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工程上,如何控制厌氧反应器,依据有关报道及研究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应该考虑的因素1:(1). 发酵液的pH值、温度;(2). 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位;(3). 发酵液的碱度;(4). 发酵原料的碳氮比;(5). 厌氧处理的有机负荷(包括固体物质含量);(6). 单位基质的产甲烷产气率;(7). 基质的去除率,特别要注意难降解有机物质及固体有机物的降解程度;(8). 厌氧反应器的水力条件,包括搅拌、循环百分比(回流量)等;(9). 反应器的挥发酸分布及组成;(10). 发酵气体(沼气)的组分;(11). 反应器的容积和个数、并联、串联运行方式;(12). 接种污泥的性质与接种量;(13). 厌氧处理系统中,流出损失的微生物浓度;(14). 厌氧处理出水中的残存有机酸浓度;(15). 厌氧反应器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记住要微生物类群 ;(16). 控制各种有毒物质的进入量。1 温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反应器的温度一般在351范围内,因此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2 酸碱度甲烷菌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是6.8-7.2,若pH低于6或高于8,正常的消化就遭到破坏。因此,消化系统内必须存在足够的缓冲物质,如重碳酸盐,用以中和产酸菌产生的过量酸。一般来说,消化系统应保持碱度20003000mg/L(以CaCO3计)厌氧消化体系是一个封闭体系,与之相平衡的沼气的组份和大气完全不同,因此在大气中测得的pH值不是消化液的真实pH值2。朱宏等在试验中测得的真实pH值为6.557.01,而实测pH值为7.168.15,它们的差别是由沼气和大气中CO2分压的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们实际测得的pH与真实值也有一定差距,在实际中也有可能偏酸。3 碳氮比有机物的碳氮比(C/N)对消化过程有较大影响。碳氮比过高,组成细菌的氮量不足,消化液的缓冲能力较低,pH易下降;碳氮比太低,则氮含量过高,pH可能上升到8.0以上,脂肪酸的铵盐积累,对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实验表明,C/N=1216时,处理效果较好。如以C/N=15为准,推算的营养比约为C:N:P=75:5:1,若以C与COD的化学计量关系推算,则为COD:N:P=200:5:1。4 负荷负荷常以投配率表示。投配率过高,则产酸速率大于甲烷菌的耗酸速率,挥发酸积累,使pH下降,破坏碱性消化,产气率降低;投配率过低,虽可提高产气率,消化完全,但设备容积大,基建投资也大。中温消化污泥投配率以6%-8%为宜。我们在实际的试验中,投配率很低,因此负荷不是导致污泥酸化的可能原因。5 氧化还原电位厌氧消化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非,对甲烷菌的影响极为明显。甲烷菌细胞内具有许多低氧化还原点位的酶系。当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高时,这些酶系将被高电位不可逆转地氧化破坏,是甲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产酸菌可以在氧化还原电位为+l00-100mV的环境正常生长和活动;而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300-400mV。6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毒化合物,而厌氧处理中甲烷菌对毒性物质往往比发酵菌更为敏感,因此毒性物质的存在及其浓度是影响厌氧处理的重要因素。6.1 氨氮的影响氨氮有刺激浓度和抑制浓度之分。氨氮浓度在50200mg/L时,对厌氧反应器消化液中的微生物有刺激作用,在15003000mg/L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消化液的pH值决定了水中氨和铵离子间的分配百分比。当pH值较高时,对甲烷菌有毒性的游离氨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废水中氨氮浓度高于 3000mg/L 时,不论 pH 值如何,铵离子都有很大的毒性,厌氧反应器将无法运转。进水氨氮浓度最好控制在 800mg/L 以内,可通过稀释废水,或者从废水中去除氨氮源,或添加不含氮的有机废水,调节废水的碳氮比等方式实现。 6.2 硫酸盐的影响当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时,会对厌氧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都可以利用乙酸和 H2而产生基质竞争性抑制作用;二是硫酸盐还原菌会将SO42-转化为H2S,而H2S是有毒的。还原的终产物硫化物对产甲烷菌和其它厌氧菌直接产生毒害作用。一般厌氧反应器中硫酸盐离子的浓度应小于 1000mg/L。 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碱土金属、三氯甲烷、氰化物、酚类、硝酸盐和氯气等有毒物质,必须考虑对废水进行必要的预处理。7 底物组成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与操作条件和第五组成有关。废水越复杂,颗粒中的酸华军占的比例越高,其结果是苦力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较低。1. 张崇华. 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M. 47,98.2. 朱宏,管作江,王绍风. 厌氧消化体系的真实pH值J.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1997, (02): 65-69.3. 贺延龄.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