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术语整理.docx_第1页
路由术语整理.docx_第2页
路由术语整理.docx_第3页
路由术语整理.docx_第4页
路由术语整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由器术语Kasda佳士达(无线路由器生产领先者)1,VDSL(Very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技术与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术的比较 它们主要的区别就是体现在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这两个方面。 DSL(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它包括HDSL(高速数字用户线路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DSL(单线数字用户线) 、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和RA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te Adaptiv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一般称之为xDSL。它们主要的区别就是体现在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这两个方面。 HDSL(高速数字用户线(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与SDSL支持对称的T1/E1(1.544Mbps/2.048Mbps)传输。其中HDSL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4公里,且需要两至四对铜质双绞电话线;SDSL最大有效传输距离为3公里,只需一对铜线。比较而言,对称DSL更适用于企业点对点连接应用,如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等收发数据量大致相应的工作。同非对称DSL相比,对称DSL的市场要少得多。 VDSL、ADSL和RADSL属于非对称式传输。其中VDSL技术是xDSL技术中最快的一种,在一对铜质双绞电话线上,上行数据的速率为13到52Mbps,下行数据的速率为1.5到2.3 Mbps,但是VDSL的传输距离只在几百米以内,VDSL可以成为光纤到家庭的具有高性价比的替代方案,目前深圳的VOD(Video on demand)就是采用这种接入技术实现的;ADSL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RADSL能够提供的速度范围与ADSL基本相同,但它可以根据双绞铜线质量的优劣和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正是RADSL的这些特点使RADSL成为用于网上高速冲浪、视频点播(IAV)、远程局域网络(LAN)访问的理想技术,因为在这些应用中用户下载的信息往往比上载的信息(发送指令)要多得多。 我曾经组过VDSL局网,和ADSL还有一点区别是VDSL可以使用网线调制解调,ADSL进端只能为电话线。目前该VDSL网已经停运,感觉不如路由器+交换机模式组局网实用稳定。 ADSL是非对称性数字链路,VDSL就是VeryfastDSL线路,都是属于xDSL线路,但是ADSL是面对家庭用户的,因为家庭都上网的要求就是登陆网站或下载文件,所以速度是1M或512K或其他的,但是下行的速度就没有这么高了,因为上传文件的需求不是那么大!VDSL,是面对企业的!所以速度就不一样了2M或更快的,所以费用也不一样。只有企业才可以支付的起的,最主要的是面对中小型的企业! 数据传输速率 VDSL非对称下行数据的速率为6.5M52Mbps,上行数据的速率为0.8M6.4 Mbps,对称数据的速率为6.5M26Mbps。 ADSL上行速率为100M800kbps,下行速率为1kbps8Mbps。 选线比 由于距离短,VDSL技术还能够克服ADSL技术的选线率低、速率不稳定等问题。 传输方式 VDSL支持对称传输和非对称传输,ADSL仅支持非对称传输。 工作频带 ADSL使用高于3kHz1.1MHz的频带传输数字信号,VDSL在双绞线上使用更高的频带,从0.138M12MHz。 兼容业务 与ADSL相比,VDSL不仅可以兼容现有的传统话音业务,还可以兼容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业务 VDSL好 2,ADSL 和ADSL2和ADSL2+的区别首先看看ADSL2(G.992.3)。相对于第一代ADSL,ADSL2的传输性能有了一定增强,其改进主要表现在长距离、抗线路损伤、抗噪声等方面。第一代ADSL下行速率至少6Mbit/s,上行速率至少640kbit/s;而 G.992.3标准对ADSL2的速率要求更为严格,至少应支持下行8Mbit/s、上行800kbit/s速率。通过提高调制效率、减小帧开销、提高编码增益、改进初始化状态机、采用更高级的信号处理算法等措施,ADSL2适应较差线路环境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距离较长、有桥接头、受射频干扰等情况下,传输性能有了进一步改善。这样,过去由于线路质量原因而不能享受ADSL服务的用户,现在也可以开通ADSL了。同时,ADSL2增强了在线重配置功能,支持对不同通道的动态速率分配、无缝速率适配;增强了频谱控制功能,支持单载波模板;增强了功率控制功能,局端和远端均支持功率下调;具有可选的短初始化序列,支持快速错误恢复,使初始化的时间从10s降至3s。