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康复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康复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学康复(rehabilitation):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主要包括四层含义,即采用综合措施;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的程度。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关联:核心观念:以人体疾病为中心;以人体运动障碍为中心。行为模式:纯生物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象:各类病人;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评估: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能力。治疗目的:以疾病为核心,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逆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以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治疗手段: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训练。工作模式:专业化分工模式;团队模式。康复医学的对象: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人体杠杆:第1类杠杆:即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如头颅与脊柱的连结,主要用于端的动力和保持平衡;第2类杠杆:即省力杠杆,其阻力点位于力点与支点之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即速度杠杆,其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肱二头肌的屈曲前臂的动作,引起运动的力需大于阻力,但运动速度较大。肌力的影响因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故称为等张收缩。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当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时,肌肉长度不变,也不引起关节运动,即等长收缩。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的速度保持一定。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对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受检肌肉或肌群的激励及别的方法。分级标准:正常(5、100)/正常(5、95):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运动至标准姿位或维持此姿位;良(4、90):仅能抗中等阻力运动至标准姿位或维持此姿位;良(4、80)/良(4、70)/好(3、60):仅能抗小阻力运动至标准姿位或维持此姿位;好(3、50):仅能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标准姿位或维持此姿位;好(3、40):仅能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标准姿位,消除重力时运动至标准姿位;差(2、30):仅能在消除重力姿位做中等幅度运动;差(2、20):仅能在消除重力姿位做小幅度运动;差(2、10):五关节运动,仅可扪及肌肉收缩;微(1、5)/零(0、0):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肌张力评定:多采用改良Ashworth法,分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微增加,表现为在抓握中被动屈或伸至最后有小的阻力;2级:轻度增加,表现为在抓握至一半ROM以上有轻度阻力增加;3级:肌张力在大部分ROM中都有较大增加,但肢体被动运动容易;4级: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运动困难;5级:受累部分肢体强直性屈曲或伸直。日常生活活动(ADL):狭义上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广义上指一个人在家庭、工作机构及社区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用于全面客观地反映残疾者ADL能力的评定方法,包括自理活动、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交流和社会认知等6项。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包括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和理疗(physiotherapy)。前者是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后者是指应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等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及作用:1、电疗:低、中频镇痛消炎,高频改善症状,改善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兴奋神经-肌肉;2、光疗:红外线镇痛消炎,紫外线杀菌、脱敏、促进伤口愈合,激光用于局部消炎、治疗溃疡等;3、超声波疗法:镇静解痉,祛瘢,消除粘连,溶栓,消肿,促进组织再生,调节脏器功能;4、磁疗:镇痛消炎、消肿、镇静降压、修复损伤组织;5、石蜡疗法:镇痛消炎、促进组织修复、缓解肌肉痉挛,消肿祛瘢,消除粘连;6、热疗:镇痛、消炎、止痉;7、冷疗:适用于急性组织损伤早期、炎症早期,止痉止血;8、水疗:改善运动机能。9、机械力疗法:用于脊椎病等恢复治疗。渐进抗阻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指抗阻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运动锻炼方法,一般先测定锻炼肌肉的最大收缩力,然后按最大收缩力的50%、75%、100%顺序进行肌肉收缩。作业治疗(occrpational therapy):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缓解症状,改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骨折第一期恢复方法:主要是减轻骨折后的不良影响,为第二期康复创造良好的基础。可进行:1、固定部位远端和近端的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训练;2、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进行等长收缩;3、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以维持机体整体功能;4、关节内骨折固定34周后,可每日取下外固定物,受累关节进行短时间、不负重的主动活动,然后再予以固定;5、可进行光疗、电疗、热疗等促进骨质愈合,防止肌肉萎缩;6、在骨折部位的近端和远端未被固定部分进行按摩,以利消肿,避免粘连;7、持续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减轻疼痛,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联合反应(associated movement):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以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但它们是定形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脑血管意外发病后早期的康复治疗:即软瘫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卧位下抗痉挛体位,定时翻身;患侧关节被动活动、非受累侧关节主动活动;兴奋性促进手法;按摩;床上翻身,头、躯干控制;呼吸、吞咽训练;卧坐转换、坐位平衡;矫形器保护;电刺激、肌电反馈。氦-氖激光内照射、超声;上肢为主的ADL训练;口面肌及言语训练;心理治疗;针灸、高压氧。截瘫(paraplegia):是指脊髓胸、腰或骶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不涉及上肢功能,但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四肢瘫(tetraplegia):为脊髓颈段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引起四肢、躯干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但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底部保留(不完全损伤):指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即肛门黏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有自主收缩。脊髓休克(spinal shock):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在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运动关键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颈椎病的最新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2、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3、脊髓型: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理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