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电视新闻.docx_第1页
【实务】电视新闻.docx_第2页
【实务】电视新闻.docx_第3页
【实务】电视新闻.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专用名词、电视特殊)电子新闻采集(ENG) ENG是英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指的是一种利用便携式摄像及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的报道技术和方法。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电视界率先使用的,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运用。其在制作上的最大优势在于画面与声音的摄录同步、即时成像,报道效果更为真实、可信。ENG方式所拍摄的素材一般仍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因而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阶段。数字新闻采集(DNG)DNG为英文Digital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新闻采集方式数字化的产物,指不仅在前期拍摄中的声音和画面由数字技术摄录、采集,后期编辑也是将视音频信号按照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完成制作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的输出质量。电子现场制作(EFP) EFP是英文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缩写,是指在演播室之外、以一整套电视设备系统完成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它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由于这种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强化节目的现场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大事件报道,以及文艺、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演播室节目制(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指使用演播室的摄像机、切换台、调音台、灯光照明等一整套广播电视设备,在演播室内完成节目录制的方式。它综合了电子新闻采集ENG和电子现场制作EFP制作方法的优点,节目录制环境的设备性能稳定、灯光和音响效果好、特技手段丰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访谈、综艺等各种节目类型的制作,成为电台、电视台各类自办节目的重要制作方法。挑、等、抢 对于电视采访摄影手法的具体概括。“挑”,即在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预测,挑选出能够反映新闻主题的拍摄对象、拍摄时机和具体的镜头语言;“等”,即为了最佳的拍摄时机而随时作好拍摄准备,要求新闻敏感和耐心。“抢”,即不失时机的成功摄录。在实际的新闻采制中,挑、等、抢的手法经常是综合使用的。摆拍、组织拍摄:指用当事人重现或他人扮演的方法进行的拍摄,原因:失去最佳拍摄时机、客观条件限制拍摄,也可能是处于合理想象主观编造的场景。严格地讲不属于新闻摄影的范畴。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1922年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所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偷拍、隐性拍摄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记者使用特殊电视摄录设备进行拍摄,获取有价值新闻线索和素材的采访方式。作用:A带来较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B减少采访过程的干扰和障碍,C获得更具冲击力的新闻细节和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缺点:A只顾形式的滥用有损新闻专业主义、B过度介入甚至诱导犯罪,C导致记者违法,D助长受众窥私欲。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某些特殊场合、采访对象所进行的舆论监督、报道,运用上须注意控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无剪辑拍摄一种电视新闻的摄制方法,英文名称为“NoCut”,包括用摄影机剪辑(editing by camera)和于头脑中计划(planning in mind)两种意义,即指电视剪辑是在头脑中和摄像机中进行的,而非后期的剪辑台上。只适应于程序性强、动态性弱的题材。“无剪辑”不等于不剪辑,是依靠记者事前的准备以及过硬的摄录基本功,将后期剪辑的程序在前期拍摄阶段完成。电视节目策划:电视节目策划与运营,是为目标受众(主要传播对象和服务对象)制作、选择、编排节目,确保节目能在市场上得到有效的推广,最后对节目的市场表现进行实时检测。电视节目策划的对象:节目内容、核心受众、选题与价值、品牌及其营销策略、实施成本。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是指在栏目和节目宗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以把握导向、服务观众为出发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结构形式、声画内容融合的筛选到最后确定实施拍摄方案的最优化的思考活动过程。消息类新闻策划中,新闻消息的编排有何规律?首先,突出重点,选择好头条新闻,新闻头条是整档新闻的向导,头条新闻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档新闻的收视率。其次,选择能够代表当天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风格基调的,当天最重要和精彩的2、3条消息组成第一个新闻段,一个信息包,对观众所关心的事件进行连续的、细致全面的报道。第三,利用新闻提要、新闻回报、广告或片花插播等形式,保持和更新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体现编辑意图,突出重要信息,为观众提供指导和预告。第四,在新闻安排中利用峰谷技巧,划分段落,制造波澜起伏的节奏,制造“准头条新闻”,最后,注意同一个新闻段价值递减规律,控制整个新闻节目的时长等并可以在最后安排人情味的新闻特写或轻松有趣的社会新闻,引起遐想。电视新闻文体的类型与特征(439 +增补)、(李良荣)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透视)、新闻特写 消息类 A口播新闻又称文字报道、口语报道,指的是以播音员出画面、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最为灵活方便,在相关影像又未能及时传送的时候有利于观众了解最新动态。B字幕新闻使用电脑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简洁文字,向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分为静态和滚动态两种,可以叠现与现场画面上、也可以是纯文字+虚拟背景。C影像新闻又称图像新闻、电视新闻片,指现场摄录的图像、同期声为主,结合新闻文字稿进行报道的形式。更具真实感和现场感,是较早使用、也是最常见的报道方式。需要注意发挥多种表现符号、画面关系的综合运用。 D图片报道指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新闻漫画,并结合一定的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E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较之影像新闻有更强烈的现场感,是最能体现和发挥电视特点与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现场感强。兴口语表达能力强。起源于爱德华默罗从英国发回CBS的这里是伦敦。专题类 指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形式,深入介绍和分析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认识价值的典型人物、社会新现象、重大事件等题材的报道形式。专题报道是消息类报道的拓展和延伸,时长多为l5至30分钟左右。包括:A专题新闻(政府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庆典等,多是可预测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B深度报道(典型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报道&连续报道&综合回顾、新闻调查&解释)C电视新闻杂志指按照杂志的板块编排方法将不同形式、内容的节目巧妙组织在一起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一般设有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栏目,并把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和电视评论节目融为一体。在内容表现上,突出新闻的故事化、人物化,以冲突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构成对于焦点事件的记录与解析。其典型的栏目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和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板块结构方式在传播上的优点:以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和多种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节目容量大、题材广泛而不产生断裂感;板块结构具有形式上的灵活性,既可以由固定的板块构成,也可以根据每期的具体内容随时确定新的板块名称,使其具有灵活多变性,使人常有新鲜之感。