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水库计算书.doc_第1页
南山水库计算书.doc_第2页
南山水库计算书.doc_第3页
南山水库计算书.doc_第4页
南山水库计算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论南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南康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坝址距离南康市城区4km,地理位置东经11444,北纬2538。南山水库是一座以应急供水为主,兼有城市日常生活供水等综合效益水利枢纽工程。经综合分析论证,南山水库工程规模及建筑特性见表1-1。表1-1 南山水库工程特性表一水 库备注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P=0.333%)m181.83设计洪水位(P=3.33%)m181.61正常蓄水位m181.00供水死水位m150.00泥沙淤积高程146.502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226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207调节库容万m3204.61供水死库容万m32.393调节特性年调节二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4.7相应下游水位m133.98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6.4相应下游水位m134.07 枢纽主要建筑有:土坝,左岸正槽溢洪道,右岸引水涵洞。根据水库的工程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枢纽定为等工程。大坝、溢洪道、引水涵管等永久性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41第二章 设计基本资料2.1 流域概况南山水库位于南康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2km2,主河长1.63km,河床平均坡降43,属山区性溪河。坝址以上流域呈扇形,右侧较宽,流向自南向北,流域内峰峦重叠,河谷狭窄,地形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区,植被良好。2.2 水文及气象特性2.2.1 径流1. 径流系列由于坝址无实测径流资料,流域内也未曾设立水文测站,故本阶段坝址设计径流分析采用水文比拟法进行计算。径流分析选择樟斗水文站为设计参证站。坝址径流系列根据参证站实测径流系列(1982年2006年)按流域面积比的一次方进行转换,但考虑到小流域的区域径流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本工程周边流域南康雨量站资料统计,南山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56.7mm,而樟斗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8.8mm,两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对径流系列经面积比换算后并加以雨量修正,由此可推求坝址历年径流系列。2. 径流特性本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径流系列中最大年平均流量为0.061m3/s(1984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2.1倍,最小年平均流量为0.013m3/s(1991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44.8%,丰、枯水年年平均流量相差4.7倍。3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1.9%,9月次年2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8.1%,最大月平均流量0.066m3/s(5月),占该年径流总量的18.9%,最小月径流为0.0037m3/s(12月),占该年径流总量的1.06%。各月径流分配见表2-1。根据坝址径流特性,划分3月至次年2月为水文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由此可统计坝址水文年及枯水期径流系列。表2-1坝址各月径流分配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占年径流(%)2.814.278.8611.018.817.6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占年径流(%)10.68.96.44.553.572.663. 径流计算根据坝址日历年1982年2006年、水文年1982年3月2006年2月、枯水期历年92月径流系列,分别进行频率计算,采用P型曲线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坝址多年平均流量0.029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92.4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770mm。坝址径流计算成果见表2-2。表2-2南山水库坝址设计径流成果表时段均值CvCs/CvP(%)10205075809097日历年0.02920.442.50.04640.03880.02690.01980.01830.01500.0115水文年0.02930.442.50.04660.03890.02700.01980.01840.01500.0116枯水期9-2月0.01410.442.50.02240.01870.01300.00960.00840.007230.00557由于工程坝址下游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本阶段根据实测河道纵、横断面及河床比降等资料,采用水力学计算方法求得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水面比降,根据本次实测确定;河床糙率则根据河床质组成,岸壁特性、水流流态等因素综合选定在0.0550.06之间。