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提纲.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提纲.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提纲.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提纲.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一 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考点罗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识别和运用,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识别和生理功能;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能利用颜色反应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存在某种有机物 掌握组成细胞的6大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的计算。会使用显微镜,并能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生命的结构基础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是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注意:植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同。3.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4.细胞的分类.(需要反复背,记牢).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衣原体,支原体,蓝藻, 细菌,放线菌动物,植物,真菌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字的前面带“杆”“球”“螺旋”“弧”字样的都为原核生物,所有细菌都为原核生物。)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其它带颜色的藻类是真核生物,如绿藻)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菌的前面不带特殊形状)5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建立者:施莱登,施旺)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判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重要依据,植物,酵母菌,细菌,蓝藻都具有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酵母菌等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膜(需要记忆,掌握知识点)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少量糖类(约2-10)看必修一教材封皮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体现出细胞的选择透过性)易考点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成分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2)细 胞 器: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通过对比背诵掌握知识点,建立和后面几章知识的联系)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1、结构特点2、功能特性细胞器的膜结构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其它4种细胞器细胞器在结构上的联系:直接转化直接转化细胞膜 内质网膜 核膜通过小泡间接转化紧密相依 高尔基体膜 线粒体膜细胞器与物质代谢知识网络: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核糖体:分泌蛋白 游离核糖体:组织蛋白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还与细胞壁形成有关。有“能量转换器之称”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能形成水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有色体、液泡。有色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液泡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等色素。a能够产生水的细胞器及相应生理作用:细胞器名称细胞类型生理作用核糖体动、植物脱水缩合作用线粒体动、植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b能够产生ATP的结构及相应生理作用:结构名称细胞类型生理作用细胞质基质动、植物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线粒体动、植物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的结构: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联系有丝分裂的图形和几个时期) 、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最基本元素: C(通过反复背诵掌握,按照从上倒下元素种类依次增多的规律) 基本元素: C H O N主要元素: C H O N P S .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微量元素:Ni Fe Mn B Zn Cl Mo Cu等。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掌握每一种化合物由哪些元素组成,易考选择题)(1)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3化合物的鉴定:(需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一定结合教材)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2)蛋 白 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3)脂 肪: 苏丹(橘黄色) 苏丹(红色)(4)淀 粉:碘液(蓝色)4.六大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 基本单位: 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需要理解掌握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蛋白质的计算) a.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理解概念,知道怎么脱去的水分子)b. 相关公式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AA数为n若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1若蛋白质含有m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m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AA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等. (会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相关习题1 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核酸B细胞壁C细胞膜D线粒体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酵母菌和大肠杆菌B病毒和蓝藻 C痢疾杆菌和衣藻 D链球菌和乳酸菌3. 1.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含量4.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 ) A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B分解葡萄糖产生ATP C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 D以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核酸5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溶酶体 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核糖体和中心体6.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间期为细丝状染色质 B分裂期为杆状染色体C两者的化学成分相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7.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8.下列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氨基酸 C、H、O、N等元素 氨基酸脱水缩合一条或几条肽链接在一起 多肽 蛋白质A、 B、 C、 D、9.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1036,由2条多肽链组成,问此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最接近于( )A98B101C100D9910.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11.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多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12. 如图为一种镇痛药物脑啡肽的分子式,看图回答问题(1)该物质的化学名称可称为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结构通式是_,细胞中氨基酸的种类约有 种,氨基酸种类多是因为 不同(2)若将该物质完全水解,需要水分子 个,水解后的产物有 种。(3)该化合物含肽健_个,从左到右将它的R基在图中圈起来。(4)若上述肽链原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_就可改变该肽链的性质。(5)此多肽水解需要 个水分子,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这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核酸核酸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DNA与RNA的比较(对比记忆掌握DNA和RNA的相同点和不同点)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化学组成磷酸(P) 脱氧核糖碱基(A.G.C.T)磷酸(P) 核糖碱基(A.G.C.U)存在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少量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主要功能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注意:DNA 和RNA各含4种碱基(其中有3种相同),4种核苷酸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DNA或者RNA。会判断不同生物含有的碱基数和核苷酸数目。)实验:甲基绿+DNA=绿色 吡罗红+RNA=红色8%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0.9%的NaCl的作用: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实验步骤:制片 水解 冲洗 染色 观察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糖类和脂质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种类分布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脱氧核糖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二糖(C12H22O11)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C6H10O5)n淀粉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保护细胞糖原动物的肝脏中(肝糖原)储存能量调节血糖动物的肌肉组织中(肌糖原)储存能量脂质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脂质脂肪C、H、O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维生素D有利于Ca、P吸收水和无机盐 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水自由水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结合水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a 、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b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c 、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相关习题处理1.DNA的分子组成中没有( )A、核糖 B、脱氧核糖 C、磷酸 D、含氮碱基2、烟草、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构成核酸碱基的种类依次是( )A、4、4 B、8、4 C、5、4 D、7、4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是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4.分别用下列何试剂可以将DNA、RNA染上颜色A、甲基绿、吡罗红 B、吡罗红、甲基绿 C、斐林试剂、苏丹 D、双缩脲试剂、苏丹5.下列分别是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是( )A、葡萄糖、核糖、淀粉 B、果糖、麦芽糖、蔗糖 C、葡萄糖、麦芽糖、糖原 D、果糖、糖原、淀粉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依次是( )A、纤维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7、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 )A、脂肪 B、磷脂 C、固醇 D、维生素8、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9.组成糖原、核酸、淀粉这三种多聚体的单体分别是 ( )A碱基、单糖、氨基酸 B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C葡萄糖、核苷酸、麦芽糖 D单糖、碱基、葡萄糖10、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和生长迅速时,通常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 )A、会升高 B、会降低 C、不变化 D、波动不大11.对细胞内自由水的下列描述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5% B、与蛋白质等物质相结合C、能够流动和易于蒸发 D、代谢反应介质或参与反应12.小麦叶肉细胞和人肝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哪一组( )A. 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B. 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C. 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D. 线粒体、中心体和核糖体13.下列物质形成过程中,一定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A.抗体 B.胰岛素 C.纤维素 D.DNA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考点罗列:1.知道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动植物细胞发生失水和吸水的条件,能应用解决浓度问题。2理解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和特征。 3.能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酶的特性。