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佛只说家常”有感文/唐传庆“真佛只说家常。”意思是说,真正的佛是大智大慧的,他们普度众生,普及佛理,总是深入浅出,说的是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出之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间或杂入生动活泼的口语,给人一种亲切感。因笔者是一名收藏爱好者的缘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相关收藏与鉴定辨伪方面的文章,听一些收藏与鉴定辨伪方面的演讲等。久而久之,自然有了对比和感觉,对比后的感觉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觉得有些演讲和文章,通俗易懂,读后和听后令人产生茅塞顿开,云开雾散,殊途同归,所见略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二是觉得有些演讲和文章,听起来和读起来有些曲里拐弯,云里雾里,绕得太远,令人头晕目眩,大有费神费力之感。对此,一时不知如何来形容和解读这种现象。偶然间,我突然想起“真佛只说家常”这句话,觉得用此来解读这种现象十分的生动和形象。经过一番的查找资料和阅读之后,才对这句话的出处、典故和意思等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和感悟。据有关资料介绍说,一次,某人问一和尚,何谓人生至福?答曰:“吃饭睡觉。”问者不解,又问其故。再答:“吃饭的时侯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九华寺的一副对联:“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比如“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之言,对曾有抑郁的人来说,不难真切地体会到它为何是“人生至福”之答案。那和尚可谓“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得道高僧。另据有关资料介绍说,位于九华山佛教胜地的其中一座庙宇,大门两侧有这样一副楹联:“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只说家常”(见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上联意思是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下联的意味深长。“是真佛只说家常”,当然不是说只讲那种浅薄的道理,而是强调说,总是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那些深奥的佛理。“真佛只说家常”,是“真佛”的特点,也是成为“真佛”的必要条件。能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芸芸众生解说深奥的佛理,是检验佛之真假的一种标准。可见,“真佛只说家常”,并非一种技术性的本领,而是一种基本的精神素质。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说深奥的佛理,说明自己对那些佛理已经真正懂了,说明那些深奥的佛理已经化作自身的心境、眼光和智慧了。对此,有评论说,能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一定意义上也是检验学者之真假的标准。市面上出现的那些晦涩之作,有的是二道贩,有的甚至是三道贩、四道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话语的晦涩成为一种时髦。一些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也追逐着这种时髦。他们寻找着最别扭、最佶屈聱牙的表达方式。他们不说“小狗”、“小孩”、“小树”,而说“狗的幼体”、“人的幼体”、“树的幼体”;他们不说“午睡”,而说“午餐终结后把身体放平”;他们不说“他在散步”,而说“他正在进行一种没有目的的行走。”在一些人看来,这样才叫有学问,这样才算有水平。 “理论”就意味着难懂,“理论”就意味着艰深,“理论”就意味着“装”。“一只小狗在小跑”,这话说得太平易,不配称作“学术话语”;“一具狗的幼体在以比行走稍快比奔跑较慢的速度向前运动着”,这才叫“学问”,这才叫“思想”,这才叫“理论”,这才配称作“学术。”还有评论举例说,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有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论著中,满是晦涩而生僻的名词、概念和术语,使读者望而生畏;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原理,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却偏要绕来绕去,“浅入深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读者如坠云里雾中。这样的东西见得多了,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和实践意义,故弄玄虚的文字背后,也许对作者获得眼前的功利有用,但对读者毫无益处。写这类论著的所谓专家、教授,看似高深莫测,其实不过是教育界、学术界糊弄人的“假佛”。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说明这个问题自己已经想清楚了;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复述他人的某种观点,说明他人的这种观点自己的确弄明白了。反之,则说明这个问题自己并没有想清楚,说明他人的观点自己还没有弄明白。纵观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学问家,都是“只说家常”的“真佛”。无论演讲还是写文章,其共同特点就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让人受听爱读。越是深刻的东西,其语言表达越朴实和浅近。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实,人们说话、演讲、写文章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用专业的语言讲专业的事,讲者高屋建瓴,听着高山仰止,不明就里,难以消化。二是用生活的语言讲生活的事,听起来虽鲜活有趣,煽情互动,过后空空。三是用生活的语言讲专业的事,通俗化,简单化,深入浅出,激情流淌,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听者仰着脸,张着嘴,瞪着眼,陶醉其中,深受启迪。有评论说,真正的佛,是娓娓道来,看似家常,反映的都是要务,点播众生。如果讲的玄之又玄,晦涩难懂,让人很难知佛信佛。俗话说,“吃饭还是家常饭,穿衣还是粗布衣”。其实,说话、演讲、写文章也是一样,还是家常话好听好记。因为语言不纯粹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个贴近受众和现实的过程。如果从理论到理论,就概念谈概念,从抽象到抽象,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看似阳春白雪,却只能曲高和寡。真正一流的撰文高手,一流的教授,一流的演说家,在其人生历练,思想识力,文笔涵养升华到了一定境界后,追求的往往就是“真佛只说家常”的境界。真正的大学问家们,不仅有高深的学问作底子,还善于把这些高深的学问用简单明晰,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最终达于大众的心田。一本好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谈心,聊天唠家常,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疑难的问题明白话,将高深的问题通俗化。让人看了后入心入脑,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形象说话,用思想说话,用情感说话。让语言平易而精彩,让思想朴素而深刻,让感情真挚而充沛。唯有如此,才能使人得到思想的启迪,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深入浅出是通俗,浅入浅出叫庸俗,浅入深出最可恶。朴素的东西往往最实用,最有力。把深刻的道理用最通俗、最朴素的语言讲出来,那才是真功夫,真水平,真本事。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化的事情,是儒家和道家的共识。要达到如此境界,一要不断博采众长,广证博引,长期积累,丰富内存,装满瓶子。二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问,一定要有亲身的实践体悟。三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根本的是,肚子里一定得有实货真货,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挥洒自如,做到“真佛只说家常。”笔者联系专业实际以为,将上述一些话题引伸到收藏与鉴定辨伪问题上来,就会不难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些真正一流的收藏与鉴定辨伪高手,往往都是追求“真佛只说家常”境界的人们。他们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境界,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低调做人,默默无闻,埋头耕耘,始终把自己置于如履薄冰,高处不胜寒,永远都是直走完了九十九步,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境地。相比之下,而恰恰是那些小学没毕业就想当教授的“半瓶子醋”、无知无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工业产品包装材料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塑料材料买卖合同样本
- 2025版工业机器人安装与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政府机关安防监控升级改造合同
- 2025版餐厅品牌特许经营合同书(含2025年度市场拓展)
- 2025版环保包装袋加工及回收利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企业办公耗材节能环保采购合同
- 2025版智能家居系统定制合同变更模板
- 2025版餐饮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合同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室绿色环保装修工程合同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双面提花结构电磁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优化
- 2025年管道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商场设备回收合同范本
- 高考语文备考:政论类文言文之《淮南子》汇编
- 物业管理费用与收入分析
-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8 作文(学生版)
- 《民用建筑并网光伏发电应用技术规程》 DB64-T 795-2012
- 工艺流程卡管理办法
- PLC 原理及应用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 2024-2030年中国卧室家具行业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