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6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2 本章知识结构 金属的变形特性 晶体的塑性变形 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合金的塑性变形 3 6 1金属的变形特性 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 4 5 作用在机件上的外力 载荷 F F MPa 外力 内力 应力 静载荷 动载荷 F S 6 拉伸实验 k b b 极限载荷点 F e e 弹性极限点 s S 屈服点 K 断裂点 拉伸曲线 F F L 缩颈 o 7 强度 当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应力 e s时 材料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a 屈服强度 S 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S Fs S0 MPa 它表征了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8 b Fb S0 MPa b 抗拉强度 b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 它表征了材料在拉伸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 是脆性材料选材的依据 b F o 9 常用 和 作为衡量塑性的指标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F F L 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的必要条件 10 弹性变形 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 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称为弹性变形 1 两种基本变形 特点变形是可逆的 在外力去除后它便可以完全恢复 变形消失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 材料的最大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11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应力与应变服从虎克定律 式中 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 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 杨氏模量 G称为切变模量 它反映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代表材料的 刚度 弹性模量 o e 12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 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所需要施加力的大小 在给定应力下 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只发生很小的弹性应变 而弹性模量小的材料则发生比较大的弹性应变 结合能是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 结合键之间的结合键能越大 则弹性模量越大 结合键能与弹性模量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3 金刚石具有最高的弹性模量 E 1000GPa工程陶瓷如碳化物 氮化物 氧化物等结合键能也比较高 它们的弹性模量为250 600GPa金属键结合的金属材料弹性模量要抵一些 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约为70 350GPa聚合物由于二次键的作用 弹性模量仅为0 7 3 5GPa 14 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变形的实质是在应力的作用下 材料内部原子间距就偏离了平衡位置 但未超过其原子间的结合力 晶体材料反映为晶格发生了伸长 缩短 或歪扭 原子的相邻关系还未发生改变 故外力去除后 原子间结合力便可以使变形完全恢复 15 定义 不能恢复的永久性变形叫塑性变形 当应力大于弹性极限时 材料不但发生弹性变形 而且还发生塑性变形 即在外力去除后 其变形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 而具有残留变形或永久变形 塑性 是指材料能发生塑性变形的量或能力 用伸长率 或断面减缩率 表示 实质 塑性变形的实质是在应力的作用下 材料内部原子相邻关系已经发生改变 故外力去除后 原子回到另一平衡位置 物体将留下永久变形 塑性变形 16 塑性变形过程 屈服 屈服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屈服现象 即使外力不再增加 试样也会继续变形 这种变形属于塑性变形 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锯齿状的平台 这是部分材料所具有的特征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屈服现象 17 塑性变形过程 屈服 屈服强度 表示材料对开始发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也称为屈服极限 用 s表示 对具有屈服现象的材料用屈服现象发生时对应的应力表示 对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 则以所产生的塑性应变变0 2 时的应力值表示 18 塑性变形过程 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 在屈服后的变形阶段 试样整体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 如果不再增加外力 材料的变形将不能继续下去 原因 维持材料均匀变形的原因是材料发生了加工硬化 已经发生变形处的强度提高 进一步变形困难 即变形要在更大的应力作用下才能进行 下一步的变形发生在未变形或变形相对较小的位置 达到同样变形后 在更大的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19 塑性变形过程 颈缩 颈缩 试样将开始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 产生了颈缩 即塑性变形集中在一局部区域进行 特点 颈缩发生后 宏观表现为外力在下降 工程应力在减小 但颈缩区的材料承受的真实应力依然在上升 20 塑性变形过程 颈缩 开始发生颈缩时对应的工程应力 b 这时试样出现失稳 颈缩真实应力依然在上升 但能承受的总外力在下降 21 塑性变形过程 断裂 韧性断裂 在断裂前有明显塑性变形后发生的断裂叫 韧性断裂 在晶体构成的材料中 内部的晶粒都被拉长成为细条状 断口呈纤维状 灰暗无光 断裂 变形量大至K点 试样发生断裂 实质 断裂的实质原子间承受的力超出最大吸引力 原子间的结合破坏而分离 22 塑性变形过程 断裂 脆性断裂 断裂前因并未经过明显塑性变形 故其断口常具有闪烁的光泽 这种断裂叫 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可沿晶界发生 称为 晶间断裂 断口凹凸不平 脆性断裂也可穿过各个晶粒发生 称为 穿晶断裂 断口比较平坦 沿晶脆性断口 23 塑性变形的方式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依材料的性质 外界环境和受力方式不同 进行塑性变形的方式也不相同 通常发生塑性变形的方式有 滑移 孪生 蠕变 流动 其中滑移是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 而非晶体材料原子为无规则堆积 像液体一样只能以流动方式来进行 衡量变形的难易程度的参数为粘度 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流动的为液体 可以维持自己形状的为固体 24 6 2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滑移 孪生 扭折 滑移 在切应力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 滑移面 和晶向 滑移方向 产生相对位移 且不破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 1滑移 25 1 滑移线和滑移带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滑移变形的不均匀性 在滑移线内部以及滑移带之间的晶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滑移 工业纯铜中的滑移线 26 2 滑移系 晶体中的滑移只能沿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定的晶体学方向进行 