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话史记本纪五篇阅读札记黎雪芬(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湛江524048)摘要:本文是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教授的白话史记的阅读札记,一共对史记中五篇本纪的十个词提出质疑,这十个词分别是:子,难,异哉,亲戚,耕农,自除,请事,未傅,其先,无赖。关键词:白话史记;阅读;札记。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 Five of the discipline reading notesLi Xue-fen(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Abstract:This is the 14 institutions of Taiwan 60 Professor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s reading notes, A total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five of the 10 words made suspect comment, 11 words those are:Son, Difficult, Different Weizai, Relatives, Farm, Since in addition to, Fu did not, The first, Mucker.keyword: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vernacular; reading;reading notes. 史记是二十四史最杰出的代表,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的必读经典。但是它的文字古雅质朴,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因此,白话语译就是史记普及化所绕不过去的工作。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十四所院校的六十位教授花了两年时间创作出了白话史记。白话史记以译文忠于原文,文字流畅典雅而著称,符合译作的信达雅的要旨。但是本人读来,有些地方仍然会有疑问;所以便不自量力,写了这篇札记。本文仅就五帝本纪、周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中的十个词提出质疑,这十个词分别是:子、难、异哉、亲戚、耕农、自除、请事、未傅、其先、无赖。本文的体例为:先录有关本纪的正文,次引白话史记中的有关翻译,再引“三家注”及有关的各家训释,末加案语来申述浅见。引用文字时,会在引文之前标出书名,引文之后以阿拉伯数字标示页码。本文所用史记为中华书局1972年版,白话史记为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年版。一、 黄帝者,少典之子。(1)(五帝本纪)白话史记译为:皇帝是少典氏的儿子。(1)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2)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2)谨案:白话史记把“子”翻译为儿子,可能是根据集解的注释。但这种翻译为太史公所不取。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案: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少典:传说中的有熊部落,黄帝、炎帝均为其子孙。”注释:杨燕起.史记全译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4.子:指后代。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脩,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2.2.史记注译:少典,国名。当时的所谓“国”,实际上只是一个部族集团。史记注译把这句翻译为:皇帝是少典族的后代。(14)史记全译把此句译为: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5)可见,把这里的“子”翻译成“儿子”是不合适的,可把此句译为:黄帝是少典氏后代的子孙。二、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6)(五帝本纪)白话史记译为:顺应天地的纲纪,阴阳的故常,黄怀信.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732.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2)现代汉语词典:大限:指寿数已尽,注定死亡的期限(迷信)。(257)索隐:存亡犹安危也。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8)正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8)说文:说,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卷三上,53)谨案:“难”是一个多音字,这里应该读nn,正义的注音是正确的,只是释之为“患难”之类不合于语意。如索隐所云,“存亡之难”的上句,是与之平行的“死生之说”。所以,“难犹说也”的解说是正确的。张家英.史记十二本纪疑诂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4.史记注译:死生之说:养生送死的仪制。正义:“说,谓仪制也。”传说黄帝造屋宇,制衣服,定礼仪,以便大众养育生者,葬送死者。存亡之难:国家存亡的道理。难,犹“说”。史记注译把此句译为:黄帝顺应天地四季运行的规律,预测阴阳的变化,研究养生送死的制度,考究国家存亡的道理。(14)孔子家语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生死存亡之说。”王肃.孔子家语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177.王肃把此句译为:他遵循天地的纲纪统治着人民,既明白昼夜阴阳之道,又通晓生死存亡之理。李笠曰:曰知曰达,亦即陈顺之意。