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ed-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1页
looked-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2页
looked-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3页
looked-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4页
looked-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第05期 总第461期 May 2009 管理学动态 Vol131 No105 国外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综述 3 于锦华1 霍春辉2 1 辽宁大学 辽宁 沈阳110036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200433 内容提要 本文在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回顾了组织敏捷性理论研究的兴起背景 总结 了国外学者对组织敏捷性的各种定义 分析了现有研究中提出的组织敏捷性分析框架 对组织敏捷 性的各种衡量指标进行了述评 并且分析了组织敏捷性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 最后对组织敏捷性的 总体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组织敏捷性 敏捷制造 柔性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5766 2009 05 0170 05 一 组织敏捷性研究起源 Sherehiy等人 2007 的研究发现 企业如何应 对日益动态 复杂化的经营环境是产业界和学术领 域近几十年一直关注的命题 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许 多解决方案 网络化 再造工程 模块化组织 虚拟企 业 高绩效组织 员工授权 柔性制造 J IT等 在各 种解决方案中 适应性组织 柔性组织 和 敏捷 性组织 是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概念 对于这3个 术语 理论界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界定方法 有的学 者对它们加以严格的区分 而另一些学者则等同地 使用这些概念 但总体而言 这3个概念都是指组 织拥有对环境变化做出调整和反应的能力 在20世纪60 70年代 关于组织如何应对不 确定性和变化的研究多使用 适应性 这个术语 主 要研究组织的形式和结构受到适应能力的影响 Burns Hage Hage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推进我国与东亚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基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视角 07CJ Y04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知识型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20080430603 作者简介 于锦华 1956 女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旅游管理 旅游电子商务研究 E2mail yjhzby sohu com 霍春辉 1977 男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管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企业成长研究 E2mail huoch lnu edu cn 战略 报告首次提出敏捷制造概念 1992年 美国 政府将敏捷制造模式作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自此 敏捷性相关研究逐渐兴起 敏捷性研究主要 侧重于概念描述和敏捷制造技术方面 之后 学者们 开始完善并拓展敏捷性概念 并进行研究框架设计 和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将其逐渐变成可操作化的 概念并对之进行实证检验 二 组织敏捷性的概念 雅柯卡研究中心认为 敏捷制造是指拥有多种 能力的制造系统 它能够满足市场上快速变化的需 求 目前 理论界还没有就敏捷性的定义达成一致 敏捷性的主要定义如表1所示 表1敏捷性的不同定义 学者年度定义 Kidd1994快速并且前瞻性地让企业要素适应意外和不可预见的变化 Goldman等1995 敏捷性是在充满不断的 不可预见的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繁荣发展并且对快速变化迅速做出 反应的能力 Dove1996敏捷性是企业固有的 敏捷性的高低与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密切相关 Devor等1997敏捷性反映的不仅是企业被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更强调企业主动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Yusuf等1999 敏捷性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成功地应用竞争性基础 例如 速度 柔性 创新和质量 通 过整合和重构资源 在充满知识的环境中开展最佳实践 从而提供顾客驱动的产品和服务 Gunasekaran1999 敏捷性是指在不断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的竞争环境中 快速响应并在顾客定义的产品和服 务的驱动下有效地改变市场 从而生存并且蓬勃发展的能力 Sharifi Tsourveloudis 柔性制造是 被动型的适应 而敏捷制造是前瞻性的适应 精益主 要反映利用有限资源的能力 而敏捷性则主要反映 企业驾驭不可预测变化的能力 精益主要针对生产 性资源 着眼于操作性技术的改进 而敏捷性着眼于 战略 反映企业驾驭变化从而赢得敏捷竞争的能力 柔性指可变性 但没有反映出这种可变性的变化速 度 敏捷性则主要反映可变性的迅速转变性 适应性 侧重于企业适应能力的构建 力图建立一种具有适 应性的 意识 反应 组织 敏捷性则侧重于企业敏 1712009105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捷竞争能力的构建 三 组织敏捷性的分析框架 根据组织敏捷性的不同定义 学者们提出了多 