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3.ppt_第1页
微观经济学13.ppt_第2页
微观经济学13.ppt_第3页
微观经济学13.ppt_第4页
微观经济学1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第13章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 本章概要 博弈和决策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回顾重复博弈 本章概要 序贯博弈威胁 承诺和可信性 1 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 GameTheory 又名对策论 游戏论失火了 屋里人很多 你往哪个门跑 这就是博弈你的行动结果不仅取决于你的策略选择 同时也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 它研究个体或组织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情况下如何进行最优决策 建筑师的决策和战场上将军的决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伐木工人的决策和拳击手的决策有什么不同 设计楼房 砍木头不存在决策对象反抗问题 将军和拳击手的每一步行动都会引来抵抗 要想获胜 他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可能行为 博弈论是有关 互动行为 的科学 如何在 博弈 中获胜 日常生活中的博弈 游戏 往往指的是诸如赌博和运动这样的东西 喝酒猜拳打扑克 桥牌 打篮球Howcanyouwinsuchgames 许多博弈都包含着运气 技术和策略 策略是为了获胜所需要的一种智力的技巧 虚张声势 使用骗术 猜测对手意图 改变出牌速度 一切规则不禁止的手法 如何在博弈中获胜 学博弈论 真的能在博弈中 总是 获胜吗 对手和你一样聪明 许多博弈相当复杂 博弈论并不能提供万无一失的应对办法 博弈论是40年代数学家冯 诺依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 摩根斯坦首先提出的 在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获得了巨大的应用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3位博弈论专家 纳什 泽尔腾 哈桑尼 博弈论是关于社会 而不是关于自然的 中国人研究博弈论是有优势的 三国演义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厚黑学 都是博弈论教材 如何在人与人的博弈中取得成功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数学家JohnF Nash 德国经济学家ReinhardSelten 美籍匈牙利经济学家JohnC Harsanyi 1928年Nash出生于美国 1950年获Princeton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任教于MIT和Princeton大学 其博士论文 非合作博弈 首次区分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并且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概念 2002年 美丽心灵 共获得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奥斯卡奖 数学界的梵高 疯子天才 纳什 1930年Selten出生于现属于波兰的德国城市 196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 比勒菲尔特大学和波恩大学 Selten的主要贡献是首次对分析动态策略交互作用深化了Nash均衡的概念 1920年Harsanyi出生于匈牙利 1947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 后逃亡澳大利亚 再到美国 1954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加州伯克利分校 于2000年去世 Harsanyi研究和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博弈 从而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2001 阿克洛夫 Akerlof 斯宾塞 Spence 斯蒂格利茨 Stiglitz 次品市场等不对称信息理论这些贡献发展了博弈论的方法体系 拓宽了其经济解释范围 1996 莫里斯 JamesA Mirrlees 和维克瑞 WilliamVickrey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委托 代理理论拍卖理论 博弈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 弗农 史密斯 Smith 2005 奥曼 Aumann 谢林 Schelling 实验经济学通过实验来测试或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 或者发现新的理论 以对以博弈论为基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证伪工作 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现实的政治 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其理论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冲突 贸易纠纷 价格之争以及长期合作的模式 博弈的规则或研究框架 1 博弈参与者 player 博弈论分析假定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2 策略空间 博弈参与者必须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的策略 strategy 或行动选择范围 3 决策行为结果 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 可评价优劣高下 并称之为收益 payoff 支付 博弈的分类 一 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参与者行动的先后顺序 静态博弈是同时作出决策 不了解对手的决策方案 动态博弈是参与者先后作出决策 二 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其他参与者收益支付信息的掌握程度 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至少有一人不能确切了解其它决策者收益函数 三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能否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博弈强调集体理性 经济学主要讨论非合作博弈 四 一次性博弈与重复博弈博弈重复多次进行 五 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博弈中 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 还是非零 严格地讲 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一种方法 应用范围除经济学外 还包括政治学 