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游览线2.doc_第1页
海河游览线2.doc_第2页
海河游览线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华教育 之所以称它为“望海楼教堂”,是因为当年这里建有望海楼和香林苑等皇家行宫,这一带是天津之地。1869年,法国人拆毁了这两处名胜后,在原址上修建了这座教堂,但人们仍然习惯称这里为“望海楼”,其实它的名字q“圣母得胜教堂”(取“圣母仁慈和庆贺第二次鸦片战争胜利”之意),是天津第一个天主教堂。望海楼教堂是目前天津唯一保留下来的哥特式建筑,说到哥特式建筑。它的风格是在13-15世纪的法国形成的,它一改罗马建筑的厚重,用尖拱代替了半圆拱的式样,广泛地运用修长的立、柱和造型挺秀的尖塔,线条明快,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代表作品有:(德)科隆大教堂、(意)米兰教堂、(法)巴黎圣母院等而望海楼就是依照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建造的。它坐北朝南,占她3000平方米。主体是青砖木结构,长30米,宽lO米,高10米,内部可容纳1000人。大家可以看到正面三个平顶塔楼呈山字形,笔架式结构,中间突出的是钟楼。在两侧塔楼的顶部还各镶有8个兽头这是专门为下雨时排水用的,雨水可以从兽头口中像喷泉一样涌出。望海楼教堂在1985年被列为天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面这座桥名为金汤桥,金汤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由天津海关道及奥、意租界两领事署、电车公司合资,将原东浮桥改变为永久性钢桥。以“固若金汤”之意,将此桥取名为金汤桥。金汤桥落成时曾闻名全国,其桥梁分三孔,全长76.4米,其中较大孔径为固定跨,两孔为平转式开启跨,可以用电力启动。当有大型船只通过时,桥体跨行90度旋转,平行于河道方向,保证船只的顺利通过。金汤桥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梅桥梁 1949年年初平津战役中,金汤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两个突击集团解放天津的会师桥,在那隆隆的炮火声中,在嘹亮的军号声中,他和中国人民起迎来了城市的新生。我们天津人永远难忘的日子:1949年1月14匪。电影大决战中的一些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它再现了当年胜利会师的情景。真可谓“金汤跨海河,一桥证百年”。因此该桥也称为会师桥”。 金汤桥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跨平转式开启的钢结构桥梁。1984年该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 2003年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有关部门对已经成为危桥的金汤桥桥体和桥面进行了整修加固。修缮后的金汤桥恢复了原有韵开启功能,修建后新桥的高度已符合六级航道的通航标准,不但保留了金汤桥的原汁原味,更使海河再添一景。为增强其观赏性和娱乐性,设计者们在金汤桥修复后,又在桥梁周边及水面安装了喷泉和灯饰,用现代化的手段赋予了这座老桥新的生机与活力:桥身设计安装了立体灯光,玻璃引桥部分及桥体灯光与会师公园采用的多光源处理相统一的理念。在主桥上安装的喷泉可以喷射出水墙的效果,在桥下河中也装有几十个喷泉喷头,启动时喷射出水柱,喷射高度至少可达25米。 经过夜景工程的装点,金汤桥成为我国首座将焰火、灯光、喷泉、音乐四种夜景特效集于一身的桥梁。平时夜景灯光每天都会亮起,而到了大型节日期间,四种特效将全部启动。当夜幕降临,铁桥周围灯光齐放,|喷泉从桥两侧水面喷涌而出,在斑斓的灯光映衬下形成数道彩色水墙,将通透的玻璃桥点缀得色彩缤纷。为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献上一道视听盛宴。今天的金汤桥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将钢桥和玻璃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刚柔并济、古朴与时尚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船行右前方这片区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中国味、古味、文化味、天津昧”而闻名全国的天津古文化街j这里是天津市最早的文化、宗教:商贸聚集地。还是天津民俗文化和海河文化的汇集地。这里建有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店也在此落户,天津首家华夏鞋文化博物馆也落户在这条街的宫南口,古文化街蕴藏着天津全部的文化枳淀。称为“故里寻踪”,被列为津门十景之一。 现在大家在右边看到的大平台是古文化街文化广场,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术地板铺装选用的是由马来西亚进口的天然实木,是天津面积最大的木地板广场。这是人们观景、游览和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极佳场所。 天津的海河堤岸工程是一项很有特色的基础设施工程。过去,海河堤岸的功能重点是防洪,岸墙高筑,阻断了人与水的接触。