水位流量关系见表2-3。表2-3 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Z(m)133134135136Q(m3/s)04.782867.62.2.2 洪水1. 洪水特性与成因分析本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出现季节与暴雨发生季节相一致。洪水多出现在46月,其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6月。由于流域内河床坡降较陡,集流时间短,洪水来势猛,涨落急剧,降水至洪峰出现时间一般为24h,一次洪水历时约为1d。2. 洪水推求方法南山水库地处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流域内无水文测站,因此本工程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暴雨资料来间接推求设计洪水,并假定暴雨和洪水的频率相同。采用江西省水文局编制刊印的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提供的方法计算。根据手册的使用范围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集水面积小于30km2的流域,一般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本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2km2,结合具体情况,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3. 坝址设计洪水根据手册及有关规定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和300年一遇校核洪水过程线。通过调洪演算得到水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南山水库溢洪道为涵洞式无闸控制自由泄流,溢流堰净宽4m,为克奥型堰型,水库调洪计算原则为当库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181.00m时,溢洪道自由泄洪。水库起调水位为181.00m。2.2.3 泥 沙流域内无实测泥沙资料,本次设计水库泥沙借用邻近水库泥沙淤积资料比拟估算。由于坝址无实测泥沙资料,而流域内植被良好,自然地理和下垫面与上犹江水库相似,所以,本阶段水库泥沙淤积参照上犹江水库实测泥沙资料用类比法估算,据上犹江水库多年实测泥沙淤积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淤积量为0.0124万m3/km2,水库使用年限按30年计,计算得水库泥沙淤积量约为0.446万m3,查库容曲线水库可能的淤积高程为146.50m。2.2.4 气象水库流域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无霜期长。春秋时常寒暖交替,天气多变,常有阴雨低温天气出现。盛夏和秋伏,太平洋副高控制本流域,天气炎热干燥,有时受台风影响,出现台风雨或雷阵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本流域降水充沛,但在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衡。据南康气象站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 1556.7 mm,年最大降水量2083.9mm,年最小降水量914.9mm,多年平均气温19.2 C ,历年最高气温40.1 C ,历年最低气温-4.6 C ,多年平均蒸发量1288.1mm。多年平均风速18m/s,吹程1000m。2.3 工程地质本区域内为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章水总体流向自西南向东北,河道弯曲,河床宽度100200m,地面高程一般在130200m之间,山顶高程250500m,山体走向蜿蜒曲折,山坡植被发育良好。区域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震旦系上统变质岩、白垩系上统泥质粉砂层和第四系冲积层及残坡积层。本区域地质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并发育有北西向构造。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前者在章水流域,水量较丰富,在南山水区内水量较贫乏,后者水量则相对较贫乏,两者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近源排泄,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拟建坝址属低山丘陵剥蚀地貌。河谷呈不对称“V”型,河道较窄,宽约30m,河道弯曲,河床底高程为132.98136.43m左右。坝址两岸山高体厚,大部分基岩裸露,左、右岸下部为I级阶地,地表为农田、庄稼地。坝区内未发现有大的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仅在右岸石英脉陡坎处有崩坍现象。坝区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上统变质岩和第四系堆积层。据区域地质资料,坝区地质构造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影响,位于大余西华山至赣县王母渡断裂带附近。构造线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岩层受挤压较严重,该断裂带走向NENW,长约4050km,碎裂岩充填,两侧有石英脉。坝址位于该断裂带下盘,受其影响,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风化较深。坝区节理裂隙发育。