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26清平乐 村居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翁、锄、莲”,正确读写“低小、吴音、翁媪、鸡笼、莲蓬”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5.感受品读宋词,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初步掌握学习宋词的方法,拓展学习辛弃疾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是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那么如何结合五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象中,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滋味、感受情感的滋润?基于文本及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上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想,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同时达到熟读成诵。难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3检查学生诵读词的情况,能否读出节奏,有感情地背诵,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学法运用指导,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设计理念: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2.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教师:1.准备多媒体课件。2.了解辛弃疾的历史背景,搜集有关“词”的资料。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大家还记得高鼎写的村居吗?谁来背诵一下。 学生背完后说说“村居”题目的意思(乡村生活),并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赞美了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儿童的快乐)。2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村居,我们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出示高鼎的诗村居,出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词,引导学生比较“诗”与“词”在形式上的不同。组织交流。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不同点之一:结构不同,词有词牌名,本文的词牌名是“清平乐”。“村居”是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中间空了一行,这是词的上片和下片。不同点之二:字数不同,诗,每句字数相等;词,句子长短不一,词也称长短句。【设计意图:从高鼎的村居诗入手,通过比较题目相同而体裁不同的“诗与“词”,让学生从形式上直观地认识了“诗”与“词”的不同之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所以,其效果比教师讲解好得多。】课前大家还搜集了许多关于宋词资料,能谈谈你对宋词的了解吗?学生交流对宋词的认识。老师课前也去查到了一些关于词的知识。(出示关于宋词的资料。)宋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或者说上片和下片。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3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在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齐读题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大家齐读课题。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26 清平乐 村居(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一、二项学习任务。 出示词语,认读茅檐 低小 吴音 翁媪 鸡笼 莲蓬注意“翁媪”的发音(wng o),提示全班同学读词。重点指导“莲”字书写,“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盖住下面的“连”。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1)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词吧!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2)谁想来做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哪些地方不要读错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话中“剥”是多音字,有两个音b和bo ,b,剥削(b xu)。那么,它在什么情况下念bo?(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o。请你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句。(3)我们先来听听录音老师的朗读,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词一般分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读出节奏,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小结:读词跟读诗一样,要读的慢点,有些地方能稍加停顿。如:茅檐低小,檐字的声音就要稍微的延长。读得停而不断。这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学生自己练习读,读好节奏。请两生分别读上下片,集体评议。注意这首词的节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出节奏感,读出音韵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诵读应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歌唱的诵读,完全像古人一样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是不可能了,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呢?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的现象。一首诗中各句诗的节奏相同或大体相同,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畅通感和舒适感。】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质疑,老师适当点拨。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跟大家交流一下。预设: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翁媪:老年夫妻。相媚好:是怎么个好?(彼此之间很亲热。互相逗趣、取乐。)引导:好一个“相媚好”,老爷爷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还互相逗趣着、取乐。来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指导读:看到翁媪这么恩恩爱爱,连作者辛弃疾都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在问?)读好这个“谁家”。“最喜小儿无赖” ,“无赖”是什么意思? “无赖”原指不讲理的人,在这里指顽皮 孩子们,其实像无赖,表达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这是爱称啊,在生活中,爸妈也会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这个小调皮、小捣蛋 2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一幅“村居图”,读着课文,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设计理念: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古诗词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代表交流汇报:(预设: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两个老人在茅房底下聊天 我看到了有一所小小的茅草房,这个茅草房紧靠着小溪,溪边长满了请草。他们喝了酒,醉醺醺地回家了。我看到大儿子在东边的豆地里锄草。我看到了二儿子在)3村居的“景”是美的,找出写景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谁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乡村的景色?(如:村边一座低小的茅草屋,屋前一条弯弯的小河潺潺地流淌着,河水清澈,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荷花雪白雪白的,一只只莲蓬从荷叶间冒出来。河边是青青的草儿、碧绿的庄稼,一群鸡儿在屋边悠闲地走来走去。那景色真美啊!) 板书:景美 溪上青青草清新秀丽的景色让人心醉,勤劳纯朴的人们令人喜爱,这幅乡村美景里都有哪些人呀?他们都在干什么呀?(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翁媪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预设: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白发老人正用好听的吴地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前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里的新莲子吃呢。)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谁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这节课继续欣赏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意境。(五)细读品味,感悟词境。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2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观点一:最喜欢老两口。他们衣食无忧,老有所养。他们悠闲地坐在自家屋前,互相看着、聊着,会说些什么呢?预设1:媪会对翁说,你少喝点,注意身体啊! 翁会说,没关系,家里来客人了,多喝点没关系,醉不了的。预设2:老头子,你看现在多好啊,儿子们都在干活呢!老伴啊,儿子都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预设3:老头子,你看我们家的大儿子多么能干呀,就像你年轻时一样! 老伴呀,我们的二儿子也不差呀,聚精会神地编织鸡笼,都是你教育得好呀!你看我们的小儿子多讨人喜欢呀!)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好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谁能读出他们的绵绵情意?学生有感情地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渡:谁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二:最喜欢小儿子。他无忧无虑,一边玩,一边剥莲蓬。从哪里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卧)“卧”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动作吗?