一个网络在运营过程中,维护工作占据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成本,ADSL2针对这种情况,增加了对线路诊断功能的规范。ADSL2系统可在初始化过程中及结束后,提供对线路噪声、线路衰减、信噪比等重要参数的测量功能,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提供对这些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ADSL2还定义了一种诊断测试模式,可在线路质量很差而无法激活时进行测量。可说,ADSL2系统的线路质量评测和故障定位功能比从前有了很大改善,这对提高网络的运行维护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服务提供商能利用这些信息来监测ADSL连接的质量和给出服务故障率。电信运营公司也能不出维护机房就可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服务是否正常,若不正常是何原因造成。 第一代ADSL收发器不论是否在数据传送状态,功率始终是相同的,而ADSL2+引人两个新状态(L2低功耗模式、L3低功耗模式),使收发器在数据速率低或无数据传送时进入休眠状态,可大大降低功耗,对于局端设备,还可降低散热要求,这对于解决现在广泛采用的包月制所导致的用户长时间在线或一直在线造成局端设备功耗过大有着重要意义。 无分离器ADSL2(G.992.4)是对G.lite(G.992.2)的增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与G.992.3相似的改进,如增加了全数字模式,增加了PTM模式,可支持四种延迟通道、四个承载信道以及传输能力、线路诊断、在线重配置、功率控制、频谱控制、减小功耗等;二是与无分离器特性相关的改进,如包含快速重训练的更强大的激活过程、自适应长度快速启动等。由于从目前情况来看,无分离器的应用很少,所以制订G.992.4主要为了标准上的完整性,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有限。ADSL2(G.992.5)标准在ADSL2(G.992.3)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主要是将频谱范围从1.1MHz扩展至2.2MHz,相应地,最大子载波数目也由256增加至512。它支持的净数据速率最小下行速率可达16Mbit/s,上行速率可达800kbit/s,且16Mbit/s以上的下行速率、800kbit/s以上的上行速率也可选支持(下行最大传输速率可达25Mbit/s)。ADSL2+打破了ADSL接入方式带宽限制的瓶颈,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3,IGMP - 相关知识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IP主机向任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成员情况。 Q1:什么是2T2R?A1:2T2R是一种新型的无线技术,在传统的无线网络产品中,大多是1T1R,简单的解释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一根天线负责接收和发射信号,它的信息负载量大,从而局域网传输速率出现瓶颈,只能提供11G的IEEE传输标准,局域网带宽为54M。而2T2R的采用双天线技术,两根天线分别负责接收和发送,广义上讲,可以理解成双通道传输,这样局域网的传输效率会提高50%甚至100%以上,从而达到11G IEEE,局域网速率可达150M-300M的传输速度,在网络应用日益发展的今天,选择2T2R无线网络设备是一种更好选择。Q2:5.8G的优势是什么?A2:5.8G的波长5.17公分,5.8G由于波长比较大雨衰的影响不是特别的大。5.8G无线传输系统通信距离的典型值大约在10公里。目前我国5.8G频段划分的带宽为125MHz(5725MHz5850MHz);5.8GHz的设备通常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容量在10Mbps左右。根据我国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使用5.8G作为无线桥接,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应用,干扰相对会低很多,另外,由于国外无线网络发展迅速,5.8G在一些国家地区已经普及,国外的笔记本,手机Wifi,PDA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集成5.8G的无线网络模块。我公司在一些国际会所,洲际酒店等外宾较多的工程案例中,也采用部分5.8G的无线网络设备中,来为客人提供符合他们设备的WLAN信号,进一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Q3:什么是802.11n协议? WiFi联盟在802.11a/b/g后面的一个无线传输标准协议, 为了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WiFi联盟802.11a/b/g后面的一个无线传输标准协议, 为了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得益于将MIMO(多入多出)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而应用的MIMO OFDM技术,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 802.11a标准是已在办公室、家庭、宾馆、机场等众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无线联网标准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可达25Mbps。