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阶段检测 2013.3班级 姓名 一、积累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衔觞(shng)教诲(hu)晏如(yn) 绯红(fi)B、媵人(yng) 深恶(w)痛疾 绮户(q) 叱咄(ch)C、曳屣(y) 缊袍(yn) 负箧(qi) 瞥见(pi)D、惶恐(hung) 诘责(ji) 寥落(lio) 解剖(po)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同舍生皆被绮绣D策之不以其道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青白色)B左佩刀,右备容臭(香气)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候)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4、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现代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清朝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6.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7、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_,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4)_,_,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5)古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情感,请写出连续性两句_,_。二.阅读品味(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6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2分)(1)猛浪若奔_ (2)窥谷忘反_9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理解填空(1分)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_1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3分)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 1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9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2分)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1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1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选自藤野先生)15.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3分) 2.“良心发现”是指(2分):“增加勇气”是指(2分):16.“正人君子”是指那些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2分)17.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1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A 作者的意思是:中国当时贫弱,教育落后,因此一般中国人智商低,日本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B 作者承认弱国国民智商低,但认为60多分的成绩并不高,因此不应受到怀疑。C 句子前半部分是模拟日本青年的思路进行推理,揭露他们的逻辑是荒唐的;后半句是反语。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匿名信事件强烈的义愤,也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19.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2分)A 反映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无可奈何。B 表现了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非常痛恨、鄙视的思想感情。C 表现作者对自己同胞的愚昧麻木强烈的愤激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封建统治的深切痛恨。(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20、解释加点的词.(4分)(1)弦而鼓之_(2)曰:弗古._(3)抱以适市_(4)岂独一琴哉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2)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22、工之侨对琴进行了伪装,找出相应的文句(3分)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24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5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4分) (1) (2) (3) 26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4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2分) 答: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2分) 答: 27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