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电子数据交换.ppt_第1页
EDI电子数据交换.ppt_第2页
EDI电子数据交换.ppt_第3页
EDI电子数据交换.ppt_第4页
EDI电子数据交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电子数据交换 EDI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在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平台基础上的物流资讯和电子商务服务 可以说 资讯平台是现代物流经营操作流程中的命脉 EDI与报关 1 用户通过EDI资讯网络中心提供的用户终端机报关程序 输入电子申报材料 经过审查 确认无误后 即拨通EDI平台 经过FTP报关用户中转服务器送往EDI平台 2 EDI平台系统在规定时间查看 报关用户中转服务器输送的资料 一旦发现服务器内有新鲜的申报资料 就会立即转发到海关预设和指定的申报海关FTP服务器上 3 海关系统按照公布的时间 定时从中转FTP服务器内收取有关报关资料 自动输送到海关处理系统 EDI与报关 4 经过海关业务处电子审核系统处理以后 报关资料如获通过 即产生回执 此回执被送入FTP中转服务器 5 EDI平台系统按照规定时间 自动查看连接海关的中转服务器 如果发现有新到的回执 就立即将其转发到连接用户的FTP中转服务器 6 用户查看直接联系EDI平台的中转FTP服务器 发现回执即取出 作相应的操作处理 如果回执是拒绝资讯 就应立即查找被拒绝的原因 作出修改或更正后 重新申报 如果海关回执是放行资讯 则打印出全部资料 电子申报完成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EDI 即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的缩写 译为 电子数据交换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将EDI描述成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 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报文 Message 数据的格式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通信与处理方法 即以数据通信网络为基础 按照协议 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经济信息 在行政和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 1 使用EDI的是交易的双方 是企业之间的文件传递 而非一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 2 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的定的格式 采用的事报文标准 现在就是联合国的UN EDIFACT 3 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 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 双方的计算机 或计算机系统 能发送 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5 双方计算机之间由网络通讯系统 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铜洗系统实现的 6 信息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 无需人工干预和人为的介入 EDI技术的萌芽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于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 是商贸和行政惯例相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70年代初的美国就已开始制定行业标准 于1975年推出了第一个行业EDI标准 欧洲紧随其后 在80年代早期推出了欧洲的EDI标准 1986年联合国推出了EDI的国际通用标准 EDI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物流业务中EDI的应用情况 传统的的信息传递存在的弊端 第一 信息的分散性 第二 信息传递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 第三 信息反馈不及时并且成本高 EDI的好处 第一 实施EDI的最大好处是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第二 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延迟 第三 EDI的准确性高 第四 的成本带来了巨大效益 EDI的构成 EDI标准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 EDI的构成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的类型 公用电话交换网 PSTN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PSDN 公用数字数据网 DDN 移动数据通信网和卫星数据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各种计算机广域网 WAN 和局域网 LAN 的通信方式 EDI的构成 通信网络 通信过程 EDI的构成 通信网络 通信方式 EDI通信方式主要有直接连接方式 点到点 和增值网络方式 另外还有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的DEI通信方式 以及EDI到传真 传真到EDI 增值网络VAN EDI的构成 通信网络 通信方式 增值网络的增值业务 翻译业务 书面变换业务 拨出业务 加密与鉴定业务 贸易管理功能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中心交换系统 1 中心交换局硬件 计算机主机 信箱部分 由高可靠计算机系统配上相应的通信设备 包括通信服务器 路由器 网关 调制解调器和集线器等 2 中心交换局软件 