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 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802.11n覆盖范围大,信号好,带天线的会好一点,但是价格来说比较贵.Q4:透明网桥是什么第一种802网桥是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e)或生成树网桥(spanning tree bridge)。支持这种设计的人首要关心的是完全透明。按照他们的观点,装有多个LAN的单位在买回IEEE标准网桥之后,只需把连接插头插入网桥,就万事大吉。不需要改动硬件和软件,无需设置地址开关,无需装入路由表或参数。总之什么也不干,只须插入电缆就完事,现有LAN的运行完全不受网桥的任何影响。这真是不可思议,他们最终成功了Q5: L2TP/PPPTP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是一种虚拟隧道协议,通常用于虚拟专用网。L2TP协议自身不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但是可以和加密协议搭配使用,从而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经常与L2TP协议搭配的加密协议是IPsec,当这两个协议搭配使用时,通常合称L2TP/IPsec。L2TP支持包括IP、ATM、帧中继、X.25在内的多种网络。在IP网络中,L2TP协议使用注册端口 UDP 1701。1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尽管L2TP协议的确是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但在IP网络中,它又的确是一个会话层协议。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 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是由PPTP论坛定义的一种隧道协议,它允许PPP包再封装在IP包内部,从而在任何IP网络包括Internet上转发。Q6: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GMP)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 IP 主机向任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成员情况。IGMP 信息封装在 IP 报文中,其 IP 的协议号为 2。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所有参与组播的主机必须实现igmp。参与ip组播的主机可以在任意位置、任意时间、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组播路由器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而主机方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igmp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是不对称的:主机需要响应组播路由器的igmp查询报文,即以igmp membership report报文响应;路由器周期性发送成员资格查询报文,然后根据收到的响应报文确定某个特定组在自己所在子网上是否有主机加入,并且当收到主机的退出组的报告时,发出特定组的查询报文(igmp版本2),以确定某个特定组是否已无成员存在。Q7: PPPT、PPPoE和PPPoA三类接入方式的区别和联系首先我们看看Bridge CPE方式的概念。(1)桥接模式:相当于连接一个HUB,必须两端设置IP.例如:ADSL MODEM和电脑配合,在电脑上分配固定IP地址,开机就能接入局端设备进入互联网.RFC1483标准是为了实现在网络层上多协议数据包在ATM网络上封装传送而制定的,现已被广泛用于ATM技术中,成为在ATM网络上处理多议数据包的封装标准。RFC1483仿真了以太网的桥接功能,它在数据链路层上对网络层的数据包进行LLC/SNAP的封装。在ADSL Modem中完成对以太网帧的RFC1483 ATM封装后,通过用户端和局端网络的PVC永久虚电路完成数据包的透明传输。(2)RFC 2364PPP over ATM接入方式该接入方式是由PC终端直接发起PPP呼叫,PC ATM25网卡在收到上层的PPP包后,根据RFC 2364封装标准对PPP包进行AAL5层封装处理形成ATM信元流。ATM信元透过ADSL Modem(CPE)传送到网络侧的宽带接入服务器上,通过标准的协商过程(请求、应答等),从而使PC与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信任PPP(点到点协议)的连接(或叫会话,Session),同时有可靠的机制去探测、维护和处理Session的中断等情况,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该会话发起要求登录到某个ISP(采用FQDN)的请求,比如采用USER1163.GD+password,然后BRAS将请求转发给RADIUS Server,去进行相关的认证、授权,RADIUS则开始进行计费的记录并向PC返回IP地址和会话。从实现上看,ADSL Modem仅仅是作为ATM信元传送的一个中间点。同时,要实现PPPoA的接入,用户侧要求使用比较昂贵的ATM25网卡,而且网卡供应商也必须提供相应的专用PPPoA客户端软件。