(俯卧、仰卧、侧卧等)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师问: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学生交流汇报。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课文中用“无赖”形容,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这个词最有意思。大家太喜欢他了,以至说他“无赖”,这是爱称,实则是说小儿的“顽皮、可爱”。) 板书:可爱谁能用朗读表现出小儿的天真活泼?观点三:喜欢大儿子、二儿子。(1)大儿顶着烈日锄地,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二儿子认真地编织鸡笼,手都磨出老茧子了。多累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师生角色模拟,合作访谈,体会老大、老二的孝顺和勤劳。(2)现场分别采访。采访老大:(锄豆的老大在哪里?)老大,天气这么热,瞧你累得满头大汗的,怎么不歇歇呀?平常家里的农活都是你干的吗?为什么?今年的豆子长得怎样啊?高兴吗?为什么?采访老二:(编织的老二在哪里?)老二,你这织鸡笼的手艺可真高啊!跟谁学的呀?织鸡笼干什么用啊?(3)教师小结:虽然他们很累,但也是幸福的。大儿子不去锄地,家里就会没有粮食吃;二儿子编鸡笼也可以卖钱。他们为这个家忙碌着,有了他俩的辛勤劳动,翁媪和小儿才会那么幸福,累也是值得的。他们正享受着劳动之乐,尽孝之乐。多孝顺,多勤劳的两个儿子啊!谁来读一读写大儿子、二儿子的句子。板书:儿子 勤劳 孝顺学生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设计意图:词的内涵之美,不能仅存在于学生的嘴里,更应扎根于学生的心里。而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和体验,从文本中读出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文本。凭借语言文字,跨越时空隧道,产生与作者心与心的近距离交流。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观,要能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动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能力。】3组织学生探讨:从“茅檐低小”这句看,这一家农民生活比较贫穷,为什么这对老夫妻却感到快乐和满足呢?(预设:农村虽苦,但生活在山清水秀之处自有一番了乐趣。老夫妻一直恩爱和睦,孩子们勤劳孝顺。)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要求用词中的句子来回答),“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不知不觉,大家已走进村居,感受到“人在画中游”, 这副村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留下了家庭生活美好、祥和、温馨、幸福的感觉、 和睦、恩爱 )(留给我们就是这样的温馨,板书,温馨、美好、和谐、幸福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美读这首词吧!(配乐:肖邦的天堂的阶梯)【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我觉得要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更加丰满,更加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 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了解作者,深化对词的理解。(1)看到这恬静的乡村美景,这和睦的一家,作者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走近作者,去看看词人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 (交流学生资料,师出示资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的是都没有被采纳。而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别人的谗言(chn yn)陷害而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上,他著作颇丰,赫赫有名。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晚年他隐居在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深受人们的喜欢。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辛弃疾? 板书: 南宋 辛弃疾(2)辛弃疾 晚年归隐在江西上饶一带,但他心里放心不下的仍然是抗金大业,这不由得使人想起陆游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北伐,期望能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他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希望能让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板书:安居乐业(3)此时此刻,望着眼前温馨、恬静的村居,辛弃疾心里会想什么?组织交流。(预设:如今北伐抗金大业还未成,有多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要是人人都能过上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该多好啊!)(再如:朝廷啊,尽快收复失地,那里的人民百姓正遭受着欺凌呢!)(非常羡慕这五口之家:“谁家”表达了羡慕之情;希望全国的老百姓,都能远离战火,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你们所说的就是辛弃疾所想的,是辛弃疾一生的追求,你们跨越了时空,成为辛弃疾的知音啊。 【设计意图:“以读感悟,读中见悟。”学生对词意思的理解、意境的品味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朗读。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完全能感受到词所描绘的意境是“美好祥和、“温馨幸福”的,是能读出赞叹的语气、神往的语气的。但仅此还不够,还要结合辛弃疾这个伟大的爱国词人写这首词的背景,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教学中,让学生说说遭受排斥和打击的作者归隐乡村看到此情此景时会想些什么,这种拓展性理解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适度”原则的。】2诵读积累。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当堂检查背诵效果。(七)课堂小练笔。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请你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友情提醒: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等等。(八)课外延伸:1.同学们,辛弃疾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作品,内容丰富,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放,也有田园风光的委婉。希望大家再去读一读他更多的词作,去了解他的作品风格,了解他的一生!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来欣赏一下辛弃疾的另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同学们按照学习清平乐 村居的方法自学一下这首词。归纳学法:一读,读正确,读流利;二读,读出节奏;三品,感悟词意;四背,积累内化。出示学法:学习宋词方法:一读,读正确,读流利;二读,读出节奏;三品,感悟词意;四背,积累内化。(1)学生按上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2)检查学习情况。找学生读一读,说说词的意思。词意参考:(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使它惊飞不安,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3)大家把这首词快速背下来。检查背诵。3.辛弃疾的丑奴儿这首词更有意思,大家欣赏一下。出示:找学生读一读。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4. 辛弃疾还写了许许多多悲壮、豪放的爱国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学们课外可以去读一读。大家也可以诵读一下其他的宋词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大家去读一读,背一背,亲自感受一下它们无穷的艺术魅力吧!(九)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南宋辛弃疾 景美 溪上青青草安居乐业 儿子 勤劳 孝顺 可爱附清平乐 村居 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会写1.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在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正确规范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2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茅檐 低小 吴音 翁媪 鸡笼 莲蓬3.同学们,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美,想想这首词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请用“/”标出。三、我会思考1.通过预习,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2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 )朝词人( )写的一首描写( )的著名词作。“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 )。这首词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3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在书上做出记号。四、补充材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FMEA医学课件教学课件
- finearts课件教学课件
- FABE课件教学课件
- 信息奥赛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的化学说课稿 (新版)粤教版
- 5.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说课稿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科版2019
- 202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全国真题)
- 第5课.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 ECMO相关课件教学课件
-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案例
- 干洗店用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应届生校招:管理培训生笔试试题及答案
-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一: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答案全部超级详细的哦
- 院感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销售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心肺复苏课件
- 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2024中级财务管理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