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中医药治疗经验.doc_第1页
SARS中医药治疗经验.doc_第2页
SARS中医药治疗经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RS中医药治疗经验* 青岛大康中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杨牧祥郭纪生 张波 苏凤哲 (石家庄050091)关键词SARS; 中医;温毒;清热解毒;宣肺化湿中图分类号:R 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15(2003)03000803河北省SAILS临床诊断病例215例,其中中医药汤剂参与治疗127例,临床取得显著效果,我们在系统回顾总结中西结合治疗SAILS临床效果的基础上, 现将中医药对SAILS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以为今后SAILS的防治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1 对SAILS病因病机的分析我们认为sARS的病因病机应为温毒兼挟湿热犯肺。11 温毒致病 我省各地均认为sARS的病因病机为感受疫毒温邪,或感受雾露污浊之邪,毒热侵犯呼吸道及肺脏而发病,重则累及肝脏、心脏等,造成多脏器的损伤。正如清叶天士中指出的温毒致病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12 温毒兼挟湿邪 由于地域气候和个体体质的差异,可出现或为温毒炽盛,或为湿邪更甚。据临床所见,多数患者既有发热恶寒、口干咽痛、咳嗽咯痰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大便干燥、脉象滑数、舌苔黄厚等温热炽盛的症状, 同时也可兼见舌苔白腻、黄腻、脉象濡数,或伴有胸闷腹泻等湿盛的症状,呈现湿热内盛的特点。本病虽发于冬末春初,但由于今年北方春季雨量较往年增多,湿气增大,所以临床表现也多出现舌苔白腻或黄腻并可兼见腹泻等湿盛之象。从河北发病情况来看,湿热兼挟是其证候特点,这对临床辨证用药是至关重要的依据。辨别热盛还是湿盛是论治的第一要务,可导致用药原则的不同, 直接关系着疗效,所以临床务必认真辨证。正如所论: “温热湿热为本书两大纲,温热从口鼻吸受,并无寒证最忌辛温表散湿温为三气杂感,浊阴弥漫,有寒有热,传变不一,全要细察兼证,湿热二气偏多偏少,方可论治,以此意求之无余蕴矣。”2 SARS的中医辨证论治21 治疗法则及辨治要点 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的分析和临床表现,地处河北对SARS的治疗法则确定为清热解毒、宣肺化湿为主。由于本病病位在肺,所以对肺进行辨证治疗要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把握的原则是:早期温毒始犯宜宣肺; 中期热宜清肺;后期肺气虚又当益肺;湿象显现时宜及时兼施化湿。当化湿与宣肺、清热兼施时,孰轻孰重,必须根据个体病情而定。认为:“热证清之则愈,湿证宣之则愈,重者往往宣之未愈者,待等化热而后清,清而后愈。” 所以宣肺清热化湿是很重要的基本法则。在基本治则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实行辨证论治,围绕治疗法则随证加减。我们提出七条辨证(“七条辨”), 即:表邪尚盛,发热恶寒者,正如“在卫汗之可也” 宜清瘟解毒,宣肺解表,辨治要点在发汗;高热,咳吐黄痰者,正如“到气才可清气”,宜清瘟解毒,清肺化痰,辨治要点在清热;高热,咳嗽痰盛,呼吸喘促者,宜清瘟解毒,降逆化痰,辨治要点在降逆;湿热郁阻,发热而见黄疸,肝脏损伤者,清瘟解毒,利湿退黄,辨治要点在利湿;高热不甚,胸闷,脘腹胀满伴腹泻者,见有脾虚湿蕴者,宜清瘟解毒,化湿健脾,辨治要点在健脾;病后余热未解,低热不退,气阴两伤,肺部阴影吸收缓慢者,宜清瘟解毒,益气化瘀,辨治要点在养阴;正气虚衰,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四肢厥逆,正气虚脱者,宜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辨治要点重在救逆。