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ppt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ppt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ppt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ppt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中国经济 社会生活 1 农业 2 手工业 3 商业 4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 5 资本主义萌芽 生产力 工具 技术 生产关系 土地制度 经营方式 成就 冶金 纺织 陶瓷 经营方式 官营 私营 家庭手工业 发展的表现 影响 一 古代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 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 小户数百人 嗷嗷相聚玄庙口 听大户呼织 日取分金饔飧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 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 西台漫记 卷四 1 概括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 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分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惟平日留心劝导 使民知本业为贵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 2分 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 2分 材料三永乐二年 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藏海舡 交通外国 因以为寇 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 所在有司 有关部门 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 永乐实录 卷二十七材料四顺治元年 清政府颁布 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 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 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瞭望 违者死无赦 摘自 台湾外纪 卷十二 3 根据材料三 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6分 4 根据材料 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 三 四之间的关系 2分 知识结构 重点 农业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一 农业 一 耕作方式 1 农业起源 采集 种植 南稻北粟 2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发展 劳动工具 水利工程 3 小农经济 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 千耦其耘 春秋以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 灌溉工具 二 土地制度 1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 商周 井田制 春秋开始崩溃 税制改革 私有土地合法化 重点 农业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3 战国后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君主 地主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扩大地产 土地兼并 问题 485年北魏均田制 4 经营方式 自耕农式 雇佣式 租佃式 二 手工业主要成就 重点 手工业发展的脉络 一 冶金业 青铜 商初到春秋末 铁钢 生铁 块炼钢 春秋 灌钢法 南北朝 燃料 木炭 煤 焦炭 二 丝织业 棉纺织业 1 丝织 最早发明 汉代 丝绸之路 唐缂丝 明清 2 棉纺织 宋末明初向内地传播 元黄道婆改进技术 松江 三 陶瓷业 1 家庭手工业 农业补充 但技术落后 生产分散 四 经营方式 2 官营手工业 西周到明前期处于主导地位 3 私营手工业 明中期 主导 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 重点 商业发展的概貌 三 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1 商业发展表现 原始社会末期 商 周 春秋战国 隋唐 宋 明清 2 城市繁荣 周秦到唐 唐 长安 宋 汴京 明清 兴起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3 重农抑商 各朝代表现 评价 重点 重农抑商 海禁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 农耕经济繁荣 农业 生产技术 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商业 商品流通扩大 大量使用白银 城市 工商业市镇兴起 四 农耕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 国力强盛 表现 2 明中叶 资本主义萌芽 表现 遇到阻碍 发展缓慢 危机 中国 仍处于农耕经济文明中西方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 飞钱 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 只需付3 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 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 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 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 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 查尔斯 默里 文明的解析 1 据材料一 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4分 出现这些因素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北宋 李成 晴峦萧寺图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2 透过材料二 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 2分 3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戏剧 文学上有何反映 2分 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新的社会制度或是经济制度的建立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 经济政策的调整 民族融合的加强 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课堂练习 1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 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下面各组对应正确的是 A 商朝 铁器唐宋 陶器明清 瓷器B 商朝 漆器唐宋 青铜器明清 瓷器C 商朝 青铜器唐宋 瓷器明清 纺织品D 商朝 玉器唐宋 漆器明清 玻璃 C 2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打扮是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女子倍受压迫 日夜劳作B 汉代吏治腐败 焦仲卿为普通少吏 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3 南海 号 是发现于南海北部 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 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 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 十足的瓷器 专家认为 南海 号 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 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A B C D D 4 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 乔家大院 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商业市镇兴起 城镇经济繁荣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广泛使用白银A B C D D 5 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 贞观长歌 艺术地再现了 贞观之治 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 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 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 勾栏 瓦肆中休闲消费B 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 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D 人们用纸币 交子 购买商品 B 6 中国古代未能成为 海上强国 和未能出现 商业革命 的共同原因 包括 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 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封建剥削沉重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 A 7 在中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 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 时而润泽大地 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 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 小农经济B 佃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 A 二 近代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外商企业 一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 原因 2 表现 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 1 概况 1 近代前期 民族工业兴起 发展的影响 