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过渡教材.doc_第1页
生物过渡教材.doc_第2页
生物过渡教材.doc_第3页
生物过渡教材.doc_第4页
生物过渡教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 物(过渡教材)想一想理县中学 李茂林同学们,什么是生物?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呢?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什么叫生物?生物(又称生命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能独立、自主生存的生命体。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注: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生命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均由细胞构成;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具有新陈代谢作用;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读一读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二、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指地球上非生命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目前存在以下观点:(1)“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和创造的,或是在某种超自然的东西的干预下产生的;(2)“宇生说”认为生命是宇宙固有的,早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存在于宇宙中了,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3)“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中直接产生出来;(4)“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还有的人认为生命的起源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生命的化学起源说根据地质学研究,原始地球上由于原始的大气层没有可以挡住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现在要多得多,另外还有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能源。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在这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成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科学家推测这些有机物最终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并且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化学起源说的模拟实验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1)原始大气:一般认为,原始大气是还原性的,空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当时的氧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有机物,在当时情况下也只有在还原的条件下才能合成。(2)原始海洋:当温度降至100 C以下时,地球上的水蒸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水,经过长期的积累才出现原始海洋。液态水的出现是生命化学演化中的重要转折点。(3)能源:高温、紫外线、雷电、太阳能等。学习资料生命起源的途径1、 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环境背景。生命起源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首先要弄清的是那个时间和那个空间的具体的环境条件。地质学对太古宙地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生命起源的历史环境背景,例如地质学证据表明,太古宙早期的地球表面既无稳定的地壳,也没有小水池。陨石雨频繁,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那时的海洋可能是一片热海。此外,空间科学对太阳系、彗星的考察研究,对陨石的研究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化学进化的环境背景的认识。 太古宙(登封群)地层2寻找和研究早期生命存在的直接和间接的证据,即化学进化和最早的原始生命的遗迹。据2006年6月8日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西部野外那些奇形怪状的堆积物(右图),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生物化石,它们极有可能是由生活在30亿年前的成千上万的微生物汇集而成的。在同时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给出了至今最为充足的证据。 形形色色的生物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是因为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可能有几百种,全班讨论后可能有上千种,但那也不过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在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70%是动物(大多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还有许多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可能有10亿种,包括已灭绝的恐龙和由于人类乱捕杀而在近代才灭绝的袋狼、吞吐鸟等。可见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称为物种多样性。下面我们来看看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每一种生物的后代都和亲代一样的,像父母。在座的各位同学的模样是不是有不少地方长得像父母呢?这就是遗传。每种生物体内都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一般很稳定,这才保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同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又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说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及棕色人种,都是人类但皮肤的颜色不同,这便是遗传物质的细微差别造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看看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例子还有哪些说明同种生物个体有差别?(狗,金鱼,菊花)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因为遗传多种多样,保证生物物种多种多样,所以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猴子生活在森林环境中,鱼生活在池塘环境中,田螺生活在农田环境中。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生态系统。(展示图表,讲解生态系统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所以所处的生态系统不同,因此有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课外读课外读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没有了缤纷的植物。今天下午,老师仁慈,放我们回家写作业。路上,每次上学放学都路过国家动物博物馆,眼看着它一点点布置起来,到终于开馆的这一天,终于有机会,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了。展厅上下三层,干净,敞亮。毕竟是刚开馆,值得一看,但是一些小展厅和介绍看似尚未完善。 地下一层,展出的是一些文献。另一个厅里,讲述的是生物的进化史,从氨基酸、嘌呤、嘧啶一直到昆虫、软体、脊椎动物。各种各样的贝壳,各种各样的蜘蛛顶棚悬挂着24米长的鲸鱼骨架,据解说姐姐介绍,最长的鲸鱼有30多米。 一层是昆虫馆,昆虫馆就是密密麻麻的小爬虫。还有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展厅。标本做得栩栩如生,真想上手摸摸它们茸茸的毛。厅里每一部分都有电视,循环播放着纪录片和讲解,听着片中的解说,有点伤感,有点想哭。怀念我的黑黑,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没有了缤纷的植物,那人类该多孤单啊!以后的孩子们只能看看博物馆里的图片,摸摸标本,兴许都感觉不到动物的可爱。这样的世界,最好永远不要到来。 二层是蝴蝶厅,蝴蝶的世界太美了,只有有仙女的地方,才会有成群的蝴蝶飞舞。最后,保安说闭馆,走马观花的展厅大致是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牛马为我们耕田运输,我们的衣服鞋子用的是它们的皮,我们饲养它们,吃它们的肉,用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入药我们利用它们,侵占它们的生存空间,够多的了,不要再伤害、猎杀它们了。有些宣传,真的看不下去了,难受。 这里相信还会不断完善,还应该有新的展品补充进来,等再过一段时间,找机会重温一下。人类的起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通过科学家上百年的研究和争论,目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由于身体结构的变异和环境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到据今大约200万年前,直立行走并能够制造和利用工具的古代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把他们称为直立人。总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并大致出现在距今400多万年前。根据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可以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此外,部分科学家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线粒体基因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非洲地区人类基因的比较研究,也支持人类起源于非洲,并迁徙至地球的不同地区。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随着新的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不断增加。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人类从出现到发展为现代人的一个总的轮廓。这一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基本阶段、距今年代、代表及化石产地 主要特征、文化发展。 早期猿人 200万年前至175万年前 能人(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 脑量637 mL,直立行走,拇指和其他四指可对握,但动作不精确。 可将砾石打制成砍砸器,这种石器文化叫做奥杜韦文化。能人完全依赖自然界生活。 晚期猿人 175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 元谋人(中国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北京猿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爪哇人(印度尼西亚西爪哇) 脑量1 059 mL,能像现代人那样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 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加工精致,石器文化有较大进步,能够用火,以几十人为一群生活,有一定的应对自然变化的能力。 早期智人 2030万年前至5万年前 马坝人(中国广东曲江县马坝乡)尼安德特人(德国尼安德特山谷) 脑量1 350 mL,接近现代人的脑量,体质上保留一些原始特征(嘴部前突,眉嵴发达等)。 能生产工具,能猎取大型猛兽,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征服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晚期智人 5万年前至1万年前 山顶洞人(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克罗马农人(法国克罗马农村) 脑量基本与现代人的相同,达到1 400 mL,体态与现代人相似。 能制造复杂的石器、骨器和角器等工具,能制作精制的、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能缝制衣服,建造帐篷,能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可能开始过母系氏族社会生活。 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直立行走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随着劳动水平的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