坝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较薄,上部粉土质砂(砾)层,下部岩体为强风化震旦系变质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裂隙面大部分呈闭合微张状,透水性较强。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水质较清,对砼具有溶出型和一般酸性型中等腐蚀,地下水水质清澈,对砼具有一般酸性型和溶出型中等腐蚀。左岸边坡为岩质边坡,坡度3040,呈强风化,岩性为变质砂岩夹板岩,局部覆盖薄层残坡积土,分布不连续,岩层倾向下游偏山体方向,无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边坡基本稳定。河床段宽度约30m,坝基表层为冲积层,冲积层厚度为05m,阶地土土质成分为粉土质砾,河床为砂砾土层。下部基岩岩性为震旦系变质砂岩夹砂质板岩,夹较多540cm厚度不等的石英岩脉,岩体节理裂隙比较发育,较破碎。岩层倾向下游,倾角陡,未发现较大缓倾角结构面,坝基岩体较稳定。河床上部强风化基岩为中等透水岩体;下部风化岩体为弱透水岩体。坝基存在渗漏问题,透水层厚度为25.125.8m。右岸坝基出露基岩为震旦系变质砂岩夹板岩,坝基上部地表基岩出露,边坡下部为残坡积层,下部基岩岩性为变质砂岩夹板岩,夹较多540cm厚度不等的石英岩脉,其中高程149157m左右夹一宽度为8m的石英脉,石英脉呈碎块、碎粒状,属软弱岩体,岩体内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上部强风化层为中等透水地层。下部强风化岩体为弱透水层,存在渗漏问题。2.4 当地建筑材料据料场调查,天然建筑材料其储量与质量均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土料场有:库内上游井孜头山沟土料场,运距约3km;井孜头山坡土料场,开采运输方便,运距约2.0km;老虎坑土料场,运距约1.5km;库区内老虎坑公路旁土料场,开采运输方便,运距约2.0km;库内公路旁土料场,运距约1.5km;横坑里料场,运距约3.0km;毛丛岭土料场,运距约1.5km;下涧土料场,运距约3.0km。块石料场有:川坑石料场,运距12km;苏访贤石料场,运距11km。砂砾石料场有:浮石砂砾石料场运距约13km,可根据工程需要购买使用;龙岭砂砾石料场,运距约10km,可根据工程需要购买使用。2.5 交通条件坝顶无重要交通要求。交通布置方面,进库公路利用现有左岸公路进行适当改建,上坝公路布置在坝址左岸。2.6 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曲线南山水库水位面积、容积关系曲线系根据2008年6月实测1/1000库区地形图量算而得,成果如下表2-4。表2-4 南山水库水位与面积、容积关系曲线Z(m)143.8150155160165170175180185A(万m2)00.771.873.394.868.1511.515.319.7V(万m3)02.398.9922.142.775.21241912792.7 工程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181m,库容为207万m3。南山水库建成后将是一座以应急供水为主,兼有城市日常生活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设计水平年2010年,以满足城区18.5万人规模应急供水为要求;水库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以满足城区30万人规模应急供水为要求。2.8 水库规划及建筑特性指标表2-5 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一水 文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1.2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92.43代表性流量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23.4P=3.33%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m3/s40.5P=0.333%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P=20%)m3/s0.56102月施工度汛标准及流量(P=10%)m3/s18.9全年4泥 沙多年平均淤积量万t0.446估算二水 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P=0.333%)m设计洪水位(P=3.33%)m正常蓄水位m181.00供水死水位m150.00泥沙淤积高程146.502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226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207调节库容万m3204.61供水死库容万m32.393调节特性年调节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相应下游水位m表2-6 坝基岩石(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岩石风化级别项 力目 学指标变质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全风化强风化板岩强风化砂岩夹砂质板岩弱风化砂岩容重(KN/m3)22.5232425饱和抗压强度(MPa)678103040弹性模量(Gpa)0.40.70.60.834抗剪断强度(岩体)0.450.500.550.6C(MPa)0.070.080.25砼/基岩抗剪(断)强度0.400.450.550.450.550.65C(MPa)0.070.090.25泊松比0.400.350.28承载力标准值k(KPa)2004004501000表2-7 大坝各区渗透系数建议采用值表部位上游坝壳土下游坝壳土心墙土排水棱体渗透系数2.2810-4cm/s4.33010-4cm/s6.010-6cm/s2.010-1cm/s部位帷幕防渗体坝基渗透系数1.010-6cm/s3.010-4cm/s表2-8 各土层分区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土 层 特性 分 区参数指标上游坝壳土下游坝壳土心墙土排水棱体帷幕防渗体坝基天然容重(g/cm3)1.992.01.951.752.352.3饱和容重(g/cm3)2.12.112.051.792.52.4总应力指标粘聚力(kPa)10.88.118.1015090内摩擦角()23.52519324029有效应力指标粘聚力(kPa)8.86.116.85015090内摩擦角()25.52720.953240292.9 其它施工期下游无供水要求,无须考虑通航、过木问题。