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课件ppt.ppt_第1页
潼关 课件ppt.ppt_第2页
潼关 课件ppt.ppt_第3页
潼关 课件ppt.ppt_第4页
潼关 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潼关 谭嗣同 教学目标 1 诵读古诗 理解诗意 2 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 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 查找资料 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 2 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 疏通诗意 3 诵读诗歌 体味情感 写作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 途径陕西潼关 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 欣然下笔 遂有此诗 作者简介 谭嗣同 字复生 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 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 思想家 其所著的 仁学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 南学会等 主办 湘报 又倡导开矿山 修铁路 宣传变法维新 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 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 年仅33岁 为 戊戌六君子 之一 朗读诗歌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诗歌 从古至今 高天上的白云就一直簇拥着这座城关 秋风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入这滚滚云涛中 奔腾而来的黄河在这里转弯 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 但气势却不见缓和 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 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 耸入云天 一座座争奇斗险 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小组合作探究诗歌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山水本无情 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 为何谭嗣同的眼里 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赋予云以人的动作 簇拥 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 嫌弃拘束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 勇往直前 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 山水本无情 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 为何谭嗣同的眼里 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14岁的谭嗣同 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 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 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 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 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 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 勇往直前 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 移情于物 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 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拓展延伸感知作者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 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 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 就有 剑胆琴心 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 谭烈士专祠 里 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 那年他32岁 外穿月白色长衫 内着玄色武士装 左手叉腰 右手持剑 浓眉俊目 闪闪似电 有一种立如山岳 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 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 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 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 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 学奥博而文雄奇 思深远而仁质厚 以天下为己任 以救中国为事 气猛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 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 他敢于担当 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 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