由于一个CPE中的一个VC只支持一个唯一的会话,因此使多用户的接入又成了问题,即使采用NAT或Proxy等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使得CPE后的所有用户只能接入和使用同一套相同的业务。由于以上原因,PPPoA这种宽带接入形式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3)PPTP-PPP点对点隧道技术转PPPoA或PPPoE(PPP over Ethernet)接入方式在ADSL用户侧利用PPTP技术通过内部的以太网络在ADSL Modem与用户PC之间建立IP隧道并传送用户终端发出的PPP请求。ADSL Modem(CPE)终结IP隧道,提取PC终端发出的PPP包并相应地利用RFC 2364或RFC 2516标准进行封装处理,再传送至远端宽带接入服务器并完成基于PPP技术的认证、授权、计费和动态的IP地址分配等一系列过程。可见,PPTP-PPP的接入在网络侧的实现与PPPoA或PPPoE是完全一致的。通过用户侧的IP隧道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局域网资源实现多用户的同时接入,而且在ADSL Modem中通过一些特殊的设置还可以完成简单的VPN选择功能。在驱动程序方面,用户PC终端可以利用现有Windows 98/NT操作系统自带的虚拟专用网适配器实现PPTP接入,无需再另行购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其协议栈结构及工作原理上看,这种接入方式的协议栈过于复杂,从而影响接入的实际性能。从功能上看,ADSL Modem内部不仅要终结PPTP的IP隧道,而且要向网络侧发起PPP的连接。作为ADSL终端设备的ADSL CPE在包处理能力上毕竟有限,这将大大降低用户接入的实际速率,几乎无法实现VOD视频点播这类有高带宽、高质量要求的业务。 其次,该接入技术在支持用户数方面也有限制。最后,从实际的组网角度上看,要完成每一终端用户的PPP接入都必须在ADSL Modem和ATM网络中创建传送该PPP包的相应PVC,网络实现过于复杂。但总地来说,PPTP-PPP的接入技术是结合了以太网和PPPoA技术的产物,进一步推动了宽带接入实用化的进程。在实现Internet的用户接入和普通企业网络的简单互通方面,PPTP-PPP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4)RFC 2516PPPoE接入方式在这种方式中,ADSL Modem与用户PC采用以太网络互联,在ADSL CPE中采用RFC 1483的桥接封装方式对PC发出的PPP包进行LLC/SNAP封装后,采用在VC中复制或采用多播VC方式,透传到网络侧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并与之建立连接,实现PPP的动态接入,其协议栈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如下:PPPoE采用对每个进程的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密码验证协议)或CHAP(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col,挑战握手验证协议),克服了由于桥接机制中的常见安全漏洞。可针对每个连接进程进行计费,NSP(或NAP)可按进程的时间长短来收费,也可以收取一个最小接入费用。对于不能运行PPPoA的CPE或不能支持PPP的CPE,该方式将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它采用的是基于桥接的PPP协议。PPPoE可以在同一时间让一个PC接入到多个目的地,即每条PVC上可以有多个进程。NSP可以对每个用户采用标准的RADIUS协议进行控制,比如设置空闲或超时等属性。配置非常简单。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必须安装专有的PPPoE客户端软件。由于采用RFC 1483桥接方式,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也易遭受DoS攻击。但是由于一般每个CPE 设备只设置有一个PVC到达BRAS设备,而BRAS方又常采用RBE(Routed Bridged Encapsulation)机制,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这个弱点。总体来说,这种方式实用方便,实际组网方式也很简单,对CPE的要求很简单,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复杂程度,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家庭用户的接入模式。Router CPE方式Router CPE在系统工作原理上可理解为Bridge CPE+小型Router。(1)采用PPPoE方式,PPPoE的呼叫和建立均由CPE负责,由BRAS动态分配给CPE公有IP地址,同时CPE可完成NAT功能,在PC上的网关指向CPE的用户侧端口私有IP地址,(2)采用PPPoA方式,PPPoA的呼叫和建立均由CPE负责,由BRAS动态分配给CPE公有IP地址,同时CPE可完成NAT功能,PC上的网关指向CPE的用户侧端口私有IP地址免去另外购买路由器的钱,同时又可得到采用PPP拨号按时长计费的好处,Q8:CPE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终端设备!无线CPE就是一种接收wifi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取代无线网卡等无线客户端设备!可以接收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基站等的无线信号!