(重点和难点) 4会写ATP的结构简式,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和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5.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能看懂数据和相关关系,能解决文字叙述式,表格式,坐标曲线式的相关习题。(重点) 6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概念,能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结合处理相关问题(重点和难点)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4、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5.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理解概念,识图理解水分进出细胞的过程)注意: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在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较大分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分子多分子少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苯等协助扩散分子多分子少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分子少分子多需要消耗氨基酸、葡萄糖,各种离子等2.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例如:分泌蛋白的输出。变形虫吞噬和排泄代谢废物。习题练习:1.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2.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 xyz B. yxz C. zyx D. zxy3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 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水分子或其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 B. C. D. 4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 5植物根毛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 A. 渗透作用B. 自由扩散C. 主动运输D. 吸胀作用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的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三:酶1.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2.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相关坐标图: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补充完整并会进行文字叙述)注意:关于酶概念容易考选择题。酶的特性经常考实验设计题和坐标图形。四: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 + Pi +能量 酶 注意:此反应不是一个真正的可逆反应,原因可从几个方面分析。习题处理: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3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没稀释)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A专一性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4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提取的唾液淀粉酶在pH由2上升到10的过程中,淀粉酶的催化速度将()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5.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AH2O BH CP DPi6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7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 A. 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 K+和 NO- 又重新进入了液泡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吸水 D. 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五: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概念:也称为呼吸作用,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2细胞呼吸的分类: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理解3个阶段的反应过程,能熟练应用。 场所发生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酶2丙酮酸 少量能量H+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6CO26H2O酶2丙酮酸少量能量H+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H2O酶大量能量H+线粒体内膜O2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有氧呼吸的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 和H2O,释放能量,生产许多ATP的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从第二阶段开始生成了不彻底的产物。酶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的根部水淹或者植物的果实)酶 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动物的骨骼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3.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生物的总结:厌氧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比如,常见的乳酸菌可以产乳酸。 兼性厌氧的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 微生物进行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需氧生物往往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动物,产乳酸 植物,产酒精,但个别的产乳酸。比如,马铃薯块茎和玉米胚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比较:自已总结相同点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5、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只要温度相等,有光照和无光照情况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6、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相关习题处理:1.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A B C D2.下列物质不能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A酒精 B乳酸 C丙酮酸 DATP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4.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推出此过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D.不是乳酸发酵5、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O2的试管为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C丙酮酸线粒体 D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6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7 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8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倍,转移到ATP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倍。六:光合作用1、光合色素(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 (黄色)注意: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结合教材。2、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3、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记住每一个实验的结论,有两个实验过程相对重要,见教材。5、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酶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酶水的分解:HO光 H + O2 ATP的生成:ADP + Pi +光能 ATP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条件酶、ATP、H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酶CO2的固定:CO2 + C5 2C3酶C3的还原: C3 + H (CH2O)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总反应式叶绿体 CO2 + H2O O2 + (CH2O)6、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7、光合作用的应用: 适当提高光照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习题处理: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用CO2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2图37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说明(1)H是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进行的;I是_,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中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2)图中A代表_,其功能是_。(3)图中B是_,它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_,C是_。(4)图中D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利用_将_与_结合形成的。反应式可写成_。植物细胞中D的形成中的能量来自_和_。(5)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6)由F到G叫_,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由G到F叫_,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该过程需要_催化 (9)J代表_。光合作用能量的转换过程是_,C原子的转移过程是_。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坐标图总光合作用速率 = 净光合作用速率 + 呼吸作用速率A点:光照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纵坐标的数值(CO2释放量)可代表 ,可用 图表示;AB段: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在此过程中,随着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大,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 。可用 图表示;B点:光的 点。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 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可用 图表示。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必须 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BC段: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吸收CO2的速率 。可用 图表示;C点:光的 点。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此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 等其他条件。可用 图表示; 专题三 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教学目标:(1)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会识别有丝分裂的过程图(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够画出减数分裂的过程图,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3)能区分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之处,能识别图形,会处理相关习题,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3)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一、 基本概念和图形1. 有丝分裂概念: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周期: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减数分裂的概念:是真核生物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特点: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意义: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3.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錘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3.图形识别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例2、如右图所示是什么时期的分裂图像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图例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图2中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该细胞处于_分裂的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例2、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2)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发生在图中的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四分体的区间是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例.3.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条。(2)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5)B图细胞中四分体有 个,DNA分子有 个。5、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时期子细胞的数量细胞是否均等分裂是否有变形期二、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