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doc_第1页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doc_第2页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doc_第3页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doc_第4页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改造设计试行方案民居是人类繁衍栖息之所,由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不同和经济基础的差别,人们为适应环境和社会发展,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匠心,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丰富和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内涵,特色民居以其特有的形式鉴证历史,载现悠久的人类文明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了营造地域民族文化氛围,彰显民族特点,展示民族特色,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需要,特制定孝南区朋兴乡特色民居建设及特色民居改造设计试行方案。一、新建特色民居指导方案及试点范围(一)指导方案新建特色民居的设计,应在保留和传承特色民居建筑符号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思维,设计出具有地域建筑文化特点,可供人们选择的多套系列特色民居建筑图纸,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在新农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试点推广,设计出了可供选择的特色民居系列图纸,指导乡域内特色民居建设。(二)试点范围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朋兴村二、民居改造(一)前期分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构特征:一心一轴,两带四片区。(二)区位分析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币、昔冈,西接随州、利门,南临天门、仙桃等市。朋兴乡地处孝感城区北大门,东与新铺镇相邻,西与陡岗镇隔澴河相望,北与肖港镇接壤,南抵孝感火车站。朋兴地理位置优越,地势东高西低。 朋兴乡1 0 7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孝大路、城肖路、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是一个典型城郊型农业大乡,盛产水稻、小麦、蔬菜。(三)基地现状分析项目位于孝感朋兴乡,1 0 7国道边。两块地之间有一条主要的生活干道,交通条件优越。基地内有少量低层建筑,其他为未开发地。地形略微有起伏。利于开发建设。项目东边有中学和大片住宅。(四)历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占塞堡8 0 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 0 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作为一种陪葬冥器,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 0 0 0多年,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竹,中国历史二十四孝,孝感占其三。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 5 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 2 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的诞生地。朋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原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参副总参谋长王新亭上将,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称号的沈运田大校分别出生于晏砦村、大树村。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官木生、“全国勤俭持家模范”晏桃香也分别出生在朋兴乡的长风村、和平二村。据说朋兴古时是施粥的地方,以前叫篷兴,篷子的“篷”,搭蓬施粥。后来由于历史发展,最后改为了朋友的“朋”。方案在设计时充分思考了朋兴的历史文化,想回归历史,寻找这个地方的原始文化形态。设置了具有古色古乡的街道与住宅,让居住与到这里的人都能够想起它悠久的历史文化。二、规划设计(一)设计原则1.区域性原则项目发展定位于充分利用和享受该地块优质的人文、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体系,借用其风水宝地的特性,坐享周边的服务配套设施,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及居住空间。2.生态和谐原则在规划原则上遵循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尊重自然的社区规划、建筑规划、生活功能规划,使本项目与周边自然紧密融合,成为该地区生态和谐的花园式高档住宅社区。3.复合功能原则鉴于本项目的规模及区位优势,任何单一的功能定位都将无法满足它的规划需求,因此我们将从人居的复合功能入手,将本项目打造成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生活社区。4.建筑立面原则建筑立面采用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以体现楚文化特征为主,采用传统中式的白墙、灰瓦、马头墙及坡屋顶等设计元素。(二)设计理念理念一:骨子里的孝感。重拾祖辈的文化记忆,重塑孝感北部新城的辉煌。理念二:可生长的街区。丹阳古街项目可作为北部新城项目的引爆器,撬动整个北部新城项目的整体开发。理念三:特色民居改造应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建筑符号。特色民居是一个地域建筑文化的标志,也是民族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过程中,对现有民居的改造和修缮,要注重原生态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应将体现“荆楚”特色建筑文化特点的标志、建筑风格和建筑符号予以保护、修缮和彰显,不能因为人为的“画蛇添足”而使特色建筑符号消失,导致地域民族特色建筑不伦不类,失去特色民居建筑本来面貌。故此,项目区内特色民居改造,应保护、传承“荆楚派”特有的建筑符号和建筑风格,重点彰显孝感本地元素特色。理念四:“荆楚派”建筑设计要尊重社会环境,传承荆楚文化的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点。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地貌、人文历史、乡风民俗,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突出地域差异性,体现各区域风格的独特性。要融合本地区建筑符号的特点,并借鉴外地文化特色,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创作荆楚建筑。(三)总平面图(附后)(四)建设现状丹阳古镇项目目前一期已完成产值3.5亿元,总建筑面积30万平米,项目总征地300亩,目前已摘牌120亩。目前已拆迁11000平米,拆迁52户。一期已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米。二期待建建筑面积10万平米。三期规划为古镇旅游区,拟建20万平米。三、实施措施(一)基本原则。特色民居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工作坚持“整体规划,上下互动,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乡村集镇及公路沿线办点示范,建设和改造一批标志性特色民居,激发农民和城镇居民自主投入建设特色民居的热情,引导居民自觉弘扬,传承传统的特色建筑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内涵。(二)设计原则。在“荆楚派”建筑设计中,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条款,对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及具有荆楚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等进行保护,并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要求,制定具有荆楚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存荆楚文化的历史记忆。(三)组织管理。特色民居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工作以乡镇组织实施为主体,县民宗局、城建局、规划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开发办、农业局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和指导,对示点村、示范集镇、示范街和示范路进行总体规划,编制特色民居建设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