第三章 水文计算3.1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位南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南康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东经11444,北纬2510,设计历时为24小时,设计频率为30年一遇为例。参照江西省水文局.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计算步骤如下(说明:以下所用附图均来自于手册):(1)工程地点流域面积F=1.2km2,主河道长度L=1.63km,主河道比降J=0.043。(2)设计暴雨的查算1)求30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值P24=100.8mm;附图2-5得Cv24 =0.3,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KP24=1.68则30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P24(3.33%)= P24KP24=100.81.68=169.3mm2)求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根据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24h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0.9998。则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为: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设计暴雨24小时雨配查附表2-1,得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如表3-1.查算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暴雨参数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录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心最大6小时和60分钟点暴雨量,P6=65mm;P60min=43.9mm;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6=0.42;Cv60min=0.3。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KP6=2.00,KP60min=1.68。则30年一遇60分钟,6小时点暴雨量为:P60min(3.33%)=P60minKP60min=43.91.68=73.8mmP6(3.33%)=P6KP6=652=130mm3小时暴雨由公式计算,时段 (60min)控制时段雨量(mm)占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P60min(1)100P3P60min(2)6040P6P3(3)204040P24P3(4)5555550001010 10998554表3-1 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式中:。则P3(3.33%)=73.830.316=104.4mm。由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60min,t=3h,t=6h分别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a60min=0.9994,a3=0.99945,a6=0.9995。则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面暴雨量为:列表计算设计暴雨时程分配将表3-1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列于表3-2第1、3、5、7栏。由设计24小时暴雨控制时段雨量:按各时段所占百分数计算各时段的雨量,填入表3-2第2、4、6、8栏。第9栏即为设计24小时暴雨过程。(3)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的计算1)扣除初损求时段总径流量由附图3-1产流分区知,该工程地点在产流第区。将表3-2第9栏各时段毛雨量列于表3-3第1栏,计算各时段累积雨量,填于第2栏。将各时段累积雨量P与设计前期雨量Pa(该区为70mm),相加填入表3-3第3栏。在附表3-2(),得相应各时段累积径流R总,填于表3-3第4栏。计算各时段径流量R总,填于表3-3第5栏。2)扣除稳渗求时段地面径流量计算设计24小时平均暴雨强度=24/24=169.3/24=7.1mm/h.由=7.1mm/h,查说明书中表1-1,用经验公式fc=0.196计算得fc=1.38mm/h,取fc=1.4mm/h填于表3-3第6栏。由表3-3第5栏减去第6栏即得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填入表3-3第7栏。