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 Q9:对称传输/非对称传输所谓对称式传输是指上/下行信号各占用一个普通频道8M带宽,上/下行信号可能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但用相同传输速率(210Mbps)的传输模式。而非对称就是上下行传输速率不同,一般上网都是下行大于上行,比如常用的ADSL。Q10: Profile8a,8b,8c,8d, 12a, 12b, 17a and 30Ad的含义线路衰减、远端串扰、噪声、业余无线电干扰等因素都将制约VDSL2的大规模应用,而且主要制约因素也因组网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以前的单一机制很难满足各种复杂应用环境需求。VDSL2通过定义一系列Profile来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功率谱密度控制是主要内容。VDSL2定义了种Profile(8a,8b,8c,8d, 12a, 12b, 17a and 30a)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模板名的数字代表最大截止频率,字母通常代表不同的功率特性,如8a、8b、8c前的数字8代表最大截止频率为8MHz;8a的最大下行发射功率17.5dBm;8b为20.5dBm,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应用;8c为11.5dBm,主要用于近距室外机柜应用。12a、12b截止频率为12MHz,17a截止频率为17.6MHz,30a截止频率为30MHz,这几种Profile的发射功率均为14.5dBm。dBm意即分贝毫X,可以表示分贝毫伏,或者分贝毫瓦。电压或电场E(mV) 与 U(dBm) 的换算公式为:UdBm=20lgE;功率与P(瓦特)换算公式:PdBm=30+10lgP (P:瓦;P:单位为dbm)。 Q11:目前主要的一些网络终端提供商 conexant: (科胜讯),sisco(思科),Ralink Technology(雷凌),2011年3月16日,联发科(MTK)通过换股并购Ralink雷凌公司,将Ralink作为联发科旗下的无线技术事业群,2011年10月1日并购正式生效,联发科技作为全球IC设计领导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位媒体等技术领域。Huawei Technologies(华为),ZTE中兴, Broadcom(博通公司), D-Link(台湾)友讯科技, TP-LINK(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Motorola, Inter,TI,lucent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原AT&T实验室), siemens西门子, nortel(加拿大)北电网络, Sonus Network( 美国圣思网络公司), UT Starcom etc.(美国)UT斯达康,公司由8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创办,发源于美国硅谷,成长于中国市场,2010年将全球运营总部迁至北京,至此,标志着UT斯达康战略重心向中国转移,从而实现全面回归中国。Nuera 纽亚通讯公司因其尖端的专利话音压缩技术E-CELP享誉全球其产品可用4.8/747/9.6kbp话音压缩率为DDN、帧中机、Internet、VSAT、光机专线等链路提供话音传真数据集成方案纽亚产品可广泛应用於公众网络或企业专网,提高带宽利用,节省长途电话开销:纽亚产品这可用於寻呼虚拟联网,使得多个城市共用一个传呼中心. Q12: UPLINK 是什么? Uplink口是交换机上常见的一种端口,它是为了便于两台交换机之间进行级联的端口。它与其相邻的普通UTP口使用的是同一通道,因而,如果使用了Uplink口,另一个与之相邻的普通端口就不能再使用了。这两个端口称为共享端口,不能同时使用。级联的时候,您可使用一般的网线(网线的两端都遵循同一标准,即同是EIA/TIA 568A或568B)将一个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和另一个交换机的Uplink口连起来。如两个设备都使用Uplink口连接。 Q12:GPON和EPON的差异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目前,EPON和GPON是两个主要的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标准,其中一个是由ITU/FSAN制定的Gigabit PON(GPON)(千兆bitPON)标准,另一个是由IEEE 802.3ah工作组制定的Ethernet PON(EPON)标准。GPON是原来ITU-T以155Mbit/s ATM技术为基础的APON(ATM PON)标准()APON后来更名为BPON(宽带PON)发展来的(G984.1,G984.2,G984.3).千兆EPON又叫GEPON。EPON和GPON是两种标准,而不是EPON可以升级为GPON。EPON和GPON作为光网络接入的两个主力成员,各有千秋,互有竞争,互有补充,互有借鉴,下面在各个方面对它们作个比较:速率:EPON 提供固定上下行1.25 Gbps,采用8b/10b线路编码,实际速率为1GbpsGPON支持多种速率等级,可以支持上下行不对称速率,下行2.5Gbps 或 1.25Gbps,上行1.25Gbps 或 622 Mbps,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上下行速率,选择相对应光模块,提高光器件速率价格比。本项结论:GPON优于EPON 分路比分路比即一个OLT端口(局端)带多少个ONU(用户端)EPON 标准定义分路比1:32。