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核心软件用来实现用户数据交换 联机检索等 客户管理系统 收集有关客户的相关资料 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 安全保密系统 保证用户数据信息可靠地 不被篡改和不泄漏地传递 网络计费系统 记录用户进网和使用网络以及中心所提供服务的费用 EDI通信软件 向用户收 发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信息 其它支持和处理EDI业务所需增值服务的软件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用户应用系统 1 用户计算机EDP 电子数据处理 系统 2 用户端软件 用于数据转换 翻译 通信和验证的软件 转换软件 翻译软件 通信软件 其它工具类软件 有关EDI专用开发工具和标准单证模板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 标准在EDI中的作用就像以前操不同语言的人需要采用一种共同语言才能交流一样 标准就是EDI的共同语言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 EDI通讯格式与书面通讯格式的比较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 EDI标准的发展EDI标准正在向统一化 单一化方向发展 但目前并没有完全做到 这部分原因在于EDI标准的发展历程 1 产业标准阶段 1970 1980 2 国家标准阶段 1980 1985 3 国际通用标准阶段 最基本的物流业EDI标准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的构成 EDI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EDI基础标准 EDI管理标准 EDI单证标准 EDI报文标准 EDI代码标准 EDI通信标准 EDI相关标准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的构成 EDI基础标准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 EDIFACT数据元目录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 EDIFACT段目录 EDIFACT报文设计指南 EDIFACT语法实施指南 EDIFACT代码表 EDIFACT术语标准 EDI管理标准EDI标准技术评审导则 EDI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 EDI目录维护规则 EDI报文维护规则 EDI评审单格式 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规则 EDI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的构成 EDI单证标准管理单证标准 贸易单证标准 运输单证标准 海关单证标准 银行单证标准 保险单证标准 检验单证标准 邮政单证标准 其它单证标准 EDI报文标准管理报文标准 商业报文标准 运输报文标准 其它报文标准 EDI的构成 硬件与软件 EDI标准的构成 EDI代码管理代码标准 贸易代码标准 运输代码标准 海关代码标准 银行代码标准 保险代码标准 检验代码标准 其它代码标准 EDI通信标准EDI通信标准 EDI网络标准 EDI处理标准 EDI安全保密标准 EDI相关标准EDI相关应用标准 EDI相关通信标准 EDI相关安全标准 EDI与电子邮件 1 Email的特点 Email发信者将电子邮件发往收信人的信箱地址 不必关心接受者处在何地 定在何时去取出该邮件 不必像电话和传真通信那样要求收发双方的计算机系统必须同时处在连接状态 并且占有同一条通信线路 从根本上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们获取信息的限制 电子邮件能够容易地将同一信件向多处发送 具有广播功能 邮件如不能投递到接收者 系统可按原发信人意图返回 并注明退回原因 或改投他人代收 再进一步转发给本人 EDI与电子邮件 2 EDI与Email的区别 Email是通过计算机在人与人之间进行通信 通常用来代替电话呼叫或传送信件 其传送的是非结构化的或是自由格式的数据 如不加解释或重新键入 计算机是不能处理的 而EDI通信传输的主要是结构化的 不用附加人工干预或重新键入 计算机就能处理的数据 Email假定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能处理各种信息的人 无需固定的信息结构 EDI则必须按照收信者的不同来确定信息内容的结构 Email成功的因素是普遍地以数据通信网为基础 得到有利于一般应用的网络服务 EDI的关键技术是以数据通信网为稳固的基础 精心定义计算机可理解的标准文件格式的集合 EDI的分类 根据EDI的不同发展特点 将其分为封闭式EDI开放式EDI交互式EDI 应用物流EDI系统的实例介绍 1 发送货物业主 如生产厂家 在接到订货后制定货物运送计划 并把运送货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 如零售商 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收货物业主制定货物接收计划 2 发送货物业主依据顾客订货的要求和货物运送计划下达发货指令 分拣配货 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 即SCM标签 shippingcar tonmarking 并贴在货物包装箱上 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 数量 包装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 依据请示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3 物流运输业主在向发货货物业主取运货物时 利用车载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物流条形码 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 确认运送货物 4 物流运输业主在物流中心对货物进行整理 集装 作成送货清单并通过EDI向收货业主发送发货信息 在货物运送的同时进行跟踪管理 并在货物交纳给收货业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