22 治疗方药 在SAP,S方药的使用上,我们认为即不宜分型过细使得临床不好掌握,又不宜过于简单,以一方敌百病,方药的应用应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努力,达原饮、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清瘟败毒饮等都是规范化的经验总结。我省在临床实践中拟定了s 基本方,命名为“救肺五妙汤”。方中银花清热解毒,藿香化湿,重用麻黄(或以沙参易麻黄)、杏仁、石膏三味药清肺为主而组成救肺五妙汤(抗SAPS基本方),适用于发热、咳嗽、咯痰等各型病症。救肺五妙汤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5g,藿香、菊花各10 g,大青叶15 g、麻黄10 g或沙参15 g,炒杏仁10 g,生石膏30 g,射干1Og,炒苏子12 g,前胡、白前各10 g,浙贝母12g,炙杷叶10 g,紫苑、鱼腥草各15 g,生甘草10 g。以“救肺五妙汤” 为基础,结合“七条辨” 原则在临床中具体辨证加减如下:发热初期,症见恶寒,伴有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周身酸痛,脉象滑数,舌苔白或腻。治宜清瘟解毒、宣肺解表,救肺五妙汤加薄荷6 g、羌活、香蔫各10 g(可配制成救肺五妙汤1号方),亦可兼用清瘟败毒饮。 高热者,症见咳嗽,有痰,痰黄或痰中带血,胸闷气促,溲黄,脉象滑数,舌苔黄腻。治宜清瘟解毒、清肺化痰,救肺五妙汤生石膏加至60 g、加黄芩12 g、款冬花10 g(可配成救肺五妙汤2号方)。 症见高热,咳嗽,痰涎壅塞,呼吸困难,喘促胸闷,苔白厚腻,脉象弦滑。治宜清瘟解毒、宣肺化痰,基本方加麻黄5 g、葶苈子10 g、大枣8枚(可配制成救肺五妙汤3号方)。发热不高者,症见咳嗽少痰,可伴有腹胀满,纳差,黄疽,溲黄赤,便干,脉象滑数,舌苔黄腻治宜清瘟解毒、利湿退黄,基本方金银花加至30 g、加茵陈60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焦三仙30 g(可配制成救肺五妙汤4号方)。 病后低热不退者,症见咳嗽少痰,偶有痰中带血,胸闷, 气短乏力,食纳不振,脉象数或无力,黄苔或少苔。治宜清瘟解毒、益气化瘀,基本方加百合、丹参各15 g、赤芍10 g、牡蛎粉30 g、党参12 g(可配制成救肺五妙汤5号方)。 症见身热不扬,咳嗽少痰,胸闷,脘腹胀满,伴有轻度腹泻,脉象濡数,舌苔白腻。治宜清瘟解毒、化湿健脾,基本方减生石膏,加苍术、白扁豆、厚朴各10 g(可配制成救肺五妙汤6号方)。重症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四肢厥逆。脉象细微,舌苔浊腻。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应急服参附汤:附子10 g、西洋参15 g水煎分次急服,兼和生脉散更行益气敛阴固脱之功;再行清瘟解毒清肺化痰之剂。3 中药药膳的制定和应用为了促进患者痊愈,加强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我们特制定中药药膳,以食辅药,双管齐下,治肺兼养脾胃,加速患者康复。具体内容如下。31 梨: 滋肺润肺、止咳化痰。用法:每天一个梨,生吃或炖汤或食梨罐头。32 银耳: 润肺养阴,用于阴虚盗汗者。用法:凉拌、炖汤、炒菜。33 百合粥:润肺止咳化痰,滋补肝肾。用法:百合、杏仁、核桃、枸杞与白米熬粥。34 绿豆汤:清热解毒。用法:绿豆加白糖熬汤,每日500 mL代茶饮。35 藕粉:清热止血。用法:藕粉冲粥食用。