种组织敏捷性的分析框架 Goldman等 1995 提 出了获取敏捷性竞争能力的4个战略维度 1 充实 顾客 2 合作以提高竞争优势 3 组织起来以掌控 变革 4 杠杆化地利用人员和信息的影响 Yusuf 等 1999 提出了敏捷性的竞争基础 速度 柔性 创 新 前瞻性 质量和盈利性 他们认为 这些竞争基 础是敏捷制造在协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在这个框架中 他们区分了与企业不同层面相关的 敏捷性 要素敏捷性是指个体资源层面 人员 机器 和管理 微观敏捷性是指企业层面 而宏观敏捷性 是针对企业间层面 这个框架包括敏捷制造的4个 核心概念 核心竞争力管理 虚拟企业形式 重构能 力和知识驱动型企业 Sharifi等 2001 提出了一 个比较全面和明确的分析框架 他们提出了敏捷制 造的4个方面 1 敏捷性的驱动力 2 战略性能 力 3 敏捷性的供应源 4 敏捷性能力 这个概念 性模型描述了4个方面要素之间的关系 Sambam2 urthy等人 2003 基于动态能力观提出了组织敏捷 性的一个分析框架 他们认为 组织敏捷性这个概念 有3个重要的维度 客户敏捷性 合作伙伴敏捷性和 运营敏捷性 客户敏捷性是与客户合作来共同开发 探索创新机会和竞争行动机会的能力 合作伙伴敏 捷性是指企业通过战略联盟 伙伴关系和合资企业 等形式来利用供应商 分销商 签约制造商以及物流 提供商的资产 知识和竞争力的能力 合作伙伴敏 捷性是企业可以构建战略性 延伸性或者虚拟性的 伙伴关系网络 从而探索创新和竞争行动的机会的 能力 运营敏捷性反映了企业在探索创新机会和竞 争行动机会时 其业务流程在获得速度 准确性和成 本经济方面的能力 Jackson和Johansson 2003 认为 敏捷性是建立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之上 这些能 力存在于制造 产品和市场等3个方面 他们将敏 捷性能力划分成4个主要维度 1 与产品相关的变 化能力 2 运作经营中的变化能力 3 内外部合 作 4 人员 知识和创造力 Overby等人 2005 从 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两个维度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 敏捷性的研究框架 分析了支持企业敏捷性的潜在 能力 他们进而揭示了信息技术和数字期权对于敏 捷性的驱动作用 四 敏捷性的衡量指标 现有文献中提出了很多种敏捷性的衡量方法 Kidd 1994 Ren 2000 Tsourveloudis Yusuf Van Hoeket al 2001 Arteta Linet al 2006a b Tsourveloudis 市场基础主要是指企业的外部 市场环境 包括客户服务和市场反馈 可以根据企 业辨别机会的能力以及传递并丰富产品和服务的能 力来衡量 人员基础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 激励程度来衡量 信息基础是指组织内外部的信息 流 它可以通过对相关兴趣领域的信息捕捉 管理和 共享能力来度量 Arteta和Giachetti 2004 提出了另一种视角 271经济管理 2009105 他们认为 敏捷性的主要维度就是企业对变化做出 回应的能力 他们的描述产生了一个对 变化 优先 定义的问题 根据他们的观点 现有的大多数量表 都是事后回顾而不能事先预测企业如何对变化做出 回应 他们建议使用一种复杂性替代衡量法 根据 一些学者 Dove 2001 所说 在转变过程中 我们需 要降低组织的复杂性以应对转变 系统的复杂性阻 碍了企业通过重构产品 流程或者组织结构来对变 化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因为低复杂性系统更容易 变革而且也更具敏捷性 所以 系统的复杂性可以用 于衡量敏捷性 Arteta和Giachetti 2004 认为 复 杂性和敏捷性可以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的度量 而联接在一起 此外 从现有系统状态到目标状态 的变革的难易程度也可以进行评估 Lin等人 2006a 针对大规模定制产品制造开 发出了一个基于逻辑的敏捷性模糊指标 学者们认 为 大规模定制是一个联合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化 产品的生产模型 这个指标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同时 涉及 了 制 造 敏 捷 性 和 组 织 敏 捷 性 Lin等 人 2006b 提出了3种主要的敏捷性能力 组织管理敏 捷性 产品设计敏捷性和产品制造敏捷性 针对每 一种能力 他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三级指标体系 五 敏捷性的实证研究 现有关于敏捷性的文献多关注于对敏捷性和敏 捷性框架的理论描述 而根据这些框架和量表所做 的实证研究却非常少 例如 Tsourveloudis Yusuf Ren等人 2000 探讨了敏捷性特征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基础 成本 质量 速度 柔性 创新和前瞻性 其研究结 果表明 速度 前瞻性 柔性等竞争基础对企业总体 竞争力影响最大 Zain等人 2005 的实证研究结果 支持关于感知的有用性和熟练地使用IT会通过实 际IT使用和对技术的态度来影响组织的敏捷性假 设 Oosterhout等人 2006 以荷兰企业为样本 进 行了企业敏捷性的跨行业研究 他们提出了一个框 架 用来测量企业当前的敏捷性水平与企业敏捷性 所需水平之间的差距 其研究结果表明 当今企业尚 缺乏敏捷性 不能够对不可预见的巨大变化做出快 速反应 六 结束语 关于组织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的能力的思想演 进主要是以适应性 柔性和敏捷性这3个术语为代 表 目前 这种思想演化的最新发展阶段就是组织 敏捷性 它包含了在适应性和柔性组织以及制造领 域发展出来的研究框架中的所有概念和提法 目 前 多数敏捷性相关文献关注于敏捷性理论描述和 敏捷性分析框架 只有很少研究者对敏捷性量表和 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敏捷性的具体作用机理方 面 现有研究还十分匮乏 因此 敏捷性研究领域还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而针对组织敏捷性作用机理的 研究和实证研究可能成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方 向 参考文献 1 Arteta B M Giachetti R E A Measure of Agility 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terprise System J Robotics and Computer2Inte2 grated Manufacturing 2004 6 2 Bohdana Sherehiy Waldemar