访谈类(电视专访节目、新闻性谈话节目) 指在主持人或记者的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目前广受关注的话题,以平等的对话方式,深入交流各自的观点、见解的节目形式。可以分为A人物访问和B专题访问两类。前者基本采用一对一的采访形式,访谈氛围相对亲切沉静、强调心灵对话;后者则围绕某一话题、设置多位采访对象,与观众的互动性更强。专访成功的关键在于采访对象话题的选择、话题选择、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评论类采访式广电评论 对话式广电评论 谈话式广电评论直播式广电评论 专题化广电评论 汇编型广电评论A本台短评口播方式的评论B电视编前&编后串联承接节目整体C电视述评 一种将叙述新闻事件、发表评论相结合的电视新闻体裁。它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范畴,一般由固定的主持人主持,以固定栏目形式出现。其发展开始于中央电视台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的观察与思考栏目,之后的焦点访谈同样也是将报道与评论相融合的评论性节目。此类节目形式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以先呈现记者对问题的追踪调查,理清事件来龙去脉之后集中议论,而其演播室评论往往要求观点鲜明、分析到位。可以说,事实是评论的架构基础。出镜记者 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界面人物:经常在广播电视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的受众的沟通与交流,其中最主要是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外出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匿形象指在电视新闻表现中,通过马赛克等特技效果和特殊构图等手段来隐匿采访对象的面容。匿形象的使用能够起到保护受访者、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的作用,因而在电视新闻作品中较为常见。具体方法有:马赛克特技、利用前景遮挡受访者形象、逆光拍摄剪影效果等形式。同期声 广义指对画面场景中的声音进行同步录制播出的现场声或采访声,狭义指画面主体人物说话的采访声。同期声的使用使得“声画合一”,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生动性和现场感;也可以利用“声画对位”作为蒙太奇要素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声画对位 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指镜头中声音信息同画面信息,围绕同一个新闻内容中心,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 不一致 的结合方式。理论提出:爱森斯坦等于1928年发表关于有声电影宣言,主张“把声音当作脱离了视觉形象的独立因素”使用。电视新闻也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能产生声音和画面形像各自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包括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声画合一:指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方式,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度。分为画内声画合一、画外声画合一。画面思维 又称形象思维,是指人脑运用“意象”进行思考的一种过程。它是以表象为材料,通过画面、情境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概括反映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整体性、跳跃性、直觉性、非语言性、情绪性等诸多特点。凭借的工具主要是具象的非语言符号。加强画面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非线性编辑 是一种电视编辑方式,对音视频可以不按素材原来的顺序和长短,进行任意编排和剪辑。优点是比传统使用磁带的线性编辑更方便、高效,也便于修改;还可以将设备及其所占空间减至最少,既降低了设备投资,又减少了图像信号衰减和系统故障,降低运行成本和风险。收视率 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其调查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日记卡、人员访问、电话调查法、测量仪。包括三个步骤:选样、收集数据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日记法 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l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人员测量仪法 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焦点小组座谈:是受众研究中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获得有关研究话题的受众态度和评价等资料,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影响某个具体电视节目/栏目收视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节目内在素(1)节目定位的目标观众群体的规模(2)节目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2)节目竞争因素(1)时段、节目类型、频道间竞争,不稳定 (2)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3)节目时间编排因素(1)时间段(2)周末与工作日(3)季节性(4)节假日(5)编排位置“绿色收视率”要求在重视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前提下,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坚持节目的思想性,从而确保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绿色收视率要具备两个前提:第一,充分认识和考量片面追求收视率可能带来的资源损耗与浪费,比如对节目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过多滥用破坏性开发。第二,要充分认识和考虑片面追求收视率可能带来的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比如对于收视兴趣的误导,对审美价值的扭曲,对道德底线的叛离,特别是对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模式,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及时解决。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专题报道即针对一个专门的题目所进行的深入报道。具体来说,指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形式,深入介绍和分析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认识价值的典型人物、经验、社会新现象、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报道形式。专题报道是消息类报道的拓展和延伸,时长多为l5至30分钟左右。主要形式包括典型人物报道、事件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综述等。电视纪录片 一般是指一种直接拍摄真人真事的影视艺术作品形态,它不容许虚构事件,其基本的手法是采访拍摄,也就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存在的真人真事。对于纪录片内涵的理解随着创作者个人风格、创作地区,甚至技术设备的改良而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如西方以BBC为代表的纪录剧情片(Docudrama)创作潮流,国内也在创作观念和销售市场的更新和推动下,出现了迷徒等此种风格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纪录影片 一种与真实相关的电影艺术样式,其特点是使用电影摄影机,将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当下生活实况或过去的历史性事件完整地记录在胶片上,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严格来说,它应是以真人真事为记录对象,通过纪实拍摄手法还原事件现场。相对于新闻影片,A纪录影片的新闻性、时效性要求较弱,B表现形式和题材范围也更为多样。其体裁类型包括时事报道纪录影片、人物传记纪录影片、历史文献纪录影片、社会现实纪录影片、自然科技纪录影片、人类学纪录影片等。电视新闻小报化电视新闻故事化 一种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趋势,即以讲故事的形式反映新闻事件。它要求新闻报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不仅呈现出事件的结果,还要综合运用视听手段突出其中具有悬念的过程、感人的情节、传神的细节和有个性的人物,以提高新闻的可看性和感染力,拉近事件与观众生活的距离。最早采用故事化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是美国哥伦比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