制定药膳意在充分运用梨、百合、绿豆、银耳、藕等食品的调养,对疾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4 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 关于补益药的应用 清热解毒为治温之要法。 患者多有脉数、苔黄、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热象显著稍用补药如党参等,即出现咽干、咽痛等,就是在恢复期用补药往往也会出现此种现象。总结我省病案我们认为病后“恐灰中有火” 或“死灰复燃”,始终坚持清热为主,使用补药当审慎用之,使用补药应在疾病的后期,视证而行,或采取补中有清之法妥善处理。这和前人所说的温病需要清再清,一下再下” 原则是相符合的。以此说明突出使用清热法的重要性。42 关于合并肝脏损伤的治疗 我省患者在病程中多出现肝功能损伤,转氨酶、总胆红素增高,所以在清热宣肺治疗的同时,注意清肝利胆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选用茵陈、芦根等清肝利胆的药物。应及时观察肝功能的改变,治肺兼顾养肝治肝,适时的保护肝脏。通过保肝清利肝胆的治疗,肝功能恢复多在1O15天左右。43 关于后期低血钙肺纤维化的预防 针对本病后期血钙普遍降低,患者出现汗出,手足震颤,腓肠肌抽痛,夜寐不安的表现,在恢复期选用丹参、赤芍、百合的同时辨证使用牡蛎、黄精、珍珠母、党参等。对病后气阴虚弱,肺津耗伤,钙的缺少和防止肺的纤维化起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5 典型病例任某,女,19岁,于20O3年5月8日人院。主诉:发热咳嗽l3天,气短胸闷3天。患者于2个月前由山西到保定涞水,在某村卫生所打工,病前一周曾接触“发热” 病人。人院前l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不甚,体温37612,伴有轻度恶寒,肢体酸痛,1天后体温升高,达394 , 出现咳嗽, 咯痰,为少量白色泡沫样痰,遂在本村卫生所按“感冒” 给与阿奇霉素、病毒唑、严迪等药物治疗2天,症状无好转,后又改为菌必治静脉点滴8天,效果仍不显著, 并又出现气短、胸闷,即转入当铯县医院就诊,拍胸片提示: “两肺色白黏稠不易咳出,气短胸闷喘憋,活动后加重,汗出口干口渴而不欲饮水,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数;胸片示:“双肺下野炎性病变”。临床诊断:SARS。初诊中医辨证属:热毒炽盛,郁阻肺络,痰瘀互结,治以清泻肺热,化痰活瘀,泻火解毒。药用:生石膏100 g,知母1Og,金银花20 g,连翘lO g,鱼腥草3O g,三七粉6 g(冲服),桔梗、杏仁、川贝母、黄芩各1O g,苇根、生地各15 g,配合西医补液吸氧,抗感染激素等治疗。用药2天后二诊时,发热消退,体温362 , 咳嗽减轻,仍有气短喘憋,动则加重,咽痛,痰少色白而易出,舌脉如前。治疗依前法,减生石膏至30 加葶苈子6 g、枇杷叶1O g。治疗1周后三诊时, 患者发热完全消退, 自感气短憋闷好转,胸闷多发于活动后,干咳无痰, 口干不喜饮水,神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证属热伤气阴,治宜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活血化瘀,药用:金银花20 g,连翘15 g,桔梗、杏仁、洋参各lO g,三七粉6 g(冲服),丹参2o g,玄参、石斛各15 g,生地2o g,川贝、丹皮各1O g,连续用药1O余天。四诊时病情明显好转, 已无喘憋, 咳嗽消失,但活动后稍感气短,时有心悸,每晨起后较重, 口干但喜饮水,四肢酸软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胸片示:双肺阴影明显吸收,轻度纤维化改变。证属:气阴亏虚,余热未清。治当养阴清热,补气定悸,活血化瘀。药用: 金银花2og连翘、五味子、麦冬各1O g, 西洋参6g,石斛、当归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