Karwowski John K Layer A Review of Enterprise Agility Concepts Frameworksand Attribu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2007 37 3712009105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3 Dove R Response Ability the Language Structure and Culture of the Agile Enterprise M Wiley New York 2001 4 E Overby A Bharadwaj V Sambamurthy A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 Agility and the Enabling Role of Digital Options J Business Agil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usion 2005 180 5 Goldman S L Nagel R N Preiss K 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 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the Customer R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95 6 Gunasekaran A Agile Manufacturing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2 ics 1999 62 7 Jackson M Johansson C Agility Analysis from a Production System Perspective J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03 6 8 Kidd P T Agile Manufacturing Forging New Frontiers C Addison2Wesley Reading MA 1994 9 Lin C 2T Chiu H Chu P 2Y Agility Index in the Supply Chai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 100 2 10 Lin C 2T Chiu H Tseung Y 2H Agility Evaluation Using Fuzzy Logi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 101 2 11 Marcel van Oosterhout Eric Waarts and Jos van Hillegersberg Assessing Business Agility A Multi2Industry Study in the Nether2 lands J Business Agil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usion 2005 180 12 Ren J Yusuf Y Y Burns N D A Prototype of Measurement System for Agile Enterprise M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Oxford U K 2000 13 Ren J Yususf Y Y Burns N D The Effect of Agile Attributes on Compettitive Priorities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J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03 6 14 Sanchez L M Nagi R A Review of Agi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1 16 15 Sharifi H Zhang Z Agile Manufacturing in Practice Application of a Methodolog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1 21 16 Sharifi H Zhang Z A Methodology for Achieving Agility in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an Introdu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9 62 17 Sambamurthy V A Bharadwaj and Grover V Shaping Agility through Digital Options Re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Informa2 tion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Firms J MIS Quarterly 2003 27 2 18 Tsourveloudis N C Valavanis K P On the Measurement of Enterprise Agility 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 2002 33 3 19 Yusuf Y Sarhadi M Gunasekaran A Agile Manufacturing the Drivers Concepts and Attribu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9 62 20 Yusuf Y Y Adeleye E 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ean and Agile Manufacturing with Related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s in the U 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2 40 17 21 Zain M Rose R C Abdullah I Masrom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Organiza2 tional Agility in Malaysia J Information and Ma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