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析.doc_第1页
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析.doc_第2页
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析.doc_第3页
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析.doc_第4页
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探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榆林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榆林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北部,长城蜿蜒东西,黄河纵贯南北 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辖12个区县,人口346万,海拔在900-1200米之间,年降雨300毫米左右。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是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植率低,风沙侵蚀严重,造林成活率低,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国家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建设工程,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在造林技术方面还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下面就造林技术问题谈一下我的个人见解。植树造林实质上是把苗木从稳定的生长环境中移植到一个新的环境。而新环境随时空、地理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水分条件,有时不能满足幼树成活的需要;在起苗、搬运以及移栽过程中,部分苗木根系被切断、受损,吸收能力减退,需要适当条件才能恢复。所以,土壤含水量、大气湿度、苗木水分平衡状态等都影响苗木移植后的成活。榆林是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沙漠化较为严重区域,光照条件及土壤中的矿质养分一般是能够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而频繁持久的干旱,则是关系到树木成活和生存的关键问题。虽然在树木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任何时候水分都不可或缺,但在幼树成活阶段,解决好水分问题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就此问题,我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提出以下具体措施:一、 乔灌结合、灌木先行选好树种是造林的基础,只有精选好造林树种,其它技术措施才能发挥作用,造林才有成活、成林、收益多的希望和可能。能适生于榆林干旱地区的树种要具备抗旱性强且耐贫瘠的特点,如沙棘、柠条、荆条、紫穗槐、酸枣、杜梨、榆树、刺槐、侧柏和油松等。在树种选择中,必须坚持强调优先安排灌木。因为灌木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收益快,有些灌木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很多树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如沙棘对于保持水土、解决燃料、饲料等方面效益很大。酸枣抗旱性很强,管理省工,山坡、地埂都能生长,在十年九旱的地方,其它树种枯萎死亡,但它不死,酸枣仁又是很贵的中药材,价格很高,而且榆林地区光照条件好,积温也合适,可惜许多地方把它砍掉做篱笆、当柴火,更谈不上有目的的栽培利用;荆条的水土保持能力很强,条子的价值也很高,又是密源植物和良好的饲料、燃料;紫穗槐、拧条全身都是宝。所以造林要充分考虑这些乡土树种的优势,提高造林成功率,。发挥其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当然,不能排斥在条件好的地方有营造乔木。但在榆林这些降水量少、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目前急需改善的是生态环境,解决农民迫切需要的饲料。因此,在该地区应当实行“乔、灌、草”结合,优先发展灌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栽植乔木,做到即造纯林,又造灌木林,使灌草乔各得其所,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二、合理整地、蓄水保墒造林前整地的作用很多,对于榆林干旱地区来说,造林前的整地最重要的作用是蓄水保墒。榆林地区干旱期较长,又缺少灌水条件,而水分的唯一来源是降水,而且主要是7-9月份的集中降雨。通过整地不但要拦截雨水,还要蓄存起来,供冬季和旱期需要。整地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善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层很簿的阳坡,整地后,明显的增加了土壤的疏松度,为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整地实际上也是一种水土保持小工程,从山顶到山脚,一坡又一坡地布满了植树穴,使降水得到充分的拦截和贮蓄,使小水不出山,大水渗透后缓缓常流,再与其它水利工程构成完整的的水利保持体系。但是,由于榆林地区土薄、干旱,整地工作又完全靠人力,劳动强大很大,成本很高,所以常有忽视整地的现象,这也是这些地区造林成活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整地效率、降低成本、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榆林干旱地区整地方法应以小鱼鳞坑为主,尽量避免宽条梯田、大鱼鳞坑整地,防止破坏原生植被。三、优质壮苗、适时巧栽造林苗木质量以及栽植质量对树木成活与生长的关系极大,一定要选用优质壮苗,并抓苗木保鲜、适时巧栽、栽实栽好等三个重要技术环节。1、苗木保鲜、从苗圃到栽植恢复生机,它所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苗木自身所贮存的水分,如果苗木失水过多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为了确保造林成活,从起苗到栽植的全过程,必须对苗木采取一系列的苗木保鲜措施。苗木是以使用合格苗木为前提,苗木保鲜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例如:起苗前灌水,强迫苗木“喝饱水”;缩短起苗到栽职的时间,防止风吹日晒,对苗木给予“保护水”的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浸泡苗根或蘸泥浆,给苗木“补偿水”。对苗根或枝叶适当的修剪、阔叶树截干栽根秋栽苗培土防旱,使苗木吸收与蒸腾的水分趋近与“水分平衡”。还有许多比较好的苗木保鲜措施,如山地育苗、就地造林,利用容器苗造林,或实行造林后地膜覆盖等。这些措施的中心目的就是使苗木尽可能地多贮存水分,并使水分得以保存和补充。2、适时巧栽何时造林为好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陕北地区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但不论哪个季节造林都要掌握“适时”二字。就是在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最好和幼树再生能力最高时进行,这时,幼树有较高的再生能力,栽植后能很快恢复生长,扎根与周围的土壤吸收水分,满足成活和生长的需要,两个条件缺一都不容易成活。春季大地刚刚解冻,这时土壤的水分较多,幼苗的根即将活动,而地上部分尚未萌动,移植后,给根系一个恢复的时机,就能很快地吸收水分,供应地上部分的需要,所以春季是造林的大好时机。特别近几年榆林冬雪大、来的早,秋冬造林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一定要抓住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全年80%的造林任务应在春季完成,这样的工作思路调整显的十分必要和重要。夏季(雨季)造林一定要掌握雨情,并尽量采取容器苗造林,或进行柠条等灌木直播造林。秋季直苗造林不可过早或过迟,过早时,树木尚未落叶,蒸腾作用大,易使幼苗枯干;过迟时,土壤已冻结,植苗有困难,而且根系完不成恢复过程,等于假植在那里,对成活不利。春栽早、夏栽巧、秋栽适,这是对适时植苗造林的概括。不论哪个季节造林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开日晒、风吹,减少水分的蒸发。造林季节的安排,实质上是以水分状况为转移的,一旦遇到土壤墒情不好,就要改变一原来定计划,推迟造林季节。 3、栽实栽好植苗造林的主要技术指标应该是“苗穴深宽、根系舒展、适当深栽、分层踏实、覆土保墒”,概括为“舒、深、实、松”四个字,使根系少受损失、且舒展与土壤密切结合,使幼树尽快恢复吸收水分的功能。切忌苗穴痄小,造成幼苗窝根现象。四、造营并举、强化管理“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这是长期育林经验的总结,反映了造林后幼林管护的重要性。榆林地区立地条件很差,造林后的管护工作更显得重要,更应强调。植树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从提高幼树水分供应上下工夫。例如:松土、除草,减少杂草争夺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秋植幼树要培土防旱并及时修复不被雨水冲毁的植苗穴,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在幼树极端缺水时,如有浇水条件,要及时给幼苗浇灌“救命”水,有时几斤水就能救活一棵树。同时,造林后一定要坚持持久的封山育林措施。 封山育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育林措施,特别是陕北北部一些地方,土壤干旱瘠薄,通过封山,不但可以育林育草,而且还可以培育地力。封山育林要坚持两条:一是新造林地绝对禁止放牧,幼林阶段牧与林二者不可能同时共存在一个山坡上,只能任选其一;二是定期开山,适时进行松土扩穴、割草、修枝等抚育幼林。榆林市多年的实践证明,“封、造、管”相结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