表3-2 某流域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时程分配计算表时段(t=60min)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合计设计24小时暴雨各时段雨量位置及所占百分数(1)100100(2)73.873.8(3)6040100(4)18.312.230.5(5)204040100(6)5.110.210.325.6(7)555555000101010998554100(8)221.92220003.93.93.93.53.53.2221.639.4(9)221.92220003.93.93.95.110.210.318.273.812.23.53.53.2221.6169.3表3-3 某流域30年一遇净雨过程计算表 时间(t) 项目(mm)序号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合计P(1)221.92220003.93.93.95.110.210.318.373.812.23.53.53.2221.6169.3P(2)245.97.99.911.911.911.911.915.819.723.628.738.949.267.5141.3153.5157160.5163.7165.7167.7169.3P+Pa(3)727475.977.979.981.981.981.981.985.889.793.698.7108.9119.2137.5211.3223.5227230.5233.7235.7237.7239.3R总(4)0.81.52.333.84.64.64.64.667.69.111.316.12234.7101.3113.5117120.5123.7125.7127.7129.3R总(5)0.80.70.80.70.80.80001.41.61.52.24.85.912.766.612.23.53.53.2221.6129.3R下(fct)(6)0.80.70.80.70.80.8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25.6H24(3.33%)(7)00000000.20.10.83.44.511.365.210.82.12.11.80.60.60.2103.7表3-4 某流域Qtt计算表时段(60min)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总计ht(前后相邻大小排列)(1)65.211.310.84.53.42.12.11.80.80.60.60.20.10.2103.7ht(mm)(2)65.276.587.391.895.297.399.4101.2102102.6103.2103.4103.5103.7ht/t(mm/h)(3)65.2 38.3 29.1 23.0 19.0 16.2 14.2 12.7 11.3 10.3 9.4 8.6 8.0 7.4 Qt(m3/s)(4)21.8 12.8 9.7 7.7 6.4 5.4 4.7 4.2 3.8 3.4 3.1 2.9 2.7 2.5 (4)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1)求设计洪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列表计算Qt值将表3-3第7栏自最大时段净雨开始,按前后相邻时段大小连续排列填于表3-4第1栏。由第1栏计算累积值ht值填于第2栏除于相应历时得ht/t值填于第3栏。由第3栏按公式Qt=0.278Fht/t计算各时段相应流量填于第4栏。列表试算Q值由附图4-2推理公式分区图知,该工程地点在第区。根据=L/J=0.63/(0.043)1/3=4.65。应用第区经验公式(说明书表3-1)或直接查附图6-3()计算参数m。用经验公式m=0.1000.417计算,得m=0.633。根据公式=0.278L/MJ1/3Qt1/4=0.278/m,得不同值对应的流量,如表3-5第1、2栏。0.50.70.80.9123456277.1 72.1 42.3 26.4 17.3 1.1 0.2 0.1 0.028 0.013 表3-5 某流域计算表点绘, 相关线,如图3-1,得, 光滑曲线交点对应的流量Qm地面=23m3/s,汇流时间=0.9h,即为所求地面设计洪峰流量和汇流时间。图3-1 本流域, 相关2)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地面流量过程线的推求由说明书中表3-2概化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推求地面流量过程线。各转折点的坐标如表3-6第1,2栏。表3-6 各点转折点坐标坐标a起涨点b起涨段转折点c洪峰d退水段转折点e终止点Q地面(m3/s)00时间T(h)00.1T0.25T0.5TTT为过程线底宽,由下式计算T=9.67W/Qm地面 (h)式中:W为洪水总量,由下式计算已知净雨总量h24=103.7mm,地面洪峰流量Qm地面=23m/s,则W=0.1103.71.2=12.4 (万m)T=9.6712.423=5.2 (h)根据表3-6第1、2两栏计算各转折点流量和时间,表3-7第1、2栏,即为所求地面流量过程线。表3-7 某流域地面流量过程线计算表座标序号a点b点c点d点e点102.3234.60T (h)200.521.32.65.2地下径流回加计算由已知表3-3第6栏地下径流深R下=25.6mm,表3-7地面径流过程线底宽T=5.2h。以此时间为地下流量峰顶位置,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下流量峰值。Qm地下=R下F/3.6T=(25.61.2)/(3.65.2)=1.6m3/s,填入表3-8第5栏5行。自Qm地下开始,向后每增加一个时段(t=1h),其流量随之减少一个=1/5.21.6=0.31 ,向前每减少一个时段(t),其流量减少一个Q地下=t/5.21.6=0.31t,分别向后或向前填于表3-8第5栏的第611行和第41行。即得地下流量过程线。由第4、5两栏相加,填于第6栏,,即为所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图3-2所示。并得设计洪峰流量Qm =23.4m/s。表3-8 某流域3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计算表序号时间Q地面Q地下QtTt123456(1)0000.000 0.00 (2)0.520.522.30.161 2.46 (3)1.30.78230.403 23.40 (4)2.61.34.60.806 5.41 (5)5.22.601.61.60 (6)6.211.291.29 (7)7.210.980.98 (8)8.210.670.67 (9)9.210.360.36 (10)10.210.050.05 (11)11.2100 图3-2 本流域3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图同理,可按推理公式法推求出校核洪水过程线,见图3-3,校核洪峰流量Qm =40.5m/s。