以“死生存亡”和作一句者,避“说”字之复也。可见,“难犹说”,是矣。张家英先生在十二本纪疑诂中提出,这个“难”含有“争议、辩论”与“诘问”之类的含义。这种用法在史记中也有反映。1)夏本纪: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79)2)蒙恬列传: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2568)3)袁盎晁错列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之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2747)4)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3002)以上诸例中的“难”,都含有“论辩、诘难”一类的含义。据上述资料,应将此句翻译为:顺应天地的纲纪,阴阳的故常,死生和存亡的道理和谈说。三、 异哉,试不可用而已。(20)(五帝本纪)白话史记译为: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4)谨案:白话史记的译文把“异哉”遗漏了。史记注译:异:奇异出众。已:停止。把此句译为:他才能突出啊!试一下吧!果真不行再停止。(15)史记全译把此句译为:“不是这样吧,试一试不可以用就算了。”(16)这种译法,虽对“异哉”有翻译,但理解或有误,把“异”解释为“看法不同”,不符合正义的解释。正义:异音異。孔安国云:“异,已;已,退也。言余人尽已,唯鲧可试,无成乃退。”(21)我觉得正义的说法可靠些。所以,可把这句翻译成:没有什么人才可以用了,不如先试试(鲧)吧,真的不行再不用。四、 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33)(五帝本纪)白话史记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8)正义:二女不敢以帝女骄慢舜之亲戚。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34)谨案:依据正义的分析,“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这句的结构是主语(尧二女)+副词(不敢)+谓语(以贵骄事舜亲戚);而这里的谓语“以贵骄事舜亲戚”是个状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以贵骄”作状语,“事舜亲戚”是中心语。所以,“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与“事舜亲戚”之间不应该加逗号。史记注译把此句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着显贵的出身骄傲地对待舜的亲属。(17)“亲戚”一词,古人原用于指称父母,后逐渐发展为指又血缘关系或有婚姻关系的人。正义的解释是: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史记考异中曾对此提出批评。他说:“案:古人称父母为亲戚。大戴礼曾子疾病篇: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孟子尽心篇: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楚世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犹言如丧考妣也。孟尝君列传: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亦谓其父母也。正义兼弟妹言之,非史公之旨。”同.P24.十二本纪疑诂案:所谓“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其中的“事”只能是对父母而言。(24)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亲戚不悦,不敢外交。”孔广森曰:古者谓父母为亲戚。王聘珍曰:亲戚,谓父母也。五帝本纪云:“尧二女事舜亲戚,甚有妇道。”怀信按:“亲戚”谓父母,王说是。黄怀信.大戴礼记词彙校集注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5.603.春秋左传校注:左传昭公二十年:“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王念孙谓:“亲戚,谓其父也。”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M. 长沙:岳麓书社,2006.1408.上文的“免父之命”与下文的“奔死免父”可作证明。十二本纪疑诂摘引了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卷十九中结尾的部分,在这部分中,王引之引录他父亲王念孙的意见,赞同钱大昕的观点,并为之作补充证明,非常具有说服力。现在摘引这部分的内容:“又案:左传亲戚为戮,史记楚世家作父戮;管子九变篇亲戚坟墓之所在,小问篇作父母坟墓之所在;墨子天志上篇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下篇作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荀子议兵篇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汉书刑法志作欢若亲戚;贾子保傅篇无恩于亲戚,大戴礼作无恩于父母;此尤其证明也。”同.P24-25.谨案:此句可译为: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凭着是帝尧的女儿的高贵身份而骄慢舜的父母。五、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榖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112)(周本纪)白话史记译为:他(弃)到了长大以后,也就喜爱耕作农稼了。他勘察土地所宜,适合谷类生长的就种植耕作,一般人都效法他。(49)正义、集解、索隐于“耕农”皆未释。十二本纪疑诂案:此“农”字系“耕种”之义,“耕农”即“耕种”(55)史记全译译为:等他到了成年,就喜好耕种农作物,观察土地干什么适宜,宜于种植五谷的就进行这方面的农业生产,百姓都效法他。(101)史记注译译为:等到成年,便喜好农业生产。他观察土地的特点,该种上谷物的地方便种上谷物。民众都学习他的榜样。(75)谨案:要解释“耕农”,关键是在于理解“农”字。