GPON标准定义分路比下列几种 1:32; 1:64;1:128其实,技术上EPON系统也可以做到更高的分路比,如1:64,1:128,EPON的控制协议可以支持更多的ONU。分路比主要是受光模块性能指标的限制,大的分路比会造成光模块成本大幅度上升; 另外,PON插入损失1518dB,大的分路比会降低传输距离; 过多的用户分享带宽也是大分路比的代价。本项结论:GPON提供多选择性,但是成本上考虑优势并不明显最大传送距离GPON系统可支持的最大物理距离,当光分路比为1:16时,应支持20km的最大物理距离;当光分路比为1:32时,应支持10km的最大物理距离。EPON与此相同本项结论:相等 QOS (Quality of Service) EPON在MAC层Ethernet包头增加了64字节的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MPCP通过消息、状态机和定时器来控制访问P2MP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实现DBA动态带宽分配。MPCP涉及的内容包括ONU发送时隙的分配、ONU的自动发现和加入、向高层报告拥塞情况以便动态分配带宽。MPCP提供了对P2MP拓扑架构的基本支持,但是协议中并没有对业务的优先级进行分类处理,所有的业务随机的竞争着带宽GPON则拥有更加完善的DBA,具有优秀QoS服务能力。 GPON将业务带宽分配方式分成4种类型,优先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固定带宽(Fixed)、保证带宽(Assured)、非保证带宽(Non-Assured)和尽力而为带宽(BestEffort). DBA又定义了业务容器(traffic container, T-CONT)作为上行流量调度单位, 每个T-CONT由Alloc-ID标识。每个T-CONT可包含一个或多个GEM Port-ID. T-CONT分为5种业务类型,不同类型的T-CONT具有不同的带宽分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业务流对时延、抖动、丢包率等不同的QoS要求。T-CONT类型1的特点是固定带宽固定时隙,对应固定带宽(Fixed)分配,适合对时延敏感的业务,如话音业务;类型2的特点是固定带宽但时隙不确定,对应保证带宽(Assured)分配,适合对抖动要求不高的固定带宽业务,如视频点播业务;类型3的特点是有最小带宽保证又能够动态共享富余带宽,并有最大带宽的约束,对应非保证带宽(Non-Assured)分配,适合于有服务保证要求而又突发流量较大的业务,如下载业务;类型4的特点是尽力而为(BestEffort),无带宽保证,适合于时延和抖动要求不高的业务,如WEB浏览业务;类型5是组合类型,在分配完保证和非保证带宽后,额外的带宽需求尽力而为进行分配。 Q13: 集线器和交换机: 集线器是一个物理设备,它作用于单个比特而不是帧,集线器只是重新产生该比特,增强它的能量强度,再将该比特传输到所有其它接口;不同的LAN网段之间采用不同的以太网技术通过集线器互联是不可能的,因为集线器的本质是转发器,并不缓冲帧,它们不能将工作在不同速率的LAN网段互连。另外如果两个独立的网段用集线器互联,则原来独立的LAN网段的碰撞域会变成一个大的、公共的碰撞域,最后每个以太网技术对碰撞域内最大的节点数、碰撞域内两台主机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在多级设计内最大允许数都有约束。与集线器不同,集线器的工作机理是广播(broadcast),无论是从哪一个端口接收到什么类型的信包,都以广播的形式将信包发送给其余的所有端口,由连接在这些端口上的网卡(NIC)判断处理这些信息,符合的留下处理,否则丢弃掉,这样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它的工作状态看,HUB的执行效率比较低(将信包发送到了所有端口),安全性差(所有的网卡都能接收到,只是非目的地网卡丢弃了信包)。而且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包,在多个端口同时出现信包的时候就出现碰撞,信包按照串行进行处理,不适合用于较大的网络主干中。交换机是对以太网帧进行操作的,他们是使用LAN目的地址转发帧,当帧到达交换机的接口,交换机检查该帧第二层的目的地址,并试图将该帧转发到通向目的地址的接口上去;交换机可以克服许多困扰集线器的问题。首先,交换机允许用交换机互联的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保留独立的碰撞域,其次交换机可以互联不同的LAN技术(如速率可以不同);再次,交换机用于互联LAN网段时,对于一个LAN的大小没有限制,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通过交换机表来完成。交换机是以即插即用的设备。交换机的工作就完全不同,现在低端的交换机都是Layer 2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进行交换。它通过分析Ethernet包的包头信息(其中包含了原MAC地址、目标MAC地址、信息长度等),取得目标MAC地址后,查找交换机中存储的地址对照表(MAC地址对应的端口),确认具有此MAC地址的网卡连接在哪个端口上,然后仅将信包送到对应端口,有效的有效的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这就是Switch 同HUB最大的不同点。而Switch内部转发信包的背板带宽也远大于端口带宽,因此信包处于并行状态,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大型网络环境大量数据并行处理的要求。