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doc_第1页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doc_第2页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doc_第3页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doc_第4页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变形监测计划书监测单位:工程测量1102班三组组 长:赵计勇观 测 员:薛锦锋立 尺 员:李俊强记 录 员:贾慧文内业计算:贾彦凯资料整理:李少武一工程概况: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位于该学校北区,已建成4年,层高11,建筑面积1972.01,东西南北为路,东面为该校六号宿舍楼,西面为该校实验楼,北面为该校四号宿舍楼,南面为石砌路面。二监测目的该建筑建成4年,对该楼进行监测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检查学校教学楼质量,提高抗震能力做工作,以便为设计单位提供数据。三、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程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76、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建筑施工图四、基坑监测内容和监测网布设、该建筑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该建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变形缝开裂情况检查;、该建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二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1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建筑物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1、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建立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在工程现场旁距基坑边5倍开挖深度距离以外的稳定土体中布设7个基准点(测量控制点)进行互相校核,它们的编号为WJ1、WJ2、WJ3、WJ4、CJ1、CJ2、CJ3;4个位移基准点每个与每边成一直线布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构成位移监测网,4个位移基准点和3个沉降基准点布置在相对稳定。2.西面实验楼位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搅拌桩顶部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在紧挨水平位移观测点附近的地面上(搅拌桩边上);其他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设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边线部位,观测标志拟采用喷漆标注。根据现场平面尺寸及测量规范要求,本方案按设计要求布设9个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它们的编号为BX1-BX9。(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3、建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按设计要求布设29个建筑周围房屋沉降观测点其布点,它们的编FW1-FW29。位置详见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监测平面图。4、建筑物周边观测孔的布设按设计要求在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东、南、西、西、北层各布设1个水位观测孔, 编号为SW1SW11,喷漆标记以便观测。位置详见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监测平面图。五、基坑监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一)水平位移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1、仪器选择: 本水平位移观测使用苏一光DJ2经纬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2、精度要求:经纬仪 综合精度 比例误差 纵向补偿精度 纵向补偿精度测距检定结果 1.21mm 0.20mm/km 测角检定结果 2.00/ 3.00/(二)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1、仪器选择: 1、使用苏一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2、精度要求:本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等级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累差 任一测站上前后距差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之差)二等 DS0.5 30m 1.0m 0.3m 0.3m 项目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二等 0.4mm 0.6mm 1mm 3.0mm基辅尺分划读数差0.3mm,闭合差0.3N mm(N代表测站数) 六、观测方法、频率和要求(一)观测方法1、位移观测方法水平位移采用苏一光DJ2经纬仪进行测量:在靠近观测对象的工作基点上设站,采用小角度测量方法取得观测点的角度初值,并用测算工作基点到观测点的距离,测量变化后基准点到测量点的角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基坑水平位移的数值。初始值的测量读取应进行2-3次的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2、沉降观测方法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沉降观测、基坑周围房屋沉降观测根据埋设好的基准点,从BM施测一条闭合路线建立初始数据。沉降观测使用苏一光DSZ2+FS1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仪器最小分辨率为0.01mm,仪器及标尺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作业期间定期进行检查校正。七、监测人员组织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代表本院全面履行合同并直接对项目负责,下设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资料员、检查员等,分别履行有关的工作,详细分工如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代表我院履行合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测量员: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检查校正,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路线进行观测。记录员: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资料员:负责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发现观测数据有异常情况马上通知测量员及检查员,并对事件及时作出处理。检查员:负责对测量员、记录员、资料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八、应急预案1、当变形累计值、变形速率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配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2、当观测点及基准点遭受到人为或者其他原因破坏时应及时恢复或者补加监测点、基准点的布置。九、监测工作注意事项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记录清晰、齐全,计算准确无误。检查员应及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并在监测工作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观测时应选择同一晴朗天气时进行观测;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4、固定观测人员,减少人为误差;5、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作出详细记录6、应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留原始观测数据,以备查核;7、按国家有关测量规范进行观测。十、监测结果及信息反馈1、施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每次观测完毕后现场先粗算,如果位移量发生比较大时马上向业主方或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分析开挖施工时基坑的安全可靠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急措施,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确定监测信息处理反馈程序为: 2、监测成果提交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口头通报观测成果,并及时提交本次成果报告,整个监测数据及图表结果均由计算机处理后提出。观测工作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