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区丧葬礼俗.doc_第1页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doc_第2页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doc_第3页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doc_第4页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洛一带丧葬习俗:“寄埋”与“做七”寄 埋 洛阳民间有寄埋之俗。凡亡人不应在祖茔入正穴,必须暂借坟角或暂借他处荒地短期埋葬者,叫“寄埋”。如少亡之男女青年及先夫而亡的女棺,一般有男等女,女不等男的惯例,即男先亡,可入正穴等女,以待合葬圆墓;如果女先亡,则不能先入正穴,必须通过寄埋,待男亡故后,才能正式合葬。但也有许多地方寄埋没有男女之别,老人过世,若夫妻一方健在,则先将死者暂葬于土洞或土窑中,待以后夫妻合葬时,再将死者先柩取出,人土下葬。母亲和父亲都是无神论者,但也尊重家乡习俗。母亲生于战乱时期,大概受了当时东躲西藏的影响,年轻时在我家老宅的两孔窑中间挖了一个“拐窑”。父亲说,这个“拐窑”使我们家人丁兴旺,把母亲的骨灰安放在里面最好。我们听从了父亲的要求,前天临近中午时,把母亲的骨灰安放在窑洞里面,母亲对这个窑洞太熟悉了,也许会喜欢这个地方。做七从死者亡故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七”。逢“七”之日,家人要上坟祭奠,称之为“做七”,共有“十七”。洛阳民间一般在“单七”为大祭日,如“头七”、“三七”、“五七”等。丧家的直系亲属要到坟上烧香、磕头、烧箔。其中“五七”最为隆重,洛阳老城一带,丧家要大待宾客,死者之女要带一只白公鸡,到中午十二点时,死者在阴间要过关,五阎王好吃鸡,又没有女儿,他听到女儿的哭声,吃到公鸡,就可使死者顺利过关。偃师一带,五七这一天,亡者之女除带公鸡外,还要带一纸扎的摇钱树,以祭鬼神。“十七”也称“满七”,丧家也要大宴宾客,再到坟上烧香烧锡箔。贫寒之家或因其他原因不作“七”的,丧家要在居丧第三天以前分送“阻贴”予先阻谢。“做七”中,忌讳“犯七”(即做七之日,正好是初七、十七、二十七等日,叫做“犯七”),尤其忌讳犯五七。如果犯了“五七”,儿女们按照亡者的岁数,做相等数量的五色纸旗。用此旗在坟上扎一小圈,叫做“护灵城”。所有的孝子孝妇们要通宵守墓,并不时呼叫死者到“城”里去“躲灾”。偃师、栾川、新安一带若配偶一方先亡,须给生者“留七”,即六天为一“七”。明天是母亲的第一个祭日-头七,今天傍晚我们几个儿女要到寄埋处做一些准备工作。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2010-07-18 13:21:38|分类: 默认分类 阅读3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河洛地区丧礼保留着华夏最传统的习俗,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葬礼是洛阳民间礼俗里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无论官方、民间,无论贫富,都将其视为人生礼仪的极重要的一环。在走进另一个世界之前,垂危之人往往要对亲人嘱咐、安顿一番,或委托别人照顾幼子,或希望女嫁某家,子娶谁人,如同历史的“托孤”。民间认为,若有什么心愿未了,死者会含泪不瞑,这就是所谓的“死不瞑目”,对此,家人一方面振振有词地告慰死者,使其“放心而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合拢死者的眼睛。垂危之人一旦停止呼吸(洛阳人称“断气”),整个丧葬礼仪即开始。洛阳历代丧葬礼仪可分为浴尸更衣、报丧奔丧、大殓入棺、成服备葬、出殡安葬、除丧守孝六部分。