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之友 F r ie n d o f S c ie n c e A m a te u rs 2 0 0 9 年0 7 月 2 1 化学讲评课之我见 潘玲玲 霞浦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霞浦 3 5 5 1 0 0 摘要 本文以实践中的例子论述讲评课的讲评 内容 技巧 方式以及讲评时间的安排 关键词 讲评 纠错 归纳 解类旁通 鉴赏 趋势 主体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8 1 3 6 2 0 0 9 2 1 0 0 9 7 0 3 化学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 的信息 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的一种课型 是纠正学生错误 巩固知识 完善解法 培养能力 认识 实践 再认识 的思维深化过程 尤其在进入复习阶段 训练和测试显著增多 后 讲评课就成为复习中的重要课型 所以高效的讲评课是提 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将学生从 题海 中解脱出 来的有效途径 但相对于新授课 复习课 习题等课型 讲评 课因工作量大 程序繁多 又往往成为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 本文就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谈些肤浅的认识 1 要精心备课 选好评讲 内容 备课时要从习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两方面考虑 首先 最好在看参考答案之前 教师本人能完整地做一遍习题 掌握 完成的时间 并分析试卷的内容 结构和答案 这样在讲评时 哪些内容该多讲 哪些内容少讲 哪些内容该重点讲 就能做 到心中有数 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 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其次 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做好统计 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 考查类型的统计 考试结果的统 计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 错误类型的 统计 要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 并从中了解 分析学生知识 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在讲 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的问题 具体应选择以下内容进 行讲评 1 1 讲错误 首先要发挥讲评课矫正纠错的功能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 评讲 纠正学生错误的解答 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 这是最起 码的要求 对学生的错误 切忌笼统地认为粗心大意或双基掌 握不好 应明确提出 有的是解题粗心 有的明显是双基掌握 不好 有的则是属于非智力因素问题 如解题不规范 书写不 认真或专用名词中出现的错别字等 例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 面 常有元素推断题要求填写元素名称 有的学生偏偏写元素 符号 像这种就属于审题不清 再如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有的学生经常漏写产物 H2 0 这就属于粗心大意所致 因此 讲评时要特别强调 让学生准确查找错误产生的根源 才能吃 一 堑 长一智 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在时间分配上 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多花时间 进行重点讲评 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应少花时间 比 如 有的共性问题就含有个性问题 那么在讲评共性问题时 对此个性问题可稍做提醒式讲评 有的几个个性问题之间有一 定相似之处 就可择其典型做讲评 还有的极个别学生的错误 可在课后个别辅导 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数量较多的选择题的 讲评 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 2 讲关键知识点 教师评讲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性 所以选择内 容时 应坚持以 大纲 为依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避开偏 题 怪题和超纲题 把立足点放在 双基 的落实上 要以关 键知识点做为讲评的重点 切忌面面俱到 泛泛而谈 涉及关键知识点的内容在讲评时应注意 一要有新颖题 若只是简单重复已学的知识就有炒冷饭之嫌 学生感到枯燥无 味而降低教学效果 二要有系统性 即分析归纳 使零碎知识 得以总结和升华 积零成整 结串成网 如 常温下 p H 1 0的 N a O H溶液和 C H3 C O O Na 溶液中 由水电离的 C O H一 的关系如何 分析时不能就题论题 此 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要讲精众多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 r影响因素 抑制或促进 电 离 一 强 弱 电 解 质 一 水 的 电 离 与 pO HH 的 盐类水解 c H 3 C O O 的水解 这样 实际上相当于复习 电离平衡 整章知识 通过讲 清题 目涉及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 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而不死 活而不乱 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网络解题的能力 目前高考理综卷中的化学部分由于受题量的限制 只能考 查中学化学中的主干知识 因此 讲评课一定要体现出正确的 导向 侧重于解决一到几个主要问题 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机械地逐题对答案 逐题讲解 1 3 讲思路 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 钱 讲评时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 目 标 引导学生扩展思 路 启发学生在评讲过程中爱思 会思 多思 深思 这样的 讲评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 达到做一题 学一法 会一类 通 一 片之 目的 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摆脱 题海 的 束缚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和举三反一的收敛思维 讲评时 教师要善于以点带面 具体可通过 一题多问 将概念层层深化 前后相接 形成知识链 以提高逻辑思 一 97 科学之友 F r ie n d o f S c ie n c e A m a t e u r s 2 0 0 9 年0 7 月 2 1 维能力 一题多解 