-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集线器就是个多端口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交换机使用MAC地址进行转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Q14:目前以太网支持的传输速率 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IEEE 802.3aeQ15: ADSL SPLITTERADSL SPLITTER(语音分离器) 适用于网络快车ADSL用户端,ADSL Splitter 具有 1 个输入端口( Line ), 2 个输出端口( Phone , Modem ),可以分别接传统电话和 ADSL 调制解调器,主要用在同一房间内具有上述两种设备的 ADSL 宽带用户。ADSL语音分离器是在传统电话系统上增加ADSL高频滤波,其尺寸小巧,价格低廉,可将传输语音的低频信号(3003400Hz)和传输数据的高频信号(20KHz1MHz)完全分离,使其在同一线路传输时互不干扰,全面排除电话干扰信号,PCB插座直接插线路板,能将DSL信号衰减最低,有效控制因普通插座导线对DSL信号传输阻隔,从而减少掉线率,提高上网效率。输出电路部分提供为独立ADSL modem数据信号,滤波效果特好,对电话保持超清晰通话效果,能解决因部分电话机静态高频信号损耗引起的ADSL上、下行速率下降及经常断电等问题,线路对感应雷击和过压冲击电流的过压保护,电话时不影响ADSL掉线,保持良好的电话效果与网速 。 传统的电话系统使用的是铜线的低频部分(4kHz以下频段)。而ADSL采用DMT(离散多音频)技术,将原先电话线路0Hz到1.1MHz频段划分成256个频宽为4.3kHz的子频带。ADSL SPLITTER,下频段仍用于传送POTS(传统电话业务),20kHz到138kHz的频段用来传送上行信号,138kHz到1.1MHz的频段用来传送下行信号。DMT技术可根据线路的情况调整在每个信道上所调制的比特数,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线路。一般来说,子信道的信噪比越大,在该信道上调制的比特数越多。如果某个子信道的信噪比很差,则弃之不用。目前,ADSL可达到上行640kbps、下行8Mbps的数据传输率。ADSL语音分离器是在传统电话系统上提供ADSL服务的无源低通滤波器,可将传输话音的低频信号(3003400Hz)和传输数据的高频信号(20KHz1MHz)完全分离有效分开,消除电话信号对ADSL线路的影响,减少ADSL掉线的机会。好的信号分离器,会为您带来优质的通话效果,同时纯净的宽带信号会使您的宽频更加畅通,不易掉线。Q16:802.11g IEEE802.11工作组近年来开始定义新的物理层标准IEEE802.11。与以前的IEEE802.11协议标准相比,IEEE802.11草案有以下两个特点:在24GHz频段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能够与IEEE802.11的Wi-Fi系统互联互通,可共存于同一AP的网络里,从而保障了后向兼容性。这样原有的WLAN系统可以平滑地向高速WLAN过渡,延长了IEEE80211b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投资。2003年7月IEEE802.11工作组批准了IEEE802.11草案.Q17:DMZDMZ是”,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位于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小网络区域内。DMZ是英文“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在这个小网络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如企业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论坛等。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个DMZ区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网络,因为这种网络部署,比起一般的防火墙方案,对攻击者来说又多了一道关卡。网络设备开发商,利用这一技术,开发出了相应的防火墙解决方案。称“非军事区结构模式”。DMZ通常是一个过滤的子网,DMZ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构造了一个安全地带。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DMZ防火墙方案为要保护的内部网络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线,通常认为是非常安全的。同时它提供了一个区域放置公共服务器,从而又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互联应用需要公开,而与内部安全策略相矛盾的情况发生。在DMZ区域中通常包括堡垒主机、Modem池,以及所有的公共服务器,但要注意的是电子商务服务器只能用作用户连接,真正的电子商务后台数据需要放在内部网络中。在这个防火墙方案中,包括两个防火墙,外部防火墙抵挡外部网络的攻击,并管理所有内部网络对DMZ的访问。内部防火墙管理DMZ对于内部网络的访问。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的第三道安全防线(前面有了外部防火墙和堡垒主机),当外部防火墙失效的时候,它还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网络的功能。而局域网内部,对于Internet的访问由内部防火墙和位于DMZ的堡垒主机控制。在这样的结构里,一个黑客必须通过三个独立的区域(外部防火墙、内部防火墙和堡垒主机)才能够到达局域网。