改造后,上游段建成一条很长的亲水平台,同时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堤岸的设计突出人性化,平台上不再设栏杆,让人们能走近水,亲近水,坐在那里双足可以接触到水,加上不同层次的绿化点缀,使海河周边变得更加宽阔,更加漂亮,给人们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 海河堤岸,突出了大气、精致、庄重而又有津味津韵的设计风格,人与水,人与景和堤岸和谐地融为一体,呈现出水清岸绿、别具风情的海河美景。大家看船行左前方,这片建筑群是天津洋楼文化的一部分。小洋楼,诞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战大沽口的硝烟中。天津被开为商埠,英、法、美租界相继在天津海河西岸划定。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德租界分设于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左右侧。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俄、意、奥三国即以海河东岸所占领地区辟为租界。不久,比利时将俄租界以酉大片土地辟为租界。位于海河两岸的九国租界,分别按各自国家的建筑风格,建起一片一片的国中之国。租界洋楼,既是旧中国饱受凌辱的实证,但也给我们留下大批建筑艺术的精华。天津小洋楼大体可分三类:办公类洋楼集中在被称为“东方华尔街”的解放路两侧,多为各国开设的行政、金融、贸易、通信机构。商业类洋楼集中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原法租界劝业场和小白楼地区。商厦林立,巍峨壮观。住宅类洋楼集中在原英租界五大道和原意租界一带。每当夜幕降临,充满异国情调的幢幢另墅,在昏灯朗月映照下,隐约闪现着岁月风霜和时代沧桑,引发徜徉游客的无穷遐想。 游船左岸就是原来奥匈租界所在地,现在正在建没奥式商务区,这里完整地保留了三座历史建筑:金汤桥旁的白色建筑就是原来的奥匈领事馆,大家看到的这座红色建筑是冯国璋故居,是一排端庄素雅的奥地利式小楼,曾在1917年担任过代理大总统的冯国璋下野后,就居住在这里。现为河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旁边这座造型优美、参差错落的红顶小楼,作为海河边的天津一景,令人心驰神往,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幢别具特色的建筑被称为“袁氏宅邸”,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幢建筑为一座欧洲古典式三层楼房,它是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演变,融合了日耳曼民族的建筑手法,红色的陡坡屋顶正脊中间建扣钟状式采光亭,系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建造,而外形又比意式建筑增加一道反向曲线,形成德国建筑的独特风貌,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在天津建筑中颇为难得,主楼东侧二楼上有拜占庭风格的小尖穹顶与塔楼相互映衬,为德国民族建筑风格。院内还建有后花园,园内;有假山、游廊、钓鱼亨台、花窖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幢楼内建有“隐身处”和“脱身处”。隐身处的位置是在二楼右侧拐角处有一个小门,门内有钢筋混凝土楼梯,上可到楼顶、下可直通地下室。若关上小门则找不到上楼和通往地下室的楼梯。“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旁设有一铁楼梯,可直通后花园余门,从此门可脱身逃跑。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此建筑已被重新修复。像这样的历史风貌建筑在海河两岸共有550多幢。 现在游船正前方是进步桥,它整体为白色,造型为流线型。从远处看,宛如一条飞鱼跃出水面,又像一列飞驰而过的列车。该桥具有吊桥、拱桥、架桥的受力特点,横断面呈倒三角结构,全桥连接全部采用焊接工艺。双向4车道,在车行道两侧还规划了人行道,行人过河时可以观光游览。它于2008年1月10日通车,是连接南开、和平、河北三区的交通枢纽。这座桥名为北安桥,它建于日本侵华时期,当时是为日租界通往意租界、奥租界提供方便而建。为全木结构便桥。20世纪70年代初,拆除了木桥,重建了水泥拱桥。该桥建成于1973年,后来,随着海河的改造,于2004年北安桥进行了加宽抬高改造。它是海河上桥梁抬升的又一项工程。它被抬升了1,5米,同时两侧各加宽9米。北安桥借鉴法国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特点,桥头雕像采用西洋古典表现形式,雕像内容则汲取中国传统题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寓意东、西、南、北四方平安,更寓意盛世太平,国家繁荣。桥墩雕像为征纹青铜正面装饰盘龙,桥栏柱基上为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雕像,手中各抱着4种不同的乐器,突出了中国古典韵味。欧同汉韵的北安桥,以其特有的风格成为海河上的一大亮点,更是海河上中西合璧的一道风景线。北安桥 坐落茌北安桥左岸的音乐公园是一座独具特色、洋溢着欧洲风情的音乐园林。这里设计有古典式喷泉,同时为显示音乐这一主题,将灌木图案编制成优美的五线谱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