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锁、挂签作业规定.doc_第1页
上锁、挂签作业规定.doc_第2页
上锁、挂签作业规定.doc_第3页
上锁、挂签作业规定.doc_第4页
上锁、挂签作业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锁、挂签作业规定1.1设备属地单位设备属地单位系指负责操作设备的单位。设备属地单位在工作前最先上锁及挂签,在工作完成后最后解锁。1.2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包括:a)公司负责维修设备的单位;b)承包商;c)协作单位(为维修提供相关支持的单位)。1.3合格人员有经验的、经过培训的、熟知本作业规程相关要求,并了解属地内各类操作有关的能量控制点的员工。1.4能量需要锁定的能量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a)电能:电流或电压b)势能:蒸汽(任何压力)、压缩空气(0.1MPa)、真空、加压液体(0.1MPa)、弹簧、张力杆、配重等c)机械能:运转的设备等d)化学能:危险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烧碱、次氯酸钠、苯、硝基苯、苯胺、二氯乙烷、氯乙烯、乙烯、氮气、LNG、CNG等)e)热/冷能:电加热、制冷系统1.5设备适用本作业规程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a)配电盘与开关b)泵c)压缩机d)管线(含室内管线系统)e)锅炉、压力容器及其附件f)冷冻设备g)加热及通风系统h)含势能的设施(如弹簧、张力杆、配重)i)仪表设备1.6隔离将阀件、电器开关、蓄能配件等设定在合适的位置或借助特定的扣件使设备不能运转,然后对系统执行上锁的规定。(在开始任何工作之前,将“能量”做正确的隔离,比节省时间、节省成本、避免麻烦、增加方便或提高产量还重要。)每一项非常规或危险性工作都需要考虑能量隔离,如果存在需要隔离的能量,须制定能量隔离方案。能量隔离方案应明确说明或用图示表明所隔离的能量、隔离点和需要上锁的部位。1.7安全锁用来锁住能量隔离设施的安全器具。在防爆区域的所有安全锁具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安全锁共分三类:a)个人安全锁-每人均拥有一把钥匙与锁“一对一”的个人用的安全锁。b)集体安全锁-生产工段可拥有钥匙与锁“一对多”的集体上锁用的锁组。c)公用安全锁-可为“一对一”单一锁,或“一对多”锁组。当采取个人上锁或集体上锁方式,锁的数量不足时,可借用公用安全锁来上锁。1.8集体锁箱用于集体上锁时供设备属地单位或施工单位上锁使用的锁箱。集体锁箱需置于易触及且明显的位置,便于上锁、挂签。参与集体上锁的相关单位,均需清楚了解集体锁箱的位置,作业人员能看见集体锁箱中的钥匙。1.9“危险禁止操作”标签“危险禁止操作”标签(附件1)是用来对设备作整体性的管制,保护人员免于受伤、设备免于受损的一种措施,通常与安全锁配套使用。其标示内容包含:a)理由(工作内容)b)挂签者姓名c)部门(单位)d)日期1.10试验/测试验证系统或设备隔离的有效性(该验证应排除联锁装置或其它会妨碍验证有效性的因素)。1.11警示标识用于提醒、警告员工的标志,不同于与安全锁配套的“危险禁止操作”标签,警示标识禁止用于取代上锁挂签系统。当警示标识不用时,需及时拆除。当警示标识必须长期使用时,填写人必须负责在三十天内或当其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清晰可读。2职责2.1各部门负责管制个人锁、集体锁、公用锁及它们的备用钥匙,并做好个人锁和集体锁的发放记录及公用锁的借用记录。2.2每位作业人员在工作之前,确保设备系统已正确的上锁挂签及测试,同时也可增加其它措施进行隔离,如盲板、丝堵等,以确保安全。2.3当任何人对上锁隔离的完整性有疑问时,均可要求与设备属地单位共同对所有的隔离点再进行一次检查。2.4上锁者将锁及标签置于上锁点。