攻击难度大大加强,相应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也就大大加强,但投资成本也是最高的。Q18: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的区别吉比特以太网或称千兆以太网,(GbE, Gigabit Ethernet或 1 GigE) 是一个描述各种以吉比特每秒速率进行以太网帧传输技术的术语,由IEEE 802.3-2005标准定义。该标准允许通过集线器连接的半双工吉比特连接,但是在市场上利用交换机的全双工连接才是标准。编辑本段历史施乐公司(Xerox)在1970年代初的研究,结果是今天,以太网已经演变成最广泛实施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OSI模型协议。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使网速从10 Mbit/s提高到100 Mbit/s。吉比特以太网是下一代,将网速提高到1000 Mbit/s. 吉比特以太网的最初标准是由IEEE于1998年6月制订的IEEE 802.3z。802.3z通常被称为1000BASE-X,-X表示-CX、-SX以及-LX或(非标准化的)-ZX。IEEE 802.3ab认可于1999年,将吉比特以太网定义为利用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 Pair)五类线缆(Category 5)或六类线缆(Category 6)的传输,被称作1000BASE-T。在802.3ab标准中,吉比特以太网成为一种各组织可以利用基现有的铜缆基础设施的桌面技术。起初,吉比特以太网被部署在高容量骨干网网络链接(例如高容量的校园网)中。2000年,苹果公司的Power Mac G4和PowerBook G4是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采用1000BASE-T连接的个人电脑。它很快成为许多其他计算机的内置特征。之后,随着IEEE在2002年批准了一个基于光纤的标准,2006年批准了一个双绞线的标准,更快的10吉比特以太网(10 Giagbit Ethernet)标准也出现了。Q19:SFP与GBIC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s)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SFP模块(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在相同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由于SFP模块在功能上与GBIC基本一致,因此,也被有些交换机厂商称为小型化GBIC(Mini-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的缩写,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设计上可以为热插拔使用。GBIC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互换产品。Q20:RJ-11与RJ-45 RJ11接口和RJ45接口很类似,但只有4根针脚(RJ45为8根)。在计算机系统中,RJ11主要用来联接modem调制解调器。 RJ11通常指的是6个位置(6针)模块化的插孔或插头。这种接插件没有国际化的标准并且在通用综合布线标准中提及。而且,这个名称往往也用于4针版本的模块化接插件,从而引起混乱。详细解释RJ释义 rj11定义在通用综合布线标准里,没有单独提及RJ11的论述,所有的连接器件必须是8针。因此RJ11和RJ45的协同工作和兼容性还没有成文。 RJ这个名称代表已注册的插孔(Registered Jack),是来源于贝尔系统的USOC (Universal Service Ordering Codes,通用服务分类代码) 代码。USOC 是一系列已注册的插孔及其接线方式,是由贝尔系统开发的,用于将用户的设备连接到公共网络。FCC 规定控制着这一目的的应用。FCC (联邦通信委员会)代表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个文档规定了RJ11。 RJ11是用于西部电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Co)开发的接插件的通用名称。其外形定义为6针的连接器件。原名为WExW, 这里的x表示活性,触点或者打线针。例如, WE6W 有全部6个触点,编号1到6, WE4W 界面只使用4针最外面的两个触点(1和6) 不用,WE2W 只使用中间两针。对于RJ11,信息来源是矛盾的,它可以是2或者4芯的6针接插件。更加混淆的是,RJ11并不仅是用于代表6针接插件,它还指4针的版本。 RJ45 和RJ11区别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尺寸 由于两者的尺寸不同(RJ11为4或6针,RJ45为8针连接器件),显然RJ45插头不能插入RJ11插孔。反过来却在物理上是可行的(RJ11插头比RJ45插孔小), 由此让人误以为两者应该或者能够协同工作。实际上不是这样。强烈建议不要将RJ11插头用于RJ45插孔。 因为RJ11不是国际标准化的,其尺寸,插入力度,插入角度等等没有统一依照国际标准接插件设计要求,因此不能确保能够具有互操作性。它们甚至引起两者的破坏。由于RJ11插头比RJ45插孔小,插头两边的塑料部分将会损坏插入的插孔的金属针。Q21:水晶头的接法T568A和T568B都是网线水晶头的制作标准,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代表不同的线序而已,只是颜色上的区别 ,用户需要注意的只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