图3-3 本流域300年一遇校核洪水过程线图3.2水库调洪计算本设计采用的是无闸门控制的调洪计算和静库容曲线,调洪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列表试算法。以下具体介绍设计洪水情况的列表式算法的步骤。1. 确定起调水位入库洪水为设计洪水,起调水位取正常蓄水位181.0m,即堰顶高程为181.0m。2. 绘制水库容积曲线ZV。由基本资料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见表3-9;将其绘制成水库容积曲线,见图3-4。表3-9 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Z(m)143.8150155160165170175180185A(万m2)00.771.873.394.868.1511.515.319.7V(万m3)02.398.9922.142.775.2124191279 3. 计算并绘制蓄泄曲线qV南山水库的泄水建筑物为无闸控制自由泄流的溢洪道,溢流堰净宽B=4m,溢流堰为克奥型堰型,水库调洪计算原则为当库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181.00m时,溢洪道自由泄洪。水库起调水位为181.00m。溢洪道上的溢流堰一般属于低堰,其流量系数低于高堰,一般为0.40.49且随上游堰高P1和堰面定型设计水头Hd的比值P1/Hd的减小而减小,见表3-10。在本设计中流量系数m=0.48,则P1/Hd=0.6。因为溢洪道自由泄洪,故淹没系数取=1、侧收缩系数均取=0.91,流量系数m=0.48,则水库溢洪道出流公式为: 根据出流公式和水位容积曲线计算水库蓄泄关系值见表3-11中第(2)、(4)行,据此绘制蓄泄曲线qV,见图3-4。表3-10 随相对堰高变化的流量系数mP1/Hd0.10.20.30.40.50.60.70.83.0克奥型0.4260.4450.4580.4670.4730.4770.4800.4830.492表3-11 水库q-V关系曲线计算表Z(m)(1)181182183184185V(万m3)(2)207225244262279堰顶水头h(3)01234q泄(4)07.74 21.89 40.22 61.92 图3-4 南山水库Z-V曲线和q-V曲线 4.逐时段试算推求水库出流过程 先取计算时段t=1h=3600s=0.36104s。 第一时段,由起调水位可知,q1=0m3/s,V1=207104m3,假设q2=1.37m3/s,代入说明书式(3-9)得, 进而可得, 由此值查蓄泄曲线qV得q2=1.37m3/s,该值与假设值相符,即为所求,并将各项添入表3-12 对应的各栏中。这一过程可通过excl列表试算得出。 依时序逐时段递推试算,可得固定时段t=1h的出流过程,见表3-12中第(5)栏相应于时间0、1、2、3、4h的流量值。 5.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设计洪水位 表3-12中t=1h的出流过程,t=3h的流量4.68m3/s最大(表中加括号的值),但不等于该时刻相应的入库流量4.1m3/s,并不是真正的最大值。由表3-12中第(3)、(5)栏数据分析可知,最大值发生在23h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t=0.2h,重新进行试算,得表3-12中时刻t=2.2、2.4、2.6、2.8的泄流量(3h后的流量仍取t=1h试算),结果见表3-12中第(5)栏。进一步分析知,最大值发生在2.62.8h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t=0.05h,重新进行试算,得表3-12中时刻t=2.65、2.7、2.75的泄流量,t=2.75h的泄流量等于该时刻的入库流量,该值为所求最大下泄流量,即qm=4.7m3/s。 可见,若直接取t=1h的出流过程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大下泄流量,与入、出流量相等时刻的值差别不大。 由表3-11中(1)、(4)行数据绘制水位泄量关系Zq,可由各时刻的下泄流量查得各时刻水位。最大下泄流量qm=4.7m3/s,相应的总库容为217.90104m3,查图3-4得相应的设计洪水位Z设=181.61m。表3-12 列表法调洪计算表时间(h)时段t(h)Q(m3/s) q(m3/s) V(104m)V(104m)Z(m)(1)(2)(3)(4)(5)(6)(7)(8)(9)000.00 0.68 19.50 3.17 207181.0111916.30 1.37 2.44 4.99 210.17 181.18 2113.611.50 3.51 4.01 1.71 215.16 181.45 2.20.29.48.20 4.51 4.565 0.62 216.87 181.55 2.40.276.21 4.62 4.645 0.26 217.49 181.58 2.60.25.415.22 4.67 4.675 0.11 217.75 181.60 2.650.055.024.96 4.68 4.685 0.03 217.86 181.60 2.70.054.94.79 4.69 4.695 0.01 217.89 181.60 2.750.054.74.64 4.7 4.695 0.00 217.90 181.61 2.80.054.64.35 4.69 4.685 -0.02217.90 181.61 30.24.13.354.68 4.585-0.44217.88 181.60 412.64.49217.44181.58 同理,可得校核工况下的最大下泄流量为6.4m3/s,校核水位为181.83m。第四章 土坝的设计4.1 坝高的确定 土石坝不允许漫顶溢流,要求坝顶距上游静水位必需有一定的超高Y,超高值Y由下式确定: Y=R+e+A (4-1) (4-2)式中:R:最大浪在坝坡上的爬高;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即风壅水面超出原库水位高度的最大值;k:综合摩阻系数,其值变化在(1.55.0)10-6之间,计算时一般取k=3.610-6;H:坝前水深;:风向与坝轴垂线的夹角;V、D:计算风速和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