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和铁代谢相关疾病一、 铁的总述铁(Fe)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及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4-5g,其中75%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则为储备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约占总铁量的25%。食物中的铁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再与肠内容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糖及氨基酸形成络合物,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既然铁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机体缺铁会怎么样呢?二、 铁缺乏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人体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1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饮食中铁元素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孕妇和儿童极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而乳类含铁量极低,人乳含铁0.15mgdL,牛乳含铁0.1mgdL。乳类中铁吸收率为210,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即易发生贫血。孕妇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胎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很大,而母体是胎儿获取铁的唯一渠道,如果孕妇不及时补铁,不但自身容易缺铁,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1.2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胃肠疾病、进食纤维量过大,均不利于铁的吸收,而维生素B12、维生素C则能促进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前者主要存于肉类食品中,易于吸收;后者主要存于植物性食物中,不易吸收。故补铁时应适当进食动物肝脏、血液制品以及肉类食物为宜。那铁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有的同学说多多益善,还有同学说物极必反其实机体中铁过多了就会导致铁过载,广泛沉积于人体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常伴有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三、 铁过载研究发现脑铁沉积会引起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帕金森症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知道的拳王阿里还有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都是帕金森症患者。帕金森症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以及运动迟缓。研究显示帕金森症病人的脑中黑质部位有显著的铁沉积现象,过载的铁可能会损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使得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引起帕金森症。由于女性有月经,所以能有效的排出多余的铁,而男性缺乏有效的排铁机制,致使容易铁在机体内沉积从而患病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常常出现铁沉积现象,过量的铁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引起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从而引发疾病。所以,综上所述,铁作为人体所必须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谱图课件原理
- 语言区游戏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咨询合同-泄露后果
- 2025企业合作协议协议范本
- 2025员工派遣协议方案借调合同
- 2025房产按揭贷款购买合同
- 团队绩效评估体系评分标准模板
- 互联网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合同
- 合作社农田种植项目协议
- 2025年智能制造行业补贴资金申请策略与案例分析报告
- 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 阴道镜新术语
- 子集和补集 习题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职业技术学校《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定向钻井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分析研究报告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022年新改版)
- 2023年起重机械检验员资格考核试题及答案
- 消化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汇报课件
- 新版仁爱九年级下册单词
-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 《均衡价格理论》课件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