3.1 浴尸更衣浴尸更衣是死者断气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浴尸是为死者擦洗、梳发、整容,目的是让死者整洁地走。早在周代即已成俗,延至今日。全身洗净之后,就为老人穿上“送老衣”。在这个程序里,主要有以下几个礼俗:3.1.1“口含钱”浴尸更衣时,要在死者口中放入一块玉石、珍珠或硬币,以避免死者再生时变成哑吧,所谓“口含钱”或“口噙花”。3.1.2“打狗鞭”、“打狗饼”另外,个别县区还要求死者两手不能空着,一手要执用谷草秆拴上麻批所制的“打狗鞭”。一手要握用生面捏成饼系成串的“打狗饼”,以提防冥路上被恶狗咬伤,有似古之“握手”。双脚用麻绳捆在一起,以防所谓“猫惊尸”。3.2报丧奔丧“报丧”又叫“赴告”、“讣告”。在洛阳,人死之后,孝子要随即向主子( 男死者, 主子为其外祖父母、舅父母和表兄弟。女死者, 主子为其父母、兄弟和侄儿) 报丧。报丧是非常讲究的, 孝子需披麻戴孝, 手持哭丧棒, 跪对灶君神位不语。出门在外的子女及亲友接到丧讯后,要及时奔丧、吊丧。接到讣闻的子女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等,不顾一切地上路奔丧。这里讲究:3.2.1“望乡而哭”即亲友奔丧时,临到家们就要开始“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更是要一路哭着走来。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直至有人来劝慰才能止哭并站起来。3.2.2“硬礼”(“礼钱”)、“全饭” 在洛阳,尤其是农村地区,亲友吊丧时一般都送“硬礼”,或称干礼(钱币或钞票)和纸礼(锡箔或纸锞),还有面粉和活猪(白事用馍多,面粉需量大,助其急需,最为实际)。情深谊厚者,则从急丧家之急出发,抬送丧饭馒头20斤、菜肴四大盘、稀粥一大桶,俗称“全饭”。也有只送馒头一篮者,叫“半饭”,供丧家及其宾客随时食用。执事人当即记下送饭者姓名及数量,以便事后致谢。城市目前多为现金,称为“礼钱”。有孝子安排人对来访亲友送的“礼钱”进行及时地进行登记,以此作为日后“还礼”的依据。3.2.3“跪叩迎接”亲友来吊丧,孝子要出门跪叩迎接,跪送孝帽和孝布。注意,孝帽的层数、行制,孝布的大小不同,都可以分别出亲疏尊卑。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来者身份尊卑、年龄老少,孝子必须出门跪迎。这个礼俗目前在城市仍然非常讲究。3.2.4“披麻戴孝” 孝子贤孙要穿孝服,着白鞋,腰里系麻丝一缕充当腰带,这就是所谓的“披麻戴孝”。孝服多不锁边,断处外露,但“五服”之制不那么严格。3.3装殓入棺浴尸更衣之后,家人间将死者移至正屋明间垫有谷草的灵床上,谷草为死者每岁一根,顺放,用白纸盒盖上面部。接着将做好的“纸马”在大门外烧掉(有的是在出殡前才烧),民间认为,是象征着老人骑马上上天。3.3.1装殓 接下来便是子女在遗体前一次哭悼,初步祭奠及装殓入棺。装殓在洛阳称为“入殓”,死者入殓时的衣服穿戴、下铺上盖,无论贫富都比较讲究,首先要新,里外三新,旧衣不能用来装殓;其次要全,衣裤鞋帽都得有,并且夏穿冬衣,被褥亦如此。死者在棺内的姿势应为仰身直指,即身体洋面朝上,四肢并拢,这实质是睡眠的,意思是让死者平稳安睡。3.3.2入棺、“躲钉”遗体在棺内放稳后,子女及晚辈便抚棺大哭,向遗体告别。然后盖棺封钉,这在洛阳称“躲钉”,躲钉时,工匠及帮忙的人都要大声呼叫“躲钉、躲钉”,意思是告诉死者躲过钉子,以免被钉子所伤。3.3.3“人主”闹丧 与装殓有关,在洛阳有闹丧习俗,这种习俗基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死者与“人主”的关系,人主如监护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人主。比如男子与族族长,已婚女子与他们的父兄。这种关系平常并不明显,只有到发生纠纷或进行礼仪活动时才显得重要。