将其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晶体中原子最密排的晶面和晶向 每个滑移面以及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为一个滑移系 滑移系的个数 滑移面个数 每个面上所具有的滑移方向的个数 27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滑移面为 111 滑移方向为滑移系共有4 3 12个 28 bcc晶体 112 和 123 面的滑移系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低温时滑移面为 112 中温时多为 110 而高温时多为 123 滑移方向为滑移系为 110 62 112 121 123 241 其滑移系可能有12 48个 29 密排六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密排六方晶体中 滑移方向一般都是当c a接近或大于1 633时 0001 为最密排面 滑移系即为 0001 共有三个当c a小于1 633时 0001 不再是密排面 滑移面将变为柱面 1010 或斜面 1011 滑移系分别为三个和六个 30 31 32 滑移系越多 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 塑性也越好 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 因而金属的塑性 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 33 3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过程开始时的分切应力就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假设其横截面积为A 为滑移面法线与中心轴线夹角 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夹角 外力F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 而滑移面的面积则为A cos Fcos 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为 34 当分切应力达到临界值时 晶面间的滑移开始 这也与宏观上的屈服相对应 因此这时F A应当等于 s 即 式中 s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是一个与材料本性以及试验温度 加载速度等相关的量 与加载方向等无关 可通过实验测得 cos cos 称为取向因子或schmid因子 因为取向因子cos cos 大则材料在较小 s作用下即可达到临界分切应力 s 从而发生滑移 因此被称为软取向 反之则称为硬取向 s scos cos 35 一些金属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值 36 4 滑移时晶面的转动 37 38 位向和晶面的变化拉伸时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趋于平行于力轴方向 压缩时 晶面逐渐趋于垂直于压力轴线 取向因子的变化几何硬化 远离45 滑移变得困难 几何软化 接近45 滑移变得容易 39 5 多滑移 滑移过程沿两个以上滑移系同时或交替进行 这种滑移过程就称为称多滑移 40 对所有的 111 面 角是相同的 为54 7 对 101 101 011 和 011 方向 角也是相同的 为45 锥体底面上的两个方向和 001 垂直 因此 锥体上有4 2个滑移系具有相同的施密特因子 当达到临界切应力时可同时开动 图fcc晶体中多滑移 41 交滑移 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滑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双交滑移 交滑移后的螺位错再转回到与原滑移面平行的平面滑移 交滑移 42 单滑移 单一方向的滑移带 多滑移 相互交叉的滑移带 交滑移 波纹状的滑移带 滑移的表面痕迹 43 位错的易动性原子的微小移动导致晶体产生一个原子间距的位移 多个位错的运动导致晶体的宏观变形 6 滑移的位错机制 44 滑移面 滑移台阶 45 刃型位错当位错运动到晶体表面时 整个上半部晶体相对下半部移动了一个柏氏矢量晶体表面产生了高度为b的台阶 刃型位错滑移导致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 46 螺型位错 沿滑移面运动时 在切应力作用下 螺型位错使晶体右半部沿滑移面上下相对低移动了一个原子间距 螺型位错滑移导致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 47 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b垂直 此外因螺型位错b与 平行 故通过位错线并包含b的随所有晶面都可能成为它的滑移面 48 位错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 其表达式为 式中 是体位错密度 L是位错线的总长度 V是晶体的体积 位错的增殖 49 经常用穿过单位面积的位错数目来表示位错密度 式中 是穿过截面的位错数 是截面面积 位错密度的单位是cm 2 50 金属的位错密度为104 1012 cm2位错对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由位错运动引起 因此阻碍位错运动是强化金属的主要途径 减少或增加位错密度都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 51 弗兰克 瑞德源 52 Si单晶中的F R源 位错线以Cu沉淀缀饰后 以红外显微镜观察 53 2 孪生 孪生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 孪生面 和一定的晶向 孪生方向 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均匀切变的过程 a 变形前b 滑移c 孪生晶体滑移和孪生变形后的结构与外形变化示意图 54 面心立方晶体孪晶的高分辨率电镜照片 55 a 孪晶面与孪生方向 b 孪生变形时晶面移动情况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 沿其发生孪生的晶面称孪生面 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称 孪生的形成过程 56 1 孪生是在应力集中的局部区突然萌生 萌发于局部应力高度集中的地方 2 孪生所需的切应力比滑移所需的要大10 100倍 3 孪生形核难 长大快 通常以猝发的方式形成并使应力 应变曲线上呈现锯齿状 铜单晶在4 2K的拉伸曲线 孪生变形的特点 57 孪生的形成 形变孪晶 在形变过程中形成的孪晶组织 在金相形貌上一般呈现透镜片状 多数发源于晶界 终止于晶内 又称机械孪晶 退火孪晶 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孪晶组织 退火孪晶的形貌与形变孪晶有较大区别 一般孪晶界面平直 且孪晶片较厚 锌晶体中的形变孪晶 孪生形变总是萌发于局部应力高度集中的地方 在多晶体中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敏捷开发方法论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软件设计师有效试题及答案汇编
- 法学概论从入门到精通的试题及答案
- 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分配计划
- 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 积极心理与职业幸福感提升计划
- 供应链优化计划
-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美术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计划
- 2024年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施工用电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项目部).文档
- NB-T10394-2020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真题汇编)
- JTG-G10-201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校园ip地址规划方案表格
- 威图电柜空调SK3304500使用说书
-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外交学院
- 研究生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全册教学课件
- 《大学生创业基础系列课程》课件-第14-5课-消费者购买决策-1学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