沙丘 B.海蚀崖C.三角洲平原 D.风蚀蘑菇解析:图中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答案:AC13.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风力作用 B.波浪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解析:从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这两种地貌来看,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答案:AC(2010南京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C. D.15.下列统计图或示意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与地区相符的是 ()解析:由图可知,图片为冰川景观:图片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的结果;图片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图片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图片分布区为我国的西北内陆,该地多西北风,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答案:14.BD15.AB三、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喜马拉雅山上作用明显。(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主要自然资源有。(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岩石)。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4)冰川侵蚀(5)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6)沉积岩17.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过程,形成A岩,A受到作用,形成B岩。(2)A和B岩石,在条件下,发生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岩。(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4)从到形成各种,又到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