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雅文化,铸就人生高峰.doc_第1页
弘扬孝雅文化,铸就人生高峰.doc_第2页
弘扬孝雅文化,铸就人生高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孝雅文化,铸就人生高峰 有人说,孝是最美的亲情之花,雅是最美的心灵之蕊。而我要说孝雅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是三月醉人的春风,是润物无声的甘露,时时荡涤着我们心灵的尘埃,刻刻缓解着我们心灵的干涸。我们深信孝雅的春风,必将吹开那满园纯洁的梨花,绽放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田。一、古人之孝雅古人尤重孝雅。汉代选官除了因袭九品中正制外,还有两种很重要的选拔方式征召孝廉。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例如汉书武帝纪中:“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各举孝廉各一人。”可见古人十分注重一个人的孝道和为人立身的品性(即雅行)。历代统治者多以孝治国,不遗余力地弘扬孝道。较有名气的君王中就有汉文帝。史书记载他曾经三天三夜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竭尽所能侍奉卧病在床的太后,孝感天下。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孝,是德的根本,是仁的基础。汉文帝贵为天子尚且亲履孝道,黎民百姓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孝道。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季路),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食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母亲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行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粮食有万钟之多。端坐于垒叠之锦褥,品尝丰盛之佳肴,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前尽力,死后思念哪!”又有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见匪徒,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到江东下邳,做雇工奉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孝,我们才能“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由爱家而爱国。雅。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雅。雅者,正也。”古人特别青睐“雅”字,高大的气度称之为雅度,宽宏的肚量称之为雅量,庄重的仪容或美好的声望称之为雅望,高雅的言论是为雅言,高雅的意趣是为雅致。而雅度、雅量、雅望、雅言、雅致,无一不是古之士子所推崇敬重并毕生追求的品性修养。二、中学生之于孝雅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生活中贯通性和统领性的意识,对中华民族的内聚力与凝聚力的形成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过分地敬重和服从,也导致了盲从和愚从。传统的雅文化强调君子之风、大夫之义,也存在着许多的陈规陋习。在近代社会,它们曾一度遭到猛烈的抨击,然而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愈来愈多,“啃老”一族越来越壮大的情况下,重拾孝雅文化的精髓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开展“八荣八耻”道德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所数是独生子女,处于物质丰裕、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以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许多学生人在教室,心在游戏厅,问他为何来上学,他只有简单的一个字混。仿佛是父母求他来上学,他之所以勉强待在教室也仅仅是为了混学。许多学生谈吐粗鄙,举止放荡,情趣低俗,不像一个求学的学生,而是与街头的小混混无异。“百行孝为首,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颗善良的心、责任的心、感恩的心。”武家舫校长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激情。”在教学中见缝插针地提倡和推崇孝道,不失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有效方法。比如在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穿插性地讲了子路“百里负米”和曾皙“啮指见母”的故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触动了学生的内心。在周记里,我强调要学生隔一段时间写一篇孝雅心语。许多学生由先前的埋怨父母的强制、家长制,到后来开始进行自我反省。他们在周记里记载了父母的艰辛,自己报答父母的决心。他们在孝文化的春风中逐渐地被感化,知道了什么是孝,如何去行孝、去感恩。学生内心的触动又促使行为的转变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学习刻苦了,父母生日的时候打个祝福的电话,写篇孝雅的日记孝雅本一体。学生能接受孝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追求雅行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学生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就是向孝的终极目标前进。求雅、炼雅即为修身。古人云:“身修然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假如我们连自身的品性修养都做不到,如何“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针对青少年上课坐姿扭曲、言谈粗鄙、举止不合规范的现象,我常常在课堂上讲一些小故事来激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也有当今社会许多青年人因不注重雅行而导致求职失败或考研失败的故事,还有刘备的训子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渐渐地,学生的举止越来越文雅,进教室办公室也知道敲门喊报告了,有事也知道先向老师请假了,坐姿也端正了在班上,转变最大的当属一位男生。以前上课时,他有事进出教室从来视老师同学如无物,进出自由不羁。我借机在班上谈了这种现象,并让同学们讨论这种行为雅不雅、该不该。自此讨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