军事学 外交学 国际关系学 犯罪学等 但为何博弈论受到经济学的重视呢 主要原因有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最广泛 最成功的应用 尤其在寡头市场理论中得到直接的应用 博弈论的许多成果也是借助于经济学的例子来发展的 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贡献最大 博弈论与经济学的研究模式一样 理性人在给定约束条件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由于上述原因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Jim 摔跤 歌剧 摔跤 歌剧 Joan 均衡 占优策略 占优策略不管对手做什么都是最优策略例子A和B销售相互竞争的产品他们在决定是否采取广告计划 广告博弈的得益矩阵 厂商A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厂商B 占优策略 没有占优策略的博弈没有占优策略的博弈 其各方的最优决策取决于竞争对手的策略选择 公司A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公司B 修改过的广告博弈 纳什均衡回顾 占优策略均衡 我所做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你所做的是不管我做什么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纳什均衡回顾 纳什均衡 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纳什均衡的例子 厂商1 脆 甜 脆 甜 厂商2 产品选择问题 问题存在纳什均衡吗 如果不存在 为什么 如果存在 如何达到均衡 纳什均衡回顾 极大化极小策略假定两家公司竞争出售文件加密软件他们使用相同的加密标准 用一种软件加密得文件可以用另一个软件读出来 厂商1比厂商2得市场份额大得多两个厂商都在考虑投资一个新的加密标准 极大化极小策略 厂商1 不投资 投资 厂商2 不投资 投资 极大化极小策略 观察厂商2的占优策略 投资纳什均衡厂商1 投资厂商2 投资 极大化极小策略 观察如果厂商2不投资 厂商1招致重大损失厂商1或许选择不投资把损失减少到最小至10 极大化极小策略 囚徒困境 什么是 占优策略纳什均衡极大极小化策略 重复博弈 寡头垄断厂商进行的是重复博弈在囚徒困境的每次重复中 各厂商都会造成关于他们的行为的名声 并且能够研究他们的竞争者的行为 定价问题 厂商1 低价 高价 低价 高价 厂商2 定价问题 非重复博弈博弈结果是双方都低价重复博弈以牙还牙策略是最有效的 重复博弈 囚徒的困境 暗含有一次性博弈假定 结果陷入了个体理性决策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的困境 现在我们改变假定条件 讨论博弈可以多次进行的重复博弈 RepeatedGame 如 囚徒困境博弈中 假定博弈或重复多次 A对B宣布如下方针 我将选择沉默 并要求你也如此来增进各自利益 然而 如果你半途背叛选择坦白 我从下一阶段游戏开始便一直采取坦白 这一方针与A利益一致 因而是可信的 重复博弈中 声誉 名声 十分重要 从B角度来看 和A合作可在每阶段得到较好结果 中途变卦 固然当期可得更好结果 但此后便每次面临更坏的后果 显然是不利的 因而 重复性博弈中 沉默 沉默 点可能成为对双方最佳选择 因而成为纳什均衡点 由于博弈条件由一次性变为重复性 均衡状态随之发生变化 欺骗一次对方就会警觉 导致合作失败 在重复博弈中 名声对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十分重要 重复博弈导致合作的例子 越战纪实 我的越战经历他们给我解释了好久 因为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双方默认的 你不开枪 我也不开 大家图个太平 他们告诉我 曾有一段时间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结果大家都躲著 屎尿都撒在猫耳洞里 加上潮湿 下一场雨 洞内积一星期水 人就蹲在脏水里 有人耳朵都发了霉 下身都烂掉了 最后是谁也打不著谁 自己活受罪 由此双方慢慢达成默契 我出来 你不开枪 你出来 我也不打 就这样 我还以为上了战场就可以乱放枪呢 谁知竟有这麽多狗屁规矩 不过我们也不能全走出去 不然他给你来个一窝揣也说不定 每次出去一个 其他人守著 他们警告我 如果有当官的来了就要特别小心 当官的不了解内情 一声令下 他们不想打也得打 你站在外面就活该倒霉 很有道理 我想我又上了一课 希望下课前我还没死 战场上不用考试的 不合格的学生全得死 没有补考的机会 这是个恐怖的课堂 我想学校里如果成绩不佳就马上拉出去枪毙的话 学生们会怎样玩命学习呢 类似的例子 一战的战场上 我们不开枪 你们不开枪 标语 多个博弈论专家为此编制策略模型 两两配对进行比较 博弈反复多次进行 结果下述简单策略效果最好 针锋相对 策略 以合作开局 随后博弈参与者就模仿竞争对手上一期的行动 对手欺骗 削价 则下一期我也欺骗 削价 如果对方采取合作态度 提价 则下期我也合作 提价 在非合作的 重复性博弈中 个体或企业有不取决于博弈内容的最优策略吗 用通俗的话讲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策略让我们可以在重复博弈中利益最大化 针锋相对策略在重复博弈中的优势 1 简单 不易误解 2 针锋相对决不是先搞欺骗 先搞欺骗会导致合作瓦解 3 决不怂恿欺骗行为 不允许对这类行为不加惩罚 4 针锋相对是宽大的 它允许迅速恢复合作 可以说 这种策略既是毫不留情的 又是毫不记恨的 真正是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而且 无论善恶 立即得报 来世再报是不行的 毛主席的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不幸的是 如果确定知道博弈次数 针锋相对的策略可能失效 每一方都企图在最后一次博弈搞欺骗 对手已没机会报复 前一次也没必要合作 又回到了囚徒困境模式 重复博弈厂商 结论 在重复博弈下囚徒困境可以通过以牙还牙策略达成合作的结果 序贯博弈 各博弈方依次行动根据各博弈方可能的行为和理性的反应来考虑 假定两种早餐麦片新品种 脆的 甜的 只要两家各推出一种 就可以成功推出新产品甜麦片好销售只要各种麦片都只有一个厂商推出 两种麦片都有利可图 序贯博弈 博弈的扩展形 修改过的产品选择问题 问题如果两家厂商都同时独立做决定且不知道竞争者的意图 结果是什么 假定厂商1先推出它的新麦片 一个序贯博弈 问题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修改过的产品选择问题 博弈的扩展形 序贯博弈 博弈的扩展形用决策树从后往前推厂商1的最好的结果 博弈的扩展形 博弈的扩展形 威胁 承诺和可信性 行动策略厂商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在市场上获得优势 阻止竞争者进入促使已有竞争者提高价格 减少产量 或离开市场与竞争者达成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开协定 怎样先采取行动 表明诚信厂商1必须限制自己的行为 使厂商2确信自己是可信的 威胁 承诺和可信性 空头威胁如果一个厂商降价会使自身状况恶化 那么在竞争者眼里降价就不是一种可信的威胁 威胁 承诺和可信性 计算机和文字处理器的定价 厂商1 高价 低价 高价 低价 厂商2 假定莱斯卡摩托公司 RCM 生产汽车法奥发动机公司 FOE 生产专用汽车发动机 并且大多数卖给莱斯卡公司莱斯卡摩托是 领头羊 的序贯博弈因为莱斯卡公司控制产量 法奥公司没有能力去威胁要生产大型车 如何形成可置信的威胁 如何形成可置信的威胁 法奥 小型车 大型车 小发动机 大发动机 莱斯卡摩托 问题法奥公司怎样迫使莱斯卡生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