2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 民族资本主义 1 概况 2 特点1 阻力 2 推动力量 3 先天 4 后天 双重外力推动 依靠政府力量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军需到民用 重工到轻工 畸形 不平衡 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 小结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与有利因素1 不利因素 1 先天不足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3 后天畸形 4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2 有利因素 1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某些条件 2 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 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4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努力 1 南京条约 签订以后 中国的茶叶 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B 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C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2 据1887年 海关报告 牛庄土纱每包 150公斤 售价白银87两 洋纱每包 150公斤 售价仅白银57两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 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 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 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A B C D 3 1846年据时人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 太布市 削减大半 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C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D 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4 火柴大王 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 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 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官僚资本B 外国资本C 封建官府D 地主阶级 5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它提出 欲自强 必须浚饷 欲浚饷莫如振兴商务 的口号 这表明A 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B 洋务派准备 寓富于强 创办民用企业C 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D 洋务派把建设军事工业放在首位 6 荣氏家的保兴面粉厂在开办起来后 却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挠 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 风水 将官司打到县衙 这件事表明A 清朝是一个没有民主法制的政权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C 封建势力排斥一切新兴事物D 资产阶级事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7 民国初年 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 黄金时代 但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 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 这意味着 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A B C D 8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座大山 是指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本国官僚资本 小农经济A B C D 9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中 近代 二字的含义 主要是指A 机器生产B 受外商企业中的刺激而兴起C 由私人投资兴办D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0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主要体现在A 制造枪炮抵制了列强的侵略B 对外努力维护中外和好的局面C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D 生产的产品占领了中国一部分市场 11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福建省具有代表性 1875 1895 1912 1913 1914 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 与选项有对应关系 其中1896 1911年应是A 4 6个B 3个C 2 5个D 0 55个 A 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B 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C 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D 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2 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 下列内容与这种经济不一致的是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媒体 社会生活的变迁 1 下列叙述不符合中国人服饰变革的是A 西装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 清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使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C 西装在中国真正流行开来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D 中山装和旗袍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 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说法正确的是A 说明当时洋装已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B 是中国服饰改良和中西合壁的产物C 中山装的造型开襟敞袖 颇为活泼D 它们都符合民国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的规定 3 戊戌变法时 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说 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 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当时 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A 都正确B 都不正确C 正确 不正确D 不正确 正确 4 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 影响近代住宅建设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建筑理念的传入 里弄也叫弄堂 是中西合璧的结果 近代 里弄住宅成为北方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A B C D 5 1920年 一人到广州旅游 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 在影剧院观看电影 歌女红牡丹 C 在西餐馆就餐D 听到有人称呼他 先生 6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 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编辑出版的B 1872年创刊的 申报 C 1884年创办的 点石斋画报 D 1870年创刊的被称为 中国泰晤士报 的 申报 7 鲁迅先生写道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 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油松片以至电灯 自独轮车以至飞机 自镖枪以至机关炮 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B 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多层性C 反映出中国先进文明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D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8 1887年 李鸿章续办津通铁路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 这说明A 铁路违背历史潮流B 铁路扰民 夺民生计C 铁路触动了封建落后意识D 铁路花费太高 9 下列关于近代水运业发展情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 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B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C 我国轮船运输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 随着经济发展 火轮船在民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内陆省份 10 举头铁索路行空 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 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 铁路运输B 航运C 航空D 电报通讯 11 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看 如果你欣赏一场精彩的球赛 你会选择下列哪一种传播媒介 报刊B 电影C 电视D 互联网 12 第四媒介 的主要功能有 能传播文字 图象和声音 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可查询资料 浏览新闻 可看电影 看电视 听音乐 双方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