展示解题多种思路 提高学生选用规 律和方法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题多变 变换条件 推断等 多方设疑 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以 铝三角 的有关知识为例 向 l O O m l mo l L的A1 C I 3 溶液中加入 7 0 mL 5 mo l L N a OH溶液 充分反应后 则铝元素 以两种形式存在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问一 分析整个 过程 有哪些化学反应 问二 A1 O H 3 有什么性质 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 应的物质有哪些 问三 画出Al O H 3 的沉淀量随Na O H的量变化的图象 问四 产物随反应物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反应还有哪些 解法一 常规法 先将所有的 0 1 mo l A1 针 完全沉淀 消耗 0 3 mo l O H一 生 成0 1 mo l Al O H 3 沉淀 过量的0 0 5 mo l O H一 又溶解 0 0 5mo l Al OH 3 生成 0 0 5 mo l A 1 0 2 一 得出 n Na AI O2 n A1 O H 3 0 5 0 1 0 0 5 1 1 解法二 总方程法 n A1 C I 3 0 1 mo l Na OH O 3 5 mo l n A1 C 1 3 n Na O H 2 7 按此比值写出化学方程 式 2 A1 7 O H一 x A1 0 2 4 一 A1 O H 3 y H2 O 利用电荷守恒得 1 得出n N a A 1 0 2 A 1 O H 1 1 解法三 守恒法 充分反应后溶液为Na A1 02 和 Na C 1 利用电荷守恒得 Na n A 1 0 2 一 n C 1 一 即 Al O 2 n Na 一n C 1 一 0 3 5 0 3 0 0 5 mo l 又根据铝元素守恒 Al n A1 OH 3 n A1 02 一 即 n A1 O H 3 n A1 3 一n A 1 0 2 一 0 1 0 0 5 0 0 5 mo l 得出 Na A 1 0 2 A 1 O H 3 1 1 方法四 图象法 图略 根据 Al 3 O H一 3 A1 OH A 1 O H 3 O H一 A 1 0 2 一 2 H 2 0 把所发生的特征化学方程式用图象来表示 使其更具体 更直接 变一 将等体积 A1 C 1 溶液和 Na O H溶液混合后 沉淀 物中含铝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原 A1 C 1 3 溶液与 N a O H溶液的物质的量比是 答案 2 3 或 2 7 变二 准 1 0 0 mL 1 mo l L的A1 C 1 3 溶液中滴加5 mo l L Na O H 溶液 充分反应后 得 3 9 g沉淀 则加入 Na O H溶液的体积可 能是 答案 3 0 m L或 7 0 mL 在讲思路 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探索方法 寻 找捷径 如启发学生归纳各类型解法 等效法 化归法 守 恒法 极限法 差量法 平均值法 讨论法 并将讲评的习 题归类 归法 让学生在训练思维的同时 达到触类旁通 提高应试能力 1 4 讲鉴赏 多数习题都是命题者精心设计的结果 这些题 目注重考纲 有考查 双基 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 对于好题在讲评时应引 导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 师生共同分析命题的意图和巧妙 一 9 8一 之处 点睛之笔 如 将 1 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 1 0体积 0 2 混合后 依 次通过盛有足量浓 Na O 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的灼热铜屑 的管子 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 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答案为 C D A CL 2 B CO C C02 D N2 这是一道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试题 虽然运用的知识很 简单 但巧妙的设问不同凡响 充分显示命题者的独俱匠心 知识简单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思维的整体性和深 亥 但 金元足赤 少部分的题 目和答案也存在种种错误 在 讲评时若没有给予指明 不仅学生心存疑问 还可能使学生感 到所学的知识前后矛盾 无可适从 例如 同温同压下 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比较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o 答案为A D A 密度为 1 6 1 1 B 密度比为 1 1 1 6 c 体积比为 1 1 D 体积比为 1 1 1 6 在使用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时 强调只适用于气体 而本 题只说明同温同压 并没有指明具体的温度 压强 也就无法 保证一定为气体 此题应属于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再如 比较 N和 N e的原子半径 o 答案为 B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两者等于 D 不能确定 在讨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 多数采用的是原子的共价 半径 如 N 原子 但稀有气体只能使用范德华半径 这两种 半径的标准不同具有可比性 故此题答案有误 分析一些题 目的败笔之处 有利于帮助学生破除对题目 答案的盲从 迷信心理 从而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而尖子生解 题能力强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对题 目有较强的鉴赏力 他们能 分析命题意图 轻易绕过命题者布设的 陷阱 讲鉴赏可使学 生以审视的目光 冷静的心理来解题 从更高层次来把握题目 的脉络 提升审题能力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 5 讲发展 近年来的试题 紧扣大纲 但试题灵活 每年在原有的题 型 题域的基础上有所淘汰 有所创新 故在习题讲评时 要 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题目 既要追根寻源讲题 目的过去状况 更要讲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1 9 9年考题 将 1 9 2 g C u与一定量的浓 H NO 3 反应 当 C u完全反应时可收集到 1 1 2 L 标准状况下 气体 消耗的 HN O3 的物质的量是 答案为 B A 0 1 2 mol B1 0 l mo l C 0 0 9mo l D1 0 08 too l 2 2 0 0 0年考题 1 0 0 mL某混合酸中H NO 3 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O 4 mo l L H2 S O 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 2 mo l L向其中加 入 1 9 2 g C u 微热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C 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 