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高中第四次月考(地理部分).doc_第1页
平果高中第四次月考(地理部分).doc_第2页
平果高中第四次月考(地理部分).doc_第3页
平果高中第四次月考(地理部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果高中第四次月考(地理部分)读下表回答12题甲乙丙丁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水稻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亚麻、甜菜棉花、油菜橡胶、香蕉等1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温度带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乙地为寒温带、一年一熟 C丙地为亚热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丁地为热带、一年一熟2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积极进行商品量基地建设,大力开垦沼泽、湿地 B甲地农业发展的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 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积温低 D丁地的黑土培肥需要秸秆还田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3米C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1月、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DA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大于B坡4、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 8 11 ,回答 5 6 题。5 、该地 ( )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 向斜成山 6 、形成该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 侵蚀作用 D 堆积作用下图是“2008年三省(市)单位GDP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其中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耗总量/GDP,单位GDP电耗=全社会耗电总量/GDP)。读图完成78题。7、据图表数据信息判断( )A.北京的人均单位GDP能耗低于广东B.广东的GDP总量低于北京C.广东的人均单位GDP电耗低于北京D.北京单位GDP能耗高于广东8、对于吉林和广东两项数据的比较结果,合理的解释是( )A.广东单位GDP电耗高是因为广东人口多、工业总产值高B.吉林单位GDP能耗高而电耗较低,主要是常规能源充足而节省了电量C.吉林单位GDP电耗较低,所以吉林更需要发展电力工业以满足经济需求D.单位GDP电耗较低说明吉林比广东采取了更节省能源的生产工艺下图中N点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并与800N纬线相切,ACMDB为赤道,CND为北京时间9时的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9-11题。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 )A(00,1600E) B(100N,840E)C(100N,1650E) D(00,1650E)10、此时,一架飞机自M机场沿赤道向东飞行,12小时后又回到M机场,飞机上的人观测到 (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B一次日出,两次日落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D两次日出,两次日落11、下列有关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N经线上各地的影子都朝南 B赤道上日落的方位为西偏南100CD点时刻约为17时20分D正值我国南方梅子黄熟的季节36(36分)阅读下图及其相关资料,回答问题:西藏云四 成都拉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川藏铁路青藏铁路河流南川 材料一:国家拟建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 2011年才能开工,从中铁二院了解到,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市区坐火车到蒲江只需半个小时,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材料二:目前,成都到拉萨只有一条公路国道318线,从成都到拉萨大约需要3天左右时间。铁路方面,成都现在只有一趟到拉萨的旅游列车T22次,全长3300余公里。列车从成都出发,绕道宝成线,西折向兰州、经过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到达拉萨,单边耗时近45个小时。“由于运行线路过长等原因,这旅游列车是隔日发车,车票非常紧俏。”成铁分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因此,尽快落实川藏铁路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材料三: 中铁二院一位设计人员透露。“当年在青藏、川藏、滇藏三条线路比较中,川藏铁路因为修建难度大、投资额度高等重要因素,暂被搁置,国家决定先建设青藏铁路。”为了减少生态破坏,西藏地区可开发那些新能源?(2分)铁路穿过的藏南谷地,是西藏种植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铁路经过的地区水能极其丰富,但是开发程度却很低,试分析原因。(6分)试分析川藏铁路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12分)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12分)答案:1-5: ABBCA 6-11: ACBCBD风、太阳能、地热能(答满2-3个2分,答对1个1分,共2分)热量条件好,水源充足(每点2分,共4分。)工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经济投入高(共6分)地形崎岖(起伏大);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联系南亚地区的通道,完善路网。 有利于沿线资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