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ppt课件_第1页
感觉ppt课件_第2页
感觉ppt课件_第3页
感觉ppt课件_第4页
感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1 1感觉概述 1 1感觉概念内涵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 1 2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被试的思维过程出现混乱 部分被试在感觉剥夺期间出现幻觉 3 1 3感觉的生理机制1 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2 传入神经的活动3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活动 分析器 4 1 4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温 冷 触 压 痛 内部感觉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5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6 2感觉的基本规律 2 1感受性个体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2 2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7 2 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分下绝对阈限和上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 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关系 S 1 R绝对感觉阈限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态不同而不同 8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 真的无法引起我们的反应吗 9 2 4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最小变异量 又称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 区别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对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定律 K I I费希纳定律 S KlgI 10 不同感觉的韦氏分数 11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12 3感觉的相互作用 P84 3 1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含义 某种感觉器官受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 使其升高或降低 一般规律 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强刺激则降低 微光提高听觉感受性 强光降低听觉感觉性 13 3 2相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4 3 3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视听联觉色听联觉颜色联觉 15 3 4感觉补偿作用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的现象 16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17 4视觉 4 1视觉的适宜刺激 波长 色调振幅 明度纯度 饱和度 18 4 2视觉的生理机制4 2 1眼球的构造 19 棒体细胞 细长呈棒状 中央凹周围及视网膜边缘 夜视器官 在昏暗条件下起作用 感受物体的明 暗 锥体细胞 短粗呈锥形 中央凹及少量网膜边缘 昼视器官 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 感受物体细节和颜色 20 4 3视觉现象4 3 1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明度的绝对阈限 10 6烛光 平方米明度的差别阈限 刺激中等时韦伯分数近似于1 60 刺激极弱时可达1 刺激极强时可缩小到1 167 与眼的机能状态 光波波长 刺激落在网膜上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1 4 3 2波长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视网膜不同部位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性不同 锥体细胞对光谱中央部分 约555nm 最敏感 棒体细胞对较短的波长具有最大感受性 普肯野现象 当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 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 因而出现了明度的不同变化 22 4 3 3视觉适应 P73 暗适应 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 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生理机制 瞳孔大小的变化及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 视紫红质的漂白与还原 23 4 3 4颜色视觉 P74 色光混合 加法过程互补律 如果两种色光混合起来形成白光 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 间色律 混合两种非互补色光 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代替律 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 颜料混合 减法过程 24 4 3 5色觉缺陷色弱 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 在刺激光较弱时 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 色盲 全色盲 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 和局部色盲 如 红绿色盲 25 4 3 6视敏度即视力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细节的能力 26 4 3 7视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现象 正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负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27 视觉后像注视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28 如果用眼睛注视左图约一分钟 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 你会看到什么 29 4 3 8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 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 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30 4 3 9视觉对比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 可分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 31 4 4色觉理论 P76 三色说 托马斯 杨 1807 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红 绿 蓝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 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评价 可很好解释颜色混合现象 但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 32 黑林四色说 又称拮抗说 1874 视网膜存在三对感光视素 即黑 白 红 绿和黄 蓝视素 在光刺激下每对视素产生分解或合成过程 可解释红绿色盲及颜色后像问题 但不能很好解释颜色混合现象 33 总体观点色觉信息按层次加工 在视网膜水平上按三色说发生 冲动在视觉通路上的编码传递过程按四色说进行 色觉神经机制的最后阶段发生在大脑皮质视区 目前仍知之甚少 34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35 5听觉 5 1听觉的适宜刺激 频率 音调 声音的高低 振幅 音响 声音的强弱 波形 音色 声音的纯度 36 5 2听觉的生理机制 37 5 3听觉的基本现象 P80 听觉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 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 听力丧失传导性耳聋 听觉传导机制发生障碍神经性耳聋 内耳功能失常 长期噪音 链霉素过量 老年性耳聋 38 5 4听觉理论5 4 1地点说基本假设 基底膜由不同地点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便产生不同的音高感觉 地点说分共鸣说和行波说 39 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 1863 观点 基底膜的横纤维有选择地对一定的频率发生共鸣 评价 横纤维长短与频率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行波理论 冯 贝克西 1960 观点 基底膜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分析 决定于最大振幅所在位置 评价 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40 5 4 2频率说频率说包括卢瑟福为代表的频率理论和韦弗的神经齐射理论 41 频率说 卢瑟福 1886 观点 声音的频率由听神经中神经元发放的速率来编码评价 单一神经元冲动发放速率低于1000Hz 齐射说 韦弗 1949 观点 频率在400Hz以内符合频率说 频率增高 神经纤维之间存在合作和联系 产生神经齐射现象 评价 声波频率超过5000Hz时 听神经不再产生同步放电 42 总体观点听觉信息在基底膜上依行波说编码在神经传导路上依频率说编码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听觉区产生音高听觉 43 第五章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 听觉 感觉概述 其他感觉 44 6其他感觉 6 1肤觉概述含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肤觉的基本形态触压觉 冷觉 温觉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 称触点 冷点 温点和痛点 45 6 1 1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 压力梯度 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 使皮肤轻微变形 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 叫压觉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 46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 叫两点辨别阈限 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 皮肤的部位不同 两点阈也不相同 47 6 1 2温度觉包括温觉与冷觉低于皮肤温度 生理零度 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产生冷觉 反之 温觉身体的不同部位 生理零度不同 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48 温度觉实验两条绞绕在一起的水管 将0 5 的冷水注入一水管 将40 44 的温水注入另一水管 此时用手握住两水管的绞绕之处 就会引起灼热的感觉 49 6 1 3痛觉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 都能引起痛觉 痛觉不能精确定位 也不容易产生适应 痛觉感受性背部和面颊最高 手部较低 心理过程在痛觉感受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物理刺激而感到疼痛 幻肢现象 很强疼痛刺激时没有感觉到痛 50 6 2嗅觉和味觉6 2 1嗅觉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感觉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环境 机体状态影响嗅觉的感受性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 51 嗅觉实验289名女性接受了一项对于男性的雄甾酮 男性汗液中的主要成分 的气味的反应测验 52 6 2 2味觉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味道感觉味蕾分布 舌尖 甜 舌中 咸 舌两侧 酸 舌后 苦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影响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 53 6 3内部感觉又叫机体觉 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 平衡觉 静觉 和内脏感觉 54 6 3 1动觉也叫运动感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 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