白话史记把“耕农”译为“耕作农稼”,这样,“农”就成了名词了;史记全译同白话史记。说文:“农,耕也。”史记注译同说文。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秦汉散文论积贮疏:驱民而归之农。吉发涵注:促使所有人都从事农业生产。何明.秦汉散文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38.秦汉散文论贵粟疏: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吉发涵注:归农:返回农业生产行列。何明.秦汉散文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39.秦汉散文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852)杜预注:“种曰农,收曰穑。”全晋文谏督父翼徙镇襄阳书:勤耕农,练兵甲。以上各例中,“农”皆为“耕种”之义。此义在史记中亦屡见。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末,黔首是富。(245)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423)“耕农”在史记中共二见,皆为“耕种”之义。一为本例所举之句子,另一见为:范雎蔡泽列传: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2422)史记全译注:耕农:农耕。(3029)所以,此句应译为:他(弃)到了长大以后,也就喜爱耕种了。他勘察土地所宜,适合谷类生长的就种植耕作,一般人都效法他。六、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258)(秦始皇本纪)白话史记译为:于是使御史审问儒生,必须互相告发才能免去自己的罪,触犯法令的有四百六十多人,挖了土坑,把他们全部活活埋死。(130)史记全译译为:因此派御史全面查究审问那些方士儒士,那些方士儒生互相牵扯告发,就从中查处触犯禁令的有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283284)史记注译译为:于是派御史全部审讯这些人,他们彼此告发,于是始皇帝亲自判决违犯法禁的四百六十多人的死罪,全部活埋在咸阳。(154155)正义、集解、索隐于“自除”皆未释。谨案:考证:方苞曰:“引他人,乃得自除己罪也。”同.P129.白话史记把“自除”译为“免去自己的罪”,跟考证的注译相一致,但“自除己罪”似乎不是本例中“自除”的意思。十二本纪疑诂案:“自除”乃“自行除名”,即自动放弃诸生的称号,恢复平民的身份。这种解释比较符合逻辑。依据文意,秦始皇既然派御史前来一一地审问儒诸生,“诸生传相告引”,即诸生相互告发,这样,当然会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只好“自除”了。在这种情况下,把“自除”翻译成“免去自己的罪”显然是不通的。所以,我赞同十二本纪疑诂的说法,以为“自除”乃“自行除名”,即自动放弃诸生的称号,恢复平民的身份。史记中的“自除”还有另一个意思。五宗世家赞中有:“高祖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汉独为置丞相,黄金印。诸侯自除御史、廷尉正、博士,拟于天子。”(2104)史记全译注:除:任用;自除:自行任用。(2491)可见,这里的两个“自除”都是“自己任命”的意思。史记中“自除”共二见。这两个用例,正好是一正一反的。从白话史记、史记全译、史记注译的译文可以看出,史记全译与史记注译是将“自除”与下文连读,成为“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而白话史记的断句则是“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从考证与十二本纪疑诂推断,白话史记的断句是对的,但对于“自除”的解释就错了。根据十二本纪疑诂,此句应译为:于是使御史审问儒生,他们都互相告发,于是都自动放弃诸生的称号,触犯法令的有四百六十多人,挖了土坑,把他们全部活活埋死。七、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308)(项羽本纪)白话史记译为:秦军数次退却,秦二世皇帝派使者责备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赴咸阳有所请求。(166)正义、集解、索隐于“请事”皆未释。谨案:白话史记把“请事”译为“有所请求”,似乎不太符合语境。十二本纪疑诂案:“请事”实同“奏事”。 以今语译之,则略同于“请示”也。(147)现代汉语词典: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1118) 请求: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所提出的要求。(1118)史记其它篇中也有用“请事”的。举两例:曹相国世家:惠帝使曹窋从容稳曹参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2030)史记全译译为:不拿什么事情去请示报告(2369)李斯列传: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闲,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则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2558)史记全译译为:我正在宴饮玩乐,丞相就来请示奏事(3253)对照以上两例,“请事”实同“奏事”、“请示”。所以,此句应译为:秦军数次退却,秦二世皇帝派使者责备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赴咸阳向二世请示。八、 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324)(项羽本纪) 白话史记译为:萧何此时也正好发出关中二十岁以下和五十六岁以上的老弱之众,以增兵力,全部到了荥阳集合。(178) 谨案:白话史记把“未傅”译为“二十岁以下的男子”,这种翻译明显有错误,为多家注书所不取。史记全译译为:萧何也发动了关中地区的老弱和未成年的男子全都到荥阳助战,汉军兵威重新大振。(385)这里的翻译没有译出具体的年龄。 集解:服虔曰:“傅音附。”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储,故二十三年而后役之。”如淳曰:“津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罷癃。