特殊情况下,只允许在本人目视下由他人代为上锁(如上锁点在管架上)。2.5违反本规定属于严重违反公司安全规范的行为,此类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a)没有将所有的能量隔离;b)没有进行测试或目视动力设备的测试;c)操作已经上锁、挂签的被隔离设备;d)未经授权擅自移去标签或拆锁;e)私自持有另一备用钥匙;f)任何破坏程序完整性的行为。3安全锁使用原则3.1使用安全锁时,必须随锁附上“危险禁止操作”标签。3.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特殊尺寸的阀或电源开关无法上锁时,经属地单位工段长同意,可只挂“危险禁止操作”标签,而不用上锁。3.3人安全锁或集体锁箱上的安全锁,只有上锁者本人可解除或在本人目视下由他人解除。3.4采取集体上锁方式时,由设备属地单位负责上锁,工作完成需解锁时,由设备属地单位工段长或其书面授权代理人执行。3.5测试确认3.5.1切断设备的电源开关并上锁挂签后,必须进行测试确认。对其它设备上锁挂签后要进行状态确认(确认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证实电源开关、阀门等已被切断并上锁无误)。3.5.2上锁挂签后,由设备属地单位到现场启动按钮或操作面板挂上警示标识,施工单位需到现场目视下测试确认电源已断电无误。3.5.3某些设备有联锁装置以避免不确实的确认测试。此种情况,现场转换开关必须置于“手动”状态后,再依靠就地的启动按钮来测试确认电源是否断开。测试结束后,转换开关转至“停止”状态。3.5.4工作进行中的再确认规定在维修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试验、试送电,此时必须对上锁挂签状态进行再确认,除设备属地单位测试确认外,施工单位在任何时候都有权要求再次测试或确认。3.6个人上锁3.6.1个人上锁前,操作人员必须在签发安全工作许可证(如管线打开、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前停车、冲洗、排空,确认能量已经彻底隔离。3.6.2设备属地单位操作人员若己将隔离点上锁,则其主管人员或其代理人不需再对隔离点上锁。3.6.3每一位在被隔离设备上的作业人员,应根据隔离方案在每一个上锁点锁上自己的个人安全锁,并同时挂“危险禁止操作”标签,标签上必要时可以加上自己的联络方式。3.6.4上锁、挂签结束,操作人员需亲自测试确认要隔离的能量已经隔离,如再次确认泵不能启动、接地良好、压力为常压、气体检测合格等。3.6.5上锁、挂签、测试结束后操作人员需在能量隔离方案上签字确认。3.6.6个人要离厂时的交接采用个人上锁方式时,如工作未完成,上锁人要离场,必须将工作进度状况告知接班人员或其直线主管,接班人员或直线主管要在交班人解锁离场前将设备上锁挂签,交班人方可解除他的个人锁。如果进行的工作将持续几班,设备属地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可容许个人安全锁继续上锁,作业人员在离厂前得到许可后方可不解锁离开。3.7集体上锁3.7.1采用集体上锁方式时,集体锁用于锁能量隔离点,操作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个人锁用于锁集体锁的钥匙,而不是将个人锁直接锁于隔离点。这将比上个人锁时节省时间及锁的数量。3.7.2集体上锁步骤:a)用集体锁将所有隔离点上锁;b)将集体锁的钥匙放在锁箱;c)每个作业人员用其个人锁将锁箱锁住。3.7.3设备属地单位在执行集体上锁程序时,除每个作业人员要在集体锁箱上锁外,设备属地单位工段长或其授权代理人也要将其个人锁锁在集体锁箱上。3.7.4集体锁超过一套的,其所有钥匙均须放于集体锁箱内,且钥匙号码可以被工作人员辨别,并与现场安全锁相对应。3.7.5上锁点清单必须详细记录所有上锁点,上锁点清单(见附表1)在施工单位签名后张贴于施工单位锁箱。设备属地单位对上锁点清单的正确性负责。上锁点清单包含以下信息:a)每一上锁点的位置,必须详细到能够被找到。