尤其是已婚女人与人主的关系,在丧葬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人死之后,必须报知人主,只有人主到来,问清死亡原因及丧葬规格等,觉得没有奸诈欺瞒,丧礼的操办也合理,才准许入殓盖棺,否则不得入棺。倘若未得到人主的同意就入殓下葬,忍住有权要求丧家开棺启墓。闹丧的目的是尽可能为死者争得一个华贵的装殓及隆重的葬礼。3.4 成服备葬3.4.1成服死者装殓之后,所有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穿着不同的丧服,叫做“成服”。成服之俗来源于周代的“五服制度”。周代的丧服,按亲疏分为五级,故曰“五服”,即斩缭、齐、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两千多年来,洛阳民间的丧服形制基本上是按五服制度从繁到简,沿续至今。通常在家守灵的3天内,孝子要戴孝帽,孝女戴孝布。男女孝衣均为大襟,且都无小领,又因有“丑孝丑孝”之说,故皆松而宽。在男女孝衣上合缝处和边沿处,子、女、媳为毛边,其他则为光边。女婿的孝衣独为对襟,称为“孝褂”,其合缝及边沿亦皆为毛边。这些孝婿,亲疏不同,所佩孝布长短各异,佩戴方法也不一样。3.4.2守灵装殓入棺之后,通常要摆放在家里正堂3天,由孝子在旁守护。第三天中午过12点后才能抬出家门下葬。守灵3天,孝子孝女几乎不能离开灵柩,灵柩旁一定不能离开人。孝子孝女通常要求穿上孝服长跪于此。另外,灵柩前通常摆上一张“八仙桌”,其上放香火和一些祭祀的用品,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守灵三天,该香火一定不能灭,否则有“断香火”之说。3.4.3备葬 出殡前一天,就要开始准备下葬的事宜,通常就是去请出殡安葬时所需的各类执事人首先要请出殡安葬时所需的各类执事人,如点主官、祭道和祀土的“土官”、“阴阳先儿、龙杠头,特别要请一位善于组织、照应的殡仪总管,负责安排各项事务。同时要布置宅院和灵堂,租借各类所需器物如龙杠、棺罩等;讲究的还要准备放置“魂牌”、“神主”的“灵轿”,置死者遗像的“像楼”,供礼宾、土官和病弱孝眷乘坐的轿车、马车,以及铭旌楼、提吊式檀香炉、传锣、伞扇、瓜灯、群灯、彩旗、撑杆等。另外,要邀请鼓乐队(俗称“响器”,多由女儿出资)。3.5 出殡安葬出殡送葬,可谓是整个葬礼的高潮,洛阳在这个程序上,特别讲究一个“隆重”、“风光”和“排场”。 古礼“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个时间实在太长,冬天尚可,夏天则根本无法避免实体的急速腐坏。因而,现在停丧守灵的时期大大缩短,在洛阳民间一般为一、三、五、七天不等。出殡的日子由阴阳相生选定,出殡时间多安排在午后,过了12点才能出门。出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礼俗:3.5.1启灵 往往安排一个身强力大的人“扛大头”(即背注棺木大头,主要是给扛大头者封钱),其他人抬住棺木两侧,一声令下,迅速抬起棺木移至大门外两根横放的板凳上,并绑好抬棺的杠子。3.5.2摔盆起杠盆即放在灵前烧纸用的瓦盆,俗称“老盆”。摔盆有讲究,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因为这个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一次不能摔碎的,被视为非常不吉利。通常由长子摔“老盆”,一般认为:“老盆”一摔就如令下,扛夫迅速起扛,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3.5.3出殡仪仗在洛阳,出殡仪仗的顺序是:吹吹打打的“响器”班子;扛着引魂幡的孝子;手拿花圈及各种明器的帮忙者;着孝服、柱哭丧棒的孝子贤孙;放有七尺红绸的灵柩,最后是送殡的女眷。这里的礼俗讲究有:“买路送灵”,即一路上要有人撇纸钱,俗称“买路钱”,以买路送灵。