1 5 mo l L B 0 3 mo l L C 0 2 2 5 mo l L D 无法计算 3 2 0 0 0年考题 使 4 6 g C u和 Mg的合金完全溶于浓 HN O3 假定 H NO3 被还原后只产生 4 4 8 0 mL 标准状况下 NO 2 和 3 3 6 mL 标准状况下 N2 O 4 气体 向反应后的溶液可加入足 科学之友 F r ie n d o f S c ie n c e A m a t e u r s 2 0 0 9 年0 7 月 2 1 量的Na O H溶液 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答案为 B A 9 0 2 g B 8 5 1 g C 8 2 6 g D 7 0 4 g 4 2 0 0 2年考题 将 O 0 3 too l C u完全溶于 H NO3 产生 的氮的氧化物 含 N O NO 2 N 2 O4 共 0 0 5 mo l 该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答案为 B c A 30 B 46 C 5 0 D 6 6 从上述的题组不难看出 C u和 H NO 3 反应以下几个变化趋 势 金属 Qr淦 属混合物 r mo 3 一混酸 H N O 3 的还原 产物从NO NO 2 N0 NO 2 N2 O 4 增加后续反应 将题 目置于一个演变的过程来讲评 可以让学生感受 自己 所学知识的生命力 具有一定的新鲜感 学有所得 更重要的 是若能将题 目的可能变化了然于胸中 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变 被动答题为主动解题 2 优化组合 选好讲评方式 2 1 订 正式 教师可依据学生习题或试卷中出错率高的选择题 填空 题 不规范的计算题或文字表达不确定的问答题 先把错误的 答案介绍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去辨析 去讨论 去评价 去纠 错 也可让某些学生陈述解题时的思路 或让某些学生讲解 自 己的纠错理由 教师在纠错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用正确 的分析方法去推理 去分辨 同时 还要板书解题的关键步骤 以使学生达到弄清出错的根源 纠正错误思路 规范解题方法 之 目的 2 2 讲解式 教师可依据习题或试卷中一些重要类型的题 目 或信息给 予题 综合实验题 推断计算题等 进行系统分析讲解 重在 展现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 给学生以启迪 使学生能通过听讲 明确审题的要领 熟知解题的方法及规律 2 3 激励式 教师依据学生习题或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方法 思路 规范的步骤 完整的答案 准确的化学用语等 可在课堂上 介绍给学生 这样做既表扬鼓励了这部分学生 肯定了他们 的学习成果 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并从中得到启发 得到借鉴 2 4 点拨 式 习题或试卷中有些题大多数学生没有做 其原因有二 一 是题目难度较大 学生发生思维障碍 二是做题速度太慢 没 有顾及到 对于这类题目 要求学生进行再阅读 再分析 再 解答 在阅读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抓关键的条件和信息 在 分析中要及时地点拨诱导 以排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 或提示 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联想 以引导学生思考 之后还要留给学 生一定的时间去自行完成解答 2 5 补练式 教师要依据学生习题或试卷中出错率或空答率较高的题 目 评讲后还要拟出相应的练习题 作为巩固和补偿练习 补 偿练习题的选择和编拟应避免单一化和重复 多采用灵活多变 带有新意 的题 目 这五种讲评方式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使用时 教师要根 据学生对每道题 目的解答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 只 有这样才能提高讲评课的质量 3 及时批改 选好讲评时间 心理学认为 学生考试或练习之后的一 两天内 大脑仍 处于兴奋状态 对某些试题的完善解答和评分 有求真的心理 渴望 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批改 及时讲评 久拖不评会挫伤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所以讲评最好安排在考练的当 天或第二天内进行 这样才会收至 较好的效果 考试完毕几天 甚至几周后再进行时 学生尤如面对新题 将花更多时间去理 解题意 理清思路 理顺关系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远不如刚 考完时那么强烈 无论从时间上 还是从学生热情上都造成不 必要的浪费 好的讲评课 应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 线 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讲评课要变 教师的 一言堂 为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的群言堂 要多给学 生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3-甲基-2-甲醛噻吩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顶尖高性能光学平台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锌喷剂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选色纸转动轮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网络应用管理平台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碳化钛粉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专用模具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锂基脂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散热贴片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弹簧圆规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站用电400V系统定期切换试验方案
-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 因式分解岷阳王冬雪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 DB3311∕T 132-2020 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
- 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C-TPAT反恐知识培训ppt课件
- 二代征信系统数据采集规范释义
- 河南华泰特种电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公司员工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
- 加工中心刀具库选择PLC控制系统设计
- 主域故障无法启动,额外域提升Active Directory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