汉儀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食货志曰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者。”(324) 考证:傅,著也。未傅,言未著名籍者。同.P151. 史记孝景本纪:“男子二世而得傅。”索隐引荀悦曰:“傅,正卒也。” 汉书高帝纪上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十二本纪疑诂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谓“傅”可假借为“附”。傅谓附著约束于文书,即官府以名籍形式,登录法定年龄之服役者,以备征召。此所谓“未傅”,实即未及法定服役年龄而提前征召之谓也。依如淳注,“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则此次征召者之年龄在二十三以下和五十六以上,可知矣。(15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一:知汉初民在官三十有三年也。今景帝更为异制,令男子年二十始傅,则在官三十有六年矣。所以,据上述资料,应将此句翻译为:萧何此时也正好发出关中二十三岁以下和五十六岁以上的老弱之众,以增兵力,全部到了荥阳集合。九、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341)(高祖本纪) 白话史记译为:先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陂上休息小睡,梦见与天神相遇交合。(193) 正义、集解、索隐于“其先”皆未释。 史记全译译为:在高祖出生以前,刘媪曾在大泽的堤岸上休息小睡,梦见和神相交合。(407) 史记注译译为:当初刘太坡曾在大湖边休息小睡,梦见鱼天神相遇交合。(220) 谨案:白话史记把“其先”译成“起初、先前”,与史记全译、史记注译相一致,但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十二本纪疑诂案:“先”字古时虽有“初”义,但此“其先”之“先”非指“先时”,乃指“先人”而言。(155)史记中多次使用“其先”,有“祖先”和“父母”两种意思。(1)指祖先:秦本纪:“由余,其先晋人也。”(192)白话史记译为:由余,他的祖先本事晋国人。(91)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1905)这句话后面有句子“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则防叔实为孔子之曾祖父。(2)指父母: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3111)集解:汉书音义曰:“(郑君),当时父。”大宛列传:“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3160)集解:汉书音义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据此,则“其先”之“先”,实为“先母”之省称。所以,应将此句翻译为:他的先母刘氏妇人曾经在大泽的陂上休息小睡,梦见与天神相遇交合。十、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产业所就孰与仲多?”(386387)(高祖本纪) 白话史记译为:高祖自捧玉卮,起立向太上皇敬酒,祝健康长寿。高祖说:“早先,大人常指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刘仲殷勤用力。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一比,是谁的多?”(219)谨案:白话史记的翻译直接照搬“无赖”,未作翻译。 集解:晋灼曰:“许慎曰:赖,利也。无利入于家也。或曰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为无赖”。(387) 考证:应劭曰:“赖者恃也。”周寿昌曰:“亡赖,无所恃以资生,如今游手白徒也。”张释之传:“尉无赖。”张晏注:“材可恃也。”应说是。同.P175.参考文献:1 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72.2 龙宇纯等.白话史记 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3 张家英.史记十二本纪疑诂 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4 陈直.史记新证 M. 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吉安市吉水县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宜春市宜丰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九江市庐山市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衡阳市衡南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贵阳花溪区中储粮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励志青春校园广播稿
- 医生年底工作总结15篇
- 合作办学协议书(集合15篇)
- 2025年阜阳颍上县人民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农民种植手册
- 2025年人保车险考试题及答案
- 《茉莉花》音乐课件
- 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电工技术类《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工厂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2篇)
- 外墙真石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体系和保证措施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国非遗文化鱼灯介绍介绍2
- NB/T 11127-2023在用钢丝绳芯输送带报废检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