每当灵柩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便停棺一次,有鼓乐队绕棺歌舞演奏,直至安葬。民众以为,这样既能吊唁了死者,又安慰了丧家,冲淡了丧伤的气氛,使丧礼隆重而热闹。3.5.4到达墓地到达墓地之后,先将墓坑整理干净,把随葬的衣饭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的龛内,臊气脚印,据说脚印留在坟墓里会给生者带来不详。3.5.5棺木入墓 将棺木(目前城市的火葬,就是将骨灰盒)缓缓放入墓坑中填土埋葬。填土先由孝子进行,他们拍成一行,沿着墓边,用手将土里一把、外一把地洒向墓坑和墓外,转一圈为止,俗称“圆坟”。个别县区讲究“点汤壶”:即墓室封严圆气之后,孝子要亲自执锨填墓道,撂土三锨之后,跪请封墓人一起填土。单棺者封丘为椭圆形,双棺者封丘为正圆形,不能弄错。封丘拢妥,由孝眷手提“点汤壶”(水壶盛满水,撒人白面一把,即点汤壶),沿墓周边哭边洒,叫“点汤”,必须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意在画圈为界,纸质孝帽及所有纸扎焚于坟前。把所带纸扎焚烧,“送别”至此结束。3.6除丧守孝古语云:“生事毕而鬼事始”,丧葬礼仪结束之后,事鬼事神的各种活动又开始了。3.6.1“除丧”亡者安葬后,其亲属处理丧后之事,称为“除丧”。洛阳老城一带出殡后,族人立即将灵堂中的铺草等一并清除到门外焚烧,把一块生的带皮猪肉和肉汤埋在原来停棺的地方,以求吉利。将室内打扫清理干净,然后供奉家神。3.6.2“谢孝”葬后第二天,孝子挨门挨户向乡里邻里磕头,行酬谢和回送之礼,俗称“谢孝”,标志着丧礼完毕。3.6.3“出殃”即死者灵魂的“回访探视”。民间认为,人死之后,其灵魂还存在,几天之后要回家探视一次,具体日子由阴阳先生预测。那一天全家人都要离家在外,并且要在院子的树上或木杆上挂一块红布,给死者的灵魂指引方位。待灵魂探视完毕,腾云驾雾踏上归途后,家人即可燃放鞭炮,返回家中。3.6.4“守孝”在洛阳,尊亲死后,还要守孝。孝子在一定时间内穿孝并停止娱乐和交际,三年内不许结婚以示哀悼(目前城市一般为一年)。所穿孝服主要是白鞋。第一年,穿白鞋,孝子孝女穿毛边的,孝孙辈穿光边的;第二年,孝子孝女可以穿灰鞋,鞋口沿白边;满三年,孝子孝女及孙辈就穿孝衣到坟上,磕头烧香烧纸脱孝,以示三年守孝期满。家人去世后,第一年春节门上不许贴对联,不走亲戚,第二年可贴蓝色或绿色对联,第三年才可贴红对联。3.6.5祭祀 祭祀时子孙备供品向死者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要求保佑的活动。在洛阳民间,最主要的祭祀活动有“做七”和“过周年”。3.6.5.1“做七”人死后,不管先葬后葬,七天为一个祭奠日,七个七天为“尽七”。子女乃至孙辈都要端上食品、携香火、萡等到坟前祭奠死者。尽七时参加祭奠的人较多,规模稍大一些。3.6.5.2“过百日”即人死后第一百天, 家人和亲戚祭奠死者。祭礼较为隆重, 家人要设宴招待前来祭奠死者的亲友。过了百日,隆重祭奠后整个丧葬仪式全部结束。3.6.5.3“过周年” 即死者的忌日之祭,它从死者葬后一周年开始,连续三年。其规模大于“做七”,特别是过三周年,其隆重程度与出殡之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3.7其他重要的礼俗3.7.1“哭丧”、“嚎丧” 哭丧是洛阳民间丧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远近亲疏,男女性别的不同,各有约定俗称的限度。死者若没有哭丧或哭丧的人较少,不卖劲,人们认为他(她)人员不好,或者子孙不孝。该哭的人(多位妇女)不哭,别人会认为她不知礼、不孝顺,会讥讽她“白吃饭来了”。哭得种类也颇多,男子多不出声地“泣”,出声也不成调,没有词;妇女则不仅哭出声来还要涕泪交流,哭出调来,哭出词来。所“哭”之词不外乎称颂死者的贤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