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集备.doc_第1页
螳螂捕蝉集备.doc_第2页
螳螂捕蝉集备.doc_第3页
螳螂捕蝉集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第 六 周星 期 二备课地点 六年级语文组 主讲人参加人员第三单元课 题10螳螂捕蝉我的教学设想:一、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二、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不少生动形象、蕴涵深刻道理的成语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学了哪些?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好,产生的力量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再来品读一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_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语2、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三、研读故事的前因后果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同学来有感情朗读第一节。思考:你们读懂了什么?(2)如果吴王是个理智的、开明的、民主的君王,他可能会怎么做?会怎么想?(3)可事实上吴王是怎么说的?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2自然段)指名同学读本节段这一段话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从这个结局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3、大臣们劝,可是吴王却固执地下死命令,少年也劝,吴王却马上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同样一个字“劝”,可是效果截然不同,可见这位少年真是非同一般。三、研讨故事的经过 1、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3-11段,想想少年劝说究竟妙在何处? 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并简单地写上你的感受。2、交流: (1)妙在少年用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懂得了道理。出示:9、11节(1)指名读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找出故事中的角色(2)角色体验:每位同学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个角色,你就是蝉、螳螂或黄雀,找出描写你这个角色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想好后说一说。(3)交流各自的体验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在美丽的王宫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儿们,快来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和心情a蝉 结合回答理解“高高在上”、“悠闲”、 “自由自在”把蝉的悠闲与自由自在读出来。(朗读句子) b螳螂指导朗读(带着高兴、得意的心情) c黄雀指导朗读句子(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师:同学们的想象好丰富啊!你们发现没有,虽然这几位各自打着小算盘,但他们有共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蝉眼前的利益是什?螳螂呢?黄雀呢?蝉身后的祸患是什么?螳螂呢?黄雀呢?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故事已变为一个成语,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齐读故事(6)试说故事,可把这些动物当时的想法加进去。(自由说,指名说)(7)师:同学们明白了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吴王明白了没有?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a“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隐伏的祸患,而我出兵攻打楚国,身后也隐伏着祸患,其他诸侯国会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a、单看这个“堪”字,是什么意思?b、那“后果不堪设想”的意思就是c、如果吴王真的攻打楚国,这不堪设想的后果是怎样的?C、吴王终于明白了少年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用意,心里一定非常高兴,你能读出他的高兴吗?b指导朗读吴王的话,说说这是位怎样的吴王?现在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能不能把板书的内容替换一下? 师: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12节:出示课文12节齐读师:什么叫“恍然大悟”?师:他明白了什么?四、评价少年 1、你认为这位少年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并说出理由来。这一遍我建议大家默读,边读边划一划,思考一下。(1)、“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可见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为国分忧的少年!(2)、“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说明他很有勇气。因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还在等待吴王的到来,可见他的决心确实很大,而且有足够的耐心; (3)、出示句子: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师:谁来读吴王和少年的这段对话。(指读) 反复读读这段对话,想想你能读出什么? 交流:A、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 师:是呀,少年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吊起来,而且吊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 A、好一个足智多谋的少年,这段对话你觉得该怎么读,按自己的体会,同桌互联练这段对话。 B、(自由练读后)请三位同学合作,把这段话表演一下,一人读吴王的话,一人读少年的话,一人旁白。男同学读吴王,女同学读少年,老师读旁白。 2、师、:吊起了吴王的好奇心后少年开始讲述这件有趣的事。五、谈收获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2、小结:这位少年用一个成语故事说服了吴王,平息了一场战争,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六、拓展延伸: 看来,大家是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老师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