b)清单中的每一检查点须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检查签字确认(机械、仪电、承包商等施工单位)。3.7.6集体上锁-责任a)设备属地单位工段长或其授权代理人可指派实际上锁任务给合格人员,并有责任亲自去现场检查所有上锁点,以确认上锁规定已确实完成,且他的个人锁已经锁到设备属地单位集体锁箱后,才可签发相关工作许可。b)施工单位负责人有责任亲自去现场检查所有上锁点,以确认上锁规定已被确实完成,且其个人锁必须将设备属地单位集体锁箱内的钥匙上锁后,方可进行作业。3.7.7集体上锁交接当换班时工作尚未完成,隔离点的集体锁、集体锁箱上的个人锁及“危险禁止操作”标签不能被解除,接班人必须先用他的个人锁锁上集体锁箱后,交班人才可解除他的个人锁。如果进行的工作将持续几班,设备拥有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可容许个人安全锁继续上锁,工作者在离场前得到他的负责人的许可后方可不解锁。3.7.8集体上锁的解除步骤a)在集体锁箱上锁的所有人员必须集合在一起,确认人数、个人锁及标签无误后再统一进行拆锁。b)取出集体锁箱内的钥匙,按照集体上锁清单逐一确认并解除集体锁及标签。3.8电气设备上锁要点3.8.1主电源开关是电气驱动设备主要上锁点,附属的控制设备如现场启动/停止开关不可作为上锁点。3.8.2若电压低于220V,且电源是由插头连接时,拔掉插头可算有效隔离,如插头不在作业人员视线范围内,必须在插头上挂“危险禁止操作”标签,以防其他人误将插头插上。3.8.3回路若是采用保险/继电器控制盘供电方式,无法上锁时,必须拆除保险并加“危险禁止操作”标签。3.8.4若必须在裸露的电气导线或组件上工作时,上一级电气开关必须由电气专业人员断开或目视确认开关已断开,若无法目视开关状态时,可以将保险拆除或测电压或拆线来替代。现场必须挂“触摸前测电压”的警示标识,且需由电气专业人员来执行。3.8.5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用电设备,不能仅依靠就地的启动按钮来测试确认电源是否断开,远程控制端必须置于“就地”或“断开”状态。3.9工作完成后解锁3.9.1作业人员有责任确保设备交给设备属地单位时是在安全的条件下(例如装上保护盖、安全链条、格子板复原等),确认这些设备可安全使用。3.9.2当施工单位通知完成维护工作时,设备属地单位应迅速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时,如发现有任何问题,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当确认设备符合要求,设备属地单位方可移去锁及标签。3.9.3采取个人上锁方式时,当工作完成,必须在所有作业人员解除各个隔离点的锁和标签或在目视下由别人移开后,施工单位才可通知设备属地单位维护工作已完成。3.9.4采取集体上锁方式时,作业人员移开其集体锁箱上的个人锁,操作人员必须是最后一个移去锁及标签的人,而设备属地单位工段长或其授权代理人则是最后一个解集体锁箱的人。3.10非正常拆锁如锁的所有人不在场时,且其“危险禁止操作”标签或个人安全锁需要移去时,必须完成以下两个规定之一:a)与锁的所有人联系并取得其核准;b)联络设备属地主管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并在两人已经:1)确知上锁的理由;2)确知目前工作状况;3)检查过相关设备;4)确知解除该标签及锁是安全的。得到许可后方可移去锁或将锁破坏。3.11锁及钥匙的管理3.11.1公司将提供个人锁、集体锁组及公用锁的锁及钥匙,各厂(处)负责管制及分发个人锁和集体锁,并保留个人锁和集体锁的发放记录(见附表2)。3.11.2个人禁止保留个人锁备用钥匙,集体锁的备用钥匙应与锁具发放目录放在一起并由厂(部)妥善保管。3.11.3备用钥匙只用来取代已损毁的旧钥匙,严禁用于取代遗失的钥匙,申请备用钥匙须得到厂(部)批准。当遗失的钥匙已确定无法找回,个人锁必须归还作报废处理。3.12“危险禁止操作”标签的使用3.12.1当标签必须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